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持有股票就能做自己,薪水領再多也別想
我該告訴你一些人生的重要真相。真相永遠不嫌早。但首先,我到底是何方神聖,膽敢告訴你真相?
美國的年輕人一定知道我是誰(作者曾任尼克森總統和福特的演講撰稿人,在大學任教,更是《華爾街日報》、雅虎等媒體專欄作家)。某方面來說,我算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經濟老師,但不是因為我最懂經濟。坦白說,很難有人對經濟無所不知。電視上有一狗票的人,都跟你說他們很懂經濟(關於生產、消費與財富轉移的社會科學),例如川普(Donald J. Trump)啦、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啦,都說自己很會。但他們(或幾乎所有人)對經濟的未來預測,都沒有半點準確度;準確度被公認為經濟學家的主要能力,但從來沒有人是準確的,因為經濟的複雜度只能以匪夷所思來形容。試圖搞懂經濟,就和預測天氣,或讀懂地球上八十億人心一樣,都是天方夜譚。
經濟學家鮮少讓他們自己致富
我之所以變成超人氣經濟名師,不是因為我寫了什麼書、或發明了什麼公式──雖然我確實寫過許多財經書,不過有些比較複雜的書,大半都是由我的天才朋友菲爾.德穆斯(Phil DeMuth)所主筆。我之所以會紅,是因為好萊塢找上我,抓著我的後頸,把我甩來甩去、用鎂光燈閃我,再用電影膠捲把我捆起來。
我在史上最傑出的喜劇之一《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裡,插花飾演無趣的經濟老師,點名時一直問「布勒(Bueller)?布勒人咧?」還教學生《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學生無聊到睡在富美家(Formica)書桌上流口水。(按:獲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認證,專門生產室內飾材的知名公司。)老實說,雖然我參與過上百部電視節目與電影,但我不是演員,其實我是學經濟的,也受過律師訓練。正如我說的,這不表示我能精準預測,美國經濟的走向、失業率的高低,尤其是股價與物價的走勢──而其他人也不能。
不管是民主黨員、共和黨員、還是其他男女老幼,都無法預測未來。甚至連稍微誠實談論現況的人,都少得可以。經濟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一樣,有理論、概念與資料,卻不能證明什麼。
經濟學是在探討稀少商品的分配,這一種稀少商品,通常被稱為「錢」。我向你保證,一般來說,經濟學家都知道怎麼做會賺錢,怎麼做又不會。例如他們知道,工作通常(但不一定)比懶惰更能邁向繁榮。他們也知道貿易保護主義(一種政策,透過進口關稅、限制配額以及各種政府管制,限制國際間的貿易)聽起來不錯,但它提供的利益卻很少,或甚至毫無利益。
但這種知識鮮少讓他們自己致富。富有的經濟學家,或至少是靠經濟學致富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不管是我,還是其他經濟學家,都不是能在股市中尋得祕寶的專家。而且我們也無法挑出,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或臉書(Facebook)的股票,沒有一個人辦得到,或至少沒有人能肯定。這片森林充滿了各種專家想拿走你的錢,假裝他們挑股票的方法很穩當。
但除了少數人以外,他們大多數都沒有對你坦誠。
民主資本主義最棒、最光明、最有希望──和其他制度相比
但我能教你一些價值概念。你被灌輸了太多錯誤的觀念,包括金錢、你身處的世界,以及如何許自己一個光明的未來(就金錢方面而言)。先從最明顯的開始講:假如你的教授與同學,說美國現在的資本主義(一套經濟與政治體系,私人業主掌控交易與產業以求獲利),是個既邪惡又剝削的體系,那他們就是在唬爛。假如他們說你一直被華爾街剝削,那他們不只唬爛你,還傷害了你。
事實上,美國現在實施的這套民主資本主義體系,是組織人類經濟活動的計畫之中,最棒、最光明、最有希望的。不管對你個人,或對你們這整個世代來說,都是如此。資本主義是一臺很棒的超級機器,你把聰明的人,加上幾群平凡的學生與勞工放進去,他們從機器出來的時候,就會變成快樂而富裕的人。
如果你依照最明智的法則來進行賽局,那資本主義就像與鄰居在地方球場打籃球(賭注是一頓午餐),而你可以找來NBA球星勒布朗.詹姆士(LeBron James)當隊友。
自由市場(一套經濟體系,價格由私人企業不受限制的競爭而定)、受到規範的資本主義,就像給每一位勞工一本致富指南,只要年輕的投資人願意花時間讀……可惜很少人會花那個時間,而他們會因此受害。
資本主義就像古早的封建制度:一套經濟與政治體系,農民或工人成為封臣,以服侍領主或國王為條件,換取一塊土地。封臣要肩負各種責任,以換取封地。只是現在的奴隸和佃農可以工作存錢,買自己的城堡與房產。或者……他們可以躺在沙發上抽大麻,假裝自己在「作弊體系」裡,遇到情有可原的障礙,而無法獲得成功──也就是說,他們什麼都不改變,繼續當一名奴隸。
在自由的資本家體系中,你可以用呻吟與抱怨面對人生,也可以用研讀、工作、樂觀與信念來面對。你猜哪一種態度會過得比較愉快?
當個投資人,好處不受限
什麼是資本主義?定義有非常多種,但適用於21世紀美國的是這一句:在資本主義體系中,經濟決策是出於個人自願,而判斷的基礎在於該決策對他們的財務面,有益還是有害。
在這套系統當中,商品與服務的產銷關鍵因素,在於錢的調度。這裡所說的錢,也就是所謂的資本,屬於一種金融資產,或用以衡量金融資產的價值來自於私人來源,與基金的私人用戶,決策則是出自於私人機構。在資本主義中,決策不是政府一時興起、獨斷做的決定,而是來自個人的自由意志。當然,個人可能真的只有一個人,也可能是群體的一部分,而且能代表大部分的人。
在民主資本主義體系之下,該制度以自由市場為背景,生產、配銷商品與服務透過某個來源,移動至最終消費者與交流的手段,通常是透過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來獲得,而這些公司會匯集投資基金,執行所有艱難的投資事務,但當事態變糟的時候,他們的責任是有限的。業主的責任僅限於他投入多少錢;而公司的借款或其他義務所應負的責任,通常也不會超過這個範圍。
這些「 工具」(vehicles) 在歐洲, 通常被稱為「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簡稱LLC,公司成員不得以個人名義,背負公司的債務或責任)。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就是這部分對投資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投資人的責任與壞處都受到限制,但好處是不受限的。事實上,直到18世紀有限責任制度誕生以後,公司獲得的投資才開始水漲船高。
推薦序一
富爸爸未必定期發紅包給你,但富企業會
「為何我老爸不是李嘉誠(香港首富)?」
電影《少林足球」中主角的二師兄做著洗碗打雜的工作,怨嘆自己對於困境的無力。而臺灣高工時、低薪資的問題嚴重,迫使許多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人,選擇自己創業當老闆,但經濟部的數據告訴我們,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高達9成,其中只有1%能撐過5年。況且創業除了需要全心全意投入,與具備軟實力外,還得要有行銷、成本概念與資金控管……相關專業能力,在現今市場劇烈的競爭下,只要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就會讓事業走向失敗,無怪乎創業失敗的機率之高。
假使你不是一個天生的創業家,更沒有一位富爸爸的話,要怎樣才能享受創業成功的快感,並且能當個輕鬆自在的「靠爸族」?
相信你已經猜到了,這無庸置疑的就是要靠「投資營運正常,並有著獨特競爭力的富企業老爸」。這些富企業老爸帶領著一群優秀的經理人,他們不但具備各項營運專業能力,更有豐富的眼界與閱歷:一如台積電(2330)能幫你緊緊抓住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等國際級大客戶的訂單;又如鴻海(2317)東併日本東芝(Toshiba)、西進白宮到美國設廠;你更可以買進台灣50(0050)這檔ETF,一次就能投資臺灣前50大公司,享受臺灣經濟成長所帶給你的財富上漲!更好的是,富企業老爸們每年都會準時發紅包(股利、股息)給你,可說是比從0到1的創業更低風險、更加輕鬆愜意的經營。
即便經歷的世代不同,作者在投資石油上的獲利經驗與老牛頗為相近。大家都知道臺灣不產石油,市井小民不可能在家裡睡午覺時,突然發現院子裡有石油噴出來,就做著賣石油的生意來獲利,不過我們能做的是買進石油金融商品。
老牛在2016年底嗅到石油的商機,寫了〈投資石油前,你該知道的五件事〉與〈投資石油後,你該知道的三點操作建議〉兩篇文章,告訴讀者想要抓住石油的漲勢,可以投資石油ETF,也可以看準機會投資「石油受惠股」或「原物料族群」,結果台塑(1301)與南亞(1303)的股價,在2017年下半年也連帶著「油漲價高」,讓許多人獲利頗豐。
回到原點,我們雖然沒有富爸爸,但仍可以靠著投資理財當個「靠爸族」。小資族也不用妄自菲薄,想投資大立光(3008)也不用花幾百萬元,可以像老牛一樣用幾千元買進零股,就能搭上高獲利、高成長的列車。正如本書所說的,「投資這件事沒人笨到學不會,但有人聰明到學不會」。作者已經把簡單易行的理財建議,都濃縮在本書中,所以不要以為它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勵志書,而是被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譽為書中富含比高薪投資顧問還要優越的投資觀念。相信你在看完本書後,就會立即加入「靠爸族」的行列,一起成為自信、健康、樂活的投資人。
?
《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股海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