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2624
金允那
游芯歆
究竟
2018年11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1372624
  • 叢書系列:心理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理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說話/溝通











      ◆長踞韓國各大暢銷榜半年之久,由內而外,傳授真正有用的說話之道!

      ◆最受韓國企業信賴的心理教練,教你打造又大又深又堅固的「言語之碗」!

      ◆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人之所以如此言」的背景,透過自我省察解開內心糾結,從此改變不當說話習慣,真正解決人際溝通困境,讓人生更圓滿!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書、學了這麼多技巧,

      遇上重要時刻,說話仍常常不得體,溝通依然不順暢?

      說話並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內在的反映與生命的累積。

      懂得加大、加深你的言語之碗,溝通才能真誠溫暖、深入人心。




      言語就像一個碗,碗小的人,只裝得下自己說的話,裝不下別人的話。

      言碗大的人,除了自己的話之外,還有多餘的空間可以裝下別人的話。

      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話語」是溝通的工具,不是脅迫的武器,

      因此能很自然地接受人我的不同,即使身處困境,也會努力尋求持續對話的方法,

      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本書提供心理與技巧面兼具、修整「言語之碗」的方法,

      幫助你我看見內在的自己,徹底改變不當的說話方式,

      也教我們意識到周遭的一切,真正解決溝通困境、成為溫暖又隨心的人。



    各界推薦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感動推薦



    讀者好評



      這本書成就了我的新生活!為我帶來了成長,讓我看見我一直沒看見的自己!



      ■本書成就了我的新生活。我討厭那些用話語傷害我的人,但直到我回顧自己的童年,才發現自己也經常陷入憤怒中、用話語傷害別人。我正試著透過書中的練習改變自己,也期待有一天,我所說的話語能夠撫慰人心。



      ■一本想讓人一讀再讀的書。它不但教我如何說、如何聽,也告訴我如何讀出情感、更細緻地感受各種事物。本書讓我覺得自己還有機會變得更好、更有自信,也有機會更愛自己。



      ■一開始是為了知道如何用話語安慰別人才買的,沒想到最後得到莫大安慰的,反而是我自己。



      ■這類書籍要不就是充滿了複雜的理論,要不就是淺薄到一點用都幫不上,但本書真的很不一樣,閱讀過程中讓我不斷自省。只要讀一次,就能發現其功效所在。



      ■本書不但教會我對話的技巧,也成為療癒我生命最好的伴侶。心理與技巧面兼具,一方面幫助讀者看見內在的自己,也教我們意識到周遭的一切。



      ■我是個習慣用螢光筆在書上畫重點的人,但本書讀不到四分之一,我就放棄這麼做了,因為幾乎每句話都值得標記起來。強烈推薦給那些因最親近的人而受傷的人們。



      ■非常感謝有這麼一本書的存在。它為我帶來了成長,讓我看見我一直沒看見的自己。



      ■《言語之碗》是一本對言語充滿洞察力的書。作者認為,人們的言語不是單純的技巧或技術,而是一只盛放心意的碗,從一個人的話中就能看出這個人的言碗。這改變了我溝通的方式,知道一切都要從看見內心做起。



    ?


     





    推薦序先別說這麼多了,你聽過言語之碗嗎?

    前言「言語」傷人最深

    ?

    Part 1因言語陷入孤獨的人

    你的說話習慣如何?

    慣用掌控性語言,有傷人際關係

    「真心」的陷阱

    言碗大的人,空間也大

    把話說到心坎裡

    天底下沒有自然而然變好的事情

    言隨心變

    言如其人

    ?

    Part 2修整內在的言語之碗

    〈情感篇〉

    情感的訴說

    不善分辨情感的人

    找出真實情感

    分析情感的五階段

    情感是份大禮

    ?

    〈公式篇〉

    腦內公式

    嘗試找出對方的公式

    接納不同的公式

    找出自己的公式

    ?

    〈習慣篇〉

    脫口而出的習慣

    分析自己的說話習慣

    ?

    Part 3讓言語之碗加大加深的「聆聽」技巧

    〈給愛說話的你〉

    只說不聽

    有安全感,才願意開口

    只為知心人開心門

    ?

    〈給誤解了聆聽的你〉

    第一重誤解:聆聽需要忍耐

    第二重誤解:聆聽是點頭附和

    ?

    〈給需要聆聽能力的你〉

    重新理解「聆聽」

    聆聽事實

    聆聽情感

    聆聽重點

    3F技巧練習

    ?

    Part 4讓言語之碗加大加深的「說話」技巧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提問?〉

    提問力量大

    不喜歡提問的原因

    ?

    〈為什麼我們必須提問?〉

    提問是心門之鑰

    提高參與度和責任感

    提問的注意事項

    ?

    〈該怎麼問才好?〉

    提問的技巧

    開放式提問

    假設性提問

    目標指向提問

    情感提問

    中立性提問

    設計自己的提問套餐

    ?

    Part 5人際關係中的「言語」

    虛「言」若谷

    對自己的話語負責

    經營自己

    關係三法則

    角力的方式,共舞的方式

    ?

    後記「言語」隨心成長

    ?

    ?





    推薦序 



    先別說這麼多了,你聽過言語之碗嗎?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




      言語跟碗有什麼關係?或許你像我一樣,剛看到書名時會有這樣的疑惑。隨著作者深入淺出的文筆,我很快理解到,這個「言語之碗」不只用來裝別人的話,更代表著我們說話的深度、分量與價值。透過網路,我們可以輕易搜尋到「立刻擁有好人緣的方法」「取得信任的說服術」這類文章或課程,讓人趨之若鶩,好似真的能幫我們快速逆轉人生。事實上,在我擔任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的這八年間,也的確常被詢問:「有沒有什麼公式,照著講就能脫單?」或是「能否教導催眠潛意識的技巧,讓她喜歡我?」在越來越講求快速的年代,我們就連對待「成長」,也講求效率,希望能有神奇魔法,「咻」一聲就從尷尬冷場的句點王,立即成為能言善道、廣受歡迎的「溫拿」。



      然而,若是只靠「話術」,拼湊出來的言語之碗可說既淺又脆弱,就如同藉此建立起來的關係,要嘛流於泛泛之交,要嘛很快被看破手腳。這本書所教導我們的,就是讓你得以將用來面對人群的言語之碗加深加廣、累積足夠的底蘊與涵養,讓關係更真切、緊密與平衡。與其說這本書是「說話技巧」,其實更像是幫助你了解自我、檢視人際互動的修煉手冊,但又避開心靈雞湯類書籍「只重觀念、難以實踐」的常見缺點,書中有許多設計好的練習,讓我們透過清楚步驟,找到自己在說話上的盲點。



      另一個我喜歡本書的原因,在於自己與作者有相近觀點:與人互動時的表達、發問或聆聽技巧背後,其實有著同一個重要元素「好奇」。好奇心推動我們與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接觸,也是拉近關係的唯一「捷徑」。若你不善於言詞,本書能助你從基礎打好底子;若你有不錯社交能力,本書會教你說話貴精不貴多的技巧;如果你已看過我的《一開口撩人又聊心》,且正在蛻變旅程中,本書將讓你進一步提升互動能力,持續與別人建立正向關係!



    前言 



    「言語」傷人最深




      「為什麼要說那種話?」



      不管是愛訓斥部屬的上司、拿坦白當藉口刺傷人心的朋友,還是盡挑椎心話說的家人,我們有時會忍不住想反問一句:「為什麼要說那種話?」當然,說不定在此之前,你也曾數度以言語打擊過心愛之人的心,或讓珍惜的人就此離去;搞不好昨晚才吐出違心之論,轉過身便後悔:「會不會說得太過分了??」



      即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依然有可能把話說得不得體。



      就算是無意的,然而話一旦出口,必然會影響人心。上司一句「你要這麼做的話,乾脆別幹了!」讓人一夜輾轉難眠;一句「我相信你做得到!」便令人精神百倍、幹勁十足。言語具有讓人心情起伏的力量,而且它的壽命之長,可以讓滿臉皺紋的老人,一想起兒時聽到的鼓勵便淚流滿面;或讓子女都已長大成人的家長,一想到過往傷心事,仍會怨嘆:「那時候為什麼要對我說那種話?」由此可體會言語頑強的生命力。



      可惜的是,當我們因言語而自責或埋怨他人的同時,卻依然放任自己錯誤的說話習慣不改,意圖以「我就這副德性,怎樣!」「他總有一天會明白我的用心!」遮掩過去。久而久之,等到因頻繁失言導致關係鬧僵,或晉升主管,或為人父母、要帶領孩子前行之際,才驚覺語言的重要,急尋說話的技巧。意圖雖好,但短期速成的話技,在真正重要的時刻,很可能一點用都沒有。



      雖然知道該多鼓勵後進,但每次看到不夠完善的報告,心裡就直冒火,先罵了再說;雖然學過尊重孩子的對話技巧,但看到孩子在路上無理取鬧,一生氣便口不擇言。這是因為才剛學會的好話,無法超越長久以來養成的說話習慣,才會在決定性的關鍵時刻失去力量。

      

      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要好好說話」,卻一轉眼就落空了。從事溝通顧問工作十餘年的我明白,要改變人們的說話習慣—即使只是一句話—比想像中要來得困難許多。因為「言語」這種東西不是技巧,更接近每天一點一滴累積的習慣;是將生活中所看、所聽、所感受到的一切全部混雜在一起,熟成之後,再以本人特有的、一貫的方式所產生出來的東西。如此創造出來的言語,其實很近似本人的內在。因此,隨隨便便學來的技巧,根本無法培養出自己獨特的、創新的說話習慣。



      若想養成有別於過去的說話習慣,別只將焦點集中在話語本身,還要同時審視存在於背後的自我。與其把精力放在如何像模像樣地說話,還不如努力了解自己的內在,這裡才是一個人創造出言語的根源地。



      是不是有哪種語氣是自己忍不住會用的?有哪些話是自己一聽就心痛的?若能得知話語和語氣對心理結構造成的影響,就能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用那種口氣說話?為什麼聽到特定的某些話就很敏感?如此,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言語。



      假設有個習慣指責部屬的上司,就算他把讚美的技巧背得滾瓜爛熟,他說的「話」真的就會有所改變嗎?比起說話的技巧,自我內在的特性—也就是情緒感受的方式,或看待他人的觀點、成長的環境等等,才是我們該關心的重點;這樣才能明白自己一直以來所使用的說話型態,以及今後在言語上該有什麼樣的變化。而我將這所有改變的過程,稱為「培養言語之碗的過程」。

    ?

      每個人都有只盛放言語的碗,然而隨大小不同,說話的水準與關係的深淺也有所不同。這只「言語之碗」,我們簡稱為「言碗」;言碗大的人,不會用言語來眩惑他人、為己所用,或藉此彰顯自己,而是用在與人溝通、克服矛盾或理解他人。這種人會很自然地接受人我的差別,即使處在溝通困難的情況下,也會尋求持續對話的方法。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共鳴;再怎麼追求成功或欲望,終究會思念一個可歇息的懷抱。所謂人心,就是即使在無法達成目標的時候,仍希望有人能以慰勞先前的辛苦代替指責;犯錯的時候,仍希望有人能等待自己重新提起勇氣;面臨困難挑戰的時候,仍希望有人能相信自己、為自己打氣,而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能完全理解那種欲望的人,也就是言碗容量大的人,身邊自然而然會聚集很多人。? 本書內容超越了單純的說話技巧,重點在於告訴讀者「言語之碗」的意義,以及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言碗更結實、更有深度。而這個過程到最後所導出的,是找到方法培養出理解自我,也理解他人的力量。



      言語會暴露出你的內在。最好能在適當的時候說出必要的話,說了會後悔的話則盡量減少。別因為失言而失去人心。如果能靠言語多救活一個人、多培養一個人,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事。即使在你離開之後,你說過的話依然會縈繞人心。因此,真心盼望大家都能成為駕馭言語的主人,不要讓你的人生因言語陷入孤單寂寞。



    後記 



    「言語」隨心成長




      不久前,社群網站上有人上傳了一篇名為〈關懷改變了街友命運〉的文章。住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一位女士,在甜甜圈店看到了一名街友,手上拿著一美元,猶豫著要買什麼東西吃。街友的行動讓這位女士很掛心,於是她便買了咖啡和貝果請街友吃,並且開始「交談」。街友向那位女士透露,自己因吸毒毀掉一生,還提到罹癌病逝的母親。道別之際,街友在收據上急急忙忙寫了些什麼,遞給這位女士,並為了自己的筆跡拙劣向她道歉。? 「我本來今天想要自殺,但幸好遇見妳,讓我放棄了那個念頭。妳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謝謝妳!」? 我思考了一下。這位女士並未漠視自己看到街友那瞬間所感受到的情緒,或許混雜了恐懼與不安,但她還是認清了其中最強烈的情感,並鼓起勇氣表現出來。在聆聽街友故事的時候,並不站在自己的觀點去做任何判斷,同時也不以自己人生的公式為標準去責備或勸告什麼。她只是單純地將街友的處境如實聽進去,然而這樣的舉動對街友來說,卻是最大的安慰。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那麼豁達地去接近陌生街友。我們只要將那位女士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溫柔,用在自己周圍的人身上就可以了。只要有勇氣對「上班真累」的丈夫說一句「謝謝你辛苦工作」;對成績不夠理想而難過的孩子,溫柔地說聲「沒關係」就夠了。? 十幾歲的我,所擁有的言語是充滿暴力的。丟下我一走了之的母親、跟不上時代的父親、賃屋人生必須隱忍的種種,都讓我的言語總是帶著攻擊性。為了守護自己,我假裝強勢,渾身是刺。在自忖「就算這麼做,別人還是瞧不起我吧」的內心深處,很難生出溫暖的話語;代替了「我好難過,幫幫我!」的,是強迫自己挺起胸膛,裝出無所謂的樣子。但就算這樣硬充大人,我說話還是很幼稚。



      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我的言談之間全都在追求成功,一心只想出人頭地、揚眉吐氣。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我用言語凸顯自己的存在。但這些想引人注目、充滿魅力的話語,卻無法安撫人心;縱然我無意傷害別人,別人卻因為那些言詞感到不自在。

    ?

      然後,我三十歲了,這時終於開始自省、反思自己所用的言語,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我真正該說的話(而不是滿腦子都想得到他人肯定)。同時我也領悟到,應該少說些話,利用多出來的時間,更深入省察我自己(包括情感與內心)。隨著時間過去,我越來越能自然表現情感,想法也越來越柔軟。我的言語不再像過去一樣誇張,說出來的話謹守本分,也令人感到舒適。當我開始改變後,首先是周圍的人察覺了我的變化;再進一步,當我的言語之碗變得又深又廣的時候,人們便很自然地三三兩兩靠了過來。



      如今,我馬上就要迎接四十歲的到來,我的言語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不知不覺間,我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在我想成為一個能以言語幫助人們成長、安慰他人、拉人一把的人,也想成為一個言語之碗裡裝得下他人的人。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大兒子五歲,正是最頑皮的年紀,而且變得很固執。不久前,大兒子迎來了弟弟,感情起伏可能也因此變得很劇烈吧。某天我和大兒子一起躺在床上,我在他耳旁低語:



      「兒子啊,就算你再皮,媽咪還是一樣愛你!」



      話才說完,兒子馬上回答:



      「謝謝媽咪!」



      我完全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坦白說,我甚至不認為他聽得懂我說的話。但那時兒子的雙眼亮晶晶的,看得出他真的很安心,也很快樂。



      我心想:「或許這句話會永遠活在你心底,就算媽咪消失了,這句話也仍存在。」



      如今,我試著懷抱那樣的心情來說話,希望我說過的話,能永遠活在某個人心底。一想到這一點,說起話來便會小心再小心;一想到當我的孩子在這世上受挫時,就會回想起媽媽說過的話,我便不敢再用言語來鞭責孩子。對丈夫、對母親、對朋友、對同事、對任何人都如此。? 言語會成長。小時候的我沒能聽到許多「促使我成長的言語」,但沒能聽到,不代表我無法對別人這麼說。雖然我也可以讓一個受過太多傷害的孩子藏在心底,但我並沒有選擇這麼做。或許遲了些,但我仍一點一點在茁壯;我的言語之碗益發深廣,足以讓我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抬頭環顧四周。如今我也知道,生活中不斷出現的挑戰,能淬礪出一只更結實的言語之碗。所以今天我也要踏實盡責、努力生活。因為我相信,自己的言語之碗將在那些時間的縫隙裡逐漸加深、加大。




    其 他 著 作
    1. 我為什麼老是說這種話?:從改變所說的話開始,走出一再重複的人生困境
    2. 我為什麼老是說這種話?:從改變所說的話開始,走出一再重複的人生困境
    3. 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解開童年創傷的心理圈套,運用自我對話,療癒不安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