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獨弦琴:詩人的抒情聲音

獨弦琴:詩人的抒情聲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66797
翟月琴
秀威經典
2018年4月10日
90.00  元
HK$ 76.5  






ISBN:9789869566797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22頁 / 25k正
    新視野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詩歌的聲音指的是語音、語調、辭章結構和語法所生成的音樂效果,透過聲音可以感知詩人的生命氣息。詩人的情緒內蘊著傳統與西方文化資源的魅力,也聯動著時代環境與現實生活的變遷,只是透過聲音形式得以彰顯。本書總覽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漢語新詩的聲音美學轉向,兼顧詩人楊牧、陳黎、張棗、陳東東、藍藍的個性化創作,又在附錄中結合主題、意象與聲音的關係,試圖呈現詩人為何以聲音抒情、又如何抒情。



    本書特色



      ? 以詩人楊牧、陳黎、張棗、陳東東、藍藍為個案研究對象,透過剖析詩的聲音(語音、語調、辭章結構和語法所產生的音樂效果),感知詩人的情感蘊藉和生命氣息。



      ? 以嶄新的角度剖析詩作,建構了一套關於聲音的理論性論述,開闊了現代詩研究的視野。



      ? 現代詩研究者必備專著



    名人推薦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奚密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楊揚教授

      復旦大學中文系郜元寶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張松建教授 ??

      =====★ 聯合推薦 ★======



      現代詩的研究者寥寥,缺乏典範可循。而聲音問題,又是百年爭論不休的重要詩學議題。翟月琴能圍繞音隨義轉、聲依情動,結合宏闊的時代境遇、具體的詩人個性,深入文本細部逐行逐詞解讀,可見對現代漢詩理論與實踐狀況的整體把握。她不拘理論格套、不借抽象概念而追尋心的體驗與美的感受,故而論述由淺及深、由隱而顯,以此呼應古典詩歌批評,是值得推薦的青年詩歌批評者。──復旦大學中文系郜元寶教授



      本書以楊牧、陳黎、張棗、陳東東、藍藍的現代詩為個案研究的對象,研討現代漢詩的抒情聲音這個重大學術課題。作者對海峽兩岸的文學史脈絡比較熟悉,廣泛參考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體現出嚴謹扎實的學風。此書之文本分析,精緻綿密,兼采合適的理論論述,深入剖析了這批詩人的生命史和藝術歷程,也涉及中西詩學的若干重要面向。翟月琴博士是中國大陸學術界的青年才俊,此書之出版,必將裨益於現代漢詩的批評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張松建教授


     





    【序一】新詩與聲音�楊揚

    【序二】�奚密

    【推薦語】復旦大學中文系郜元寶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張松建教授



    導言: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漢語新詩創作的聲音轉向

    楊牧:靜佇、永在與浮升?

    陳黎:「奇妙的獨聲合唱」

    張棗:疾馳的哀鳴?

    陳東東:輪迴與上升

    藍藍:震顫的低音?



    附錄一 反觀「太陽」意象中同聲相求的句式?

    附錄二 從城市詩看破碎無序的辭章?









    序一

    ?

    新詩與聲音

    楊揚



      中國古典詩講究聲韻平仄,在詩學理論上,清楚明白,讓人記得住,用得上。而現代新詩在理論上破除了傳統聲韻格律的限制,主張話怎麼說,詩就怎麼做,從白話詩到自由詩,從現代格律詩到三十年代的現代詩和戰時大學校園詩歌,有關聲音與現代新詩問題的一波又一波的探討,似乎始終沒有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那麼,什麼是現代新詩中的「聲音」呢?



      聲音問題在現代新詩發展過程中,沒有產生像古典詩歌聲韻格律這樣明確的規範,但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探索。它是隨著新詩審美形態的不斷變化而形成自己的關注焦點。胡適的白話詩歌理論,突現的是五四時期那種沖絕一切、放手一搏的自由解放精神。傳統意義上的「聲音」,也就是聲韻格律,在那時是被視作束縛手腳的鐐銬。隨之而起的「聲音」主流,是郭沫若筆下的狂飆體自由詩的情感節奏;和周作人等宣導的委婉含蓄、意蘊悠遠的「小詩」。至於聞一多、徐志摩等海歸派的現代格律,強調新詩中的國粹精華,體現了現代新詩的傳統回歸。之後,滬上現代詩的崛起,再一次新潮湧動,以強烈的都市氣息,唱響詩壇。抗日的戰火,帶給詩歌的,是東西南北、混雜而有力的共鳴,像街頭朗誦詩、西北的信天遊、西南聯大的校園詩歌等,都洋溢著強烈而旺盛的生命力。詩歌中的聲音不再是線性的單數,而是民族多元文化的匯通。新中國成立,新詩的天空盤旋著勝利者的讚美旋律,新民謠和賽詩會此起彼伏,排山倒海的群眾性詩歌運動構成了詩壇奇觀。七十年代散布於四處的星星點點的地下詩人們,以有別於群眾性吟誦的方式,重啟詩歌之路。但個人的憂鬱而含混的傾述,與時代憂患意識的聯結,讓很多人在詩的朦朧中想像著廣場、紀念碑。此後,漢語新詩的聲音探討別開生面地與搖滾時聚時離,藉助音樂的力量前行。



      一般而言,朦朧詩之前的新詩聲音軌跡,在詩學理論中有比較清晰的描述,而此後就顯得比較含混和個人化。這一方面是詩歌本身有很多改變;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經濟結束了詩的抒情時代。但詩與詩學理論並沒有就此終結,詩歌還在,詩歌與聲音的關係等理論問題還在。作為一個關注當下詩歌以及詩學理論的研究者,翟月琴對新詩以及詩學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她的思考最重要的兩個支柱,一是參與詩歌活動所獲得的感性經驗;二是系統化的學術訓練。從研究生時期到今天,她始終積極參與詩歌活動,傾聽詩人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她對當代詩歌的探索軌跡有一種自己的理解。在她以往發表的諸多有關新詩創作的評論中,浮現於她閱讀視野的詩歌作品以及重要詩人的訪談,呈現著研究者鮮明的個人體驗和理論傾向。她似乎有意識地要將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的漢語新詩的探索軌跡,繼續延長出來,將她熟悉和喜愛的詩人作品推薦給大家。如她對楊牧、陳黎、張棗、陳東東、藍藍作品的評介,非常觸目地將這些詩人的詩作安放在詩歌發展長廊中,希望引發研究者的關注、研究。與此同時,翟月琴試圖從詩歌發展的脈絡來思考新詩發展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聲音在現代新詩中的價值與作用。尤其是藉助當下詩人詩作對「聲音」的不同理解和表現,展示「聲音」在新詩中的豐富性和重要價值。



      翟月琴的這些新詩研究和評論,受到國內同行的好評,一些重要的文學評論刊物和研討活動,也常有她文章和活動蹤影,這些都是她長期努力取得的成績。現在她的詩歌評論彙編出版,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好事。我願意推薦給大家,是為序。

    ?
    2018年元月於滬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