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親職教育的必須性與必要性是因應時代的需求而更形重要(Nye, 1989),除了雙薪家庭增多、親職工作外放給其他社會機構(如保母、安親班、幼幼班、補習班、才藝訓練班等)的現實之外,一般家庭的結構也面臨重大改變(包括離婚、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孩子數減少等),讓親職工作內容與責任有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加上家庭成員減少(小家庭漸多),許多家庭是遠離延伸家族(人)的範圍而單獨居住的,還有整個大社會的變動,為許多現代親職工作增加了變數(如名牌流行文化、電腦資訊與網咖、政治或社會不安與動亂、經濟衰退等),這些種種因素都凸顯了親職教育的不可或缺。Alfred Adler說「沒有人是天生的父母,我們都是作了父母之後才學會作父母的。」這也點出了親職工作的必然性與必要性;而「父母效能」專家Thomas Gordon也說過:一般人會因為孩子行為不良或其他問題而怪罪父母親,卻沒有提供適當的父母親訓練與教育,有一點「不教而成謂之虐」的意味。
「親職教育」(parenting education)是我們在學校開的一門通識課程,主要開給大四的同學來選修。在擔任三個學期的親職教育課程之中,列出了一些相關的參考書目讓學生研讀,也以手邊的一些研究與議題做補充教材,雖然總希望每回有新的教材與資訊出現、也提供討論空間,但是總不能概括太多想要談到的主題,的確是一個遺憾。許多市面上的親職書籍,都有不同的著力點、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少是根據實際親職問題而應運而生的親子關係或教養書籍,但是還沒有看到一本與不同諮商心理學理論結合的親職教育。這本書的寫作動機,一是因為希望可以更切近教學實際需要,用的是平常的話語、少專門術語;二是可以讓日常生活的親職工作在學理上得到呼應的效果,此外也是希望可以從理論的觀點提供擔任親職的家長與教養人,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與運作方向。
生死學大師Elisabeth Kubler-Ross曾經說過:「人生是治療與經歷情感的歷程。」(張美惠譯,p.184)親職教育應該就是教導人生的歷程,而不是限於為人父母的職責而已,因此本書也在關注一般親職教育內容的同時,試圖跳脫一般親職教育的制性公式,將親職教育的範疇做一些拓展與創新。此外,在參與許多親職講座的現場,不少家長都會提出如何「管教」或「管理」孩子行為的問題,親職教育的主旨應該是在教育下一代過更好、有意義的生活,因此在本書中除了會提供關於管教的一些理論與技巧之外,也會著重在「教育」這方面。
本書的結構是依據我在屏東師院開課的大綱為骨架,以現存的學說與研究為皮肉,另外加上一些教師上課時可以運用的一些小作業,也在每個章節加上父母親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小小實驗,希望可以讓親職教育成為一本通俗可以運用的普羅書籍,我相信這也就是我們希望親職教育真正推廣實現的方向;此外在第二部分增加了一些變動社會下親職挑戰需要面臨與預防的一些課題,包括欺凌行為、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性傾向(同雙性戀)、生命教育等。在我們作父母之前,其實已經有了一些見聞與經驗,最主要的來源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這也是本書比較特殊的地方,會以我們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做起點,來探討親職教育的內容與實際。不少父母親是很用功的,願意花時間去看書、或是聽專家的演講,但是「知」與「行」之間總是有多多少少的落差,甚至是「知而不行」,我們如果知道自己目前的許多作為都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成果,也許在試圖改變之時、也給自己一段時間練習、耐心等待看看結果的出現,可能就不會失之躁進了!全書中一些小小、簡便可行的作業,讀者如果希望可以看到效果,不妨試試看,然後記下你自己執行之後的心得與可以改進之方法。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親職教育的內容與各諮商學派在親職教育的運用做主軸,第二部分則是針對親職教育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一些特殊情況做介紹與了解。
此書的推出,要謝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的李玉蘭小姐,李小姐的快手快腳,讓我有機會把這本親職教育的理念落成事實,也謝謝選課的同學在課堂中不吝與我交換意見的真誠與用心,當然還有許多家長們願意開誠布公地把自己關心的事物與想法、與我分享,讓我受惠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