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負:7步驟!擺脫情緒勒索,不受委屈更受歡迎

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負:7步驟!擺脫情緒勒索,不受委屈更受歡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16413
緒方俊雄
林巍翰
方言文化
2018年12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9716413
  • 叢書系列:大眾心理學堂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眾心理學堂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人脈/處世











      捨不得,是無底線的「自殘」

      無止境犧牲,最後沒人會心疼

      毒親的情緒勒索、火爆情人的控制慾,該如何擺脫?

      權威臨床心理師鄭重提醒──

      「好人」不是美德,是一種心理病!




      「好人病」檢核表,你也是「好人病」的高危險群嗎?



      【職場上】

      □電話響起時,會馬上接起來

      □喜歡或擅長自己一個人就可完成的幕後工作

      □會議中幾乎不發言,只是靜靜聽取他人意見



      【戀愛中】

      □總是提早到達約會地點等待對方

      □約會時的行程,都交給對方決定

      □對方已讀不回時會感到坐立不安



      【朋友間】

      □總是擔任聚會主揪或負責聯絡事宜

      □常聽朋友抱怨,自己卻不發牢騷

      □朋友來借錢時,無法斷然拒絕



      【家庭裡】

      □每天會負責叫另一半或孩子起床

      □與配偶意見相左時,選擇讓著對方

      □謹記家中成員的生日或紀念日,一定會準備禮物或驚喜

      ──

      每個分類裡只要符合任一項,很可能就是「好人病」的高危險群!

      ──

      ★自認成熟、受尊重,把他人壓榨合理化

      「好人」將所有事情的決定權都讓給朋友、戀人和配偶,並以「因為自己比較成熟,所以讓著他們」、「想看到朋友們開心的表情」、「我無論做什麼都會很開心」為理由來說服自己。對朋友、戀人和配偶來說,只有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才會交由「好人」做決定,讓「好人」們產生「自己的意見也備受尊重」的錯覺。



      像這種情況,就是讓旁人在自己的人生大戲裡當主角,故事的主人公卻擔任配角。一個不小心,甚至可能被那些「自我中心」的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走到這步田地,還能說「好人」是在過自己的人生嗎?



      ★期待別人給幸福,結局往往很不幸!

      「好人」從小在家教嚴厲或雙親較自我中心的家庭中成長,因此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人討厭,就算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不會表現出來,甚至還會努力配合他人。正因如此,「好人」出社會後,也很容易被其他自我中心的人盯上,要求他們做這做那。



      偏偏「好人」也缺乏自己的意見,聽人指揮反而覺得找到了依靠,於是更「飛蛾撲火」,淪為自我中心者予取予求的對象。陷入人生低谷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依靠的人才是最大的絆腳石!不少女性「好人」,上有自我中心的雙親,又嫁給自我中心的丈夫;孩子出生後百般疼愛,再養出自我中心的孩子。「好人太太」就這樣被天敵包圍,坐困愁城。



      ★「體貼」他人之前,先「體諒」自己!

      日本俗諺說父母看待孩子,是「能爬就希望他會站,能站就希望他會跑」。父母也好、他人也罷,這種人際間的過度期待,總讓善良、體貼的你無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斷要求自己要做得更好。但人無完人,越想符合他人期待,就越會壓抑自己的需求。壓抑到臨界點時,長期累積的憤怒就會爆發,憂鬱症也隨之上門。



      身而為人,自身價值其實無關他人的期待,「只要存在,就有價值」!沒必要為難自己去當個完美的「好人」。正因為我們不完美,所以才要相互幫助,來填補個人的不足。「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接納自己的不足,跟著本書一步步前進,擺脫「好人病」的枷鎖,找回身心與生活的平衡!



    本書特色



      ★本性難移,但不是不能移!13則「不當好人、逆轉人生」真實案例大公開!

      ★從心理學與諮商角度剖析,全方位條列「好人」特徵,方便讀者自我檢核!

      ★臨床心理師分享從「好人」畢業的7步驟,打破職場、家庭與戀愛的困境!



    名人推薦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林靜如 律師娘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


     





    前言 「好人」這種病

    ?

    第一章 真實案例!四位「好人」典型

    職場情場兩頭燒的過勞OL

    夾在上司與下屬間的三明治課長

    身心俱疲的「偽單親」媽媽

    無法逃離恐怖情人的好好先生

    ?

    第二章 「好人」的自我診療室

    盡心盡力沒脾氣,八成就是「好人」

    自認成熟、受尊重,把他人壓榨合理化

    「好人」的十大特徵

    ?

    第三章 困住「好人」的人際枷鎖

    〔職場篇〕勞心勞力,成就別人業績

    〔家庭篇〕被「賢良淑德」掐得窒息

    〔戀愛篇〕相互依賴,化做解不開的鎖

    〔朋友篇〕掛不了電話,形同心事墳場

    〔金錢篇〕被當成「取之不竭的提款機」

    ?

    第四章 「好人」是種病,為什麼?

    當心理障礙變成生活中跨不過的檻

    「假性好人」的成因

    兩極化,是心理生病的證據

    最高標準,打造出最糟環境

    被觀念「綁架」卻渾然不覺

    走不出戀愛依存,淪為「愛的漂流者」

    憂鬱症?不如說是「好人病」

    ?

    第五章 案例溯源,問題在「原生家庭」

    父愛缺席,激化出對關愛的渴求

    雙親離異,想扛起責任卻封閉了自己

    母親嚴苛,家中低氣壓讓人喘不過氣

    父親強勢,始終學不會自己做決定

    ?

    第六章 看穿成長歷程,破解「好人病」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母親沒自信,小孩就會「迎合討好」

    父親過度期待,孩子心態兩極化

    人的個性,三歲注定?

    「好人」特質,是成長過程的刻印

    排行老二的人總是叛逆,為什麼?

    梳理親子關係,找到「好人」的成因

    〔幼年篇〕好人作業系統1.0

    〔小學篇〕走向極端的第一步

    〔中學篇〕習慣被豢養,彷彿沒有叛逆期

    〔大學篇〕難得自由,縱情「由你玩四年」

    〔社交篇〕堅守個人原則,主角變傀儡

    〔求職篇〕前途茫茫,三成機率入錯行

    〔擇偶篇〕飛蛾撲火,總是選到自己的剋星

    淪為「廢柴」的好人

    ?

    第七章 案例追蹤,不當「好人」之後

    與過去和解,一個人也自在

    正視孤獨感,找回人際連結

    說出真心話,感情越吵越好

    快刀斬亂麻,和對的人相守

    ?

    第八章 從「好人」生涯畢業的七步驟

    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和自己站在一起

    做人生的主角,不再跑龍套

    本性難移,但並非不能移

    【步驟1】放下「非做不可」的守則

    【步驟2】平衡人生,努力80%就好

    【步驟3】活化副交感神經,學習紓壓法

    【步驟4】說出意見,為自己作主

    【步驟5】放慢腳步,重拾喜怒哀樂的感動

    【步驟6】接受自身缺點,坦率自然受歡迎

    【步驟7】給自己多點肯定,人生更愜意

    ?

    後記 一步步,孕育自己的幸福

    ?









    「好人」這種病




      不論在學校、公司或社團活動裡,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能發現「好人」的存在,日本似乎是一個盛產「好人」的地方。事實上「協調性」佳的「好人」,素來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一般來說,當提到「好人」時,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對他們的刻板印象,然而每個「好人」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個體差異,並非千篇一律。



      那麼,「好人」的特色究竟有哪些呢?



      □對待比自己年紀輕的人也很有禮貌



      □能正確的使用敬語



      □會在自己的外表上下功夫,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愛面子)



      □總是面帶微笑



      □和別人相處時會去注意細節



      □讓著對方,不與人爭



      □不樹敵



      □嚴格遵守團體中制定的規矩



      □不會對人抱怨、發牢騷



      □無法拒絕別人的請託



      □做事追求完美,在小地方上也不容馬虎



      □盡量不去造成其他人的困擾,能忍則忍



      簡單來說就是一派「聖人君子」和「賢妻良母」的形象,他們像是從公民道德教科書裡走出來的人物。「好人」對待每個人都很溫柔,是身邊的人所景仰的對象。



      「好人」以這種理想的處事方法做為自己生活的原則,照理來說應該過著幸福的日子才對,然而現實生活中卻事與願違,他們經常活得辛苦又疲憊。甚至一個不小心,還會捲入職場、家庭或人際關係裡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中,讓自己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動彈不得。為什麼在他們身上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



      曾野綾子女士的《不當「好人」,你會更快樂》出版於二○○二年,是一本銷量突破七十萬冊的長銷書;這本書出版之後,「好人」一詞開始受到社會上的注意。其後書籍市場上又出現了好些關於「好人」的書籍,其中有幾本都成為排行榜上的暢銷作品。我們或許可以說:日本「好人」很多,所以這個主題才會如此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這些作品的內容通常大同小異,都是教人不要去做個「好人」。



      目前各位讀者手上的這本書,內容和其他書籍一樣,也是要勸人別再當「好人」會比較快樂。然而當你讀過其他的書籍,下定決心不要再做個「好人」時,卻會發現事情總是知易行難。本書的內容將重點放在「為什麼了解了道理卻做不到」,以及「究竟該如何才能解脫『好人』的枷鎖」,在接下來的篇章裡我將為讀者細說分明。



      想必有很多讀者對我很陌生,這裡讓我來做個自我介紹。



      我曾在SONY從事半導體雷射的研究開發工作,但在上世紀日本泡沫經濟的全盛時期中,我體認到接下來一定會進入重視個人內心的時代,因此萌生了成為心理諮商師的想法。於是我開始自修臨床心理學,之後在設有夜間臨床心理研究所的大學裡就讀。在取得臨床心理士和企業心理諮商師的資格後,於十六年前(二○○一)成為公司內部的心理諮商師。在人事部門的管轄下,我開始對停職和不適應職場環境的員工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出版了《克服慢性憂鬱症》一書後,我於六年前(二○一一)離開公司獨立出來,目前在東京的惠比壽從事個人的心理諮商工作。



      東京這個大都會,讓我接觸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來找我做心理諮商的人裡,有企業老闆、醫生、律師、藝人、音樂工作者與模特兒等,在社會上光鮮亮麗的一群;也有公司員工、自雇人士、家庭主婦、學生、接受政府的生活保障或申請自我破產者,其中也不乏從事特種行業的女性以及有過犯罪前科的人。諮商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從憂鬱症、人格障礙、酒精成癮、購物成癮等心理上的問題,到關於工作內容、職場裡的人際關係、職場霸凌、性騷擾、換工作、戀愛、離婚、婚外情、繭居、不登校和照護父母等疑難雜症。



      雖然來找我做心理諮商的人都抱著不同的問題而來,但我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主要還是以聆聽為主。然後採用部分佛洛伊德或榮格的方法,再搭配自己的處理方式。



      有不少「好人」來找我做心理諮商,他們就算在身體微恙時,還是會來我這裡報到,說真的,這群「好人」是我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好人」們真誠的個性背後,其實隱藏著複雜的內心糾葛,每當我在跟他們做心理諮商時,我往往會發現「好人」的特質,很難被歸納成一種性格,並進而意識到:它其實是一種病。



      本書將按以下的順序,來對「好人」做說明:



      ●到底誰是「好人」呢?(第二章)



      ●為何好人會被捲入紛爭中呢?(第一章、第三章)



      ●為什麼說「好人」是一種心病呢?(第四章)



      ●成為「好人」的心路歷程(第五章、第六章)



      ●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好人」的枷鎖呢?(第七章、第八章)



      本書的內容將揭開「好人」的神祕面紗,回溯「好人」的生命歷程,並向讀者介紹如何從「好人」畢業的方法。



      一場探索「好人」的旅程即將展開。
      

    SOT心理諮商研究所所長

      緒方俊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