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墨彩之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02257
羅青
九歌
2018年12月28日
133.00 元
HK$ 113.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502257
叢書系列:
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漫畫.圖解「被消失」的藝術史:花朵、毛毛蟲和疼痛也能成為創作主題!23位女藝術家挑戰時代與風格限制,讓藝術的面貌更豐富完整
游藝.逸遊:日本名畫家?世界 2
游藝.逸遊:日本名畫家?世界 1
花、蝴蝶與昆蟲經典繪本:博物學家梅里安60幅絕美科學銅版繪圖,永世典藏之作!
圖解嶺南繪畫與書法
內
容
簡
介
以〈吃西瓜的六種方式〉聞名的詩人羅青,不只寫詩也畫水墨,從小在名家溥心?、博悟習門下習畫,四處看畫展,他以詩人的靈魂、文人的筆墨,建構出他個人獨特的水墨畫,因此獲獎無數,也被楚戈先生讚為「新文人畫的起點」。
在《墨彩之美》他以自身對墨彩畫的研究與創作經驗,從三大面向繪畫概念、古典傳統畫流變、近代繪畫的傳承與發揚,切入墨彩畫的發展歷史、繪畫內涵與特質。從五彩畫到王維提倡墨彩,無須彩色,運用不同筆法呈現五色「濃、淡、乾、濕、燥」,形成文人畫的傳統,搭配知名畫作《清明上河圖》、《潑墨山人圖》、《女史箴圖卷》等,說明分析。亦旁及唐、宋、元、明、清及民國以來的重要畫家,如王維、徐兢、石濤、王原祈、齊白石等,篇篇綜合東西觀點論述,考據古典繪畫史,連接當代社會,配合自身的美學原則,具體而微的說明「墨彩畫」的最新發展,不只了解墨彩的歷史淵源,也獲得繪畫相關知識。
本書特色?? ?
★羅青擅長墨彩畫,並深入研究墨彩畫的歷史,介紹不同時代的重要畫家,呈現墨彩的多樣性面貌。
目
錄
〔自序〕
「墨彩畫」的再生????? ??????
?
上卷 概論篇
中國墨彩美學初探
漫談中國藝術的特色
論文人水墨畫
扇搖風生詩畫香---扇畫簡史
?
中卷 古典篇
雪中芭蕉寓意多──論王維的畫藝
被藝術史遺忘的繪畫大師──北宋詩書畫三絕的徐兢
清明上河圖新解
詩中有畫畫中詩-──論玉澗的《山市晴巒圖》
清奇古怪通鬼神──論陳洪綬的畫
一呼前後九百年──談石濤的一開冊頁
墨中有色熟後生──論王原祈的山水畫藝術
?
下卷
近代篇
漫談民國「三石」的書畫藝術
第一位名揚世界的中國墨彩畫家
雕刻中的石像──蘇立文《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讀後〉
?
序
序
「墨彩畫」的再生
要想與西方藝術市場抗衡對話的第一步,便是對自己民族的美術遺產做精深的研究及發揚;把過去的藝術成就與二十一世紀的生活及思想聯繫起來,這樣方能吸引別人來觀摩學習。中國藝術的特色之一,便是墨彩繪畫,成就輝煌,足以傲視世界,領袖?倫。因此對墨彩藝術及美學的深入研究,便成了藝術工作者應該努力的重點之一。
中國繪畫從彩陶開始,一直是彩墨並行,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壁畫及帛畫盛行,遂有「繪事後素」的美學典範出現,強調繪者在施以彩、墨繪畫之前,必須將牆壁粉刷平整成為「素壁」,帛布整治妥當成為「素帛」。這也就是說,必先把準備在其上繪畫的各種不同材料,清理素淨,才能在其上勾勒草稿,然後施以墨色及彩色。這種最後以施用彩色來完成作品的藝術,可稱之為「彩墨畫」,從戰國到盛唐,獨霸藝壇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到了公元八世紀,詩畫家王維(699-759)出現,著意於畫筆下,追求佛家簡淨空寂之美,於是在〈山水訣〉一文中大膽提出:
夫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或咫尺
之圖,寫百里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於筆底。
認為依靠單色「水墨」的豐富層次變化及靈動的筆法技巧,無須彩色,便可在一張小畫裡,以近乎「造化」的功夫,表達四季之不同,開啟了「水墨美學」的新典範。此一「水墨」風氣,發展了近三百年,在北宋初期,到達了頂峰,當時的繪畫名家如荊浩、關仝、李成、范寬、董源、巨然、郭熙、許道寧、燕文貴…等,無一不是以水墨畫為主,成就其藝術的獨特面貌。
而這段期間,墨條與配合發墨的紙張,經過不斷的研發,有了很大的改進。如南唐李廷珪的松煙墨,精良無比,就是一例;而南唐歙縣的「澄心堂紙」,製造尤佳,最為名家愛用,與廷珪墨、龍尾硯、諸葛筆並稱四寶。此外,蘇州的「金栗山藏經紙」,湖北的「鄂州蒲圻紙」…等,亦名氣響亮。名墨配上佳紙,把水墨的特色發揮到了極致,樹立了新的美學品味與典範。
到了宋徽宗(1082-1135)即位,在翰林院中創立「畫學」(1104),吸收了水墨畫所發展出來的精華,以墨色的運用為主,重新讓彩色回到繪畫之中,變「彩墨」、「水墨」的傳統為「墨彩」新猷,開創了影響廣大的「墨彩畫」時代,傳承變化發揚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成為農業時代美學與品味的代表,並繼續向工業社會及後工業社會挺進。
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迄至一九七?年代,一百三十年間,傳統農業社會遭到西方工業社會的巨大挑戰,帶來了深遠的美術變革,「現代主義」(Modernism)風潮,隨工業社會而起,所向披靡。許多現代主義畫家,因為美學理論的不足與匱乏,倉促重新啟用「水墨畫」一詞,藉以代表東方精神,期望從「形式技巧」上與油彩畫所代表的現代主義理論接軌,完全忽略了「墨彩畫」基本美學的重新詮釋、再開發與創造,喪失了自家藝術的立足點,成了西方現代主義的附庸與註解。等而下之者的作品,則成了機械形式與新奇技巧的大量複製,淪為可以批發代工的工藝美術品。
從一九八?年代至今,近四十年間,因個人電腦及手機在海峽兩岸的大量出現,有關後工業社會與「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的思想,勃然而興,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去中心主義(anti-logocentrism)與多元化(Pluralism)的風潮,刺激了藝術家對「墨彩畫」根源的反省,大家開始分頭在美學上探討「墨彩畫」的過去、現在與可預見的未來。
本書的上卷「概論篇」,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寫成的。其中〈中國墨彩美學初探〉、〈漫談中國藝術的特色〉、〈論文人水墨畫〉三篇通論文章,重新回顧了「墨彩畫」的內涵與形式特質,希望找到其與當代社會的連接點。
接下來中卷「古典篇」,以〈雪中芭蕉寓意多──說王維的畫藝〉、〈被藝術史遺忘的繪畫大師──徐兢〉、〈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新解〉、〈詩中有畫畫中詩?──論玉澗的畫〉、〈清奇古怪通鬼神──論陳洪綬〉、〈一呼前後九百年──說石濤畫〉、〈墨中有色熟後生──論王原祈〉、〈扇搖風生詩畫香──扇畫簡史〉八篇文章,分別選擇唐、宋、元、明、清的重要畫家,深入賞析,做為了解古典繪畫史的鑰匙。
下卷「近代篇」,以〈漫談民國「三石」的書畫藝術〉、〈第一位名揚世界的中國墨彩畫家---齊白石〉、〈雕刻中的石像---蘇立文《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讀後〉三篇文章,討論民國以來的重要畫家,配合上述通論所揭櫫的美學原則,具體而微的說明「墨彩畫」的最新發展,並討論二十世,中國藝術史的編寫之道,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