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誰說無毒一身輕?看壓力和毒物如何讓我們更強健

誰說無毒一身輕?看壓力和毒物如何讓我們更強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3848
里夏爾德.費里柏
藍之廷
商周出版
2018年1月0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4773848
  •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1 x 14.8 x 1.75 cm / 普通級
    科學新視野


  •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只要劑量正確,毒物也能成為良藥。」──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斯(Paracelsus, 1493-1541)

    ?

    大自然沒有東西是真的「有毒」或「無毒」,差別只在於攝取的劑量。

    只要劑量正確,身體就能產生適當的反應,人類的演化和生存機制也因此啟動。




    多酚、薑黃素、維生素、運動……,一定有益健康嗎?

    輻射、戴奧辛、尼古丁、酒精……,就一定不好嗎?

    德國知名科普作家費里柏繼《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為細菌翻案後,

    這次要翻轉我們對「有毒」、「無毒」的認知,

    避免陷入無謂的恐慌。




    許多被認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只要劑量偏低,還是能帶來極大的助益,

    而那些有益身心的物質,若是攝取過量,反而會致病或致命!

    這個原理就是「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

    讓人類得以化毒物為良藥、化壓力為助力,

    除能幫助克服文明病,也能應用於生技產業與永續農業的經營。



    各界好評

    「費里柏細細闡明了何謂『毒物興奮效應』,以及如何讓這些毒物成為我們的力量。」──奧地利《提洛日報》(Tiroler Tageszeitung



    「費里柏舉出了各種不同的觀察和科學研究,證明『毒物興奮效應』是大自然的法則,筆觸簡明清晰、幽默風趣且極具說服力。……這本書意義重大且深具貢獻,因為讓我們注意到這個長年受到忽視,但對我們日常生活極為重要的主題,並讓我們得以重新好好評估健康風險。」──德意志電臺(Deutschlandfunk)



    「費里柏的科普書實在太好看了,無人能出其右,這本書令人血脈僨張又受益匪淺。」──德國《現代心理學》月刊(Psychologie heute


     





    中文版作者序
    寫在書前
    引言
    第一部分 劑量與靈知
    第一章????何謂有益健康?|人生好難——那你怎麼還活著?
    第二章????何謂健康?|派對上的閒聊和完全健康的快照和謬論
    第三章????多多益善|天天來十顆蘋果和七杯黑皮諾
    第四章????劑量探戈|黑盒子可不會忠於黨的路線
    第五章????達爾文的考驗|三十五億年來的意義探索
    第六章????美好的舊時代|飲食和斷食
    第七章????適應或閒坐|自我修復的汽車和自我毀滅的馬鈴薯
    第八章????還要更多|什麼是毒物興奮效應
    第二部分 試驗和錯誤
    第九章????讓我們談談帕拉塞爾斯吧!|五百年來的毒物興奮效應研究
    第三部分壓力和反應
    第十章????輻射和數字|沒有伽瑪也沒有解答
    第十一章????冷和熱|折疊的蛋白質
    第十二章????激進分子沒有自由|抗氧化劑和尋找約會對象的電子
    第十三章????吃或不吃|為了公共衛生的齋戒和間歇的魔力
    第十四章????運動萬歲|培訓、鍛鍊和維修
    第十五章????壓力釋放靈魂|甜點和鞭子
    第十六章????承擔的功效|學習壓力、腦部萎縮和毒扁豆
    第四部分 分子及代理人
    第十七章????防禦、清理和修復|毒物興奮效應的機制
    第五部分 疾病和衛生
    第十八章????沒有解答的壓力|糖尿病、山羊豆的毒性和無重力狀態的問題
    第十九章????病由心生|香菸、心肌梗塞與其後的預防措施
    第二十章????癌症戰爭|癌細胞不喜歡壓力
    第二十一章????各種情況下的壓力和毒物|蕁麻、曬傷和無所事事
    第六部分 壓力和策略
    第二十二章????長壽的吸引力|不想讓位,只能拼命踩
    第二十三章????常見疾病的壓力|三重療法是可能的
    第二十四章????美好假期|在沙灘上被汙染、在餐廳中毒,然後恢復健康
    第二十五章????我們到底用了什麼|毒物興奮效應的效益
    第七部分 幾何與哲學
    第二十六章????陰和陽|生命中好壞各半
    第二十七章????內在的力量|自癒力
    第二十八章????曲線的討論|J, U, X, Y
    第八部分 本質與結果
    帕拉塞爾斯的轉向|事實的新圖像與艱困時期的禮物






    獨家中文版作者序



    致親愛的讀者:



    對作者來說,得知自己的作品會在遙遠的國度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出版,這種感覺實在難以言喻。



    這是個極大的認可,也是莫大的殊榮。因此,我要向商周出版致謝,一來感謝他們願意再一次信任我的作品,二來也要感謝他們讓我有機會為中文讀者寫一篇獨家的序文。這令我喜出望外,因為我私下其實與臺灣交情匪淺,我的妻子就是個土生土長的臺北人。



    本書的主旨是要理解「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這將徹頭徹尾地革新醫學和心理學,以及我們的日常保健觀念。它不只能讓我們輕鬆活出健康好生活,還會帶來無數意想不到的新契機,例如在農業領域。



    本書指出的諸多事實,都令人驚訝萬分:那些讓我們保持強健的,不但可能讓我們生病,甚至還可能會致命!而某些對人體有害或帶有毒性的物質,只要劑量偏低,不僅不會造成危害,還能帶來極大的助益。



    西方文化圈直至今日都還對此一無所知,或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我相信,亞洲人比起美國人或德國人,多半更能接受這個理論。因為,亞洲醫學傳統和哲學中的「二元論」觀念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即萬事萬物都是一體兩面。我想我毋須在這裡贅述中國的陰陽思想,每位讀者應該都知道許多中醫或阿育吠陀的藥材,若是攝取超過專家建議的劑量,可是會致命的。有時,正是因為西方缺乏這樣的傳統,才直接導致了某些患者的遺憾——德國有位病人就相信多多益善,而在過量攝取某種物質後,因為水銀中毒被送進醫院。



    但這個主題涉及的某些問題卻是普世的,無論身在世界何處都會碰到。像是認為某些行為模式或物質在本質上是「健康」的——將這個觀點放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來看都是大錯特錯。像是一般認為運動有益健康,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就算只是稍微有些費力的運動也可能讓身體產生毒素,包括向來惡名昭彰的「自由基」。而如果身體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只要身體對此的反應是「健康」的,就能促進健康且預防疾病。



    這也適用於很多在臺灣或中國被視為「健康」的東西。



    我曾多次造訪臺灣,我很快就發現,只要能負擔起的人都會定期去「泡湯」,因為一般認為這有益健康。然而,在泡溫泉的當下,特別是還有交替沖冷水澡或泡冷泉時,會造成細胞極大的溫度壓力。最終能促進健康的單單只是身體的反應:製造了大量的分子,其能與壓力抗衡、修復或清除和回收受損的細胞和細胞碎片,並準備好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類似或其他的壓力,除此之外,身體細胞既有的損壞也會一併被清除。但若是過度刺激,讓身體超過極限而不堪負荷,結果就可能會弊大於利,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有報導說過熱的溫泉時常導致血栓形成。



    正常情況下,經過數億年來演化出的人類本能會保護我們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雖然小孩總讓自己玩到筋疲力盡——這是兒童版的劇烈運動,但世上沒有絲毫力量會讓他們毫無節制地一直玩一直玩,他們的身體會本能地找到適當的時間來休養。



    若是大人試圖忽略或利用止痛藥來蒙蔽這種本能,很少會有什麼好結果。這麼做的運動員會發現縱使自己再怎麼努力訓練,體能都是只退不進,而且傷痛還會接踵而至。一般人若是平時沒有定期訓練,突然為了想要迅速提升體能而開始過度訓練,也會發生一樣的問題。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想跑上山一睹明池神木群的風采時,我那彷彿被烈火燃燒且幾乎動彈不得的大腿。我自己毒害了自己的內在,當時我的體能遠不足以應付劇烈訓練的壓力,但兩個星期後,同樣強度的訓練對我來說卻絲毫不成問題。



    決定事物對人體是好是壞的,並不是其本質,而是取決於劑量。這個理論甚至適用於放射性輻射——而關於此領域的重要發現正是出自臺灣。



    所有這些我都有在書中詳加討論,並提供相應的科學研究證據。



    但是我已經承諾要在本篇序中透露一些「獨家」,而事實上,也因為篇幅有限,我被迫在書中省略了一、兩個絕佳的範例——其可以在運動、冷熱泉與藥材中找到,也可以在某些被認為是健康的食材中找到,例如幾乎所有的蕓薹屬蔬菜,實際上都含有許多毒素,只是最終能間接讓人體的反應產生正面的效果。我也會提到為什麼間歇性禁食如此有益健康,理由或許讓人驚訝不已,因為不僅跟讓腸道「休息」無關,也跟省去的熱量毫無干係,單單只是因為飢餓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壓力刺激。這裡所謂的「健康」只是身體的反應,讀者還將從中了解到我們要怎麼將工作或是私人生活中固定會碰到的精神壓力,轉變成正向的、使人更強壯的力量,還有更多更多。



    另外有個可惜無法寫進書中的例子,是只要我一念及東亞和臺灣,便會馬上聯想到的:



    一想到臺北的點點滴滴,我最懷念的就是南京東路上的足底按摩中心。這美麗小島上的人民,只要狀況許可,不僅喜歡定期去泡溫泉,也喜歡定期去按摩。按摩之所以能促進健康且帶來舒緩效果,大抵上要感謝按摩師能夠熟練地對皮膚、肌肉和神經末稍所產生的壓力。出生於俄羅斯,如今在法國當醫師的塔亞娜(譚雅)?希貝特(Tatjana ﹝Tanya﹞ Zilberter)便致力於研究按摩的療效。她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按摩不僅對按壓之處有效,而且對全身上下的所有器官都很有幫助。無獨有偶,傳統的亞洲醫學早就認可了按摩的療效,然而號稱奠基於科學證據之上的西方醫學卻遲遲不肯承認這個現象。並且,針灸所帶來的療效應該也或多或少是得利於這種機制。



    這個例子也顯示出,能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更美好的「毒物興奮效應」革命,其實早已根深柢固於亞洲的醫學傳統裡。



    健康源於自身,但人們當然也能多少求助於外力。健康不是一種狀態,而是透過不斷調整來適應種種挑戰的動態過程。若是持續且有目的地給予自己適當劑量的挑戰,一定可以在保持或恢復健康上有極大的收穫。



    我期盼你們會喜歡這本書,希望它能傳播新知,也許還能有所助益。我也相信,你鐵定會發現「毒物興奮效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



    或許有一天,你不只會用「呷飽沒?」問候親友,偶爾也會問他們「斷食沒?」

    我已經開始期待你很快就能把這本書的中文版拿在手裡翻閱,我十分好奇它的封面設計,因為我上一本與哈諾.夏里休斯(Hanno Charisius)合著的《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Bund furs Leben: warum Bakterien unsere Freunde sind)的封面設計實在好得沒話說。當然啦,我也很期待讀者的反應。



    要是你在閱讀本書時,偶爾感到有點辛苦,請一定要記住:你的腦細胞正受到壓力的刺激。這確保了它們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而且性能會變得更好。

    我衷心期盼你能好好享受這本書,同時也希望它能為你帶來一點點壓力。



    里夏爾德.費里柏

    二○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寫於柏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