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人才紅利時代限量簽名版套書(《試按上帝的電鈴》+《天下第一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3302430227
羅青
九歌
2018年6月28日
233.00 元
HK$ 198.05
詳
細
資
料
ISBN:4713302430227
叢書系列:
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4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試按上帝的電鈴》
戰後三十年,臺灣雖小,卻人才薈萃,詩、書、畫能人輩出,有遙接五四遺風的凌叔華、梁實秋、李漁叔、臺靜農等巨匠,以及當代名家張秀亞、林海音、夏志清、席德進、高陽等人。羅青躬逢其盛,得以親炙諸位前輩,稱此為千年難遇的「人才紅利時代」。羅青以交往經歷為前輩名家側寫旁傳,雖皆小事點到即止,卻更能見其真性情。
紀弦詩風詼諧戲謔,詩論常引爭議,有資格寫紀念文者,非敵人,就是朋友,然紀弦長壽,讓提早離席的敵友,都無機可乘,無機可施。教授周策縱,為鑽研五四運動史的巨擘,著名的《紅樓夢》學者,為集句詩的捷才,與羅青談詩論畫忘年交,妙人妙語可入《世說新語》。黑衣的孤獨國王周夢蝶,趺坐狀如無名小神像,嗜句如命,論詩握手如賽內功,一袋小魚乾炒花生、一顆紅蘋果,不忍享用。頑童詩人羅門陶醉於自己滔滔不絕的雄辯,藝術「光屋」可通天地,以無聲電鈴叩問上帝。
寫人,寫文,也寫時代,與文壇好友情誼深厚,更能深入觀察體會作品神髓。羅青詩、文、書、畫四藝俱足,來往暢談詩作之餘,也與友朋品畫論字,互贈書畫筆墨,以藝術見證友情的醇厚與豐美。告別盛世,此書為時代補上註解,並期待下一盛世的來臨。
《天下第一巷》
六O年代至八O年代間,來自各省流寓台北的名家,梁實秋、林海音、楊興生、喻仲林、鍾鼎文、王藍、白先勇、羅蘭……等,紛紛聚居敦化南路、忠孝東路巷弄之間,羅青穿梭其間,盡享與時彥才俊歡聚之樂。他將這千年難得一遇的時代稱為「人才紅利時代」,並用心記下所見所聞,為這個迷人的時代,留下閃亮如露珠般的註解。
後生小子怎敢說:「梁實秋是我的敵人?」白先勇家為何窗子都釘死?「台北半個文壇」林海音家又是怎樣的光景?高陽通讀李商隱《玉谿集》,寫下〈集玉谿生一首〉,看似精摘詩句,其實是藉李商隱之詩澆心中塊壘,自傷身世。羅青解集句,說本事,勾勒高陽一生坎坷,半生困守稿紙爬格子還債,因此留下了三千多萬字的小說精品,真可謂「詩人不幸詩家幸」,而許多精闢的詩論更見證了「賦到滄桑句便工」。王藍《藍與黑》寫國仇家恨大是大非敵我對抗之思,鹿橋《未央歌》則是在小我情愛與大我志業之間,安身立命的掙扎,不過「時間距離」與「美學距離」都太近,無法超然而又無我的盡情挖掘。在自由詩的狂潮下,鍾鼎文以《藍星》詩社堅守浪漫格律詩的創作,卻遭到嘲笑、貶損,羅青稱作格律派最後的護法。
羅青以筆下詩情,硯上畫意,生動的寫下畫下與詩人、小說家、書畫家、藝術家點滴過從,詩律書畫、文史掌故、妙事軼聞無所不寫,燃起了大家對這個意氣風發、談笑風生的「人才紅利時代」無盡的緬懷之情。
本書特色
★?? ?收錄羅青為前輩作家所繪畫作,以及往來書信珍貴資料。
★?? ?《試按上帝的電鈴》限量簽名「孤獨國」畫頁+《天下第一巷》限量作者簽名
?
目
錄
《試按上帝的電鈴》
〔序〕為現代詩畫鬆綁? 余光中
〔前言〕為什麼不請名家寫序?
卷一 天真直率詩無敵
天真直率詩無敵──懷大詩人紀弦
詩之轟炸──俳諧憶紀弦
狼之獨步──焚詩悼紀弦
輓紀弦
卷二 只許一人知
只許一人知──博聞強記妙捷才:懷周策縱先生
歲月裝訂一本書──詩賀策公先生八十生日
卷三 高板凳與矮板凳
高板凳與矮板凳──紀念夢公先生
縫合七寶樓台──箋註一首算是難懂的詩
流水記──江上思夢蝶
深藏──弔孤獨國主
展翅──懷孤獨國主
卷四試按上帝的電鈴
試按上帝的電鈴──憶大詩人羅門
森林是風的鏡子──羅青談羅門
完美是最豪華的的寂寞──羅門金句選導言
我是大詩人──紀念老友羅門
〔附錄〕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弔一位青年天才詩人之死
〔後語〕無聲之響
《天下第一巷》
天下第一巷──代序
卷一 天下第一巷
半個文壇在夏府──懷林海音
果汁先生藍與黑──懷王藍
車庫一怪客──憶柏楊
卷二 懷梁實秋
我的「敵人」梁實秋先生
一張畫要了三十年──憶梁實秋與張佛千
牆裡牆外──梁實秋與韓菁菁
卷三 懷鐘鼎文
You don’t happy, I don’t buy──憶鼎公先生鍾鼎文
格律詩最後的護法──為番草鍾鼎文翻案
〈雨中的太陽是黑色的〉──紀念一位被忽視遺忘的大詩人
卷四 懷高陽
我就是胡雪巖
不知原是此花身──仿高陽釋〈高陽仿義山無題詩〉
立體說詩方法奇
螳螂捕蟬詞話
卷五 記白先勇
緊釘窗戶的人──白先勇二三事
?
序
代序
天下第一巷(節錄)
一九七四年秋,二十六歲的我,結束留美學業,取道歐洲,環遊世界,返回台灣,開始定居於台北大安區,在敦化南路351巷內,開展我的藝文學術生涯。就是在這條巷子裡,我遇到了「我的時代」以及「我們的時代」,一個意氣風發談笑風生,千年難的一遇的「人才紅利時代」。
我隨父母於1949年初春搭乘太平輪到基隆,先是南下住在高雄鳳山大寮,旋又遷至淡水,轉往台北。一年多後,又回到基隆落腳,在雨港一路由幼稚園小學念到初中高中,直到進入新莊輔仁大學後,才離開基隆,回到台北,常常在士林、中正、中山、萬華、大安區遊走玩耍,幾乎成了半個台北人。
我去美國留學後,父親從基隆船務公司退休,看到大安區敦化南路351巷內,由港商出資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怡安大廈,是當時少有的二丁掛七層電梯車庫公寓建築,十分鍾意,因此決定移居台北,入住大廈東棟。
在此以前,我在大安區的活動,多半在和平東路師大附近及新生南路國際學舍(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一帶,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之間,還是蕉林稻田與園藝花圃錯雜的郊區,常有水牛出沒。沒想到數年不見,聯結敦化南北路的復旦橋東西兩側,出現了頂好商圈,龍門畫廊,後來又有了金石堂書店、誠品書店、建宏書局(三民書局)與阿波羅畫廊群,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引來許多作家詩人畫家,紛紛聚居於此。他們泰半都是一九四九年後,自中原各省流寓台北的人才,為明鄭至今三百五十年以還所僅見,人數之眾,品類之廣,亦為永嘉、靖康以來所未有。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住三十年,享盡師長友朋問道學藝之樂,亦閱盡人間滄桑世事變幻之奇。
兒子老子楊興生
油畫家兼龍門畫廊創辦人楊興生(1938-2013),則住我隔壁的一排四樓公寓裡。老楊出生於江西,長我十歲,是師大美術系的高材生,曾留學美國唸藝術研究所,但卻陰錯陽差開了畫廊,習得了洋人賣畫賺錢的法門。他在我返台定居的第二年,在頂好商圈創辦了龍門畫廊,把當時畫框、畫店、倉庫式畫廊,提升三級,成為台灣最早的美式「新銳藝術發表」的商業畫廊,讓傑出畫家每兩三年有固定場所發表最新實驗力作。此一創舉,為中國歷朝歷代所無,老楊功在畫壇,必須載入史冊。我常在巷口的美利堅麵包店遇到他,汗衫短褲藍白拖,亂頭鬍渣香菸叼,十足藝術叛徒的模樣。
一日,我在他家門口看到他,蹲在公寓進門的台階上抽菸,便好奇的上前寒暄。他跟我搖搖頭,嘆口氣說,沒辦法,上初中的兒子回來跟我住啦,不讓抽菸,只好在這裡躲一躲囉。我聽了啼笑皆非,只好調侃的厲聲道:「反了反了,兒子居然管起老子來了!這像話嗎?」沒想到,平時瀟灑的老楊,居然苦著一張臉,兩手一攤,向我訴起苦來:
太太在美國,兒子從小隨外公住。他外公是留英的,完全是英國式教育,把兒子訓練成一個小紳士,早上起來,刷牙洗臉,打扮得整整齊齊,才正經八百的來吃早餐,就差沒打領帶。男人嘛,你知道,在自己家裡,可以隨便一點,穿件內褲,就可以坐在客廳看電視,喝點啤酒,把腳放在茶几上,放鬆一下。這些都是不行的,常常挨他斥責說,像什麼樣子,趕快把衣服穿好,坐好,訓導主任似的,弄得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招幾個朋友打幾圈小牌,都要遭到干涉,簡直是「爸」不聊生,難過極了。
我聞言大笑道:「天不怕地不怕,你老楊也有今天,真是一物降一物,這個兒子好,將來肯定孝順,你就等著享福吧。」
果然,老楊晚年,畫室移到淡水,由兒子照顧,生涯直接由「浪子期」一躍,進入「老年期」,過起不菸不酒不賭每天畫畫的規矩生活……。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