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如去闖:年輕不是迷茫的藉口

不如去闖:年輕不是迷茫的藉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51779
李柘遠
今周刊
2018年2月01日
107.00  元
HK$ 85.6  






ISBN:9789869551779
  • 叢書系列:社會心理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社會心理系列


  •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真實人生故事











    18歲,挑戰第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以90天的行動計畫突圍,全額獎學金錄取耶魯。



    22歲,以行動打破迷茫,

    用To-do list實踐目標,成功入職高盛投資銀行。



    24歲,放棄投行明星分析師的光環與高薪,

    衝出舒適圈為熱愛而努力,創立旅遊品牌「牛游果」



    25歲,在創業中場重新充電,考取哈佛商學院。



      在這個不缺少夢想的時代,

      他說:「成功需要的是更多的自勵心×規畫力×執行力。」



      作者李柘遠以行動和實踐完成夢想,

      堅持不只呈現在嚴謹的計畫中,也在每一次的行動裡,

      本書不僅是他進入世界級名校、全球五百大知名企業的教戰守則,

      更以四十篇個人故事,講述在耶魯、高盛、創業和哈佛的見聞,

      提供了年輕人可以實踐夢想的完整計畫。



      如果你還在:

      思考生命的意義,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對那些人生勝利組,各種羨慕嫉妒恨。

      說是很會說,但就是遲遲無法行動……



      他說:「與其在起點抱怨,不如從現在開始,闖出1的驚喜。」



      「我寧可從過程,而非結果來看李柘遠的故事。看到那些所謂「成功者」講自己的故事,我仍然相信,人在世界上最大的所謂成功,其實是能夠不在乎結果,自信地面對自己的選擇,享受追求過程的能力,逐漸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人。」──公益旅行家.褚士瑩



    名人推薦



      台大最狂的政治學教授.李錫錕(Power錕)、公益旅行家.褚士瑩? 熱血推薦

    ?


     





    One 夢想孤島:報告耶魯,我已準備完畢

    認領「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放棄「護送」,單兵作戰

    曾經預演夢想,耶魯等著我

    不會「撞衫」的申請書

    選擇突圍孤島,就不問世外喧囂

    耶魯面試直到冰品店打烊

    五位美國總統的第一個中國福建學弟

    非典型優等生



    Two耶魯衛冕:闖出更好的自己

    入住耶魯第一晚

    國際新生營中,敗給俚語

    同學少年何止學霸

    名校也瘋狂,一起裸奔吧

    在「憋紙」面前,人人都是書呆子

    給了我正能量的耶魯摯友Charles

    「野」出更廣闊的視野

    把進投行定為大學畢業後的第一步

    應聘投行實習的兩大經驗分享

    怎樣優質度過大學四年

    美國大學十大「聽說」的真相

    讀一所名牌大學,到底有什麼好的?



    Three做一個被夢想錄取的人:初入職場

    史上最完全且易懂的「投資銀行一○一」

    一入高盛催人長

    養豬場上的「搬客」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投行賦予我的四大能力

    職場「老」新人的一點體會:如何做一個好的職場新人

    告別高盛,創業去

    創業多滋味



    Four回歸校園:敲開哈佛的大門

    在HBS學習,是一種什麼體驗?

    永不疲倦的哈佛人

    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真的燈火通明嗎?



    Five進階攻略:成長使用手冊

    枯燥英語有技巧

    留學申請中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怎麼準備?

    拖延症候群拯救手冊

    這七大毛病,九十九•九%的年輕人都會有至少一個

    哈佛學生回應北大院長:與其糾結人生方向,不如定好小目標

    ?





    推薦序



    對成功人生的想像




      我最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是一個不認識的女性讀者寫來的,原文是這樣的:「我想請問一下,如果想去連合國工作(也不一定是工作,可以申請到二∼三個月的實習也好,我找不到連合國的官網,懇請能不能指點一下,要不然我不知道能去哪裡看?)要有神麼條件?我今年二十三歲,目前在準備研究所,有自己出國的經驗。麻煩你了!」



      這短短幾句話,卻看得我火氣直衝腦門。



      首先,一個二十三歲,從小到大學習繁體中文的人,如此淺顯的「聯合國」都可以寫出錯別字,中文未免太差。



      然後,一個想去聯合國工作的人,竟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找不到聯合國官網,這個笑話未免開得太離譜。



      再來,什麼叫做「兩三個月的實習也好」,你知道要進聯合國當實習生有多麼競爭嗎?不說聯合國,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組織為例,首次舉辦的「青年學者實習計畫」(YPP),全球僅有十二個實習生名額,一個連聯合國的名稱都寫錯,官網也找不到的人,應該連聯合國在幹麼都不曉得吧?憑什麼認為實習生手到擒拿?



      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拿著台灣護照是不能去工作的,連基本國際政治都不了解,從小就想要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的台灣青年黃一展,為了能留在聯合國工作,從高中開始準備,研究所畢業後,如願申請到聯合國為期半年的實習機會,實習期間到亞太總部的五十多間辦公室一間一間敲門,一次一次碰壁,被拒絕到沒感覺, 但因為國籍不被聯合國認定為「國家」,為了要圓夢,黃一展最後在國籍欄選擇「無國籍」,才總算在資訊與通訊科技部門取得正職,你知道嗎?



      這些心中的OS,我都忍了下來,心裡浮現來自福建的青年李柘遠在《不如去闖》這本書裡面說的一句話:迷茫的大學生大多是「做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這個十八歲全額獎學金錄取耶魯大學、二十二歲入職高盛投資銀行、二十三歲獲選「全球傑出青年」、二十五歲考取哈佛商學院的年輕人,相較之下,似乎是烏鴉與鳳凰之別。但是仔細再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李柘遠的這幾個重要的經歷,被當成人生成功的證據,選錄在書的封面上,但是這真的就是成功的人生嗎?成功是什麼?環境生態學家David W. Orr提醒我們,生物界確實沒有「成功」的概念,自然也不需要對於成功的追求。比如說,我們從來就不會聽到有人形容哪幾隻河馬很成功,是河馬界的人生勝利組排名前十名,或某隻蝴蝶超失敗,根本是魯蛇蝶一枚,唯一帶著這個對地球毫無意義的包袱生存著的,就只有人類。



      他在《生態教養:為了世界的永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Ecological Literacy: 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Sustainable World)裡面一段話,我時常與人分享 :

    「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 這個星球並不需要更多成功者。但卻迫切需要更多帶來和平的人,能夠療癒的人,能夠修復的人,會說故事的人,和各種懂愛的人。需要人們在他們的地方生活,需要有道德勇氣的人願意加入這場讓世界變得更適合生存也更符合人性的戰鬥,然而這些特質跟我們心目中定義的成功幾乎毫無關係。」



      所以如果我只用「成功」來定義李柘遠,對比那個連聯合國官網都找不到的讀者,便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寧可從過程,而非結果來看李柘遠的故事。



      他在廈門念中學時,因為一心一意想上耶魯大學,即使被無法理解的「大人」當成反面教材也沒有動搖 ; 從高中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的訓練,學會換位思考 ; 在接受面試的時候,發現回答「是什麼」的正確答案,遠不及知道「為什麼」來得重要 ;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做好準備願意獨立承擔萬一失望的後果,或許比心想事成更珍貴 ; 真的進耶魯大學後,學會首次正視人生的挫敗 ; 從美國同學學習中文的態度,學會對熱愛之事的熱情與專注,遠比成績重要 ; 當主流社會把他從耶魯到投資銀行到哈佛商學院的故事,解釋成「成功、成功、再成功」時,他卻說自己在貪婪的金融業學習到如何成為「誠實、樸實、踏實」的人。沒有看到重點的,或許一直是那些「大人」們。



      最讓我安心的是,看到那些所謂「成功者」講自己的故事,我仍然相信,人在世界上最大的所謂成功,其實是能夠不在乎結果,自信地面對自己的選擇,享受追求過程的能力,逐漸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褚士瑩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