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以科學方式研究關節功能障礙的大師,就是生於南北戰爭時期的史迪爾醫師(Andrew Taylor Still, MD,DO : August 6, 1828-December 12, 1917)。史迪爾醫師一生致力解剖研究並以生理學為基提出全新的徒手技術,大幅提升他身為外科醫師的治療能力。
不幸的是,當時其它的外科醫師並不認同他的成就以及對於病因的見解。歷經多年挫折,他自行創立骨病學派(Osteopathy),用以闡述他的理念。他的目標在於“成立骨病學學院(College of Osteopathy),用以改善當時的手術、婦科醫學與治療疾病的觀念與技術,將這些學科與技術在理論與科學的基礎上重新建構,最後再將這些知識分享給所有醫療人員” 2。
三十年代,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骨病醫學(Osteopathy medicine)尚未建立標準的學習或操作流程。許多人認為受傷(Trauma)所引發關節僵化與疼痛,造成關節發生半脫位(Subluxation)或完全(或部份)脫臼(Dislocation)。基於這個認知,骨病醫師?用快速的頓推技術(Thrust)鬆弛疼痛的關節並恢復其活動度。就大部份的情形來說,這種作法至少達到部?成效。(* 當時就讀於 College ofOsteopathic Physicians and Surge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