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看見南亞:從孟加拉、印度,到巴基斯坦,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

看見南亞:從孟加拉、印度,到巴基斯坦,台灣人在亞洲次大陸的發現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54150
林汝羽
八旗文化
2018年5月09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578654150
  • 叢書系列:現場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現場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本書特色



      1.南亞風土民情的貼近報導。



      本書涵蓋範圍包括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五國,透過七位在當地有長期的生活、工作、或研究經驗的作者,台灣讀者將能看到更細膩、獨特的南亞面貌,其中包括巴基斯坦音樂家的師徒關係與階級制度、孟加拉豐厚的人情與婚姻關係、尼泊爾人與自然合一的傳統智慧,斯里蘭卡的新興民主,以及印度民間的公民力量、學術生態,以及台商在那裡「與蛇共舞」的血淚教訓。

    ???

      除了印度,大部分的南亞國家對台灣人都相當陌生,一般國際媒體對於南亞國家的報導也流於表面甚至只是複製刻板印象。本書七位作者的親身體驗與第一手報導,提供關懷南亞各國或多元文化的讀者一個重新認識南亞的機會。



      2.多元文化的觀察與反省。 ?

    ???

      七位作者從南亞帶回給讀者的不只是旅遊資訊或新聞分析,而是相當深入的文化觀察。台灣人習慣的「男女平等」對孟加拉婦女來說反而是男性不體貼的象徵。文化差異讓台灣人在巴基斯坦拜師學藝時觸犯禁忌,動輒得咎。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大地之書,告訴我們在資本主義文化主導之下,我們的知識與技術未必能讓人類過著永續、自然、健康的生活。在遙遠的印度,那裡的年輕人跟台灣人一樣面臨了升學的千斤重擔,那裡的西藏難民體驗了跟台灣人一樣的不被國際承認,只是處境更加惡劣……

    ???

      種種對異文化的觀察不僅令人讚嘆大千世界的眾生面貌,也帶領我們突破同溫層與舒適圈,反省自身習以為常的價值與成見。



      3.走向國際、探索世界的台灣經驗。

    ???

      書裡寫的是南亞的繽紛人文,但書寫本身呈現的卻是台灣人遼闊的視野,以及走向世界的決心。

    ???

      七位作者前往南亞的動機各異,學術研究、公司外派、婚姻、志工、創業都有,共同的則是大膽前往未知的異鄉的勇氣,以及努力欣賞不同文化的胸襟。儘管曾經面臨各種險阻,簽證不過、語言不通、水土不服、被歹徒當街行搶、被嘟嘟車司機坑錢、與死亡車禍擦肩而過,也曾被當地人誤解、質疑、排斥,但他們終於都靠著耐心與毅力贏得接納,融入當地社會。最終,在「看見南亞」的過程中,七位作者不僅讓世界看到了台灣,也看到身上另一個自己。如詩人向陽所云,「雙腳所踏都是故鄉」,來自台灣的種子有著強韌、靈活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在異鄉也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名人推薦



      1.印度尤(「YaoIndia就是要印度」共同創辦人、鳳凰衛視駐印度特約記者)

      2.吳志中(外交部政務次長)

      3.吳德朗(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負責人)

      4.何榮幸(《報導者》共同創辦人)

      5.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南亞地圖

    推薦的話

    繽紛南亞



    導論????? 從建立南亞視野到實地踏足南亞(陳牧民、曾育慧)



    第一章?? ?孟加拉──台灣媳婦的變身之旅(曾育慧)


    「為了一個俗氣的理由,戀愛了!」是孟加拉媳婦曾育慧的開場白。異國戀情經常是前半段浪漫,後半段回歸現實後,考驗就來了。在「台灣媳婦的變身之旅」中,曾育慧回顧二十餘年來,穿梭在外籍新娘、文化傳遞大使和公共衛生研究者三種不同身分,觀察當地的民情,包括集體經營的姻親文化、天子庶民共享的香濃奶茶、大河孕育的料理工法,也描述她不甘於做傳統的「三房」,與夫婿一起把異國婚姻轉化為工作上的優勢,如何在人生各個階段經營不同的課題,把她的生命進化史,鑲嵌在孟加拉的社會變遷當中。



    第二章?? ?巴基斯坦──人情與音聲的羈絆(黃佩玲)

    以「人情與音聲的羈絆」寫下巴基斯坦經驗的黃佩玲,初識南亞是透過西塔琴與塔不拉鼓的音聲,然後就像「被聖人邀請般」,一頭栽進神祕的蘇非音樂殿堂,傳唱起蘇非詩歌,也決定開啟她的民族音樂學研究,探索當地的生活慣習、社會語言及音樂活動。做為一名女性外國研究者,她幸運地突破性別界限,遊走於不同場合與階級之間,帶著讀者一窺外人難以觸及的面向。在巴基斯坦闖蕩多年,她也點出民生問題和貧富差距帶來的矛盾情感:這裡的人們一方面展現出真摯情感,卻也因為身處不平等結構而表現出令人遺憾的自私。



    第三章?? ?斯里蘭卡──走出內戰傷痛卻掉入中國陰影(陳牧民)

    斯里蘭卡不愧有「印度洋上的珍珠」之美稱。她是目前南亞地區發展最穩定、最進步的地方:識字率95%,平均壽命近八十歲,國民所得比該區其它國家的平均值高出30%,跟印度或其它南亞國家很不同!陳牧民的「走出內戰傷痛卻掉入中國陰影」,是根據2015年以來數度前往當地的調查報導所寫成,包括在二十六年內戰期間被叛軍長期占領的北部地區現況,2015年總統大選之際與之後的戲劇性發展,以及中國在斯國的布局。這些一手資料,串起斯里蘭卡如何從內戰廢墟站起,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與大國周旋的精彩故事。



    第四章??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女性覺醒(林念慈)

    從尼泊爾紅回台灣,又繼續在國際發光的林念慈,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女性覺醒」中,描述她在樹下與當地婦女的談話,得知尼泊爾婦女如何因守舊的陋習,承受月經污名帶來的種種歧視與健康的代價。這讓她跨出創業的第一步,在企業的支持下推廣並生產布衛生棉,展現女性自主,翻轉經期污名。正如當地老婦人告訴她,「這不是新的東西,卻是全新的想法。」林念慈也結合當地的男性力量和樸門永續設計理念,帶著她的女性健康工作團隊實踐永續經濟。



    第五章?? ?雙腳所踏都是故鄉──我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煉(鄭欣娓)

    鄭欣娓懷著成為社運人士的夢想,展開她「在印度草根組織的修煉」。她與諸多從台灣前往印度的年輕人一樣,初期的身分是志工,但真正的修煉是不當志工後重返印度,立志成為社運成員的艱辛過程。為了達成目標,她以辦公室為家,攬下所有接地氣的工作,身兼報告寫手、攝影師、秘書、臨時保姆,以及各種辦公室勞務的幫手。多虧草根組織的草莽個性,強迫聯合國接受她是組織不可缺的一分子,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如何執行發展計畫,也分享了她做為外國人參與公民運動的大哉問。



    第六章?? ?火焰與吶喊──印度藏人的流亡生活(林汝羽)

    流亡印度藏人自焚的火焰,吶喊出整個群體近六十年來思念故鄉的哀慟。林汝羽在「火焰與吶喊」中講的是一個台灣研究生透過交換服務的方式進入印度的西藏難民社群所經歷的多重文化與政治衝擊,談到西藏難民教育如何徘徊在藏印中之間。她先將西藏人遭逢激烈的社會與政治制度鉅變,逃往鄰國,從停留邊境的觀望,變成集中落腳印度達蘭薩拉的背景娓娓道來,接著闡述藏人即使生活、工作、財產、居住得到優渥的保障,卻保有強烈的身分認同和信仰凝聚力,從未徹底融入印度社會,主因在於隔離的教育制度。



    第七章?? ?靠教育翻身?──印度的大學教育與大學生(林汝羽)

    為了繼續研究流亡印度的藏人,林汝羽再度來到印度,從交換學生到初為人師。這篇「靠教育翻身?」的場景,正是電影「三個傻瓜」的那所菁英大學。林汝羽描繪印度的升學主義、校園風氣和性別文化,也從個人經驗點出印度學生的特色,包括樂意吸收並了解他國文化、掌握多種語言,喜好思辨、具有跨文化的基本素養等。教這樣的學生令她相當享受。印度大學的職缺對她來說頗具吸引力,因此介紹當地高等教育體制生態,提供對印度大學生活有興趣、正在求職,或有志前往海外工作的台灣青年學者們一些參考。



    第八章?? ?印度的智庫──台灣通往印度的窗口(陳牧民)

    陳牧民的「印度的智庫」,是針對印度智庫的實地觀察,描述他如何與之建立聯繫,並介紹軍事安全、中國研究與外交三大類別的智庫,其運作方式與特性。透過這些智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如何定義自己的國家利益、如何建立全球視野、如何向外界展現印度的企圖與作為。本文也指出印度與台灣的合作機會,在近年中國崛起的壓力之下是有望增加的,但台灣需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至於該如何與印度學者交往?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潛規則。



    第九章?? ?與蛇共舞──印度的商機與台灣企業的生存之道(蔡百蕙)

    世人對印度的龐大商機始終深信不疑,因此前仆後繼。有市場顧問與媒體經驗的蔡百蕙在「與蛇共舞」中道出她在新南向政策推出之前,以英國外商代表之姿,單槍匹馬前往印度這個艱困市場嘗到的苦頭。她分享積極的印度人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心機,在印度生活不得不面對的空氣污染;接著透過採訪幾家台灣開路大廠,聽他們訴說在印度賠錢賺錢的經驗談。蔡百蕙列舉近年來幾項新政帶來的商機,也強調這塊全球垂涎的印度大餅,台灣人若想分到一塊,應拋開刻板印象,正視印度的多元,以及這個國度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現實。




    其 他 著 作
    1. 桑和朵瑪:西藏離散社群的流動與社會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