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

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46828
保羅•埃爾格拉
吳岱融,蘇瑤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18年1月01日
93.00  元
HK$ 83.7  






ISBN:9789860546828
  • 叢書系列:經典譯注
  • 規格:平裝 / 120頁 / 25k正
    經典譯注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教育學習 > 大學出版中心

















      長期以來,社會實踐被市場取向的當代藝術視為不堪一擊的對手:彷彿只是一個由社區�群中『自我感覺良好』的實踐者們所書寫構築的世界,卻無視於其類行動主義、反形式主義的立場,其實承襲了長久以來的藝術傳統,並可透過視覺藝術與劇場的歷史方法批判分析。埃爾格拉這本挑戰性十足的社會參與藝術入門書,肯定為仍在廣闊社會領域中的漂流者,提供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羅盤。-克萊兒.畢莎普 (Claire Bishop)紐約市立大學當代藝術與展覽歷史教授



      這是一本即時且極富思想性的參考著作。從實證、大量經驗與研究抽絲剝繭而生,這本書為探究社會參與藝術的複雜性,提供了課程與框架。埃爾格拉從行為藝術、教育學、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社區�群與公共實踐的歷史,為這本書在不同領域間劃定了方法學的座標。與其是提出一個系統,他更像揭露如何讓情境作用與合理的能與不能。這本工具書讓我們得以思考進行社會參與藝術的困境,從而尋找適切的語言得以再現或討論其影響。-莎莉.邰蘭蒂(Sally Tallant)利物浦雙年展藝術總監



      埃爾格拉這本具高度可讀性的書,絕對是任何有意教授或學習社會參與藝術的人的必備讀物。-湯姆.費克博爾 (Tom Finkelpearl)前紐約皇后美術館館長�現任紐約市文化局局長

    ?


     





    中文版序

    譯序:朝向一個更真實的實踐

    譯序:參與的現場,微光



    導論

    一 定義

    二 社群

    三 情境

    四 對話

    五 合作

    六 對抗

    七 行為

    八 文件

    九 跨教育學

    十 去技能化

    註釋



    ?





    中文序



      當我在七年多前著手撰寫這本書時,可以說是社會參與藝術的黃金時代。當代藝術在八至九年代初期歷經了後現代許多藝術家對於機構的批判,以及九年代關係美學的洗禮,社會參與藝術在當時看來,充其量不過是藝術家試圖將社會與政治批判結合在其作品中的一種作法。但就我的觀察,在911 和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社會實踐在美國的發展倏地成形,「社會互動」從此不再只是名義上的,而必須真實包含觀眾有意義的參與。



      廿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藝術家們所進行的各式實驗與途徑,也許在日後回顧時,會是社會參與藝術不斷從實踐的錯誤中修正與摸索的關鍵期。



      而在歷經這段關鍵期之後,幾位在美國不同藝術校院任教的藝術家們,也開始著手在學院課程中,教授社會參與藝術的可能性。這些藝術家包括了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創設美國第一所社會參與藝術系所的泰德• 普維斯(Ted Purves),在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iv 社會參與藝術的十個關鍵概念State University)任教的哈洛• 佛烈契(Harrell Fletcher),以及在奧蒂斯藝術設計學院(Ot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任教的蘇珊• 雷西(Suzanne Lacy)等;這些相關系所與課程的建立,加速了社會參與藝術的課程化發展,我也因此穿梭在這些藝術系所之間,試著貢獻一己之力,將實踐經驗轉化為課堂素材,而這本書就是在奧勒岡州立大學,進行社會參與藝術的短期授課時所完成的。



      觀察社會實踐在這幾年的迅速演進,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近年來,社會參與藝術向社會正義與行動主義靠攏,對於將藝術視為一種政治工具的藝術家們,特別具有吸引力。但這本書並不特別關注社會參與藝術在這個面向上的進展,因為在書寫的當下,這樣的思維仍在醞釀當中;然姑且不論社會參與藝術在這幾年的轉向,我相信以章名貫穿全書的十個關鍵概念,或在其之下所探討的對話、合作與評量原則等,即使參照社會參與藝術的現今發展進程,依然十分受用。此外,我有意識地不針對社會實踐的類型或方法,進行框限或評論,無論其本意是政治的、個人的、或是詩意的。是而,這本書的定位,是成為一本探究社會參與藝術「媒材」與「技法」的操作手冊,期望能描繪某些特定社會歷程的特質與結構,以及如何應用其建構特定的社會經驗,提供具體建議。



      最後,在本書中文版發行的前夕,我仍舊在思索一個重要問題,即:這本書當中所談論的觀念和歷程,究竟對其他國家和不同的社會脈絡有否助益?過去幾年,我陸陸續續聽到日本、挪威、愛爾蘭、澳大利亞和瓜地馬拉等國家的藝術家與教授,在他�她們的教學現場中成功應用了這本書,這某種程度上或許也回應了我的問題。因此,即使每個社會和文化的脈絡不盡相同,我相信這本書中所提及的若干基礎概念,應能適應殊異情境,協助讀者們找到可行的實踐路徑。


    保羅.埃爾格拉

    紐約,2017 年6 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