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77792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台灣東販
2018年12月31日
140.00  元
HK$ 126  






ISBN:9789860577792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8.2 x 2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臺灣文學大師 葉石濤



      臺南過往的風華,今日的繁榮,全部都在這一本。

      由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製作出版的新型態歷史導覽書,結合了免費的「臺南歷史地圖」APP,掃描書中景點所附二維條碼,即可連結前往APP地圖該點,臺南實景老照片與現有街景立即對照,按圖索驥即可依今尋古,宛如穿越時空親臨現場。



      為了深入介紹臺南的歷史典故、人文背景與奇聞軼事,本書邀請多位相關專家,以深入淺出的筆調,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各個主題撰寫專文,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涵蓋百年臺南都市建設、人文發展、文化生活等多重面向,對照古今地圖與照片,翔實呈現歷史切片,在神遊走訪景點時,昔日時空栩栩如生,更添閱讀、體驗與想像的趣味。



    本書特色



      ★與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中心合作,精選臺南古地圖,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與現代地圖整合比對,按圖索驥依今尋古。



      ★收錄珍貴的臺南老照片,紙上重現復古風華。



      ★結合免費APP「臺南歷史地圖」,掃描書中景點所附二維條碼,老照片與現代街景立即對照。



    ?


     





    序:想像臺南的方法

    ?

    第一章:從頭說起

    順水而生,滄海桑田:臺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歷史變遷

    我們一直都在:西拉雅族文化復振與正名認同之路

    南北通衢集中地:條條大路通府城

    ?

    第二章:外來政權交織下的南瀛地景

    重回王城:追尋熱蘭遮城全貌

    悠遊古城:臺南市區歷史溯源

    舊城再生之路:從五條港到海安路

    流轉城市:臺南市區改正

    【大事記】翱翔青空下:臺南飛行場多重的身分轉換

    ?

    第三章:人文薈萃,文風鼎盛

    整座城市就是歷史:臺南博物館巡禮

    迢迢上學路:臺南囝仔的求學之道

    文人是最好的城市導覽者:府城文學行跡圖像

    ?

    第四章:縈繞人心的心靈信仰

    驅瘟除祟,代天巡狩:臺南地區王爺信仰

    看見身心靈的需要:長老教會在臺南的傳佈與服務

    患難與共好交情:臺南府城聯境

    【大事記】王爺公無保庇(bo-po-pi):談西來庵事件始末

    ?

    第五章:珍饈百味,吃遍四方

    臺南人是不是都喝全糖?淺談臺南製糖史

    凝結歷史的結晶:臺南晒鹽歲月

    城市歷史中的味道:府城巷仔內美食錄

    【大事記】撼天動地:八田與一和嘉南大圳的開發

    ?

    第六章:舞榭歌樓,意難忘


    城市餐館裡的時代記憶:酒樓料亭的飲饌文化

    少年葉石濤的府城春夢:再探臺南新町遊廓

    拼湊已逝的庶民娛樂:日治時期臺南市的戲院風華

    ?





    導讀



    想像臺南的方法



    文�楊富閔




      前陣子在一所大學的地理系進行文學講座,說著突然想到我讀國民小學六年級左右,有次自然課的回家作業是要同學嘗試做出一座等高線地形圖,記得那時老師告訴我們:不如就以自身生長的故鄉臺南作為你的對象,想像它的等高線該是疏密還是緩急,學習將從小生活的臺南變得超級立體,一層一層向上疊上去。這作業果然引起熱議,大家覺得相當有趣,老師還說就拿資源回收的紙批當成材料,聽起來彷彿非常容易。



      我念的是迷你小學,學校有個動靜時,常一下就傳在鄉間,很快我就聽到小學生四處瘋找紙箱的消息。有人跑去小報攤說要買瓦楞紙,然鄉下書店沒有此物;有人跑去果菜市場要紙箱,不少家長因而驅車前去;紙張回收平日就有固定回收,我家附近的阿婆,因為小學生瘋搶紙箱的緣故,一夜之間她成了最大的受災戶,記得有個同學跑去跟她要,並且向她解釋目的是為了作業。同學還說:阿婆妳放心啦!做完之後我再把全班作業通通送給妳回收。



      關於蒐集各種孩童想像臺南的等高線作業,這像是可以發展成為一篇短篇小說了,這小說應該是關於文學的,也是關於地理的,更重要的是關於生命的。換言之小學生作業中的臺南會是一樣的造像嗎?是否也有因著不同的觀看視角,形成了不同的起伏。當年那位在路邊跟阿婆漫天說著、東西比畫的同學,其實就是小學六年級的我,只是後來有沒有把作業送給阿婆?不如讓我放在心中當成永遠的秘密。



      從小,我對於向內探索故鄉文史發展懷抱巨大的興趣,然而身居曾文溪邊臺南山區的農村大內,對於出去外界的渴望也是一樣驚人。時常單車就往故鄉山林奔去:往往是曲溪與頭社;也時常搭乘興南客運駛向古都府城,然後在北門路遊蕩一個下午。我的童年恰恰也是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臺灣各地文化局開始系統性的建構與出版地方知識與學問,那時我就常在尚未合併的大內鄉圖書館,借出一本又一本的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磚紅色的外觀,寫的全是我腳下這塊土地的身世。我又特別喜歡地名與廟宇的故事,一個人抱著書本在客廳專注讀了起來。這些知識對我來說十分可親,我常一邊朗誦地名,一邊邀請正在客廳歇息的祖母與我共讀,幾次某個漢字地名從我嘴巴脫口而出,不知道發的臺語標不標準,而祖母像是回到丘陵地帶聽聲辨位,觸碰到了某塊記憶神經,驚訝地像是想要告訴我,你怎麼會去過這個地方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去過。某種現實與想像的交錯,多少年來不停引領我回到新的臺南與舊的臺南,而我在其中反覆穿越、指認、述說屬於自己的臺南故事。我想起同樣就讀國民小學的年代,我們一家四口每逢假日都要出遊,那時父親剛買了一臺墨綠色的小轎車,喜歡開到哪裡就停到哪裡,車上有本臺南縣的旅遊指南,清楚記錄著當時最受歡迎的南瀛熱點,那本指南在車上被我翻到脫頁,最後雖然不知下落何處,裏頭寫得什麼赤山龍湖巖、南化烏山臺灣獼猴、九層嶺風景區、珊瑚潭水庫,是我去過,並在紙上做過記號的;旅途中我們也會在車上玩起一種接龍遊戲,就是默背昔日臺南縣的三十一鄉鎮市的名稱,每次先是父親起個頭,大哥、母親與我陸續喊聲:善化、官田、六甲、左鎮、山上、大內……一塊塊地圖般的把臺南的樣子拼湊起來,此車廂一時之間,就像是座移動在臺南境內的文史教室,而我們正在共同見習一門叫做想像臺南的學問。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