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個案出發,探尋對難民
無國籍者的人道解決方案
國籍身分的擁有,使單一的個人受到國家的保護,也使個人有了歸屬及認同。因此,國籍身分的擁有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本應自然而然的「身分」,對於難民及無國籍者來說,往往被迫在流離逃亡、去國日久的路途中失去或待確認,或者是在轉換國籍時的法規認定程序上遭到遺漏否定,甚或在取得國籍後因著種種因素遭到剝奪,最終成為失去身分或無法取得身分的「國界上的漂流者」。
無國籍狀態,導致居住、財產、勞動就業、社會福利等均受到阻礙,連帶個人的生存也岌岌可危。隨著國際戰亂頻仍,從前兩年的敘利亞,到最近的緬甸羅興雅人,難民議題再度受到國際關切。人們因著政治經濟條件變動而產生的變遷流離,穿越國境的疆界後,國籍的不確定該怎樣被對待?從國家角度而言,對於本國人�外國人的區隔與保障,接納與認同,又該怎麼樣處理才最適切而符合人道?
對於許多台灣的國人來說,「難民」及「無國籍者」是無從想像的身分。說到身分認同問題,會觸發自我認同、族群認同及文化認同等深層區隔與融合的問題,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而族類的框架和個體的自由生存,地球村與國境壁壘的矛盾,如何調和解決?「國籍」所牽涉的問題真是何其複雜。
這是一本記錄台灣實際存在的難民與無國籍身分者的故事。希望藉由出版本書,喚起法律實務界及社會正視這些「國界上的漂流者」的存在,並了解這些人所遭遇的困境,書中另外介紹香港對於國籍認定法令及實務作為,對照我國目前的做法,一起來思考並探尋最適切且符合人道的解決方案。
法律扶助基金會董事長 ? 范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