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知識論的轉折

知識論的轉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3248
何志青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8年12月13日
133.00  元
HK$ 133  






ISBN:9789863503248
  • 叢書系列:台大哲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大哲學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哲學史











      真理就如同太陽下的事物一樣的清晰,但是我們卻有像蝙蝠般畏光的眼睛。──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這本書是有關現代哲學。兩個主要問題是︰現代哲學的特色是什麼?它如何轉變成當代哲學?本書設定現代哲學的年代是從1641年到1953年,前者是笛卡爾出版《沉思錄》之時,後者則是維根斯坦發表《哲學探究》。以此兩大鉅作的誕生標示一個哲學年代的始末。



      現代哲學的主軸是知識論,主要倡導人包括笛卡爾、洛克與康德,他們分別代表西洋哲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學派:理性論、經驗論以及觀念論,這些學派之間激發了有史以來最精彩的哲學論辯,延展到二十一世紀仍是哲學主流思緒。



      本書主張現代哲學知識論的特色是「科學主義」。十六世紀現代科學興起,引發強大的知識革命,當時的哲學家通常兼具科學家的身分,他們希望將傳統哲學導向這股科學知識的浪潮。所謂科學主義就是指現代哲學家以科學理論為標準,努力於重新定義傳統的哲學概念,尤其是針對知識論的三核心概念「理由」、「經驗」、「知識」。哲學科學化的工程效果宏大,令人耳目一新,立即形成新的典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許多問題,並累積成無法回復的難局。



      而本書所要呈現的就是,現代哲學由於科學主義所面對的困境,以及當代哲學如何從中解脫出來,並把這過程描寫成一種「實用主義」的進路。

    ?


     





    前言

    導論 知識的哲學

    ?

    第一章 古代知識論

    第二章 現代知識論

    第三章 現代知識論三架構

    第四章 證成

    第五章 經驗

    第六章 知識

    結論 當代知識論之新實用主義取徑

    ?

    後 記 錯誤與平庸之間

    致 謝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





    前言

     

      這本書是有關現代哲學。兩個主要問題是︰現代哲學的特色是什麼?它如何轉變成當代哲學?本書設定現代哲學的年代是從1641年到1953年,前者是笛卡爾(Rene Descartes)出版《沉思錄》(The Meditations)之時,後者則是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發表《哲學探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以此兩大鉅作的誕生標示一個哲學年代的始末。



      對現代哲學做整體的審視與檢討這項工作已有很多人嘗試過,尤其是所謂「後現代」學者,但他們通常是亟亟於脫離現代的框架,而並不真正理解這個傳統的由來,亦不清楚將來的走向—他們只醉心於「顛覆」本身。在我心目中,檢視批判現代哲學最有深度又最有創意的是羅逖(Richard Rorty)。



      根據羅逖的分析,現代哲學的主軸是「知識論」(epistemology),主要發起人之一是提出心物二元論的笛卡爾,基本主張是人類心靈能夠產生「觀念」ideas),而當觀念符合外在事物,就形成知識,羅逖稱此為「表徵主義」(representationalism)。他認為這個立場貫穿了現代哲學時期,但到了二十世紀,表徵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當代的哲學趨勢應是朝向他所謂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



      新型的實用主義不再強調「有用的就是真的」,而是將哲學重心放在人類社會的「語言踐行」(linguistic practices),我們的意義與價值都在此踐行中決定,超越語言實踐之上的實在或標準並不存在;因此羅逖主張知識不在於內在觀念和外在事物之間的表徵關係,而是存在於語言溝通之間,具有「交談性質」。



      大部分羅逖的想法我都接受,包括現代哲學的核心是知識論。笛卡爾是這個哲學運動的發動機,他的心物二元說法激發了理性論、經驗論以及觀念論之間在西方哲學史上最精彩的大辯論,延展到二十世紀仍是主流思緒。但羅逖指定表徵主義作為現代哲學的特色以及走向衰頹的原因,這一點值得商榷。相對於此,我主張現代哲學所表達出來的強項與弱點都是來自於「科學主義」(scientism)。



      十六世紀現代科學興起,引發強大的知識革命,當時哲學家通常同時具有科學家的身分,他們很想將傳統哲學導向這股科學知識的浪潮,希望在各理論的面向上盡量符合科學的要求,以達到徹底改革哲學的目的。這就是現代哲學的精神,它的成就與流弊應都來自於此。



      在以科學主義作為現代哲學的特色這一點上,我比較接近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他認為科學革命的成就空前,但科學解釋不能獨占人類的思考,例如面對一株「開花的樹」時的感受與想像,無法為物理學與心理學的說法所取代。他的論證是,科學解釋必須來自於人的存在,而根據他的分析,人的存在是三種關係的整合︰與世界的關係、與他者的關係以及與生物的關係—這是整體的、內部的連結,無法為科學進路所解釋。



      我同意科學解釋不能全面代表人類的觀點,但本書採取不同的進路。我認為現代哲學之科學主義的真正展現在於,試圖將傳統哲學概念加以「科學理論化」,主要是針對知識論的三個核心概念:「理由」、「經驗」、「知識」,以科學的模式加以重新定義。這樣的改造工程創意絕佳、效果宏大而且影響深遠,可以看到新的哲學典範(paradigm)從此建立。然而,就如同所有偉大的典範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哲學開始產生一些問題,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片面到全面,逐漸累積出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終於導致典範的式微。本書所要呈現的就是:現代哲學由於科學主義所面對的困境,以及當代哲學如何從中解脫出來,並把這過程描寫成一種「實用主義」的進路。



      所以,本書在結構上比較傾向於羅逖,在內容上則傾向於海德格。但是我真正想談的卻是維根斯坦。維根斯坦的哲學很難在此用簡短的段落說明,他甚至可能否認他所從事的是「哲學」,但我受到他思想的啟發至深,在本書中他的影響無所不在。



      內子玉玲提出質疑︰「可是你整本書幾乎都沒有正式討論維根斯坦。」我只能回問︰「難道你不記得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在數年的故事講述過程中,馬可波羅對蒙古皇帝忽必烈汗描述了他所經歷的五十五座世界上的城市,但他始終不願提起他自己的故鄉威尼斯,有一天忽必烈汗執意要他談,馬可波羅的回答是,當他講起每一個城市時,他其實已經是在述說有關威尼斯的事情,因為「為了分辨出其他城市的性質,我必須談到隱匿在後的第一個城市,對我來說,那就是威尼斯。」



      那就是本書談論到維根斯坦的方式︰一個看不見但無所不在的哲學家。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