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自然維他命:虛擬時代連結生命的最佳補給

自然維他命:虛擬時代連結生命的最佳補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95421
理查•洛夫
葉育瑜
五南
2018年1月28日
167.00  元
HK$ 158.65  






ISBN:9789571195421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5k正
    博雅文庫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道法自然!理查•洛夫的?自然法則?不是新觀點,但卻是新視界;讓?自然?從心開始,流入滲透到每個角落,像呼吸一樣的自自然然。∼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 黃建榮



      洛夫藉著讚美與保護我們生活世界的那些極為重要的、涵蓋一切的、具啟發性的號召,象徵了深奧的個人與文化徹底變革的途徑。∼《書目》雜誌,重點書評



      本書所做的是繪製出人們更為相互關聯的未來地圖的、抱負遠大的任務……我們了解到在共同藉著復育治療這個世界的同時,我們最終也將療癒自己。∼《天狼星雜誌》



      理查•洛夫創造了「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述孩童的成長……本書認為大人們也需要自然──如同營養劑、如同平衡的力量、如同治療,而我對此深信不疑。∼尼可拉斯 D. 克里斯多夫,在其《紐約時報》專欄



      此書提供一個回到我們曾經歸屬之處,一個充滿尊敬、愉悅與發現的地方。∼鈴木•大衛,《神聖的平衡》作者



      本書成功作到了教導與樂趣,可以將閱讀此書當作是心神的充電之行。∼歐普拉網站



      這本優雅、具原創性、幽默感絕佳,完整得令人驚豔的作品絕不僅僅只是新的自然定律。∼羅伯特•麥可•派爾,《雷之樹:來自近郊野地與馬里波薩之路的啟示》作者



      成為國際之間一股改變力量的代表性暢銷書,《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的作者現在代表著一股激勵人心的力量,證明對我們所有人而言,暫時擱置身處不同場景與社會動亂、重新展望深入了解自然恢復力量的,屬於未來的時刻已經到來。藉著開創性的研究、趣聞軼事的證據以及激勵人心的個人故事,理查•洛夫展現出自然怎麼增強人們心智敏銳度與創造力;提升健康與福祉;協助人們建立更具智慧、更可持續的企業、社區與經濟,並強化人類之間的聯繫。自然法則在挑戰我們重新思考現在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提供賦予活力的樂觀。



      新題材涵蓋了理查•洛夫對於新自然運動承諾的專訪。

    ?


     





    第一部分 自然神經元:智慧、創造力與混合的心智

    第一章 為熊歌唱

    第二章 混合的心志



    第二部分 維他命N:為我們的生理、情緒與家庭健康著手運用自然的力量

    第三章 花園

    第四章 生命之泉;

    第五章 讓心靈再次自然

    第六章 感受強烈的綠色極度快樂

    第七章 自然處方箋



    第三部分 近處就是未曾體驗過的地方:藉由了解你身處何處而了解你是誰

    第八章 尋找你的唯一真位

    第九章 在你所在之處難以置信的經驗

    第十章 歡迎光「鄰」

    第十一章 在那些我們刻意尋求與感知的地方

    第十二章 親密關係的形成



    第四部分 創造日常的伊甸園:我們所生活、工作與遊玩的高科技/高自然設計

    第十三章 家裡的自然原則

    第十四章 停駐、抬頭看與聆聽;

    第十五章 工作時的自然神經元

    第十六章 居住在具恢復性的城市 ;

    第十七章 大草原上的小郊區



    第五部分 性能優越的人類:維持生計、充實生活與開創未來

    第十八章 給靈魂的維他明N;

    第十九章 所有奔向未來的河流

    第二十章 在樹林裡散步的權利

    第二十一章 滄海桑田



    後記

    朝一個新興的自然運動前進

    想像一個更新的世界

    創造一個新自然運動:二?一二春天與理查˙洛夫的訪談

    ?









      我們沿著滿是塵土的道路前行,穿越過新墨西哥州佩托迪盧那令人憐愛的土坯屋村子中、越過狹窄的佩可斯河面上一座低矮的橋,進入被紅色砂岸峭壁所圍繞著、滿是青辣椒田的谷地。傑森,我們當時三歲的大兒子,正在後座熟睡著。



      「是這個轉彎處嗎?」我問妻子。



      「下一個,」凱西說。



      我離開租來的車,並解開大門的鎖,將車子行駛至友人尼克與伊莎貝爾•雷文所擁有的土地上。那一年他們遠在聖塔菲市工作,而他們的農場與房屋閒置下來,在傑森出生前我們早已彼此熟識,凱西與我在凱西曾工作過的聖塔羅莎當地醫院附近一帶生活了二個夏天。



      現在,在歷經了一段有壓力的生活後,我們回到這裡住上幾個星期。為了自己,我們需要這樣的時間,而我們也為了傑森而需要這麼做。



      我們進到滿是灰塵的土坯屋,我四顧環視著某個在這裡的夏日協助尼克擴建的空間。我打開電力與水的開關(雷文農莊終於設置了室內管線了)、走入廚房、打開水龍頭,一尾一英尺長的蜈蚣自水管跳出,尾巴朝著我的臉揮動著。我其實不知道是我,還是蜈蚣比較吃驚,然而我的手上緊緊的握著牛排刀。



      稍後,當凱西與傑森在睡午覺時,我在高溫下走出戶外,發現尼克破損的折椅,並將它架在土坯屋旁的樹蔭下。尼克與我曾經在忙著在滿是稻草、沙、泥土與水的低窪裡混合土坯泥時,在這棵樹所開展的枝椏下休息片刻。我想到了尼克,關於我們在政治上的爭論、關於伊莎貝爾在最熱的時刻在木爐上加熱、裝入錫碗的燉煮青辣椒。



      現在我獨自坐著,朝著由楊樹所構成、鑲嵌佩可斯區域邊界的線條遠眺。我望著午後積雨雲自高地沙漠向東方蜂湧而起,以及河對岸的砂岩層理。辣椒田在陽光下顫抖著;而葉子與樹枝在我之上沙沙作響。我的目光停留於河岸某棵楊樹,其分支與頂層的葉子用一種較其他事物緩慢的韻律舞動著,一個小時,也許更多時間過去。緊繃的感受自我體內緩緩爬行而出,並離開,似乎在綠色田野上的空氣中糾結著,然後消逝,而某些更好的什麼取代了它原本的位置。



      二十四年後,我時常想起河邊的那棵楊樹,以及同樣類似的難以解釋的奇蹟、我從自然所接收到正迫切需要的時光:是我無以名狀、也難以描述的什麼。



      自此以後,我們思考著搬遷到新墨西哥,或佛蒙特州的鄉村地區。但我們每日都被提醒著這樣的「什麼」在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也會發生─即便是在最密集的城市裡,都會裡的荒地仍然在最不被預期到的地方存在著。它可以在我們所生活、工作或遊玩的地方被復原或甚至被創造。



      我們所感受到的這種渴望是相同的。



      某日在西雅圖,一位女士抓住我的衣領並說:「仔細聽好了,大人也會有大自然缺失症。」當然,她是對的。



      在2005年出版的《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我介紹了「大自然缺失症」一詞,它並非醫療診斷,而是用來描述孩子與自然之間逐漸擴大的鴻溝的方式。在這本書出版後,我聽到許多大人們由衷的激動、甚至帶著憤怒地談論這樣的分離關係,但也與他們的失落感相關聯。



      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或是缺乏自然,都在每一天當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生存─或是茁壯─將需要轉變那個關係的架構,將人類與殘餘的自然重新再聚合。



      在這些書頁裡,我描述著我所謂的「自然法則」所形塑的未來,那是結合理論與潮流,以及順從古老真理的合成產物,這個法則確信與自然的重新連結是人類健康、幸福感、精神與存活的基礎。



      首先由哲學性的描述切入,自然法則受到持續增加的、描述自然恢復性力量的理論、意識與實證研究所支持著─其對於我們感官與智慧;對我們身心靈的健康;以及對於家庭、友誼與多物種生物群落之間連結的影響。由我所遇見的良善的人們闡述想法與故事,這本書提出問題:「若我們日夜都能像沉浸於科技那般的沉浸於自然當中,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每一個人能如何幫家人和自己創造出一個增進生活的世界?不只是在假設的未來,而是現在。」



      我們的危急感增加著。在2008年,是歷史上頭一遭,世界上有著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口居住於城鎮地區,人們體驗自然的傳統方式正隨著生物多樣性逐漸消失。



      在同一時間,我們的文化對沉浸科技的信仰似乎無限上綱,於是我們在電路的汪洋裡漂流得更深、我們花費數量龐大的媒體報導結合了細菌以及人類DNA等人造生物的創造、報導被設計用來進到我們體內,對抗生物性入侵者或引入致命風暴橫越戰場的極小機器、報導電腦擴增實境、報導讓我們被每道牆所傳送的模擬實境給圍繞的未來房屋。我們甚至聽聞了有關「超人類」或「後人類」年代這種人類可以藉由科技而最佳化的論調,或是如同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的史蒂芬•迪克所說的,「多數有智慧的生物演化已經超越了血肉之軀的智慧」的「後生物宇宙」。



      這本書並不是反對這些概念或是其擁護者─至少不是對那些依循科技的使用道德來拓展人類能力的人,但實際上我們確實逐漸的在超越我們自己。我們還未能充分瞭解,甚至是適度研究人類的能力如何藉由自然的力量所強化。在一份讚揚高科技教室的報告中,一位教育家引用亞伯拉罕•林肯的話:「過去的教條不足以應付現在的惡劣環境,艱困的情勢升高,我們應隨情勢而起。正因為我們面對新局,我們必須有新的思考與行動。」我們的確必須如此;然而諷刺的是,在二十一世紀,對科技的過度信仰─對於自然的背離─也很可能成為我們時代裡過時的教條。



      相對的,「自然法則」暗示著在這個環境、經濟與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未來是屬於那些擁有自然智慧─能夠發展出對自然更深度的認識,並在虛擬與現實中取得平衡的個人、家庭、企業與政治領導者。



      在2010年,《阿凡達》成為歷史上最多人觀賞過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成功與其先進的3D技術沒有太直接的關聯,反而與電影所觸及的渴望有關─是我們瞭解瀕危的人類正為了與自然失去連結所付出的可怕代價的本能知識。電影製作人詹姆士•柯麥隆描述該片的核心訊息時說到:「在這個大自然缺失症的年代裡,電影詢問了關於我們與彼此、文化與文化之間以及我們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問題。」這樣集體式的混亂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經濟以及我們未來對自然的管理方式;而,暫且不論使人望之卻步的投注賠率,徹底的變化是可能的。我們所察覺到的損失,這個我們早已知道的事實,創造了新自然時代的條件。事實上,因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環境挑戰,我們可能─最好能夠─進到人類歷史中最有創造力的時期,由建立與拓展於一整個世紀的環境保護主義目標所定義的時代,包含永續性,甚至超越其上的每日生活再自然化。



      七個依據大自然變革的力量的、具相似之處的準則能夠重新塑造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活,匯聚成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



      ● 當我們的生活變得越高科技,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自然以達到「自然的平衡」。



      ● 心靈�身體�自然的連結,又稱為維他命N(意指自然),將增進生理與心理的健康。



      ● 運用科技與自然體驗將增加我們的智力、創意思考與生產力,產生混合的大腦。



      ● 人類�自然社會資本將豐富並重新定義社區,以涵蓋所有形式的生命。



      ● 在那些我們刻意尋求與感知的地方,自然史之於人類歷史,對區域認同與個人認同,一樣重要。



      ● 透過親生命性設計,我們的家、工作場所、住宅區以及城鎮不只可以節約能源,也將產生人類能量。



      ● 與自然的關係中,優越的人類將保留與創造自然棲地─以及新的經濟潛力─在我們生活、學習、工作與遊玩的地方。



      無論老幼或中間世代,我們能藉由連結─或重新連結─自然而獲得非比尋常的好處。對那些就在我們當中、感到疲憊不堪或厭倦的人們而言,戶外世界可以拓展我們的感官,並且重燃敬畏感,以及打從孩提時代以來便不曾感受到的驚奇;它支持著更好的健康、強化的創造力、新的工作與商業機會、並成為家庭與社區結合的媒介。自然能讓我們感到完整的活著。



      在這些書頁中提供樣本的新興研究裡,我並未刻意排除任何與我的核心論點不同的研究,而我確實希望這本書能引發更多有益於未來探索的問題。我應該補充:我的觀點並不僅單純立基於科學之上,也立基於人類長期的自然體驗、人們每一天的日常故事以及我個人的反思。



      抱持懷疑論的人會說自然處方是有疑慮的,倘若我們加速了對自然的毀滅,那麼懷疑論者所說的將成為不爭的事實。假使人們繼續摧毀我們身邊的自然,自然界與我們認知以及健康的益處將再無任何關聯;無論如何,若是人類未能與自然重新連結,那樣的毀滅是無庸置疑的。這便是何以自然法則與保育相關,但也在恢復自然的同時,恢復我們自己;關於在我們的家、工作場所、學校、住宅區、城市、郊區與農場等,那些曾經或從未存在的新自然棲地。它與在自然裡生活的力量有關─並非與自然同住,而是住在自然當中。二十一世紀將會是人類在自然裡恢復的世紀。



      小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常說,任何運動─任何文化的─若無法描繪出吸引人們前往的世界的願景終將失敗,而我們已經能夠看見第一道筆劃了。



      這本書就是關於那些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甚至在之外,創造出那樣子的世界的人們,以及關於你能如何同樣做到的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