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感謝與你相遇,成就生命中共同的美好:我們在臺大附幼的成長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83561
臺大附幼教師團隊,胡芳芳,殷千晨
大好文化企業社
2018年9月12日
107.00 元
HK$ 85.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83561
叢書系列:
大好生活
規格:平裝 / 2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好生活
分
類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幼兒教育
同
類
書
推
薦
二二得四!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四集】:你有所不知的創傷與學習困難
慈心華德福的教育夢土:從衝撞到典範,張純淑的辦學路
寫給幼兒園家長的第一本書
贏在終點
內
容
簡
介
低矮校舍、藍天大樹、綠草地,還有珠頸斑鳩
—記憶我們一起走過的故事與時光
一晃眼,臺大附幼已經走過二十多年的光景。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低矮校舍、藍天大樹、綠草地及校園可以看到台灣藍鵲,就是如此自然的環境,深深吸引眾多家長與孩子,明明早上來上學時哭著要爸媽早點來接,下課的時候就是不想回家,還想要繼續玩……想倘佯在自然的懷抱中,探究許多新事物,在此展開一連串探索、跌跌撞撞學長大的成長故事。
從孩子的行為及面對事情的態度中,
看見附幼教育,如何給孩子建構面對未來的能力!
附幼的教學上,課程與幼兒活動的目標和特色結合,兩者之間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形塑出屬於獨特的文化。像方案教學課程的發展歷程上,會刺激孩子有許多的奇特想法,老師非常接納孩子的意見,讓課程常常迸出火花,孩子從方案中,學到語言正確表達、思考的收斂和發散、知識精確傳達和好品格的展現……等,如此的教學也挑戰老師的教育專業,附幼的老師願意在別人休息時常常開會討論我們的課程教學,常思考我們要教育出的孩子是何模樣?
我們的教學,沒有讀寫算、沒有ABC,也沒有ㄅㄆㄇ,家長都知道附幼的教學很棒、很好、很無形,問家長也不見得能具體告知,但大能力卻紮紮實實深根在孩子的內心中,家長從孩子生活中的行為及孩子面對事情的態度中,看見附幼教育給孩子建構面對未來的能力,這就是附幼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教師團隊們一直堅持的原因。
這些日常故事,隨時發生在附幼裡面,
累積成愛、分享、感恩、利他、共好,有品性的附幼文化!
多年來,附幼這個大家族一直傳送著許多美好的故事,家長、老師們也在這當中獲得滋養,教學團隊成員彼此互相衝擊激盪出火花,在火花中淬煉出自己個人的生命故事。書裡面呈現的都是在附幼園地的日常事情;有的是小小孩在園區裡面學習的成果,也有老師們的自我成長過程;或者是整個教學團隊形塑一個幼兒園文化的歷程;還有孩子給予的單純感動故事。
?? ?
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隨時發生在附幼裡面,累積成愛、分享、感恩、利他、共好,有品性的附幼文化。隨著時間過去,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唯有訴諸於文字或許可以將在此所經歷過的人事物做一個紀錄吧!這本書的出版,希望為這二十多年的光景,留下一些些的軌跡。
?
目
錄
作者序
低矮校舍、藍天大樹、綠草地,還有珠頸斑鳩
—記憶我們一起走過的故事與時光
?
第一章 一所充滿玩伴的學校
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勇敢的DNA
大手和小手,都是孩子的好幫手
大人放手,孩子會快樂長大
第二章 愛,是一切的解答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的教育?
孩子,難道就不懂愛嗎?
愛自然的孩子,最快樂
負責任,從小培養
第三章? 有一種能力,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最珍貴
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孩子的學習,由模仿開始
每一堂課都是品格教育
無條件的信賴孩子
第四章 靠得住的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別人,就是自己的明鏡
誰的聲音都不能被忽略
最堅強的後援大隊長
第五章 先要懂得怎麼玩耍,才懂得學習
小山坡上的第一堂歷史課
方案教學的秘密
小視角,也能捕捉大世界
從外星降落的小小藝術家
第六章 給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的權力
真心想要,孩子會自己開口
把人做好,才會把事做對
大課程裡面隱藏著小課程
猜拳,也是一種解決方法
第七章? 成為生命中共同的美好
授權的開始、責任的承擔 ?
慢下來、飛得更遠
繼續往前飛,期待歸來
別怕,我們帶你一起飛
生活因你而多彩
臺大附幼,是大家永遠的家
?
序
導讀
第一章 一所充滿玩伴的學校
雖然早就有聽聞外界對臺大附幼的好口碑,但沒有親眼望見這裡的一切,似乎很難想像,在城市的中心,有一個如此溫暖的地方。用手推開輕便的鐵門,再雙腳踏進這座小小的幼兒園內,雙眼好奇得東瞧瞧、西看看,一不留意,還以為被時光機載走,幼兒園的操場上擺著幾台矮矮小小的嘟嘟車、迷你腳踏車,教室旁的書櫃塞滿了好幾百本的童書,仔細一看櫃子上還放了好多的積木與玩具,走進這裡短短的時間內,靈魂居然變得孩子氣,心也柔軟了起來。
生活中不是只有老師和家人,成長的路上會有一起學習的同班同學,也會認識新的朋友,我們希望透過大手和小手的活動設計,讓每個孩子能學習與人相處,培養分享和同理他人的心,進而去照顧他人、服務別人。
第二章?? 愛,是一切的解答
這所小小的幼兒園有一個開放的環境,室內和室外都一樣精彩有趣,它隨著季節擺動色彩,隨天氣變化明亮,春夏有多樣的小動物、小昆蟲出沒,秋冬有雨水和繽紛的彩虹誕生,自然生態的瞬變最能引發孩子注意和熱情,學習的契機也在這裡隨時出現。
「人的一生有很多不同的老師,不是說在學校教孩子的才是他的老師,父母也可以算是孩子們的老師;朋友也可以算是孩子們的老師;大自然的小花朵、葉子、動物、昆蟲……都可以算是老師。」
幼兒園中的?個角落都充滿新鮮事等待孩子發現和學習,每個老師都相信開放的園區能帶給孩子們更多奇妙的學習經驗。
愛的教育裡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過度寵愛,而是意謂著要給孩子一個在愛與安穩的環境下長大,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能在這世界站得更穩,更平衡。
第三章? 有一種能力,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最珍貴
附幼教師團隊認為,知識是可以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累積,但是好品格需要從小打好基礎,否則得花更多時間導正,這種「眼睛看不見的能力」,泛指品格教育,如何將品格教育融入課程中,譬如:好奇心、探索力、自我覺察力、樂觀態度和面對問題的勇氣、關懷和同理心…等等。
「一開始我們發現,小孩子不知道如何關懷社區的長輩們,因為他們普遍都八、九十歲了,小孩子看到爺爺奶奶們,直接開心的拉著拄著拐杖的老人家,要邀請爺爺奶奶們一起玩火車過山洞的遊戲,可是大部份的老人家關節都硬化了,不太適合蹲下鑽山洞;也有小孩則是熱情帶著蘋果要分享給爺爺奶奶們,可是較硬,老人家牙口不好咬不動,不適合……」老師們發現,孩子們有各種熱切的關懷行為,但還是少了進一步的觀察思考:被關懷者需要的是什麼?
第四章 靠得住的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在課堂中,孩子與老師的討論,彼此激盪出課程的火花亮點,在討論中,讓孩子學習尊重、專注聆聽、思考、勇於表達;孩子與孩子間的小組討論,則為了達成小組目標,孩子必須放下自我,學習溝通、接納別人的意見想法,並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
走出課室外,家長會因為和老師的閒談,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同儕互動外,對於附幼的文化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拉近親師間的距離形塑出「家」的氛圍;在附幼綠蔭樹下,還有一群人也會把握住在園內的時光彼此閒話家常,他們就是附幼的家長,家長們分享彼此的教養經驗,讓屬於在一個同溫層的他們,可以吸收到這些經驗,然後整合出屬於他們自己為孩子量身訂做的教養方式,而家長間除了孩子教養的分享討論外,家長們也會因為興趣相投而相約登山或露營,進而串起附幼每個家庭間的情誼。
第五章 先要懂得怎麼玩耍,才懂得學習
「寶藏巖?是不是這裡有很多的寶藏啊?」
「那裡是不是有很多的鹽巴?因為叫寶藏鹽∼」
老師看著孩子們一言一語的熱情討論,知道孩子對寶藏巖已經產生興趣,經過老師調查後,寶藏巖有豐富的人文與歷史文化。於是,在教學會議中提出成為課程主題的構想,全園老師們達成共識後,決定進行寶藏巖課程。
「探索寶藏巖」方案課程進入中後半段時,因為孩子經過多次踏查寶藏巖之後有很多的想法,想深入調查,老師建議每位小朋友將他們想要調查的主題、內容、計畫畫下來。老師們將孩子的計畫統整出八個調查組別:昆蟲、植物、寺廟、塗鴉、社區關懷、藝術、種植、歷史斷面 ,讓小小孩根據自己計畫內容,能主動積極探究,遇到問題能克服困難解決的學習,目的是讓他們學會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第六章 給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的權力
孩子們玩布時,小宗拉著滑溜布套住小肚子然後喊著火車來了,鏘鏘鏘鏘!小杜往前開,不久三個、五個小小孩接在小杜後面,孩子們嚷著:火車來了!火車來了!一塊布就變成一台火車了。「這是孩子們的遊戲方式。他們用自己想像力和布結合,然後創造了不同的遊戲方式。在小孩子的心裡面,這就是一台布火車啊!所以他們覺得有趣、好玩。」
遊戲的過程之中,除了怎麼玩,怎麼玩得安全快樂、還有思考力、如何與人合作,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這些都是學習的內涵。
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學習縫紉的技巧或認識布料,但卻隱藏著許多學習驚艷,其實,方案教學最寶貴的地方,就在於這是一門融入各種生活教育、品格教育,同時包含團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所以孩子在其中也自然學會專注、懂得珍惜萬物的態度和觀念。
第七章? 成為生命中共同的美好
每到寒冬歲末之時,台大附幼年度大事就是校友回娘家活動,猶如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園長媽媽和老師們歡歡喜喜迎接畢業校友們的歸來,回來附幼看看他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多年下來,園長媽媽、老師、家長、附幼景物依然,改變的是孩子,孩子如雁鳥歸來時,長大許多更加成熟穩重了。
如果說新年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台大附幼校友回娘家,就是附幼這個大家庭散落在各地的大小孩、小小孩回家團圓的日子,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剛剛好,藉由校友回娘家的這一天彼此分享生命成長的喜悅,說說這一年來生活的甘苦,是一種關心也是一種情感的交織,聊過後,大家更有力氣面對新一年的挑戰。
作者序
低矮校舍、藍天大樹、綠草地,還有珠頸斑鳩
—記憶我們一起走過的故事與時光?? ?
一晃眼,附幼已經走過二十多年的光景,令人感激的是在少子化的世代裡,家長依然想要把孩子送進來就讀。我們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任何浮誇的宣傳,更沒有一般時下幼兒園所標榜的才藝或是外語教學,所擁有的只是低矮樸實無華的校舍、藍天、大樹、綠草地及校園可以看到攀木蜥蜴、松鼠、珠頸斑鳩、白鷺鷥或是偶爾拜訪的台灣藍鵲……等,就是如此自然的環境,深深吸引眾多家長與孩子;明明早上來上學時哭哭要爸媽早點來接,下課的時候就是不想回家,還想要繼續玩……,想要流連倘佯在自然的懷抱中,探究許多新事物,在此展開一連串探索跌跌撞撞學長大的成長故事。
我們要教育出的孩子,是何模樣?
教學上,附幼課程與幼兒活動的目標和特色結合,兩者之間環環相扣、層層堆疊形塑出屬於獨特的文化。像方案教學課程的發展歷程上,會刺激孩子有許多的奇特想法,老師非常接納孩子的意見,讓課程常常迸出火花,孩子從方案中學到正確語言表達、思考的收斂和發散、知識精確傳達和好品格的展現等,如此的教學也挑戰老師的教育專業,附幼的老師願意在別人休息時,常常開會討論課程教學,常思考教育出的孩子是何模樣?
我們的教學沒有讀寫算、沒有ABC、也沒有ㄅㄆㄇ,家長都知道附幼的教學很棒、很好、很無形,問家長也不見得能具體告知,但大能力卻紮紮實實深根在孩子的內心中,家長從孩子生活中的行為及孩子面對事情的態度中,看見附幼教育給孩子建構面對未來的能力,這就是附幼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教師團隊們一直堅持的原因。
就因為這樣的堅持,讓這份熱情延伸到家長的族群中,家長們也在附幼大家族的穿針引線下,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彼此互相扶持支援,最後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感情好到成立FB分享教養心得、團購優質產品、家長演講也會互相直播告知。假日時,幾家一起相約出去玩已經是常態。就算孩子長大了,也可以幾屆畢業生聯合一起辦大露營,夜裡把酒言歡談談孩子成長的軼事,讓老師也了解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每年還相約「校友回娘家」的日子,回來看看園長、老師,就像家人一樣告知彼此的近況。在愛分享並堅持做對的事情下,這樣一個善的循環,建構出附幼大家族和樂歡欣的面貌來。
在火花中,淬煉出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多年來,附幼這個大家族一直傳送著許多美好的故事,家長、老師們也在這當中獲得滋養,教學團隊成員彼此互相衝擊激盪出火花,在火花中淬煉出自己個人的生命故事。在這本書《感謝與你相遇,成就生命中共同的美好:我們在臺大附幼的成長故事》裡面,呈現的都是在附幼園地的日常事情;有的是小小孩在園區裡面學習的成果,也有老師們的自我成長過程; 或者是整個教學團隊形塑一個幼兒園文化的歷程;還有孩子給予的單純感動故事。
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隨時發生在附幼裡面,累積成愛、分享、感恩、利他、共好,有品性的附幼文化。隨著時間過去,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唯有訴諸於文字,或許可以將在此所經歷過的人事物做一個紀錄吧!這本書的出版,希望為這二十多年的光景,留下一些些的軌跡。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