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1124
歐文•亞隆
鄧伯宸
心靈工坊
2018年1月15日
187.00  元
HK$ 158.95  






ISBN:9789863571124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Holistic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才瞭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歐文•亞隆,85歲


      

      當代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學者歐文•亞隆回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數不盡的甜美、榮耀、精彩,但這位拉拔無數徬徨心靈的治療師,卻也有難解的悔恨、遺憾、無助與恐懼。



      這一切,都如實記錄在這本溫暖的回憶錄裡。



      生長在貧窮的猶太社區,亞隆努力掙脫環境枷鎖,一步步走上助人專業之路。他開創了團體心理治療的新視野,勤於探索生命存在的本質,並將之融入心理治療,以其獨特的風格扶助病人探問生死,更將診間風景化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散文與小說。



      這本回憶錄見證了亞隆思想與作品誕生的過程。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家庭的愛恨與夢想,以及一段心理治療發展史的吉光片羽。他一貫的真摯,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後悔寫下的小說……在在令人動容。他那不畏困窘的分享,彷彿散盡人生最後的力量,也要以一己生命能量照亮眾人。亞隆一生所療癒的不單單是診間的病人,還有遍布全世界的讀者。他說:「我每天收到的信件提醒我,遙遠的國度有一個人,我對他是有幫助的。」



      這一次,亞隆將書寫對象轉向他自己,記錄下他「成為自己」的歷程。對讀者而言,亞隆對生命與專業的反思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我跟著他的步伐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籍重點



      ★英國《衛報》(Guardian)二0一七年年度好書!

      ★亞馬遜網站五顆星評價!已售出25國版權!

      ★存在主義治療巨匠歐文•亞隆,晚年最真誠的自我回顧。

      ★領略大師的人生,見證一門思想的誕生,以及一部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感動推薦──

      

      丁興祥 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王浩威 作家、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胡因夢 身心靈導師

      張達人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

      張宏俊 桃園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陳登義 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曹中瑋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資深督導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龍杰 中崙諮商所臨床心理師

      楊 蓓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趙可式 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名譽教授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蔡昌雄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鍾明勳 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蘇偉貞 作家

      

      「歐文•亞隆的作品深思內省,說服力十足,喜歡他的讀者一定會愛上這本書:深入記錄了他的人生、感情,以及開啟充實人生的鑰匙。── Kirkus評論(Kirkus Reviews)

      

      「一如所有的讀者,我也常感到好奇,作者不僅能把工作與生活照顧得面面俱到,優游其中,還能文思泉湧,著作等身,這樣一身神奇的本事究竟是如何練就的。終於,答案揭曉了。《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一書出版,其多采多姿、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作者的一生及他走過的年代盡在其中。絕佳好書!──亞伯拉罕•佛吉斯,醫學教授、暢銷作家,《雙生石》作者(Abraham Verghese, auther of Cutting For Stone)

      

      「在《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的壓軸篇章,歐文•亞隆宣稱自己是個「新手老人」,對於這一點,我有話要說:「拜託喔!──無論哪一方面,你無不在行,這方面的表現同樣精彩。」說到人類心靈的探索,無論重要性或成就,舉世首推歐文•亞隆,好一本無話不說、發人深省的回憶錄!」──丹尼爾•梅納克爾,小說家,電影《治療》原著作者(Daniel Menaker, author of The Treatment)

      

      「歐文•亞隆,一個精神科醫師,其思有如哲學家,其文有如傑出的小說家。《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不僅具體呈現了一位出類拔萃人物精彩的一生,同時也閃耀著人生及生活智慧的光芒。」──蕾貝卡•高德斯坦,作家、哲學家,《柏拉圖上Google:為何哲學家總是在》作者(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author of Plato at Googleplex: Why Philosophy Won’t Go Away)

      

      「身為歐文•亞隆多年來的大粉絲,我尤愛《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這本書,他深入自己的人生走了一趟……記錄了他的和我們的時代,我們期待好久了,值得一讀再讀。」──傑伊•帕里尼,詩人與小說家,電影《為愛起程》原著作者(Jay Parini, author of The Last Station)

      

      「人生時時刻刻皆可為轉機。這本書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一段往事、一些人際交往、一些人生的感悟及選擇,形塑了這本回憶錄,也成就了亞隆的一生。」──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對我來說,歐文•亞隆的這一本回憶錄其實是在寫著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八十六高齡仍然看病、讀書、寫作的精神科醫師回顧其多采多姿的一生,其才華、智慧、達觀、不凡的際遇與成就,令人驚艷!難怪他瀟灑豪邁地說『這樣的人生何妨再來一趟!』」──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讀者在心理治療大師亞隆於遲暮之年寫就的這本自傳中,除了能看見他一貫坦誠與深度的特質外,也可以從他對自身重要關係的反思中,學習正視個人生命的存在課題。」──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所助理教授

      

      「在《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一書亞隆教我們如何成為治療師,在這本書他教我們如何成為不平凡的治療師。」──張宏俊,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


     





    推薦序1 一日浮生,生活點滴皆轉機�丁興祥

    推薦序2 如何走向死?�王浩威

    推薦序3 亞隆醫師的四十段微電影�黃龍杰



    1 同理心的誕生

    2 尋找明師

    3 我希望她走

    4 繞回原點

    5 圖書館,A—Z

    6 宗教戰爭

    7 賭博少年

    8 憤怒之於我

    9 紅色桌子

    10 認識瑪莉蓮

    11 大學歲月

    12 結婚

    13 我的第一個精神科病人

    14 實習醫師:神祕的黑木醫師

    15 約翰•霍普金斯歲月

    16 派駐樂園

    17 上岸

    18 倫敦一年

    19 會心團體旋風

    20 維也納小住

    21 日漸親近

    22 牛津•史菲卡先生施了魔法的錢幣

    23 存在治療

    24 與羅洛•梅面對死亡

    25 死亡、自由、孤獨與意義

    26 住院病人團體•巴黎

    27 穿越印度

    28 日本、中國、峇里島•愛情劊子手

    29 當尼采哭泣

    30 診療椅上的謊言

    31 媽媽和生命的意義

    32 快要成為希臘人了

    33 生命的禮物

    34 與叔本華兩年

    35 凝望太陽

    36 最後的作品

    37簡訊治療,唉呀!

    38 我的團體生活

    39 正派人士

    40 新手老人



    致謝

    ?





    推薦序



    一日浮生,生活點滴皆轉機

    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人生無常,了然見性



      人生無常,意義是人賦予的,選擇意義有失有得,這就是自由。生活的點點滴滴,省思感悟,抉擇行動,即是存在的開顯。



      人生時時刻刻皆可為轉機。《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一段往事、一些人際交往、一些人生的感悟及選擇,形塑了這本回憶錄,也成就了他的一生。誠如亞隆在文中所述,記憶(回憶)並非如實的「真相」,往往是想像的重構。早年生活,真相云云,其本質不僅脆弱且變動不居。生命故事、回憶錄、自我敘說,所追溯的往事,常是選擇性的。記憶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其不真確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然而,這正是我們惦念的世界,記得某事、某人,用「故事」賦予其意義,「故事」便不是如實的。這所謂的不如實,卻使生命有了更為豐富的廣度及深度,進而使生命也有了溫度。讀亞隆的這本回憶錄,不僅使人感到歷歷在目、心有戚戚焉,而且熱淚盈框。



      亞隆如此說故事



      讀一本傳記或回憶錄,不只是去看他說了「什麼」,也更可進一步看他是「如何」說出這個故事的。往事並不如煙,透過記憶及回憶,「過去」的事得以「再現」。然而這種「再現」,是經過當事人選擇的,透過某種「視角」,經由某種「詮釋」而成的。因此,傳記是一種詮釋之後的故事。回首當年,選擇性說出某些事,經由情節安排,建構了自己的「傳記」,也同時建構了「自我」。那麼亞隆是「如何」說出自己的故事的?



      亞隆的回憶錄不同於傳統編年式安排事件的型式,而是由四十篇散文組成。大致依時間順序,描述一個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貧窮、動盪的移民社區雜貨店的小男孩,一路從孤獨、格格不入、在圖書館勤奮自學,進而一步步求學走上專業生涯,又經由自身之抉擇,走向存在治療,逐漸成為舉世知名的學者,其描述多以事件人物感懷為主,揭露生命中一段段的往事。



      自傳文本中最先出現描述的一段回憶,往往是關鍵的。早年的回憶,揭示了當事人生活中的主要關懷,一個人一生風格最令人滿意的指標,往往與在自傳或回憶錄中最先呈現的早期記憶有關。而這本回憶錄,最先出現的回憶是亞隆在十歲左右,對一位鄰家女孩衝著她喊道:「哈囉,麻疹。」接著被這位女孩的父親抓住訓了一頓,等到父親訓完,那女孩卻細聲細氣對亞隆說:「要不要一起來玩?」亞隆回答:「還是不要吧……」,落荒而走。這段故事,到了八十五歲,還讓亞隆在惡夢中醒來,希望女孩能原諒他。穿過記憶的長廊,這件事影響了亞隆,後悔於自己「未能從別人觀點」體認這個世界。這與亞隆後來走上精神醫療,進而走向存在治療,可能有相當的關連。



      除了早期的回憶之外,回憶錄的結尾往往會顯示出當事人對一生的評價。八十五歲的亞隆,仍然認為自己是「新手老人」,仍退而不休,在看病人。看著牆上展示一九四○年代──他童年時代的華盛頓特區的家族留影、艾利斯島的難民照片,他想像那個不開心的小男孩、難民的眼睛……,亞隆經由一生的探索、分析、重建自己,而內心深處卻永遠都有處理不了的淚水和痛苦。如今回首,覺得自己沒有悔憾,這也是他經常要求病人去探索的議題。而自己覺得「如此人生?再來何妨!」彷彿定調人生雖然有苦有淚,波浪折折,在因緣際會下不斷的選擇、放棄,但最後無悔。



      生命中的心靈頓悟



      亞隆的一生,看似平順,其中仍有不少的重大轉捩點。人生經歷的意義通常出現在遇到困境時,陷入困境會出現「心靈頓悟」(Epiphany)。丹津(Norman K. Denzin)認為個人遇到問題及困境,並顯露出性格特徵的這一刻,常常表明人生活中的重大轉折點,有些重大的「心靈頓悟」現象。丹津稱之為「主顯節」或「心靈頓悟」。



      回顧亞隆的一生,依其自述,在十四歲搬家後有了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以及在十五歲遇到了瑪莉蓮(未來的妻子)等這些「關鍵事件」的確改變了亞隆的一生。



      但亞隆成為精神科醫師後,為何會轉向?尤其是學術方向的改變?而亞隆怎樣從一位心理治療師,一位學者,走入人群成為一位作家?這個轉向,可以說是亞隆後半生重要的關鍵事件,也是他的「心靈頓悟」時刻。



      亞隆自述:「人生走到某個時候,我的寫作從研究取向的學術論文與書籍,轉移到為一般讀者所寫的心理治療文章,追索此一轉變,要從一本內容十分不同,書名異乎尋常的書說起,那是《日漸親近 》(Every Day Gets a Little Closer)。在這本書裡,我拋棄量化的調查語言,嘗試把自己當成一個說故事的人,學習那些我一生都在讀的那些書。當時,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透過四本小說和三本故事集教導心理治療。」自此之後,亞隆成了「說故事」的人。



      說故事的心理治療



      身處學院中的教師往往為了升等或獲得終身教職,受到學院的要求而不能自主,還為此投入相當的精力。在這種「外在」的要求下,也忘了「自己」的存在。亞隆之所以能擺脫這種桎梏,與他在六○年代後期已獲得史丹佛大學的終身教職有關,而他自己渴望成為作家的願望也再度甦醒。這時的亞隆已四十歲,正值「中年轉換期」,開始懷疑自己過去的成就及選擇,希望能「重新設定」。《日漸親近》這本書是與一位患者合作,彼此交換療癒後的心得筆記,最後是以小說形式出版。在這本書,亞隆開始了不一樣的治療方式。他寫日記,只朗讀給自己聽。去他的資料、事實、數據,此時只有文思流轉。這一段治療經驗行將「走入讀者的心靈」,而不是埋沒於無人聞問的病歷單或錄音帶,亞隆認為,這一切都值得了。這是專業方向的抉擇,也是人生的「心靈頓悟」。他追尋到更為詩意的聲音──自己的聲音,也將自己的關注轉移到人生「無常」現象,將自己治療焦點導向了「存在」的世界觀,建構了另一種專業的認定──存在心理治療,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歐文•亞隆。



      自我回憶錄宛如生命詩學



      亞隆以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回憶,片片斷斷地以散文隨筆方式書寫著自己的生命故事,經由書寫(重構),尋常的事件也會變得較為詩意,是一種創作。



      回憶錄或自我敘說是自己對自身生命的探索。透過生命書寫的過程,給出了一個生命的「新」型式,這種新的型式是一種創造的,一種詩意的建構,一種再說或寫故事的過程,而「自我」從中形塑。這即是一種「自我詩學」,也就是對個人生命的過去,給出一種形式,以及意義的、建構的及想像的過程。



      自我的生命故事,不只是「自我詩學」,也是人類生命的建構,可以是一種「生命詩學」。兩者是相通的。而「詩」是透過作家(自身)的想像與意念而產生的,這便與想像力有關。哲學家方東美曾言:「藉著創造的幻想,發為燦溢的美感以表現人生的,就是詩。」「詩」可以興,「詩」較「歷史」更具普遍性及可能性。「詩」彷彿提示了「更高的真實」。「詩」可以用來表達生命的「夢想」,生命經由自身的創造及書寫結合成美的詩篇。



      亞隆透過聽故事、說故事及寫故事,完成了他一生的「夢想」。開啟了「存在」的心理學,在這本書中,亞隆在生命書寫中訴說著自己的「生命感悟」,讀者也可以透過自身的想像與之對話。「詩」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讀者可在這本傑作中獲取自己的「心靈頓悟」,讀本書可以用一種「互為主體」式的讀法,一種對話式的閱讀。可以「無限親近」(日日更接近),但又「幾乎當下」(當下交會�頓悟)。自身之靈魂(故事)在傑作(作者的故事)中冒險,或可了然見性。

    ?




    其 他 著 作
    1.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2. 短期團體心理治療:此時此地與人際互動的應用
    3. 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4.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限量套組(《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書+【歐文•亞隆的心靈療癒】DVD)
    5.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6.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7.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8.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9.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10. 存在心理治療(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