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6028
朱家宏
時報出版
2018年12月2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1376028
  •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身體文化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外科

















      腳痛、腳麻、拇趾外翻總是治不好?

      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老是復發?

      那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找對醫生!



      只要找對醫生,對症下藥就能事半功倍,

      重新擁有健康的腳絕對不是夢!



      ●關於腳痛的十大迷思:

      X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X穿寬楦頭的鞋,腳就會比較舒服?

      X有空多踩健康步道可以養生?

      X舊鞋比新鞋好穿?

      X平日不運動,週末運動就夠了?

      X鞋子會愈穿愈大,所以要買緊一點、小一點?

      X手術後就不能穿高跟鞋?

      X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X糖尿病足很難照顧?

      X凍甲(甲溝炎)拔掉趾甲就會痊癒了?



      以上十大迷思通通都是錯誤的!



      Q: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當腳變形或有不穩定的狀況,比如腳往內傾斜或往外傾斜很嚴重,如同腰塌陷的人睡很軟的床,腰會塌陷得更厲害,腰就會更痛。鞋子也是一樣,如果腳已經內傾或外傾,當你穿更軟的鞋子時,就會內傾或外傾得更嚴重。



      Q:穿寬楦頭的鞋子,腳就比較舒服?

      未必。楦頭寬,理論上可以讓腳趾頭的活動比較好,可是有些看似很寬,前面腳趾頭下探的空間卻不足,那也沒用。如果楦頭過寬,中足部固定不夠而滑動,反而造成肌腱疲勞及疼痛。



      Q:舊鞋比新鞋好穿?

      當鞋子磨損到一定程度,應該要換掉。磨損得厲害的鞋,會令腳跟傾斜。為了珍惜舊鞋而繼續穿,腳跟就會更傾斜,可能會造成問題。而運動鞋穿久變薄,它的吸震功能也會變差。



      ★足踝專科醫師親自執筆

      本書由台灣極少數專精足踝專科的醫師親自執筆,提供親身看診實際病例。如果有相關腳部問題,可以在其中找到參考建議,進而改善腳部困擾。



      ★完全圖解腳的疑難雜症

      書中收錄近百幅圖解,詳細解釋關於腳的各種疑難雜症。除了腳痛的相關治療,更破除一般人對於腳部保健的迷思,讓你越走越健康。



      ★腳的問題與困擾完整收錄

      本書囊括腳的基本保健、拇趾外翻、腳踝扭傷、凍甲、腳麻、足底筋膜炎、糖尿病足、扁平足等腳部常見困擾,也收錄了各種腳部複雜創傷並說明要如何正確且有效的治療。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我們的腳包括26塊骨頭、56個關節與118根肌腱,

      必須承受走路時2倍、跑步時6倍的身體重量。

      事實上無論是生物力學還是治療技術,腳的治療都跟一般骨科醫學有所不同。



      歐美與日本早已將足踝醫學視為專科,從鞋子、鞋墊、復健到診療或手術,

      都是足踝專科醫師研究與服務的範圍。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專業解說,搭配圖解方式,詳細說明各種關於腳的困擾,

      破除治療腳痛的不正確迷思,協助一般大眾建立腳部保健的基礎知識。



    好評推薦



      「人生最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天不能跑,很快的就不能走;不能走,你就很快的不能站;不能站,很快的你就不能坐,不能坐,很快的你就……健康、腳,很重要,是你生命的支撐,也是自由的象徵。」──吳淡如(知名主持人)



      「擁有足踝骨科的專業背景,再加上個人熱愛運動的加持,書中每個章節都是言之有物,並且是朱院長個人寶貴經驗的累積。」──黃鵬如(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理事長)

    ?


     





    Chapter 1? 常見的腳痛十大迷思

    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穿寬楦頭的鞋,腳就會比較舒服?

    有空多踩健康步道可以養生?

    舊鞋比新鞋好穿?

    平日不運動,週末運動就夠了?

    鞋子會愈穿愈大,所以要買緊一點、小一點?

    手術後就不能穿高跟鞋?

    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糖尿病足很難照顧?

    凍甲(甲溝炎)拔掉趾甲就會痊癒了?

    ?

    Chapter 2? 腳、鞋子、鞋墊與你

    從腳看人類歷史文明?

    天天運動腳趾,老化慢點來?

    腳痛常常是窮人的病

    夾腳拖鞋的大學問?

    鞋子、鞋墊與腳的愛恨情仇?



    Chapter 3? 腳的常見困擾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與預防?

    痛風性關節炎──骨頭裡的粉筆灰?

    治療拇趾外翻?──阿嬤可以跟團旅行了

    腳上長的是雞眼、疣還是蹠痛?

    腳後跟痛──英雄阿基里斯的困擾?

    每天五分鐘動動腳趾頭,預防爪狀趾?

    小兒扁平足的兩大治療關鍵期

    後天性扁平足──肌腱退化,足弓累了

    X、O型腿自我檢測──鐘擺現象助你一臂之力

    ?

    Chapter 4? 腳的創傷與運動傷害

    腳踝扭傷──一失足可能變成困擾終生的千古恨

    跟腱斷裂──被挑斷腳筋真的會武功盡廢?

    腳踝骨折開刀──把握緊急治療黃金期

    新型石膏效果好又便宜──別再用搞笑電影裡的笨石膏

    足部疲勞性骨折──骨頭也會累?

    距骨骨折與脫位的治療──會不會跛腳的關鍵黑盒子

    距骨軟骨剝離及自體馬賽克手術──自己的軟骨自己救

    跟骨骨折──跛腳竟不如少根腳趾

    中足蹠關節的脫位異常──容易誤診的足部傷害



    Chapter 5? 腳部精確診斷與治療

    小兒扁平足,該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腳麻」成因複雜,不能用血路不通就帶過?

    截肢──足踝外科醫師的最痛

    踝關節退化的終極治療:融合固定術、人工踝關節置換??

    足部腫瘤,非開刀不可嗎?

    神經病性關節症──不痛也是問題

    附生骨症候群──多長了一塊骨頭

    跗骨竇症候群──X光照不出來的腳踝疼痛?

    足跟骨癒合症──骨頭黏在一起的麻煩?

    杵狀足、馬蹄足──腳掌再度踩地的喜悅

    ?

    Chapter 6? 腳的自救原則與方法

    足部保健實用運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首先由坐著開始

    接下來動動腳

    然後我們站起來

    之後開始走走看

    最後該來跑一跑囉

    不跑步,也有其他運動可以做

    ?









    第三種醫師(節錄)




      從事足踝外科醫療,其實是一個緣份。



      第一次大學聯考放榜後,母親有點嚴肅地說:「念這種系,將來可能會找不到工作,說不定還會娶不到老婆。」天啊!對一個血氣方剛、從和尚學校畢業的高中生而言,找不到工作算什麼,但被說成會娶不到老婆,卻是人生最大的打擊。於是我放棄擁抱「森林」的夢想,跑去重考。



      想到自己既不特別聰明,也不特別專注,念理工實在沒把握會出人頭地。而當醫生好像不需要太聰明,也不需要太專注於某一、兩個學科,只需要對「人」有興趣。簡單地說,就是覺得自己很平庸,滿適合當醫生的,因為覺得醫生並不需要是科學家或天才兒童,只要均衡發展並對人有興趣,願意在人的身上投入關注與熱情就可以了。我不是天才兒童,平庸的我還是試試當醫師好了。還算幸運的是,一年之後我考上了醫學系。



      ▌在台灣只能看書學習足踝外科技術



      醫學院五年級的暑假,一個起心動念,想要去地區或私人醫院見習,看看究竟和母校的教學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有何不同?



      結果在見習的時候因為醫院缺乏人手,我莫名其妙地被拉上手術檯去拉?,在不甚了解的狀況下第一次上了手術檯。印象裡只記得交雜白色軟骨和紅色的血,後來怎麼了,已經完全忘記。直到從事骨科工作之後,才回憶起那是一檯踝關節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手術檯上露出來的就是一隻腳踝。而這家醫院正是秀傳醫院。



      爾後,像是命運導引一般,在我依循興趣選擇醫學分科發展時,從外科到講究力學與技巧的骨科,再從台中榮總的住院醫師訓練,到選擇去秀傳醫院。擔任主治醫師的第二年,當時秀傳醫院的骨科古鳴洲主任問我:「你專攻足踝外科好不好?有沒有興趣?」我爽快地回答:「好呀!反正也沒人要做。」就這樣,我開始學習成為台灣極少數的足踝外科醫師。



      回答得很灑脫,但心中卻倍感壓力和徬徨,因為在住院醫師的養成訓練中並不包括足踝外科,我只能看書尋求解答,壓力如影隨形,試想:汽車都不能看書修了,人體構造比汽車複雜何止千百倍,怎麼可能看書就會?而且,汽車修壞了頂多換零件,萬一把人弄壞了,人家的腳就這麼一輩子毀了,多恐怖!於是,我轉回母校高雄醫學大學請教足踝外科的權威鄭裕民教授。



      正因為不喜歡和人競爭的個性,所以想挑一條沒有人要走的道路去發展。從學生時代只是立志要走外科,沒想到最後緣分把我導引到精細又冷門的足踝科去了。



      ▌足踝外科醫師專精小腿到足踝



      至於足踝外科醫師掌管的身體範圍,根據書本說法是「膝蓋以下所有關節骨骼肌肉系統」,不過我們主要還是專精於足踝部份。由於腳部的活動跟小腿的肌肉、筋、骨骼都有關係,所以基本上小腿以下到足踝都是我們專精的範圍。



      足踝外科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藥物、注射、物理治療等,因為足踝科醫師都是骨科醫師出身,所以手術治療常是主要部份。只是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是從保守治療開始,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足踝科醫師,除了診斷及手術以外,對鞋子、鞋墊、復健、運動,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夠給病人最好的建議。



      此外基於國民健康的福祉,我們應該大力推廣民眾對足踝專科的認識與利用,如此才能讓民眾得到更多專業的治療。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足踝醫學在台灣仍屬冷門的科別,但我們仍積極運作足踝醫學會,舉辦各種固定的研習聚會,就是希望台灣邁向先進國家,並讓足踝醫學生根與持續發展。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