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金繕身心修復術:碎裂傷痕為何讓人與物增添價值?金繕這樣為你修復。將日本美學注入你的生活態度

金繕身心修復術:碎裂傷痕為何讓人與物增添價值?金繕這樣為你修復。將日本美學注入你的生活態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164658
坎蒂斯•熊井
黃貝玲
大是文化
2018年11月28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579164658
  • 叢書系列:EASY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EASY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讀完本書,你將心境豁達、身體精進,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10歲。




      美國CBS、《華爾街日報》大力推薦,

      NBA、Nike、adidas、資生堂、香奈兒、三星、《紐約時報》、耶魯大學、

      健全食品(Whole Foods)……各界正在推廣的身心修復術。




      什麼是金繕修復?

      「金繕」發源於日本室町時代(1334年),是一種用漆補縫或黏合碎片,

      再以金粉謹慎覆蓋裂縫的工藝,藉此修復破損的器皿。

      儘管金繕之後的裂痕象徵著不完美,但也因為這些精心修復過的痕跡,

      凸顯出物件有多麼珍貴,反而更提升價值,

      這種修復的能力是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照顧;你,也需要。



      作者坎蒂斯•熊井是國際知名的健康專欄作家、廚師,

      被《ELLE》雜誌、《赫芬頓郵報》稱為女性新典範;

      筆下的文字經常散見於《華爾街日報》、《富比士》等媒體。

    ?

      熊井的母親是日本移民,父親是波蘭移民,這樣的背景讓她

    ??? 小時候常因外表與眾不同而備受欺負;但人生就是這樣,弱勢常反轉為優勢,

    ??? 異國風情的外貌反而讓她成為知名模特兒,足跡遍及美國與全球時尚界。



      時尚生活雖令人羨慕,但追求「完美」身型的她,也被這兩個字纏身,

      怕自己不夠好,被別人取代,以致她每天的心情都支離破碎、憂心忡忡。

      直到回到母親的故鄉日本,看金繕大師津吉修補破碎器皿,

      他注入自己的精神與巧思,讓破碎器具起死回生甚至更出色。

      這一刻,熊井突然頓悟:金繕,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自我療癒方法。

      從支離破碎、傷痕累累到欣賞生活中的不完美,活出自己的風格。



      坎蒂斯•熊井的金繕修復功課包括:



      ◎生命的力量,源自內在




      •擁有「金繕之心」,讓不完美,呈現美感:

      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受傷與悲傷是無妨的、脆弱是無妨的?

      要從察覺自己內心支離破碎做起,試著把它們拾起、擺放在一起,

      然後,學習怎麼讓那些裂痕顯得自己更珍貴。讓傷痕成為你的勛章。

    ??? ?

      •耐心、彈性與寬容:

      日本小孩對生活抱怨時,母親會告訴他:「我慢!」

      意思是忍耐、克制與原諒,

      怎麼練習?可以跟作者學學。

    ?? ?

      ◎營養食:滋養你的身體

      烹煮,是作者受金繕精神啟發而重視自我照顧的基礎,

      本身就是廚師的熊井,融合東西方食材,提供超過30道凸顯原味的食譜,

      讓你藉由「真正的食物」(不是食品),來滌淨思緒。

    ?

      ◎充盈你的心

      三種方法,簡單到不行,但我們多數人都忘了。



      ◎活出自己的風格



      •保重自己:學學沖繩人的智慧

      套用飛機上這條規則: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先戴上氧氣罩。

      當你告訴別人「保重喔」,也等於提醒了你要先好好照顧自己,而非犧牲自己。



      •沒辦法的事,不糾結:

      為什麼沖繩女性長壽且精力充沛?因為她們很懂得說:「那也沒辦法。」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糾結」?作者有好多方法可以教你。

    ??? ?

      就算做得再多──他(他們)也覺得我不夠好。

      我越想越覺得自己做錯選擇,後悔可能來不及了,

      為什麼他總是讀了老半天才回?

      被分手,我付出了這麼多……

      這樣下去,是不是有人要取代我的工作了?



      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想,歡迎進入金繕修復的世界,

      你終將了解:因為這些不完美,你的人生才完美。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姊妹淘專欄作家�蔡侑霖 Danny TSAI

      中央廣播電臺《健康知識家》主持人�黎慧芝

      知名作家�李欣頻

      《Girlboss》雜誌創辦人暨執行長�蘇菲亞.阿莫魯索(Sophia Amoruso),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阿瑞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美國日本協會會長�艾琳.海拉諾(Irene Hirano Inouye)

      《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總編輯�蜜雪兒.普洛莫雷科(Michele Promaulayko)

      日本文化協會Talks+Program 副處長�關谷朋美(Tomomi Sekiya)



    ?


     





    各界評語

    推薦序一 金繕,讓缺口也成了一種入口 讓陽光能進來�洪仲清

    推薦序二 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蔡侑霖 Danny TSAI



    引言 因為傷痕累累,人生才完美



    第一部 力量,源自內在

    第一章 金繕之心:日本黃金修復藝術

    第二章 欣賞不完美

    第三章 耐心、彈性與寬容



    第二部 營養食

    第四章 滋養你的身體



    第三部 活出自己的風格

    第五章 保重

    第六章 全力以赴

    第七章 沒辦法的事,不糾結



    第四部 充盈的心

    第八章 照料自己人

    第九章 懂得感謝

    第十章 御接待──對人溫暖



    探索日本──日昇國度

    謝辭





    ?





    引言



    因為傷痕累累,人生才完美




      這本書花了我三十多年的時間撰寫。並不是我不想寫──事實上,這是我一直想寫的書,我只是非常擔心用什麼字眼才能適切的表達。日本文化總是聚焦於錯綜複雜的細節、精密度與事前準備。我從不覺得自己「已經夠格了」或「已經準備好」來寫這一本與我成長文化息息相關的哲理書籍。



      我是在什麼時候覺得差不多可以著手這項主題?是在我回到母親在日本的祖厝,去拜訪每一位我過去沒見幾次的家族成員時;品嘗日本的味道、觀察她的傳統與儀典、感受其節奏與脈動。為此,幾年前我買了張機票、整裝東行。



      從我五歲起,就數次探索日本,但是這一回當我抵達日本時我就知道,這趟旅程將不同以往。從飛機著地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回家了。我告訴自己要為這次機會敞開心胸,潛心學習。



      說真的,那時我正好結束一段感情,身心俱疲,內心迷惘,只感到心灰意冷,希望能藉由這趟旅程療傷止痛。



      我在過去幾年的十趟旅程當中,體驗日本四季的更迭。春天,我在櫻花盛開季節賞櫻並和姨婆卓子(Takuko)前往南日本研習抹茶禮節;在夏天的東京,我和表兄妹一起烹煮日本家常菜,並和幾位僧侶待在高野山(按:位於和歌山縣北部);秋天,我徒步造訪四國神社,再回東京向一位日本料理老師學習廚藝;冬天,與朋友在新潟小酌日本清酒,品嘗松山那美味的涮涮鍋,也造訪了祖谷溪的日式溫泉。日本四季分明,國民不僅適應、更欣賞這一切──雨啊、雪啊、暴風雨啊,無論大自然呈現什麼。



      有一天,我來到京都,在金繕大師津吉(Tsuyoshi)的家庭工作室觀察他作業。他讓我想起印象派畫家祖父的智慧、藝術家性格和他洋溢的才華。津吉謹慎的密合好破損的陶器,然後用黃金填補裂縫。我看著這位大師在破碎的器皿中,注入自己的能量與靈魂,令它起死回生。這幅景象重擊著我:金繕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自我照顧。



      金繕藝術應用在破了的但備受珍愛的器皿上。這位藝術家是這麼細心的密合裂痕,讓完成品比原貌出色。

      我們不應該等到身感支離破碎之後,才肯賞自己這項禮物。



      我們可以透過自我照顧、自己能接受的順序,達到療癒、茁壯與成長。我在這段旅程受到如此豐富的教導,離開日本時感覺身心靈都充分療癒。我學習讓自己振作起來,這經驗讓今後的自己更健全、更堅強,可以更快的恢復精力。



      寫這本書的同時,我和友人聊天,聽到的許多故事都類似。我發現,太多人都曾感到心灰意冷,不然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這太常發生了。我們往往忙著嚴以律己,卻忽略自己也值得被照顧,那是維持健康與快樂必需的。金繕身心修復術稱頌你、我不完美的特點。它讓我們了解,人是因為自己的瑕疵、累累傷痕,不斷的從這些課題學習而更加美麗。



      日本的生活哲學是本書的導引力量。我將它們分為四大部分:〈力量,源自內在〉、〈營養食〉、〈活出自己的風格〉與〈充盈的心〉,其中包含我自身療癒經驗的簡單儀典。在日本,儀典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這些實務提醒你什麼是重要的,也提醒了你在細數過去榮耀的同時,別忘了活在當下。



      我希望本書能讓你除去生活造成你支離破碎的感覺,然後將身心沉浸於活力、快樂及健康所需的黃金修復。我很高興有機會與你分享我承繼的家族傳統,以及我的心意。



    推薦序一



    金繕,讓缺口也成了一種入口,讓陽光能進來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自我貶抑對這世界沒有好處,局限自己好讓周圍的人感到安全,沒有意義。我們全都註定會閃閃發光,就像嬰兒那般。我們天生要展現存在我們內心那上帝的榮耀。它不是只存在幾個人心中而已,而是在每個人身上。當我們讓自己閃閃發光,潛意識也允許其他人這麼做。打從我們擺脫自己的恐懼那一刻,自身的存在自然而然也解放了其他人。」──瑪麗安娜.威廉森,《愛的回歸》(A Return to Love)



      這段話,是貫串這本書的精神,是作者生活的指引。當我們試著愛自己,自貶、自責、自恨,便慢慢的被我們留在原地。

      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慢慢的靠近。我們也開始懂得保持跟人的適當距離,讓彼此自在呼吸,又能彼此分享與關切。



      這本書內容非常廣泛,是一本生活之書。它涵蓋飲食、旅行、家庭、靜心、攝影、文化、閱讀……在養生、養心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是「人」的味道很濃郁,人情四溢,讀來溫暖、喜悅。



      作者的內在狀態,投射於外,便幻化成了如此豐富精采的世界。

      器物破損,利用漆填補裂縫、以金粉覆蓋的工藝,便是金繕。缺口,也是一種入口,是陽光能進來的地方。

      金繕的概念延伸,可以讓人事物以新的面貌,重現不同於本來的美麗。萬物皆在流轉,無常是常態,任何狀態在當下靜心以觀,皆美好、可愛。

      「生命是短暫的,不完美乃天經地義,而且,從簡單中反而能尋得美的蹤跡。」



      作者引用日本文化中「侘寂」的觀念,來凝視我們生命中的苦痛與缺憾。這是用簡單的、順應自然的,不以人心好惡分別的方式,去接納我們對於不完美的恐懼。然後看見不完美的本身,學著欣賞、包容,從中找出意義,停止比較與批判,享受留白,以及感受在停格中的韻味十足。



      我也喜歡作者對「我慢」的體悟,保持在不執著、不抓取的狀態,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平視著萬物更迭。過去的創傷早就過去了,之所以留了下來,有一部分是我們的手沒放開,我們一直在當局者的迷惑中,我們沒能抽離、超越於對立與抵抗之上。



      面對痛苦,我們常採取逃避的姿態,像是麻痺我們的感知與意識。可惜,這樣的方式常讓我們失衡,反而把苦痛養大了。

      期待各位讀者藉著作者的提醒,看見本來閃閃發光的自己,感受釋放後的輕鬆自在。我祝福你!



    推薦序二



    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



    姊妹淘專欄作家�蔡侑霖 Danny TSAI




      「沒有人喜歡裂痕,但重塑過後的裂痕會讓你的健康、情緒與靈魂更出色!」我很喜歡作者說的這句話。



      細讀《金繕身心修復術》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在與外表都被徹底撕開、看透,也讓你不得不正視寂寞、那些關係。我在閱讀本書前就十分相信書中提及的「你無法從空杯倒出點什麼」,彷彿遇見了知己。



      舉例而言,我把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的睡醒就工作、累了倒頭就睡。後來,將這周而復始的生活都歸因於自己總是一個人。這社會充滿喧囂,越來越少人會獨自做些什?,能待在公司就繼續加班、準備提案……或許你會被貼上「怪人、難以親近、工作狂」的標籤,但客觀而言,這樣的人通常「孤僻、脾氣古怪」,但對於生活卻有獨到的見解。好比作者也提到:「當我終於放手我對關係的執著,我意識到,我不需要任何人來成就我的美好。接下來,不完美的時刻、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日子,也漸漸能接受了。」筆者認為,人不需要完美,只要與眾不同就好!



      獨處對於一個想提升自己的人來說,是機會



      我常說,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工作與私下生活,和一群人吹牛、聚會、閒聊。當自己突然變成一個人,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有的人每天忙啊忙,被許多事情纏身,也沒什麼時間獨處;心懷目標的人卻設法為自己空出時間。我認為,好好獨自讀完一本書、看場電影、吃一頓美食、流汗運動……這些事情看似簡單,卻難以說服自己沉澱下來去執行。



      除了獨處,按下暫停鍵也很重要──在冒冒失失做事、讓未經思考的話脫口而出之前,先停下來思考。比如當你被一個人激怒,有一股衝動要立馬讓他見血;或是當你購物、被廣告沖昏了頭,正要結帳前──記得對自己喊一聲「慢著!等一下!」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肯定很難,但拿捏感性與理性,需要每天不斷的練習。



      我想,過了30歲,我們已經變得世故,也開始知道有些場合要以退為進。當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總是血氣方剛的認為「沒差吧!反正明天又是新的開始。」此時,抱怨是最沒用的事情,只會讓人過個嘴癮,完全無助於自己的處境。所以遇到事情少點抱怨,也要同時遠離身邊那幾位愛抱怨的人。



      不滿意現狀?現在就改變。做夢的事情,留給昨天!



      如果總是過於在乎結果如何,但過程都沒有信心,卻反覆思考結果,最後只得出沒把握的結論,也不會改變事實,那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情被影響?與其擔心未知的事情,還不如現在全力以赴,也會比較踏實、快樂!



      此外,過去的教育及經驗,可以不負責任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做壞事必會嘗到報應」、「現在你要很努力,未來才會有成就及地位」、「美好的人生,就是永遠相信、踏實過日子!」……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會聽到的座右銘,可能是出自學生時代的老師,或某位前輩教我們要銘記在心,不然你就是壞學生、叛逆孩子,將來一定會沒有出息。



      但出社會後,才發現並不是這樣子的!例如從前班上前五名的同學是好強又好爭,怎麼出社會後變了個人?那些努力又認真的人踏入職場後屢屢碰壁,與同事相處也不見得活絡,甚至不知道怎麼與主管之間的應對……。



      我想表達的是,不僅是學生時代,出社會後的我們都應用千古不變的教條去批判事情的結果,要找出一個合理的答案來說服自己!在年復一年之下,迷惘也成了得過且過……小時候在課堂上,師長教我們對未來要抱持「期待」;然而我們出了社會以後,職場似乎強迫我們要接受失望與無奈。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緬懷「我過去是多麼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然而,如果沒有這些過程,你會看得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



      唯有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者,而不是那群無關痛癢的陌生人,別讓他們的情緒主導你的未來。的確,畢業後學校沒教過我們的事、社會現實經驗、每個階段的角色扮演,都是自己不斷磨練而獲得的。因此,滿30歲以後的無奈與失望,都是正常的;沒有這些意義,哪來的豐收成果。



      (本文作者為設計師、時尚買手、lifestyle生活及工作的時尚部落客專欄作家。)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