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爽文你好嗎:跨域歷史小說

爽文你好嗎:跨域歷史小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94806
張凱惠
也品文藝
2018年5月04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869594806
  • 叢書系列:台史創作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台史創作


  • 文學小說 > 歷史/武俠小說 > 華文歷史小說











      一位青年藝術家張凱惠—跨域歷史小說創作,花費五年翻閱史海和田野踏查、撰寫而成十七萬餘字之非虛構台灣歷史小說。

      驚心動魄的新發現,考證功夫之細膩翔實令史學者驚艷,讀者數度掩卷長嘆、唏噓不已…



      台灣史關於「林爽文事件」往往一筆帶過,少有更深入的探討

      除了史料取得不易,人物和事件限於官方觀點和說法

      「反逆」或「起義」如何界定?台灣人長期失去自己的話語權。

      台灣史是否存在Z軸空間?若有,將會是甚麼風景?



    本書特色



      1.考證方式新穎:蒐集林爽文相關文獻史料、地方志、涉入事件之家族資料,整理歸納後,比對不同來源之史料其共通點和差異處,重新檢查官史的正確性,以台灣人的觀點重新詮釋林爽文抗清歷史。



      2.田野調查:親訪古戰場、聚落,廟宇以及參加事件之家族祠堂、家廟,採集廟宇沿革和民間傳說,了解民間觀點,佐證官方史料或彌補其不足之處。



      3.地圖:參考日治時期1898年之地圖,對照史料上之古地名,與古歌今日地圖疊圖,輔以清宮奏摺的的台灣戰報,便可解析林爽文陣營如何運用山川河流和農田,作為天然屏障或伏擊攔截,據此解析林爽文陣營之戰略,重建賦予抵抗運動者之話語權。



      4.地圖與插畫:本書附有數十幅作者繪製之地圖和插畫創作,提升閱讀的順暢度和理解力。



      5.林爽文之家族:本書特別深入研究與林爽文相關之台灣家族,尋找230年前地方勢族與今日台灣之族群關係與脈絡,為此書特色之一。



      6.天地會起源新解:天地會會黨在林爽文事件扮演重要腳色,然而天地會如何操盤,與中國天地會之關係,他們如何影響台灣1/3人口豎旗起義,必然有其歷史脈絡。在【跋】此一篇章,編輯室提出有別於以往洪門學研究之新解。



    聯合推薦



    ?  姚嘉文(現任總統府資政、前考試院院長、知名作家)


      「過去寫台灣歷史事件的書籍很多,但專注於文化觀點、具體去現場看,而不是憑空想像,這是唯一一本。」

    ?

      許毓良(輔大歷史系副教授)

      「作者將台灣重大歷史事件透過田野調查,再加上資料的蒐集,下筆之後引人入勝,且帶有強力吸引力的著作。我想對研究清史或清代台灣史的學者來說,都應該非常有興趣閱讀這本書。」

    ?

      楊宗澧(民視台灣學堂執行長、台中哲學星期五發起人)

      「我們只能想說,如何去阻擋這個社會的崩壞,一個是往好的,一個是往壞的,但是如果甚麼都不做,我相信往壞的機率會高一點。我強力推薦《爽文你好嗎》這本書。」

    ?

      溫宗翰(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民俗亂彈編輯)

      「林爽文是台灣跨族群最珍貴的革命經驗,既然我們共同享有這個歷史記憶,就應該要共同閱讀或理解過去這些事,然後在這些過去的歷史經驗當中,重新去建構一個屬於我們相互依憑的文化認同,團結我們血液裡帶來的抵抗精神。」


     





    推薦序1:寸土丹青,以史鑑今(總統府資政 姚嘉文)

    推薦序2:以生花妙筆,再造本土英雄林爽文(輔大歷史系副教授 許毓良)

    自序:一個勇敢靈魂的啟示



    【壹】誰是林爽文??? 溯河溪 入林野 身世探密

    【貳】大里杙風雲??? 任衙役 入內山 爽文崛起

    【參】圍諸羅十月??? 淚流盡 髮霜白 爽文飲憾

    【肆】斗六門紅雨??? 煙硝濃 刀槍殺 英雄無悔

    【伍】松柏嶺長嘶??? 寒峰逼 霜雹降 等待春天

    【陸】永別大里杙??? 風雲滅 傾巢覆 蒼天無語

    【柒】路過鄉親寮??? 爽文路 打鐵坑 遺徑邈邈

    【捌】再戰集集埔??? 高山青 澗水藍 英靈不滅

    【玖】藏寶小半天??? 貓東墓? 銀杏天 爽不寂寞

    【拾】東勢角浪花??? 天蒼蒼? 地茫茫 歸途何處

    【拾壹】老衢崎觀海? 壯志堅 義仍存 如一終始

    ?

    【未完結篇】跟著林爽文--跨時空旅行

    【跋】順天國&洪號大元帥-台灣天地會起源探究

    【參考書目】





    代序



    以生花妙筆,再造本土英雄林爽文



    許毓良




      林爽文,一位台灣重要的歷史人物。但是對台灣史毫無興趣的人,不會知道他。即便對台灣史有興趣者,對其討論亦不乏從「民變」、「動亂」、「起義」、「革命」等角度視之。任何歷史人物皆是有血有肉之人,無論是忠義武將,或是戰國梟雄,對於朋友、部屬必有其真情流露的時刻。如果從此等寫作筆法來看,《爽文你好嗎》可謂第一本刻劃林爽文的大作。



      2004年我對林爽文事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發覺此人與其他清代台灣歷史人物不同。他率部與清軍纏鬥一年兩個月,重創台灣守軍不說,還勞駕乾隆皇帝命令閩、浙、粵、桂、蘇、贛、湘、鄂、川省援軍以及皇宮大內侍衛開拔赴台。雖然不是台灣歷時最久的戰爭,但從雙方投入兵力人數計算,已證明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單憑這一點,可以說明林爽文有其英雄特質、有其領導魅力,否則麾下不可能如此賣命,當然乾隆皇帝也不會將它列入「十全武功」,誇耀平亂的偉業。



      2016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認識了本書作者張凱惠小姐與主編陳佩芳小姐,二位邀我為本書寫序,著實讓我嚇了一跳。因為寫序者在專業領域中需有「輩份」。我還沒有這項資歷,最後仍然答應的原因有二:首先,作為清代台灣史的研究者,對於二百多年前林爽文事件的關注及其歷史人物的評價,我與二位的看法相同。通讀過本書後,我認為二位女士對林爽文研究有著四項貢獻:



      其一,考證一絲不苟,說明二位有著研究實力。



      歷史學的研究方法,首重文獻解讀。凱惠與佩芳並非歷史本科出身,但在史料蒐集上全然到位。讀者在細讀本書時,當會發現她們所使用的檔案、方志、輿圖、畫作、契約、族譜、碑刻,均是細心解讀後的定論。我特別還要指出二點,證明她們對於史料熟悉程度與科班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是對於家族史的整理,她們非常重視林家在漳州原鄉的發展,並以此作為考證的開始,這一點對照先前研究林爽文成果,也相當少見。二是田野調查的功力,此為本書最值得大書特書之處。



      凱惠與佩芳在完成文獻解讀後,必定會親身前往現場調查。例如:書中提到的(台中烏日)阿必羅庄與溪底阿密哩庄的關係、(南投集集)「不老巷」的土牛、南投集集大眾爺廟、台中與彰化興建的王芬(勳)廟、台中大里古街「檨仔腳」、(南投中寮)紅菜坪古道、南投中寮龍德廟、(南投鹿谷)大崙山貓東墓、(苗栗卓蘭)爽文村土地公廟。若非親歷親往,無法寫出如此精彩的田調收穫。

    ?

      其二,小說筆法的歷史敘述,讓索然無味的官書奏章變得有趣。



      這當中有幾段內容需要提出。像是第一章緊扣閩台移民史,並且延伸到南投草屯開發史中的六房頭林氏,並以資料說明林氏與台灣鄭氏王朝的關係。再者,「番婦」金娘角色的安排。書中特別強調她與林爽文相識的過程,以及透過拜劍傳說,塑造林爽文「天命」不凡身份。又再者對於複雜的開發史過程,如台中市區、台中大里、南投集集,儘量以說故事方法串場;而對於土地地權的解說,也做到深入淺出,提點讀者需要掌握的歷史背景。當然,本書最生花妙筆之處,即是對於冗長戰役過程的處理。作者絕對不以編年紀事的方法,強迫讀者吸收「歷史紀錄」般的知識。而是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帶領讀者,了解戰爭過程中的得失─諸如林爽文對諸羅城的攻防、福康安來台的第一戰、熟番潘明慈加入官軍成為要角等等。



      其三,熟悉掌故成為豐富舖梗的橋段。



      針對於此凱惠與佩芳放入天地會的歷史,先以福建詔安達宗和尚開場,然後連結台灣朱一貴的豎旗事件,放入包括曾為鄭成功部下的林興珠、六房頭林氏家族的林霸溯及脈絡,從而勾勒出南明抗清、康熙朱一貴與乾隆黃教反清過程,點出林爽文直系、旁系親屬均是其中的成員。最後再以此為基礎,建構出以林爽文為首,整個台灣天地會人際關係的網絡。他們有從福建來到台灣傳播天地會的嚴煙、鹿港武術教頭王芬、林爽文堂兄林泮、被封為副元帥的林水返、被封為大都督的林領、被封為右都督的何有志,以及可能不是天地會份子但卻選擇投入林爽文陣營的股首,如(南投名間)萬丹與虎仔坑大墾戶陳泮、(南投名間)松柏坑與崁頂大地主吳領、愛將陳傳與蔣挺等。



      其四,個人對歷史思古幽情的詠嘆。



      不可否認講到戰爭,必定有其血腥的一面。可是清代台灣號稱「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或者「無十年不反」,若刻意不提、視而不見,也不符合史實。只是林爽文與柴大紀、福康安對陣的幾場戰役,不少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到最後仍是清軍完勝,難道是時也運也命也的安排。對於如此結局,凱惠與佩芳不免會有抒情式的評論。當然讀者更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審視,做出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這就更加證明歷史討論絕非一言堂,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物,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的確,林爽文事件距離我們已經很遙遠,我原本以為如此的歷史記憶在今日的台灣早已消失無蹤。但是透過凱惠與佩芳的努力,又幫我們找到與林爽文間接、直接相關的傳說、地名、道路、學校、廟宇,總計超過一百個以上,這又是二位的一大貢獻。當然林爽文舉事的另一重要夥伴莊大田,在本書中較少著墨。可是我想這或許是凱惠與佩芳下一個研究計畫,也可能是希望藉由本書拋磚引玉,讓它成為有志於投入清代台灣史研究者進一步追尋的目標。



      最後,我想林爽文的事蹟,定會由本書發揚光大。日後台灣若有機會選出自己的、本土的「民族英雄」,林爽文一定會入列。屆時台灣的面貌一定也會不一樣,這或許也是二百多年前爽文的願望吧!




    其 他 著 作
    1. 來興仔的農村五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