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非洲失落的白色部落:探險家、科學家與一段改變人類命運的假說

非洲失落的白色部落:探險家、科學家與一段改變人類命運的假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3497
羅賓森
梁永安
貓頭鷹
2018年5月10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862623497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1 x 14.8 x 2.8 cm / 普通級
    貓頭鷹書房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一個來自聖經的故事,
    一個你從未聽聞的假說,
    如何讓無數知識分子、探險家、納粹領導者著迷不已?
    最終,對二十世紀的人種屠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非洲刮起的「白色」旋風

    傳教士李文斯頓失蹤了!一八七一年探險家史坦利到非洲尋人,一舉成名。幾年後意外「發現」土生土長的白色人種。那幾個面貌、膚色近似歐洲人的當地居民,為何會出現在「黑暗大陸」?一股在非洲尋找白色部落的風潮由此而起,繼而蔓延到世界各地:從北極、巴拿馬、北海道、紐西蘭,直到二十世紀都持續傳來發現白色部落的消息。


    高貴的白色人種控制了全世界

    這些驚人的「人類再發現」其實和十九世紀的白色人種理論相關。科學家透過世界各地傳來的「好消息」,努力產生出一個有關人類演化和遷徙過程的理論。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和生物學全都牽涉其中。甚至,更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下,優勝劣敗的完美演繹。以此作為殖民理論的基礎,他們認為人種有高低等級,而白種人是最為高等、血統最純和最古老的一支。

    這個說法,透過世界各地殘留的「白色部落」傳說得到證實,他們推測,這些遺民必然是遠古四處征服的白色人種的後代子孫。


    走向自我毀滅的人類

    人種假說其實可以上溯聖經:現今人類都是挪亞後代,而住在非洲的就是二兒子含的子孫。這個在千年前曾用來支撐歐洲人為何能奴役非洲人的理論。到了近世卻轉化為支撐白種人先天優異的論述。

    納粹的「雅利安人至上」論便是在這個脈絡下發展而生。雖然人種理論在二戰後遭遇嚴重批評,卻未曾遠離,一些非洲部落自認為是白人的後代,從而在去殖民化以後的非洲埋下衝突的種子,一九九四年,這類衝突在盧安達大屠殺中達於高峰。


    西方文明的焦慮和尋找自我的渴望

    二十世紀初,隨歐美出生率下降,有色人種移入。西方正在「種族自殺」的說法甚囂塵上。在人種科學之下,是西方在工業化時代起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從冒險小說到榮格的精神分析都是這種不安全感的表述。尋找消失的白色部落固然代表科學家與探險家的研究興趣。但也同時反映著西方世界一個更深的渴望:發現自身的渴望。

    本書是這段人種假說的傳記,以許多探險家與科學家的人生為血肉,寫下這部引人入勝的作品。我們看見它如何左右非洲大陸的命運,甚至影響世界各地少數民族的認同與定位。從殖民時代到二十世紀民族主義興起,本書帶人重新反思種族、民族究竟是什麼?

    ◎好評推薦
    本書作者不辭辛勞,不只自己親自走訪當時的歷史現場,還運用大量史料重建十九世紀西方學界之所以重視史坦利探險經歷的學術背景,內容涵蓋古文獻學、歷史語言學以及人種學等面向。讀者通讀此書,將有如經歷一場學術冒險之旅。
    ——楊彥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儘管今日世界已經因為網際網路與交通的發達越來越連成一體,但「種族」仍然是今日世界重要的動盪來源。本書以生動手筆介紹了一個在現代生物基因科技出現之前,西方白人世界如何找尋「白色種族」祖先的故事,這個故事提醒了對於種族的迷信可能如何蒙蔽自己,我們面對「種族」問題又該如何找到開放與尊重多元的態度。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整合學程專案助理教授)

    黑非洲,在歐洲人的傳統刻版印象中,她象徵著文明落後的黑暗大陸,也意謂是黑色人種地區。本書作者歷史學家羅賓森利用十九世紀探險家史坦利在東非洲發現白種人部落的故事做為引子,從《創世記》被詛咒的含族傳說探討非洲人種膚色問題,在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各領域中尋找非洲與白種人關係的研究成果,藉此論述歷史上歐洲人如何自我合理地詮釋與剝削非洲。同時,作者也勾勒出歐洲人存有對非洲白色皮膚部落的種族情感糾葛。
    ——蔡米虹(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

    一部傑出的傳記,傳主是一個觀念:「含族假說」。它把「含族假說」的生成變化娓娓道來,又揭示出它與探險史、科學史、人類起源觀點和許許多多其他事情的關係。
    ——《新書網絡》
    ?
    非同凡響......雖然焦點是放在故去已久的探險家和老舊的科學文獻,但本書令人感受到它和當前的政治現實有著驚人的相關性。
    ——《宗教快遞》

    在這本全力投入且深具啟發性的研究中,羅賓森追溯了一個韌性十足的的觀念的生成演化。這個觀念是用來解釋人種的分布和差異,曾經讓探險家、科學家、小說家、納粹頭目和其他人入迷不已。本著極大的熱情,這著作充滿各種傳奇故事、歷史洞察和道德教喻。
    ——肯尼迪,著有《最後的空白空間:非洲和澳洲探險》


    這是一趟奇技表演,一部探討現代世界人種觀念的傑出思想史與文化史著作。作者羅賓森為當前科學史與探險史研究的佼佼者之一,而他這部不同凡響的著作對持續進行中的種族辯論亦貢獻匪淺。
    ——韓森,著有《現代人的高峰:啟蒙運動之後的登山運動》
    ?


     





    ?



    第一部分 史坦利已被遺忘的故事



    第一章 ?甘巴拉嘎拉山



    第二章 ?另一個世界



    第三章 ?早期相遇



    第四章 ?故事中斷



    第五章 ?含受詛咒



    第六章 ?東方瓊斯



    第七章 ?漂亮的頭骨



    第八章 ?修改過的假說



    第九章 ?國王穆特薩



    第十章 ?大辛巴威



    第十一章 ?登頂



    ?



    第二部分 變白的世界



    第十二章 ?王朝人種



    第十三章 ?雅利安人浪潮



    第十四章? 金髮愛斯基摩人



    第十五章? 文學想像力裡的部落



    第十六章? 白色心靈



    第十七章? 理論出現裂痕



    第十八章 ?世界屋脊



    第十九章 ?被戰爭染色



    第二十章? 「肯納威克人」



    ?



    後記 史坦利看見了什麼?



    深入閱讀 追尋神秘的非洲內陸白人 楊彥彬



    注釋



    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及索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