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本自序
「今典」一詞,創始於史學大師陳寅恪,在其述論史傳寫作之議敘時,提及其個人通熟古典而卻不能掌握「今典」。他雖重視這新問題,而在其晚年亦未能順手檢尋今典以傳後世,令人深感遺憾。
鄙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九九○年以後)仍在台灣中央研究院任職,乃開始覓擇所謂之「今典」詞目。每一詞目以簡潔申敘,明其界義。搜輯若干詞目,乃冒昧寄奉台北《歷史月刊》公之刊布,起始即標明「今典」。總名之為《今典釋詞》。累積多年,終能袬輯成書,而於二○○八年五月在上海刊印問世。是學術大類中新添小小門類,要成為汪洋學海中添一礁嶼。貿然出現,彌望同道方家憐而肯定。
我既開此今典之新體,以配古典之琬璋,不過區區末學之羽翼耳。但既闢此學,自當循遵其舊規。既謂之典,須具嚴格體例,乃能期之恒久。鄙人私計,所主今典,決當與世之成語嚴加區別。古典固自有之。若臥薪嘗膽、完璧歸趙,俱出春秋戰國之史乘,若借箸代籌、蕭規曹隨,皆據漢初故實。惟若舉胡天胡帝,乃出《詩經》,保殘守闕乃出《漢書》,各有來歷,而只能待之為成語,而不能用之為古典。成語尚多來自史冊。如杯弓蛇影、鼴鼠飲河,俱是成語,不得視為古典,乃亦學人共識也。因是今典亦不可與成語混併。至於庶民俗語,則不必計慮也。
「今典」此一小小門類,出於鄙人開創,當仁不讓,未敢辭也。惟在學術言,宜有識之士齊來參與,共襄盛舉。鄙人才疏學淺,備感孤掌難鳴,尚祈同道方家,憐我之孤,恕我之愚,出而相助,實深馨祝。
民國一○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王爾敏序(時年九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