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聽我胸中的烈火:余光中教授紀念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02110
九歌
2018年10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502110
叢書系列:
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
域外華人的多音交響: 2022「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論集
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中國當代文學史編寫史1949-2019
內
容
簡
介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文星殞落,余光中病逝高雄,新文學史又一章揭了過去。
超過一甲子的文學志業,余光中出入東方與西方,在傳統與現代間悠游自得。詩與散文享譽文壇,雙璧爭輝,影響不只一代的後學者;他創作與評論左右開弓,降下五四的半旗,升起現代文藝的大旌,開啟台灣現代主義的新頁;更以信雅達兼具的譯筆引進西方的藝術與文學,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啟蒙書。
他深情注目所處的環境,以詩文和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社會對他的呼喚,形成群聚效應,因此,台北廈門街是一道文學風景,香港沙田一時之間彷彿成派,高雄西子灣的海天之間有文字的精靈四處躍動,兩岸開放後,成為彼岸文藝界必訪的文學勝景。
余光中既是文壇公認的大師,也是杏壇上孜孜不倦的教師,直到八十七歲高齡仍在教室授課。大師遽逝,各界同悲,有華文處必有文字追懷。李瑞騰教授特精選來自全球各地五十多篇追思文章集結成冊,有作家王文興、陳芳明、張曉風、黃維樑、王洞、羅青、何懷碩、馮亦同等細述文學因緣,藝術家楊世彭、劉國松等素描大師在文學之外對戲劇,美術的推動與影響力,還有學生鍾玲、單德興、樊善標、黃秀蓮等素描老師的厚愛與提攜,後輩張輝誠、辛金順、徐國能等述及余先生作品對他們的影響。一篇篇文章是一道道文學長河裡不同的景致,既彰顯大師的文學高度,更有許多文壇佚事、不為人所知的小故事,讓人見識到離開書桌、下了講堂的余光中。
本書特色?? ?
★適逢余光中先生逝世周年,特邀李瑞騰教授擔任主編,精選懷念余光中先生紀念文章,包含台灣作家王文興、張曉風、羅青、向明、黃碧端、張輝誠等,香港樊善標、黃維樑等各地作家。
目
錄
主編序:聽我胸中的烈火?? 李瑞騰
?
卷一? 余先生的後院
向明?? ?藍星的精神領袖:余光中
劉國松 ?懷念余光中:一生知音.一世情誼
楊世彭 ?悼念光中
王文興 ?余先生的後院
張曉風 ?偶逢之處
何懷碩 ?在光中走進詩史
季季?? ?向前看,向後望──余光中先生的三幅畫像
彭鏡禧 ?遲到的祈請譯詩一首敬悼余光中先生
鍾玲 ???余光中老師的多重面貌
黃碧端 ?我和光中先生的中山因緣
陳芳明 ?詩的志業──悼念余光中
羅青 ???百年文學一光中──懷余光中先生
賴聲羽 ?我所認識的余光中
高天恩 「雙宿雙飛」的日子
?
卷二? 日落西子灣
蘇其康 ?典範譯詩的余光中
白靈? ??詩壇的賽車手和指揮家——我與余光中接觸的幾種方式
陳幸蕙 ?忠於自我,無愧於繆思的馬拉松作家
陳義芝 ?在高寒的天頂:余光中的文學地位與現實處境
單德興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
陳素芳 ?當夜色降臨,星光升起
張錦忠 ?在西灣斜陽的余光中
須文蔚 ?沒有人伴他遠行.追憶余光中先生在台港文學的貢獻
唐捐? ??天狼仍在光年外嗥叫
沈政男 ?余光中與我
鍾怡雯 ?左手的謬誤
徐國能 ?你就在歌裡、風裡
張輝誠 ?因為在光中
熊婷惠 ?遇見那來自古老國度的旅人
?
卷三? 飛鵝山上文星輝永
金聖華 ?一斛晶瑩念詩翁
朱國能 ?不廢江河萬古流—敬悼恩師余光中教授
李默 ???嶺逶迤騰細浪
黃維樑 ?到高雄探望余光中先生
鄭培凱 ?悼念余光中老師
林沛理 ?懷念余光中──任何英文可以做的事情,中文定可以做得更好
胡燕青 ?敬悼余光中老師
黃秀蓮? 異材秀出千林表──我是余光中學生
陶傑 ???文星輝永余光中
樊善標 ?飛鵝山上──敬悼余光中
廖偉棠 ?孑立在中華民國的餘光之中
?
卷四? 鄉愁已遠
王蒙 ???余光中永在
王洞 ???敬悼余光中
馮亦同 ?日落西子灣——懷念余光中先生
張鳳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追憶余光中先生
楊欣儒 ?余光中和母親
喻大翔 ?西子?畔?余光中
許鈞 ???余光中的翻譯活動
何龍 ???死亡,你把余光中摘去做什麼?
曉亞? ??鄉愁已遠行──記與余光中先生洛城文學因緣
辛金順 ?天涯此時同一哭:哀悼詩人
周梁泉 ?十二月十四日中午
龔剛 ???夢堂詩話:余光中蓋棺芻議
梁白瑜 ?我恨那???的海神
孫茜 ??「與永恆拔河,還沒有輸定」——追憶余光中
?
序
主編序
聽我胸中的烈火?? ?
李瑞騰
我最早討論余光中是一九八○年,來約稿的是神州詩社的黃昏星和周清嘯,指定我談余光中,將刊於《青年中國》;我於是寫了一篇長文〈詩人的時空感知——論余光中近十年來的詩藝表現〉。大約是我交稿後不久,神州的帶頭大哥溫瑞安和方娥真就出事了,先是被捕入獄,然後遣送出境回大馬。神州瓦解,雜誌停刊,我的稿子另交《幼獅文藝》,發表於五十三卷二期(一九八一年二月)。
大陸文革結束之後,海內外華文文壇變化很大,余先生人在香港,感受必然深刻;1970年代末,余先生推薦給聯合報副刊的金兆小說陸續刊出,那時我對巨變後大陸新時期文學興趣正濃,寫了一篇〈鸞鳳伏竄,鴟梟遨翔〉的讀後感,寄到聯副給?弦先生,幸蒙刊出(一九八○年九月四日)。稍後,我接到余先生來信,說他從香港回來了,聯副將舉辦金兆小說的座談會,邀我參與,想來是配合金兆小說集《芒果的滋味》的出版(聯經,一九八○年七月),我欣然赴會,一起參與座談的除余先生和?弦,另有林海音、朱炎、張默、余玉照和羅青,記錄刊於隔年一月三十日到二月四日的聯副。
那時候,我一邊讀博士班,一邊在出版社當編輯,已發表過一些現代詩的評論。我愛詩,但不願侷限在個別文類,多方摸索觸探,余先生邀約我參與聯副座談,和前輩同席,對我而言是開眼界,文壇關係的擴大;特別是?弦,那時他已刊出我兩篇詩文評論,爾後多年,我在聯副發過百餘篇文章,和這最早的因緣息息相關。
就現有資料看來,一九八一年七月,我已出現在台北市廈門街余宅,一張我和余先生、黃維樑在門口拍的照片可為明證。那應該是維樑從香港來台,約我在余宅會面;我在一九七八年因沈謙約稿,在他主編的《幼獅月刊》發表〈黃維樑的詩論〉(四十七卷五期),結了文字緣,往後的八十年代,我參加幾次和香港有關的活動,或多或少都和維樑有關,包括接手《文訊》編務以後很快製作的《香港文學特輯》(二十期,一九八五年十月)。
一九八二年,好友向陽負責《陽光小集》和《自立晚報•自立副刊》的編務,請我專訪余光中,訪問稿〈聽我胸中的烈火:夜訪詩人余光中〉刊於《陽光小集》第十期(1982年秋季號),也一併刊於《自立副刊》上。時間是七月十三日,這是我第二次拜訪余先生的書房,留下一組今猶珍藏的黑白照片,我做足功課而來,年輕氣盛,提問直接而尖銳;余先生當晚和永春同鄉餐敘,帶著酒意歸來,談興不錯,極有耐心地回應我的問題。
我三十歲之前和余先生結此善緣,終其一生良性互動,一九八四年他榮獲吳三連散文獎,主辦單位邀我寫評定書;九歌出版社兩度出版大系(一九八九、二○○三),余先生總其編事,兩次我都主編評論卷;二○一三年,我在台文館館長任上,邀請王心心用南管譜唱余先生作品,演唱會敬邀余先生伉儷到台南聆賞;大約同時,余先生賜電邀我擔任中山大學余光中人文講座的諮詢委員;二○一四年余先生榮獲行政院文化獎,余先生邀我在贈獎典禮上擔任引言,介紹他的文學表現。最後是在他的告別式上,我談他的全方位表現;在台北的追思會上,我談他在文學編輯上的獨到之處;在高雄中山大學的紀念追思會上,用台音朗誦他的〈洛陽橋〉。
余先生原籍福建永春,出生於南京,從大學時代開始寫作,終其一生,在詩、散文、評論和翻譯各方面都有精彩表現;一九四九年他由廈門到香港,一九五○年到台北,開始他在台灣漫長歲月的文學實踐。此其間,他曾赴美留學、赴港講學,在台居所也從台北移居高雄西子灣,每到一處,他都深情注目所處的環境,以詩文和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社會對他的呼喚,形成群聚效應,因此,台北廈門街是一道文學風景,香港沙田一時之間彷彿成派,高雄西子灣的海天之間有文字的精靈四處躍動,和他結緣的文學俊彥都能感受到余先生的溫度和風範。
九歌出版社將為余先生出版紀念文集,囑我編選,我在近百篇的紀念文章中選了大約一半結集成書,想到余先生在台港發光發熱,作品在大陸頗受歡迎,在海外華人社會影響深遠,特以區域分輯,台灣文章較多,分成兩輯,其次香港、大陸及海外地區,作者們從不同的位置抒發他們的哀感,也側寫了他們眼中的余先生,其中也不乏理性的評騭。我讀著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前塵往事都一一浮現出來。
前此在編《九歌四十》之際,余先生病中寫了稿子寄來,筆力仍然遒勁;而今為他編此紀念文集,憶想三十幾年前夜訪廈門街,從他那時的近作〈五十歲以後〉拈出「聽我胸中的烈火」為題,我決定再用一次,想到這裡,余先生的詩句竟如鐘聲鏗鏗然傳來:
莫指望我會訴老,我不會
海拔到此已足夠自豪
路遙,正是測馬力的時候
自命老驥就不該伏櫪
問我的馬力幾何?
且附過耳來,聽我胸中的烈火
聽雪峰之下內燃著火山
聽低嘯的內燃機運轉不息
幾乎煞不住的馬力
踢踏千里,還有四百匹
——〈五十歲以後〉(錄後半)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