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論語的邏輯:再遇見孔子:去他的之乎者也, 我是教你活得像樣點 !

論語的邏輯:再遇見孔子:去他的之乎者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630782
楊朝明
崧燁文化
2018年2月02日
67.00  元
HK$ 60.3  






ISBN:9789575630782
  • 叢書系列:崧燁-一般叢書
  • 規格:平裝 / 170頁 / 16k
    崧燁-一般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借助新的出土文獻,「啟動」孔子的那些言論,回頭細細審視《論語》的記載,請孔子解讀《論語》,發現《論語》的內在邏輯。



      《論語》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體,它首尾呼應,篇章之間血脈相連,章節之間大小相成,既散落成珠,又渾然成一體。時隔千載,兩位專家將用最簡易的文字帶領讀者,將傳統文化放在整個人類文化的大背景裡去認識與創造。


     





    [引 言] 請孔子解讀《論語》

    [第一章] 當生命邂逅生活

    [第二章] 道,政治的方向

    [第三章] 禮,就是理

    [第四章] 覺知與超越

    [第五章] 選擇與承擔

    [第六章] 向上生長,向下紮根

    [第七章] 繼往開來

    [第八章] 遠宗其道

    [第九章] 主觀與客觀

    [第十章] 日常

    [第十一章] 仰望與追隨

    [第十二章] 深入的精神追求









      有一份報紙,在介紹我們的相關研究時,用了「讓孔子解讀《論語》」這樣的標題,我們覺得很有創意,對我們研究《論語》的特點也具概括性。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有人會問:《論語》裡面本來就都是孔子在說,其中記載的主要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怎麼還讓孔子去解讀?



      問題的關鍵正在這裡!《論語》是研究孔子的基本內容,甚至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典籍。《論語》成書以來,歷代研究者不計其數,近年來出版品更數不勝數。可是,為什麼人們仍有那麼多分歧的看法呢?



      這部共分為20篇、15,000餘字的著作非常特殊,因為它就像不同片段的擷取。表面上看來,各篇章前後似乎沒有相關,有不少的言論沒有明確、具體的背景環境,因此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便很正常了。



      但《論語》的章句不會只有模糊地去表達一種意像,也不會像賦詩言志那樣可以斷章取義、詩無達詁。在《論語》中,不管是孔子還是孔子弟子以及「時人」,他們的言論、行為、事蹟,總在表達「一定的意義」,也就是說,《論語》的編者一定想用這些內容表達些什麼。



      一個人用心解說、開發一部典籍,一定包含著這個人的理解;一個人傾力編纂、編輯一部著作,一定包含了這個人的思想傾向。就像《易傳》的思想既屬於《周易》,同時也屬於孔子那樣,《論語》的內容也不僅僅屬於孔子一人,它一定也體現了《論語》編者們的「想法」,表現了他們對孔子的理解。



      那麼,《論語》為何而編?誰是《論語》的編者?這兩個密切相連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對《論語》的準確認識。



      學術界有一種看法很有道理:「論語」的「論」有選擇的意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說:「論,假借為掄。」《國語?齊語》曰:「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注:「論,擇也。」《荀子?王霸》曰:「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盛者也。」楊倞注:「論,選擇也。」至於「語」,《說文解字》說:「語,論也。」《廣雅》說:「語,言也。」這樣,所謂「論語」,就是「選取出來的論述」、「挑選出來的言論」。



      值得注意的是,孔安國說《論語》突出的特點是「正實而切事」。所謂「正實」,就是真實可靠,這不僅說明《論語》與孔子的關係,也說明與作為《論語》編訂者的子思有關。在子思最早的著作中,有一部分就專門記錄孔子言論。據《孔叢子?公儀》記載,子思曾對魯穆公說,自己記錄的孔子言論「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論語》的「正實」,其可靠性自不在話下。



      相較之下,《論語》「切事」的特點更加重要,這也與子思的纂輯有關。他要展現孔子的思想學說與體系,並在眾多的內容中選擇孔子遺言,那麼,他就一定會考慮哪些更具有教化社會人心的作用,哪些更符合孔子心中所想。只要簡單思考,也能想到子思不會將選取出來的內容隨意堆砌,他對內容的選擇,對內容的「取」,也許同時就意味著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編排。



      《論語》中的孔子言論來自孔子。經過選擇、編排,這些言論比較簡略,又缺少了具體語境,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於是,面對這些真實而簡潔的語錄,面對一條又一條的「善言嘉語」,我們往往必須先有一個提問:我們的理解對嗎?我們要怎樣才能更加接近孔子那顆偉大的心靈?



      終於,從對《論語》首篇首章的認識,我們發現《論語》編排的「秘密」。我們認為,要讀懂《論語》,最關鍵的就是這句話。作為全書的開篇,「學而時習之」的「學」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係到整部《論語》乃至孔子思想的準確把握。從孔子之學、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對待「人不知」的境遇等方面,完全可以印證「學」與「道」相近,應該作為名詞來理解,指的是「思想主張」。首篇首章的幾個分句連貫一致,與孔子的人生主題相應,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實寫照。



      在這裡,我們發現的「秘密」則是「以孔子解《論語》」,這就像經典研究中「以經解經」的方法。孔子及其後學的言論事蹟很多,只要將這些通觀,用其它典籍中的孔子學說解讀《論語》,就能把握其中孔子的本意。如「學而時習之」的「學」,其實就是他追求的「道術」,「志於道」與「志於學」一樣。只要品味《禮記?學記》「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和《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王事若龍,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將其與「學而時習之」及傳統的「大學之道」合觀參驗,就會更準確地理解孔子之「學」的意義。



      總之,我們所謂的「請孔子解讀《論語》」,一言以蔽之,不過就是這個「合觀參驗」而已。只要這樣做,就不會僅按個人的邏輯去縱橫馳騁,更不會遠離《論語》本身的邏輯而自以為是。比如,有的人認為孔子不應以「君子」自詡,否則就違背了「謙虛的美德」。其實,《孔子家語?在厄》篇裡孔子說過「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只要看看這裡的記載,也不至於出現這樣的簡單失誤。



      清代人曾經考訂《論語》有「竄亂」、有「續附」,各篇「各不相謀」,不是出於一人之手,現在抱持這種看法的人也不在少數,但都缺乏有力證據。當我們借助新的出土文獻,「啟動」孔子的那些言論,回頭細細審視《論語》的記載時,會發現《論語》的內在邏輯十分清晰。



      《論語》首篇總論「修身做人」這一中心,以下各篇分別談「為政以德」、「守禮明禮」、「擇仁處仁」等,層層依次展開。《論語》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體,它首尾呼應,篇章之間血脈相連,章節之間大小相成,既散落成珠,又渾然成一體。時隔千載,傾心聆聽,它們心脈的跳動仍張弛有度,吐納的氣韻仍靜定安詳。只有看清其中的邏輯關聯,才能準確理解章句旨意!




    其 他 著 作
    1. 請孔子讀論語:培養好學的心態,在承擔中勇敢成長,成為自己生命的王者
    2. 細讀論語:吟味與詮解(白話文義解,難字注音)(20K)
    3. 東方的文化聖地──遊訪孔廟孔府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