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臺灣攝影家:鄭桑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71790
楊永智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8年11月01日
150.00 元
HK$ 13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0571790
叢書系列:
臺灣攝影家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臺灣攝影家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拾鱗:廢棄魚鱗×生質材料×工藝新用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循絲:臺灣蠶絲材料工藝探索
藝脈相傳:林瑞華陶藝創作展
內
容
簡
介
高中開始使用相機的鄭桑溪,18歲加入張才創辦的「新穗影展」。在張才的引導下,他以自然、感性的眼光,使用紀實手法拍攝所見景觀,並為蘭嶼、基隆、九份等地留下彌足珍貴的歷史影像。
早期拍攝飛禽專題,展現鳥類活潑生動的樣貌。任職新聞局攝影室時則留下難得的新聞畫面。九份與基隆系列是長期耕耘的攝影專題,如今成為最珍貴的城市影像。
鄭桑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曾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1975年與影友組成「鄉土文化攝影群」。
?
目
錄
部長序
館長序
小傳
1.出身傳統家族的攝影天才
大時代中的基隆傳統家族
攝影圈的「New Face」
從天分興趣到畢生職志
2.報導攝影及現代攝影的先行者
「飛禽」專題展現自我價值
蘭嶼達悟原始風情
九份黃金山城紀實
新聞局攝影室的珍貴經歷
「港都舊情」留存故鄉情懷
3.從絢爛重返攝影的樸拙
致力攝影發展與交流
重拾創作晚年轉換心境
注釋
鄭桑溪大事紀
參考書目
?
序
導讀
小傳:臺灣攝影家 鄭桑溪(1937-2011)
鄭桑溪出生於1937 年的基隆,童年正好是中日抗戰期間,戰時的苦日子讓鄭桑溪留下深刻回憶,攝影作品中能看到不少臺灣庶民生活影像。1952 年就讀建中初中部三年級的鄭桑溪,向同學借了相機拍照,這是他首次對攝影產生興趣。而後鄭桑溪進入成功高中就讀,卻在第二年因胃病休學,休學3 年間他到父親開設的「皇宮咖啡廳」打工,用攢下的一小筆錢,買了一台「鴿牌」(PIGEON)相機。1955 年,18 歲的鄭桑溪透過好友引介加入攝影前輩張才成立不久的「新穗影展」,成員總戲稱年輕的鄭桑溪為「New Face」。這位新面孔經常得到張才的佳評,作品也常入選佳作,1956 年的作品〈老人〉,被張才選為首屆「新穗影展」參展作品,入選美國「MAXIMA 國際影展」,並以大篇幅刊登於影展專輯,使得鄭桑溪體會到感人的「真」,比品質的「善」及畫面的「美」要來得重要。
於成功高中復學後,他會將上學途中仔細觀察到的人文景觀用相機記錄下來,為基隆老火車站與候車室留下不少影像。1959 年高中畢業,進入政治大學新聞系,藉著對攝影的熱忱成立「政大攝影研究會」,在擔任總幹事的3 年間,常帶著學員外拍,不定期找張才、郎靜山、黃則修等人來指導,同時也擔任師範大學攝影研究社顧問,在大學期間亦不斷參與攝影比賽以及美、澳、英、日、法、香港等國際沙龍影展。也因為1960 及1961 連續兩年在「台北攝影沙龍」獲得最佳作品獎第一名和優秀作家 ,而在1963 年從新聞系畢業時,有勇氣於美而廉藝廊?辦「飛禽」攝影個展,且在同年創辦基隆市攝影學會,選擇以攝影作為終身職業。
大三進入行政院新聞局攝影室實習,畢業後順利進入新聞局攝影室,這可說是鄭桑溪攝影生涯最輝煌的時刻,得以經常出入政府機關,更拍攝到不少一般人無法拍到的官方照片。他也常企劃一些人文題材到地方拍照,和當地攝影界交流,將攝影與工作結合,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1965 年,鄭桑溪與張照堂一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在主流為沙龍與傳統寫實風格的年代,「現代攝影」被批評頹廢、消極,然而繪畫與現代文學界則認為兩人有勇氣破而後立,將攝影帶入哲學與美學的層面。鄭桑溪後來也以展出的作品通過中國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資格。1967 年更在攝影家莊靈的推薦下,於臺視製作並主持臺灣第一個攝影教學節目「攝影漫談」,自此開創攝影座談風氣。1968 年至《綜合月刊》與《婦女雜誌》專任攝影工作,做過不少動人的圖片報導,可說是臺灣報導攝影的先行者。
因為體驗到對攝影的本質與觀念不足,1970 年時鄭桑溪遠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日語,後專攻演劇、電影,並取得修士學位,本想留在日本從事攝影相關工作,卻因是家中長子而在1974 年返臺接管漁船公司,但鄭桑溪仍利用假日期間推動地方攝影發展、提攜後輩,至1987年因基隆漁業蕭條多年而結束漁船公司。
1991 年鄭桑溪重拾中斷20 年的攝影創作,在《大地地理雜誌》邀請下,前往中國絲路,回臺後舉辦「現代絲路」攝影個展,並出版《現代絲路》攝影輯,此後多次踏出國門,前往四川涼山、北極,成為臺灣首批拍攝北極影像的攝影家。
2009 年6 月,鄭桑溪抱病前往澳門,與攝影好友張照堂、莊靈等參加「中國百大攝影家」典禮。2011 年2 月2 日,一代攝影大師鄭桑溪辭世。他鐵漢柔情、瀟灑不羈,揮別了「港都舊情」,和那質樸的攝影銀鹽世代。鄭桑溪揹著相機以他獨有的攝影美學,留下無可取代的歷史與地方記憶光影。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攝影家:周鑫泉
2.
美術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