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忘記中國性」取自於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陳奕麟先生的最新著作Forget Shininess: On the Geopolitics of Cultural Identification(SUNY Press, 2016)。這本書以中國性這個問題為切入點,討論兩岸四地(臺灣、香港、大陸與新加坡)的中國性如何是一種體制的構造物,而非單純的文化與身份認同;所謂認同因而與文化和本質無關,而純然是體制的虛構,或是說體制因其需要而建構出來的神話。收錄陳欣欣、劉世鼎與王智明等書評延伸討論,展現了「忘記中國性」這個論題的複雜性,為如何在地緣政治中思考文化、認同、體制與歷史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並為理解本期收錄的幾篇論文提供了有用的框架。本期亦收錄了徐瑋瑩、許維賢、林文蘭、彭仁郁、鄭怡雯與梁廷毓的精彩論文。
本期主題「忘記中國性」取自於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陳奕麟先生的最新著作Forget Shininess: On the Geopolitics of Cultural Identification(SUNY Press, 2016)。這本書以中國性這個問題為切入點,討論兩岸四地(臺灣、香港、大陸與新加坡)的中國性如何是一種體制的構造物,而非單純的文化與身份認同;所謂認同因而與文化和本質無關,而純然是體制的虛構,或是說體制因其需要而建構出來的神話。因此,在兩岸四地的跨度上去思考「中國性」的生產及其對抗性的認同與論述,便提供了一個從文化與認同轉向地緣政治的思考向度,既在理論層次上豐富了中國性的討論,亦在實踐層面上介入當前的政治時局,探索一種實用主義的應對方式。有鑑於中國性問題在兩岸四地有著實際的政治效果,以及「忘記中國性」這個命題的理論潛力,本刊特別邀請了數位長期關心中港澳臺與海外華人社會發展的學者撰寫書評,延伸討論。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只有陳欣欣、劉世鼎與王智明這三篇稿件成文,整個書評論壇還是展現了「忘記中國性」這個論題的複雜性,為如何在地緣政治中思考文化、認同、體制與歷史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並為理解本期收錄的幾篇論文提供了有用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