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

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35882
江珈瑋
幸福文化
2018年7月04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635882
  • 叢書系列:好健康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好健康


  • 心理勵志 > 生死醫病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也許那個人是你,雖然你還年輕;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有些人面對「生死」淡然面對,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



      ──這裡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還是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他們聯繫

      身為地表最強的母親,最困難的不是丈夫離世後的單親生活,而是要如何回應雙眼閃著淚光的孩子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心理師筆記】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的死亡認知



      ■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除了傷痛之外,在親人臨終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好好道別

      「我想跟媽咪好好地說再見,想在媽咪的耳邊跟她說,我們都很愛她,希望她不要痛了。」於是,我陪著這兩兄弟,引導他們把愛說出來。

      【心理師筆記】如何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親愛的奶奶,妳在天上我會想妳的─不是不能接受妳病後狀態,而是怕忍不住淚崩

      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他。

      【心理師筆記】??兒童的悲傷



      ■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認識三十年、結縭二十年,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他們說她都離開了,叫我不要再想了,但我真的很愛她,怎麼可能不去想?當了二十年的夫妻……」面對愛人的離去,怎麼可能不想念?

      【心理師筆記】關於失落悲傷



      ■我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我答應過會陪你走到最後,我就會做到,只是我也會累……

      若非身在其中,外人難以理解身為照顧者會多麼疲憊,即使甘願,但身心壓力卻龐大無比,所以我建議:讓主要照顧者適當休息,才能有最佳照顧品質。

      【心理師筆記】照顧者疲憊



      ■想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持續每日早晨幫妳梳頭的日常,是我最後的心願

      「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然而,她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心理師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雖然很不捨,但仍想要好好地告別,因為家人是我一直守護著的

      當看見一連串的失落,就會明白生命難以完美。在這樣生命本質的缺憾中,唯有「關係中的愛」讓我們覺得有存在意義。

      【心理師筆記】關於好好的告別



      ■現在悔改,來得及嗎?─請不要把他人的付出和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在醫院臨床工作裡若遇見「做自己」的家庭成員罹癌,會看見在這份任性後,其它家庭成員的照顧工作備感艱,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也不為過。

      【心理師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貓的溫柔陪伴─當我心累了,其實不需要太多鼓勵和幫助,只要最單純的陪伴就好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

      【心理師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拜託,讓我安樂死可以嗎?─身心的巨大折磨、失去尊嚴的活著,這些讓我看不見生命意義

      也許,當活著已經沒了尊嚴、自知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的時候,會想選擇「安樂死」,而這個議題,始終是不分種族、不分身分地位皆須面對的。

      【心理師筆記】癌因性疲憊

      「親愛的,我不是放棄自己,只是想好好道別」

      請你一直一直記得我,過去、現在,直到永遠



    本書特色



      ●真實案例─32則來自醫療現場的第一手臨床案例,真實又療癒可以安慰每個正對面這樣問題的讀者。

      ●專業學習─32則專業心理師的筆記,用專業的說讓我們深刻的建立基本概念。

      ●特別收錄「全部心理諮商資源」─協助有需要的讀者可以找到適合的單位幫忙。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方俊凱(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葉北辰(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心理師)

      ∣感動推薦∣

      律師娘、莊永毓(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劉錦成(童綜合醫院婦產部暨婦癌科主任)、鋼鐵魏Dr.魏、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教授)以上按照筆畫多寡順序



    ?


     





    〔推薦序〕那些被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才是生命的本質�洪仲清

    〔推薦序〕別讓憂慮變成房間裡的大象�葉北辰

    〔自序〕如同貓的陪伴

    〔引言〕認識「諮商心理師」



    1.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不同年齡層兒童的死亡認知

    2.珍惜和爸爸相處的日子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3.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孩子的漸進式告別

    4.親愛的奶奶,我會想念在天上的妳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兒童的悲傷出口

    5.母女間的相處難題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學習了解相關醫療資源

    6.孩子當菩薩去了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面臨哀傷的悲傷表現

    7.失去孩子的母親節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 該隱病情嗎?

    8.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關於失落悲傷的雙軌模式

    9.再說一次當初的承諾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罹癌夫妻的共同課題

    10.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照顧者疲憊

    11.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12.退役的無敵鐵金剛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心的自我照顧

    13.放下不完美的人生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學習放下:辨識生命中的應該

    14.拍張全家福吧!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限時感下的積極思考

    15.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關於好好地告別

    16.我作了一個甜夢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照護自己的夢筆記

    17.無法面對的餘命告知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罹癌了,該怎麼辦?

    18.一無所有的遺憾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失志症候群(Demoralization)

    19.現在悔改,來得及嗎?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20.接納身體,與癌共處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學習接納自己的身體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與身體的對話

    21.樂天嬤的無常人生哲學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尋找心理支持團體

    22.逆境中看見幸福的習慣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23.精彩人生才正要開始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正念減壓—慈心禪

    24.在感恩的日子裡遇見奇蹟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提升生活品質的感恩練習

    25.謝謝這場意外,讓我專注於內在整理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意外後的生活計畫安排

    26.一個人久了,也想要被擁抱的溫暖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學習傾聽內在的孤單感

    27.貓的溫柔陪伴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28.沖煮一杯名為「尊嚴」的人生咖啡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討論追尋的人生意義

    29.我一定是上輩子做錯事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 疼痛控制與心理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面對因果論01

    30.我不怕死,只怕不得好死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不實行心肺復甦術 DNR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關於《自主權利法》

    31.拜託,讓我安樂死可以嗎?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癌因性疲憊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當出現了自殺意念

    32.正視死亡反而讓我強大

    〔心理師的臨床筆記〕討論死亡的正面意義

    ?





    推薦序



    那些被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才是生命的本質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是出席他人的痛苦,而非強加秩序與邏輯;是與另外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by阿倫˙沃菲爾特



      哀悼,是種回應失落的分享,不管是對著他人,對著自己,或者對著天上的神。不願進入哀悼的人,也難癒合。



      作者在安寧病房工作,是個陪伴當事人哀悼的心理工作者。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能放心,把自己內在的悲傷,展現於外。



      「陪伴個案去談自己的無力感是我工作中與個案會談的重要內容,唯有看見自己的無力感,才有可能慢慢地調適心理狀態......」有時候靠個人的力量,去面對可能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實,那股壓倒性的哀傷,讓人卻步。然而,自己內在的無力感不被接納,心理上的調適就不會那麼順利,那麼,自己跟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都將連帶受到影響,包括辛苦疲憊的主要照顧者。



      死亡教導我們的,是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喊暫停。它的現身,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之前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樣子。「一位將近四十歲左右的姍姍,被診斷腎臟癌的末期,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她自認為從小就是家裡最聽話、也是最累的那個,忙著照顧父母的情緒,沒有自己的生活。



      姍姍沒有所謂的好朋友,也沒有伴侶,在心理需求上無人傾訴,這幾年是藉由不斷賺錢來彌補心裡的空缺。在她這樣說的同時,我心裡想的是—這不也正是許多人的寫照?」



      大部分的人,或者有伴侶,或許有些友誼。然而,並不是理所當然地,就能在人前呈現真實的自己。即使在喧鬧的人群中,也有人同時懷抱著寂寞。



      當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原來失落了身邊的關係。「我知道,疾病只是額外的壓力源,讓他最感糊塗的都不是這些,他是透過疾病理解到自己內在一直以來最重視的東西—親情。」



      我推薦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提醒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那些重要,但又被我們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有好幾個故事,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述說。



      死亡也像警報器,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疏於整理,我們的眼光一直向外而移不回來。移回來,有些重要的事,等著我們處理。譬如,對生之眷戀,對我們緊緊抱持著的種種「應該」,要試著一點一點放下了。



      這是一本自己正在面對生死議題,或者陪伴他人度過失落經驗的重要範本。有故事、有常識,有眼淚、有專業,跟各位朋友分享。願我們藉著此書,更知道怎麼活,更懂得把握。



    自序



    如同貓的陪伴




      小時候我是那種擅長表達、口語能力好的孩子,喜歡創作、喜歡畫畫、每天都有新點子。原本以為自己會成為一位藝術家,但生命的發展卻往往會不按牌理出牌,有時候看似一切都是自己選擇設定的,在冥冥之中生命就像被慢慢引導往既定的方向前進一樣,而心理治療也可以算是一種助人的藝術吧。



      高中時期開始,我發現自己能從安撫人心中得到成就感,接下來的日子,也總是扮演讓人放心傾訴的角色,因此,自然而然地就這麼成為心理學家了。



      我們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存在」這個世界上,或是潛在追求「變得更好的自己」,對我而言,我一部分的存在意義就是做心理助人工作,透過與他人生命經驗連結也得到自我成長及學習心理彈性。



      許多人對於心理師這個職業常有無限美好的想像。以為當心理師只要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陪他人說說話,就可以賺錢了。他們忽略的是,光是通過高考就不容易之外,後續更必須接受相關的完整專業訓練,包含晤談技巧訓練、心理分析等嚴格課程,其實,一點都不輕鬆。



      而身為心理師的我,雖有著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心理分析或評估技巧,但因為我大部分的工作是服務癌症病人或家屬,在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領域,個案很需要我如同貓咪的特質—深度同理、深度理解、專業陪伴,而非僅是理智的心理分析或運用技巧,這「揪心」的工作,平衡理智及情感相當重要,對我來說至今仍是個考驗。



      在這個社會,「同理心」相當重要,但這不容易,我也是後天經過努力的學習及臨床經驗累積,才能真正理解許多人過著相當無奈的日子。有時人生遭遇真的不是自己能選擇的,如果能「同理他人」(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從對身旁親近的人開始學習,至少能對於身邊的人有助益,也較能珍惜身旁與人交往的關係。



      我看見許多人的生命到了最後,最有價值的不是金錢(但不能說金錢不重要,做好金錢管理,對於他人的生命較不會造成負擔),但若能與家人或親近他人關係和諧、對於社會有所貢獻,走到生命的最後一步,確實是較不感到遺憾的。



      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一些不同的臨床面貌,特別是「與孩子說死亡」這件事情,有些學齡前或低年級學童面對失去家長的威脅,大人難以向孩子啟齒、心疼而不敢告知實況,這時建議慢慢地說,至少告訴孩子「父親或母親的離開並不是你的錯,而爸爸或媽媽也很努力地對抗病魔,但是還是沒有辦法。」這點很重要,能避免孩子容易陷入自責。



      書中也介紹一些常用的實用心理知識,分享給你們,希望對你們能有實質的幫忙;也期待這本書可以陪伴癌症病人或家屬,帶給你們力量,希望你們都知道,你們並不孤單。書中所提及的故事皆是真實存在,但尊重個案的隱私,故事都經過重組改寫與化名呈現,無論這些人這些事發生在世界哪個角落,願能提供你另外一個視角,帶給你溫暖。



      最後想表達感謝。感謝出版社總編輯及責任編輯給予我的彈性,我能感受到他們想要助人的心意。感謝所有一直在身邊支持的每一個親友及貴人們、醫院的栽培及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的訓練。謝謝承諾一定會買書的好朋友:珮兒、美慧、吳馨馨、妮妮、君薇及筱萍,還有更多要感謝的人我感念於心,特別感謝我的母親從小耳提面命的告訴「助人是要感到幸運的」並信任我的每個決定。



      也謝謝購買此書的每一個讀者,謝謝你,願本書帶給你力量、或僅僅只是我如同貓咪的平靜陪伴,也很好。

    ?




    其 他 著 作
    1. 用陪伴,找回曾在愛情受傷的妳:心理師用25個愛情故事分享如何好好愛自己、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