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正視公民與人性:納斯邦哲學思想研究(第二版)

正視公民與人性:納斯邦哲學思想研究(第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901326
薛清江
麗文文化
2018年10月04日
123.00  元
HK$ 110.7  






ISBN:9789864901326
  • 叢書系列:哲學思想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哲學思想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哲學 > 哲學概論











      納斯邦(Martha C. Nussbaum)是一位具有世界公民意識的哲學家與公共知識份子。不論在理論或是實踐上,她都極力捍衛一種普世主義的道德觀和世界主義的政治理念,而這些主張背後的哲學基礎為她對人性的複雜性與多樣性的全面理解。對她而言,唯有正視人性和公民,人們才有可能跟自己不完美的生命和平相處,並建立一個尊重人性的公共政治與文化。相較於國內學界對納斯邦的研究還停留在書評、介紹式文章或單篇論文,本書以「公民」和「人性」為主軸,並扣緊她的相關著作分別展開討論,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面和系統性的闡釋與評論。


     





    二版序





    第一章︱哲學與人文通識教育的交會

    一、納斯邦其人其事

    二、研究動機

    三、研究進路與論文架構

    四、本研究進路的特色與限制



    第二章︱世界公民與人性培育──《培育人文》中的人文教育理念與實踐

    一、前言

    二、世界公民與尊重人性

    三、三種公民能力與培育人性

    四、從理念到課程──納斯邦人文教育觀的特色與限制

    五、結語



    第三章︱能力取向與女性自主權──《女性與人類發展》中的人性關懷與實踐

    一、前言

    二、能力取向與適應性偏好──追尋正義的女性

    三、欲望與女性自主權──解構女性本質說

    四、捍衛「普世價值」的人性關懷與實踐──從「割禮」事件談起

    五、結語



    第四章︱物化與人的複雜性──從《性與社會正義》中的「物化觀」到吳爾芙的「窗」

    一、前言

    二、「物化」:一個群概念(A Cluster Concept)

    三、網路厭女與色情物化中的惡意傾向

    四、性慾的複雜性:性物化關係中的「良性互動」

    五、他人心靈的複雜性:吳爾芙的「窗」與人際細微互動

    六、結語



    第五章︱傷害原則與人性政治──剖析《逃避人性》中對彌爾《論自由》的詮釋

    一、前言

    二、從「噁心和羞恥」到「人性政治」

    三、再探傷害原則──保護公民免於污名傷害

    四、弱勢關懷與建立援助的環境2

    五、結語



    第六章︱道德運氣與人的脆弱性──試探《善的脆弱性》中的人性觀

    一、前言

    二、運氣、倫理、人性

    三、悲劇中的價值衝突與人性內在結構

    四、好的人類生活對外在物質條件與關係的依賴

    五、結語



    參考資料

    ?





    二版序



      本書寫於2012年,為筆者初探納斯邦思想的論文專書。由於寫作期間得兼顧學校教學、服務等相關庶務,除了可以利用的寫作時間被切割得相當零碎外,專注力也明顯衰退不少。待出版後比較有時間回過頭來細讀,發現裡面疏漏之處還真不少。趁此次改版的機會,重新校訂下列幾個缺失嚴重的地方:書目引用錯誤的校訂、句子缺漏字的補正、行文語句不順的調整。經由此次的修訂,希望能將筆誤降到最低,並大幅提升本書的可讀性。



      納斯邦的論述對筆者最大的影響是在教學省思上。筆者在初版序中曾提到:「她扣緊人性與教育的相關哲學論述,提醒了筆者哲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之間不必然是兩個毫不相關的領域,一方面可透過哲學理論的研究強化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另一方面則藉由教學的實踐來印證與反省哲學理論的限制。」隨著高等教育環境的劇烈變化,納斯邦的觀點對個人的教學實踐仍然起著引導與對話的功能。



      透過她的論述,筆者重新審視了自己愈來愈教不動的通識課程,及為了授課所撰寫的《哲學與人生:人生、繞路與哲學》、《電影與道德推理:兩難困境的抉擇與出路》兩本通識專書。每學期面對日益嚴重缺乏學習動機與背景知識的修課學生,再加上數位科技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常常不敵他們的手機來得有吸引力,而哲學課程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面對有難度的學習,大部份同學寧願選擇進入手機世界而不願硬著頭皮忍受。而如果手機世界佔據了學生們的心靈,那麼作為一門哲學課程究竟該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東西?納斯邦認為通識教育的可貴在於它是一種解放個人心靈的「自由教育」,但誠如盧梭所言,人雖生而自由,卻無時不在桎梏之中。可見,人要成為「自由人」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它還需要一種「能力的養成與鍛鍊」,在《培育人文》中他提到至少有三種能力:(1)、批判地檢討自己和自己的傳統之能力;(2)、承認而且關心他者的能力;(3) 設身處地為他者設想的敘事想像能力。(納斯邦,2010:19-20) 筆者同意這三種能力的重要性,但該如何透過通識課程來培養呢?這樣的困惑,成為筆者在通識教學中所企圖嘗試回應的課題,並催生了105學年開始新開的兩門通識課程:《文學與音樂中的哲思:情緒認知與人際互動》、《從電視影集談哲學:擴展生命視野與敘事想像力》。由於開設期程過短,筆者不太確定透過文學、音樂、電視影集來導入哲學知識與討論的教學策略是否真正帶給學生們什麼樣的能力轉變,但相較於之前過於急切地灌輸的哲學知識,納斯邦的確提醒我們該去留意學生們生命可能的轉變,而啟發他們的情緒認知及敘事想像力,或許能誘發他們真心學習的深層動機。



      納斯邦是位筆耕勤奮的哲學家,其著作在中文世界陸續地以簡體和繁體的文字翻譯出版,近期檢索所及計有《從噁心到同理心》、《憤怒與寬恕:重思正義與法律背後的情感價值》、《尋找有尊嚴的生活》,但相對之下,對於納斯邦思想的哲學研究論文就顯得相當地少,若有的話,也只是單篇的相關研究;就此而言,本書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若要更全面且深入地討論她的學說,本書仍只是一個起點而言,而期許筆者在這個基礎上,能進一步發展相關的論文或通識課程教材。


      薛清江

      2018.07.18 於南臺科大




    其 他 著 作
    1. 文學與音樂中的哲思:情緒認知與人際互動
    2. 哲學與人生:人生、繞路與哲學(三版)
    3. 電影與道德推理:兩難困境的抉擇與出路
    4. 正視公民與人性:納斯邦哲學思想研究
    5. 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
    6. 哲學與人生:人生、繞路與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