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鳴叫,兔子跳,河狸想要時就抓樹來咬。」
既然海鷗、兔子和河狸都可以做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不能掌握自己的自由?
既然海鷗、兔子和河狸都可以做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不能掌握自己的自由?
帕蒂、米奇和里莎住在一個大箱子裡,大箱子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但什麼都是大人決定的。為了「保護他們」,大人們還在大箱子的門設了三道鎖,而且那門只能從外面開。
帕蒂、米奇和里莎原本都擁有快樂的學習與生活,但這樣的日子卻時時刻刻受到大人的「教育」: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如何掌握自己的自由,所以必須遵守所有大人訂定的規則。最後,他們只能待在大箱子中透過大人給的影片和唱片認識世界。但是,帕蒂、米奇和里莎真的不懂得掌握自己的自由嗎?
編輯手札
帕蒂、米奇和里莎因為誠實表達了內心的想望,而被大人以「不知分寸」、「還不懂得掌握自由」為由,關進了一個名為「這是為你好」的大房間裡。他們從此後定時收到許多經過大人許可的新事物,在大人們特意形塑的環境中生活、成長與學習。
紀伯倫的散文詩集《先知》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這首詩說明的正是身為大人、身為父母的人無形中以「愛」之名為挾,以此來箝制、剝奪孩子發展生命中的任何自由。大人們、父母們是否用對孩子的愛合理化其實一點都不合理的管教?這是一個非常需要省思的問題。《大箱子》藉由優美的詩文與圖畫表達孩子們無言和無聲的吶喊。這本書提醒大人,應該試著讓自己回到兒時來同理孩子,若是遭受這樣的對待,將多麼讓人感到無助與絕望。
*有注音
本書特色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湯妮•莫里森與兒子共同創作,為兒童人權共同發聲。
★運用諷諭手法呈現孩子心中那無聲的吶喊,表現孩子渴望自由學習、與被尊重的權利。
★文字以優美的詩歌韻文形式呈現,讀來更有韻律、節奏之美。
名家推薦
兒童哲學家�楊茂秀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親職作家�小熊媽
德國幼兒園教學組長�莊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