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日本思想全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2158
清水正之
田世民
聯經出版公司
2018年11月28日
150.00 元
HK$ 127.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52158
叢書系列:
歷史大講堂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歷史大講堂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同
類
書
推
薦
The Buddhist Maritime Silk Road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世界鐵道大探索2 世界的觀光鐵道:精選30多個文化資產鐵道與15條觀光鐵道
世界鐵道大探索1 世界的蒸汽火車:200年火車分類學 300輛蒸汽機車全圖鑑
自由:民主的盟友或敵人?思考現代社會的形成與危機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BL漫畫家的性愛場景訪談集(限)
內
容
簡
介
紀伊國屋2015本屋大賞讀者票選人文書
一本從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現代角度,掌握日本從古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思想
細查過去的選擇與受容,思考如何在過去的積累上建構未來,正是日本思想的課題
揭舉從古代至現代之代表性的思想、思想家以及思想性的作品,著眼於共性基礎的思想史
日本為何有那麼多認真的職人,嚴守自己的崗位做出令人讚嘆的作品?
日本人面對天災為何總能冷靜自處,並在災後迅速復原?
讓日本人自己來告訴你,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日本思想史學者清水正之帶我們逐一檢視日本每個時期的重要思想,從古代到現代,全面了解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他試圖告訴我們的是,願意接受外國宗教與哲學的日本人,其思想的底蘊為何?
這個國家的人們選擇性地接受外部思想,並提出了「什麼是人」的問題。這種思維模式是基於什麼樣的文化背景?為了不淪於意識型態的歷史與探索,有必要同時從日本國內與國外的多重角度來全面思考這個問題。
為了掌握日本思想全貌,清水正之列舉了從古至今所有具代表性的思想、思想家以及思想性的作品,同時有別於一般重視學派或學統的個別思想史,全面地探討日本文化脈絡。
日本的思想性作品既有合乎哲學內涵的東西,當然也有採用詩或文學形式的表達,或是歷史敘述等也都在此對象的範圍內。將這些多樣類別所共有之廣義的人類觀、世界觀作為對象,始得以展現它的樣態。本書一方面將闡明這些日本思想的實質內涵,同時也希望從倫理思想史的觀點來思考日本的思想。本書裡的思想史,也是以讀解包含思想內容的文本為主軸。正如同國學重新參照《古事記》、《日本書紀》,阿羅羅木派重新評價《萬葉集》一樣,日本的思想其實也是不斷地想起和反覆。本書特別描繪了這種思考的糾纏,以此而言實足以稱之為全史。思想史當中還有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對其加以探討也是全史的課題。
?
目
錄
緒論
何謂日本思想?�受容與選擇,外與內──思想史上的相對主義觀點
?
第一章 古代
1 「日本」這個境域
自然史及思想史�列島的形成�他者眼中的日本──中國史書及地緣政治學上的地位
2 神話中的思想
《古事記》──神話的思維�歷史編纂的嘗試�天地伊始的神話�國土禪讓──高天原之神的降臨�何謂神?�《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紀的思想史
3 歌謠的發生與《萬葉集》
歌的發生�大國主神與出雲神話──歌謠的發生�《萬葉集》與思想史�作為古代歌謠集大成的《萬葉集》�世界──人、自然、諸神�歌的形態──雜歌、相聞歌、挽歌�地方或者民眾�《萬葉集》的時代──社會變革�《萬葉集》的思想史
4 佛教的受容及其展開──古代佛教的形態
佛教的受容及思想史�何謂佛教?�佛教的東傳日本──「佛的相貌端嚴」�佛教的受容史與《日本靈異記》�因果應報的觀念�神與佛
5 聖德太子的傳說
二世界說�太子信仰�何謂奈良佛教?
6 佛教的深化──平安佛教的思想
平安佛教的成立�最澄及天台的思想�差別與平等�本覺思想�空海�《三教指歸》──東亞的思想俯瞰�《十住心論》與心的階梯�中國佛教與天台宗、真言宗�何謂密教?
7 王朝的文化及思想
國風化的意義�平假名的出現�平假名的文學�和歌的興盛�物語的成立�貴族的生活及思想──從《紫式部日記》觀察�自負、憂愁、躊躇�淨土信仰的胎動�政治的思想──日本律令的成立及其變質�惠信僧都源信與淨土信仰�淨土信仰的滲透
?
第二章 中世
1 歷史物語、中世歷史書的思想──貴族的榮華與武士的登場
武士的登場�榮華的記憶──《大鏡》及四鏡
2 《愚管抄》與《平家物語》
王法與佛法�事中顯露的道理�歷史下降的必然與超越性的存在�作為中世人的慈圓�《平家物語》──諸行無常
3 《神皇正統記》──正理與歷史
神國日本�正統與正理�對後世的影響�伊勢神道
4 淨土教與鎌倉佛教的思想
鎌倉的新佛教──淨土信仰與法然�《選擇本願念佛集》�稱名念佛之行�親鸞──絕對他力的信仰�惡人正機說�往相的?向、還相的?向�絕對他力�道元──修證一等�日蓮──《法華經》的行者及題目�他宗的批判──四箇格言
5 藝道論與室町文化
室町期與思想、文化�中世歌論的美感意識──和歌與幽玄�《徒然草》與無常觀�悟知無常�自然的慰藉與無常�世阿彌與能的思想�《風姿花傳》�時分的花、離見的見�從<井筒>的觀察�鎮魂的形式�歌論與連歌論�水墨畫、庭園、茶湯、花�民間的藝能及歌謠集�五山的思想與文學
?
第三章 近世
1 天主教的傳來及其思想
基督宗教向東亞的傳播�天主教的教義�上帝與神�無的宗教與天主教�對宗派具體形態的視線與宗論�知性人物的群像�天主教與日本思想�新的世界觀
2 朱子學派的登場
從禪到朱子學�藤原惺窩�松永尺五�林羅山與朱子學�儒教的展開與朱子學�朱子學與陽明學�山崎闇齋及崎門派
3 儒教思想的多元開展──朱子學與反朱子學
對朱子學的懷疑──圍繞「理」的論述�貝原益軒�中江藤樹與陽明學�熊澤蕃山�山鹿素行
4 古義學、古文辭學的成立
伊藤仁齋�白日十字街頭之學�荻生徂徠
5 儒教的學問及教養的進展
多元的學問開展�新井白石�寬政異學之禁
6 武士道與近世思想的諸相
武士這個存在�《三河物語》�《葉隱》�近世佛教的思想
7 國學的思想
何謂國學?�前期國學�戶田茂睡�戀的發現──不倫之戀�僧契沖�賀茂真淵──「似同而異之心」的風景�宣長的思想──歌論及物語論�物哀論與理的批判�宣長知性世界的風景�平田篤胤�平田派與幕末國學
8 町人、農民的思想
町民、商人的獨特思想�井原西鶴�近松門左衛門�石門心學�石田梅岩�懷德堂──大?町人的學舍�有特徵的思想家──安藤昌益�農民的思想──二宮尊德
9 蘭學與幕末的諸思想
蘭學�儒學的實學化�幕末的儒學�水戶學�藤田幽谷�會澤正志齋�洋學者──佐久間象山�吉田松陰�近世、幕末的民眾宗教(新宗教)
?
第四章 近代
1 明治啟蒙思想及其展開
西洋文明的攝取與近代化的思想諸相�西洋科學的受容
2 明六社及其同人
明六社與《明六雜誌》�福澤諭吉�西周
3 自由民權運動
自由民權運動的發端�自由民權運動的思想�植木枝盛�中江兆民的思想�自由民權運動的衰退及國權派的伸張�志賀重昂與《日本風景論》
4 國民道德論與基督教
西村茂樹──世教與世外教�發自儒教啟蒙主義的反宗教�基督教與國家主義的衝突�內村鑑三與不敬事件�新渡戶稻造
5 社會主義的思想
社會問題與工會運動�社會主義的思想
6 向內部的沉潛
浪漫主義、獨我論──北村透谷�夏目漱石�森鷗外、永井荷風
7 大正民主的思想及其歸結
大正民主的契機�吉野作造及民本主義�美濃部學說�各式各樣的巧思�新女性
8 昭和的超國家主義與戰時的思想
超國家主義的抬頭�北一輝及其思想�何謂超國家主義?�戰時體制下的思想與哲學──京都學派�戰時體制下的其他思想�近代的超克�轉向的事態
9 近代日本的哲學
思想史與哲學�哲學這個用語�講壇哲學的形成�西田哲學的誕生�西田哲學的展開�和?哲郎──倫理學與文化研究�「作為人間之學的倫理學」及體系�倫理思想史的研究�近代日本的哲學史
10 近代的日本思想史與哲學
德國文獻學與國學──芳賀矢一與村岡典嗣�從文獻學到詮釋學──和?哲郎�唯物論、馬克思主義──永田廣志與三枝博音�漢學的傳統──津田左右吉�現象學立場──土田杏村�近代主義──丸山真男�近年的動向�在敗戰的預感之中──《日本的靈性》與《先祖之話》
?
第五章 現代
1 戰後思想的出發
戰後價值的思想──丸山真男�自然與作為�何謂近代的主體?�戰後思想的展開與轉換�何謂近代主義?
2 戰後思維的相對化──主體、作為的掌握方式
家族的變貌�森有正──二元方式與三人稱�圍繞心靈習慣的思索,或是日語的哲學性分析�戰後價值的相對化或深化──竹內好�大眾與思想──吉本隆明�生活的觀點──鶴見俊輔�戰後思想史的轉捩點──新的相對化與後現代思想
3 戰後的哲學及其變遷
新學術的哲學�戰後的哲學的傾向�朝往事物本身�應用倫理學的追問──朝往事物的現場�生命倫理學的定位
?
結論 二層建築的哲學
?
後記
參考文獻
學習日本思想史的文獻’
日本思想史年表
?
序
緒論(節錄)
何謂日本思想?
「日本思想」或「日本的思想」這個名稱,對於某個世代以上的人來說會激起雙義性或是否定性的感情。以站在倫理思想史的立場從事日本思想研究的個人本身來說,在意識上既存在雙重價值的內容,在體驗上也曾觸碰過那樣的感情。
如果說自己研究日本思想的話,經常會先被詢問政治立場,甚至有時還被問過「你有皇國史觀嗎?」這樣的問題。還有,到底有日本思想這樣的東西嗎?諸如此類既單純但又正經的疑問,也是常見的問題之一。我也曾被哲學系的研究者問過「日本思想史到底是哲學還是歷史學?」這樣的問題。廣為人知的和哲郎有關日本思想、日本精神史方面的著作,被歸類為哲學、倫理學的一個領域,但在那個領域裡卻也有迎合潮流之類的評價。
如此對於日本思想所投以的疑問,首先是根植於思考日本思想這件事本身的形態,以及日本近代歷史的形態上面。但是,卻也是無法單純還原至歷史,而同時也是對「何謂日本的思想?」以及「何謂思想?」這些問題的追問。
還有,這個問題也旁及日本的思想與近代知識制度的關係。邁向近代化的明治時代,引進西洋的學問科學是當務之急。在大學殿堂裡,不管是理科或文科,長久以來歐美的文化都占有重大的意義,人文學方面也有同樣的情形。人文學科經常被分為哲學(思想)、史學以及文學。日本自古以來,是在佛教、儒教等思想形態,以及印度、中國的文化影響之下形塑自己的文化的。因此,即使在明治的新型知識制度之下,印度學或中國學自始即具一席之地,而且印度哲學、中國哲學也是研究對象之一。此外,日本獨自的文學傳統或歷史學也有一定的積累,同樣自始就包含在大學的制度裡面。
相對於此,日本的思想在西洋化的目標裡面,從積極引進作為文明基礎的哲學思想的課題上來說,只是次要的。即使在當代,哲學科系都以西洋哲學為主,設有日本思想研究課程或學科的地方非常少。如同中江兆民「日本無哲學」這句名言,在某種程度上通曉西洋哲學的人眼裡,會認為日本歷史上沒有可以稱之為哲學的東西,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這裡還潛藏一個關乎得以稱之為日本的思想的東西其實質究竟為何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至今仍存在一個問題,亦即:日本的思想這個東西的實質、也就是其對象究竟為何?哲學所處理的對象是,對自然、人類、超越的存在(神、佛等)這三者產生之個別或整體的意識,並且進一步探討、統攝來自這個觀點的生活意識之價值觀形態。
日本的思想性作品既有合乎哲學內涵的東西,當然也有採用詩或文學形式的表達,或是歷史敘述等也都在此對象的範圍內。將這些多樣類別所共有之廣義的人類觀、世界觀作為對象,始得以展現它的樣態。在本書裡,一方面將闡明這些日本思想的實質內涵,同時也希望從倫理思想史的觀點來思考日本的思想。書名之所以冠上「全史」,是基於為了掌握日本的思想,揭舉了從古代至近代之代表性的思想、思想家以及思想性的作品為對象,同時有別於常見之重視學派或學統的個別思想史,本書的目的是著眼於共性基礎的思想史。
今天,日本的思想這個領域已獲得一定程度的認知,這是近代初期奠定日本思想研究基礎之先人努力的結晶。當時,在他們個人的意識上是屬於哲學分科的觀點。但是,以現狀來看,除了是跨領域之外,整體上採用歷史學方法的思想史居多。
本書之所以打著全史的招牌,是基於效法日本思想史的研究所企求的,並不是在西洋的哲學史、特別是精神史的影響下所敘述的佛教或儒教史那種單一分野的思想史,而是設定一個必須稱之為日本思想史的場域而來的。
日本思想史的研究在接受西洋文獻學和哲學的方法中,作為近代學問而成立。今天,在全球化之中的日本思想或日本哲學的定位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相當早以前,不管是日本思想或日本哲學,作為一個用語已被國外所普遍認知。在這樣的名稱之下,有許多包含從古代到現代來探討日本的研究出現。可以說,哲學性語言的複數性如今已廣泛被接受了。
不將日本的文化或思想絕對化,但同時也不將其當作與我們毫無關係的東西看待。所謂思想史,是透過意識性地反思古來文本重新閱讀的歷史才有可能。本書裡的思想史,也是以讀解包含思想內容的文本為主軸。正如同國學重新參照《古事記》、《日本書紀》,阿羅羅木派重新評價《萬葉集》一樣,日本的思想其實也是不斷地想起和反覆。本書特別描繪了這種思考的糾纏,以此而言實足以稱之為全史。思想史當中還有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對其加以探討也是全史的課題。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