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發現醫學台南

發現醫學台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35411
王秀雲,陳恒安,許宏彬,劉愷云,陳柏勳,吳昭儀,黃于玲,盧佳慧,鄭韶昀,鍾孟津,劉嘉圭
國立成功大學出版中心
2018年10月01日
93.00  元
HK$ 83.7  






ISBN:9789865635411
  • 規格:平裝 / 88頁 / 15 x 21 x 0.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台南不是只有小吃、不是只有大大武花大武花,台南不只有老街、不是只有老屋,台南有著更豐富多元的歷史資料。



      本書從醫療與歷史的觀點去探訪、以人文研究的視角去考察那些伴隨著台南這座古老城市發展的醫療�院環境的變遷。



      跟著本書出發,你會發現台南處處蘊藏著故事:路邊的老建築不只是拍照時的背景、打卡的地標,它可能背負著某段醫療歷史的重責與興衰;宏偉的廟宇與古老的中藥房不再只是平行的兩個名稱,它可能是老台南人一輩子心靈與健康的寄託……



      這是一場老城市巷弄間探索的解謎之旅。

    ?


     





    序言:人文研究做為視角的旅行�陳恒安

    導讀�王秀雲

    府城中的百年醫院 ── 臺南醫院�陳柏勳

    一甲子婦科情懷 ── 楊婦產科醫院�王秀雲

    小東路15 號 ──日軍台南衛戍病院�劉愷云

    全人醫療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王秀雲

    巷弄裡的共和國 ── 共和聯合診所�王秀雲

    與時俱進的在地醫療 ── 韓內科醫院�許宏彬

    從未保留的醫情 ── 郭婦產科(郭綜合醫院)�王秀雲

    傳道醫療150年 ── 新樓醫院�劉愷云

    璀璨五十 ── 奇美醫院�黃于玲

    廢墟、幽靈與都市傳說 ── 杏林醫院�盧佳慧

    醫療與文化的接續 ── 三和總合醫院�鄭韶昀

    小鎮醫情 ── 佳里�新生聯合醫院�許宏彬

    憐憫之門 ── 烏腳病:從遷村到防治�吳昭儀

    藥材飄香 ── 中藥房�陳柏勳

    日治時期台南的新式產婆 ── 陳何女士�鍾孟津

    神界婦幼醫院 ── 臨水夫人廟�黃于玲

    神啊,請賜予我藥籤吧!── 台南藥籤�陳柏勳

    後記:醫學人文在成大�陳恒安

    作者介紹



    ?









      除了自身熟悉的成大醫學人文生活圈之外,利用在地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超連結至醫學史、醫理學與醫學倫理的策展方式,也適用於大台南地區。譬如,若我們迎合人文旅遊的時尚趨勢,規劃出具有知識厚度的台南醫學人文之旅,那麼是否更有機會達到醫學人文所期待的教育或知識溝通目的?



      台南其實擁有許多歷史資源,譬如「新樓醫院馬雅各醫學紀念館」,加上位於台灣文學館附近「太平境教會」中的「馬雅各紀念碑」及馬雅各家族文物,是探討台南醫療史與醫療宣教的好體裁。無論是從多元文化的相遇,或從不同文化醫學宇宙觀與身體觀,更或從病患就醫選擇的現實角度,都很容易連接當代台灣民眾的就醫經驗與身體經驗。又或者如「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也是一個觸及疾病史、公衛史、疾病汙名、醫理論爭(烏腳病致病機制,從降災到砷與螢光腐植質的論辯)、醫療政策、醫學倫理、醫療奉獻,甚至是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倫理(如何展示過去未經知情告知取得同意展示的病理標本)的重要案例。另外,若我們把關鍵字放寬至公共衛生或環境汙染議題上,那麼可供選擇的對象就更多了。譬如,工業汙染地區若可視為工業汙染博物館,那二仁溪畔諸多堤防就是工業考古(堆積廢電路板)與廢五金汙染的歷史見證了。記得不到十年前,筆者還曾見有人於三不管地區燃燒廢五金,足見汙染是經濟史、環境史、健康史,疾病史、醫療史、也是地區開發史的當代問題。



      以上例子,基本上還都只是以科學醫學視角來挑選策展對象,若我們納入中醫、傳統藥草與另類醫療,那就會有更多與庶民生活史相關的重要議題出現,譬如,中醫、中藥行、草藥行、寺廟藥籤,甚至原住民種種醫療實踐。至於如何描述、解釋與評價我們身處的醫療文化,便必須透過醫學人文的研究與教育的工作加以深化了。



      旅行的人,或許無意時刻保持批判之心,但行程景點背後若無人文研究所提供的視角,那麼常見在沉重歷史場景前「比YA」照相打卡的情況也只是剛好。如果,旅遊路線景點是大眾頻繁接觸的媒介,那人文研究者值得多花些心思,為公眾走出各種可能的文史新路線,開創「有史有娛」的身體時空新經驗。


    人文研究做為視角的旅行�陳恒安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