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本書係以多年前舊作:《國父革命與國際人士》一書,今再經約一年半時間加以增補多量資料,並略加刪減而成。都四十六萬言。對資料之蒐集,胥本於原始者優先,如不可得,則退而求其次,力求確實、完善為圭臬。誠然,以一己之棉力、陋知,其舛誤、疏漏、與闕失當所難免。幸祈高明,有以教之、正之。
二、茲本書前對中山先生尊稱國父,今稱中山先生或孫先生。但凡所徵引有關文獻、著作等,則仍依其原文稱謂,不予更動,以存其真。
三、中山先生能以一介書生,赤手空拳領導革命,除以中山先生革命精神與我國人之犧牲奮?,華僑之慷慨解囊為主外,而國際人士襄助之功,殆亦不可沒。由史料而知,國際人士襄助革命者,共585 人,而以日本人士之奉獻者為最多,依本書統計日人所贊助者達503 人,佔總數的85.98%。是編著者所僅見之資料中,乃是空前於其有關資料之統計。惟凡是祇有其姓名,而無具體事蹟者,概不列記,雖感遺珠,惟以求其實。亦如萱野長知於其所著:《中華民國革命秘笈》一書中謂:「孫先生倡導革命成功,固然是由於孫先生的領導有方,黃興等熱血志士的共同奮鬥,以及南洋、歐美各地華僑的慷慨解囊、熱烈支援所促成,但日本人的功勞是不可抹煞的。日本朝野有志人士本於俠義,在暗中援助,即可測知此熱烈支援。孫文之革命雖然中途遭受挫折,但逐步上軌道。勿論在物質的、精神的對孫文及其革命同志,日本之善意的鼓舞與激勵是可知的。」
四、本書之成,承蒙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及國家圖書館等單位提供有關資料予以蒐輯,惠我良多,殊深銘感。此外,諸多惠予協助人士,併此致謝忱,恕不一一。
五、中山先生締造中華民國迄今,行已百歲,茲敬謹以本書為之千秋萬載壽。
?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元月
著者 張家鳳(鳴之)謹書於臺北市
民國一○七年七月再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