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尖石風物詩:塔克金溪與那羅溪流域的四季風情紀

尖石風物詩:塔克金溪與那羅溪流域的四季風情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699587
陳銘磻
布克文化
2019年1月05日
140.00  元
HK$ 112  






ISBN:9789579699587
  • 叢書系列:陳銘磻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8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陳銘磻作品集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尖石風物詩

    塔克金溪與那羅溪流域的四季風情紀

    Seasonal Features in Jianshih




    位居淡水河系大漢溪源頭的尖石鄉後山塔克金溪,

    流域沿岸莽蒼壯麗的司馬庫斯、鎮西堡、秀巒,

    保存無數雄豪拔尖神木群;

    前山那羅溪流域,是貫穿新竹縣市頭前溪的上游,

    秀麗的山水地景,被世人稱頌為文學的心靈故鄉。



    風物詩非詩,是指季節特有的景物,感官、情調、季語、習俗,

    能讓人很快意識到季節性特徵的事物,

    如:春櫻、夏螢、秋楓、冬寒、花火、納涼、風鈴、祭典,

    是訴諸現代人對季語的深刻印記。



    本書依風物詩內涵、俳句美學,以溪河流域紀錄尖石鄉使人印象良深的

    四季風光、節令活動、山水地景、文學紀行。



     





    ? 本紀? 陳銘磻? 我的櫻花落尖石

    ? 序文? 雲天寶? 尖石服務二○年

    ? 序文? 林文義? 回去尖石

    ? 序文? 劉明創? 我與那羅一段情緣

    〔天地錄〕? 大霸巔崖峭,巨石花影婆娑動,水瀑從中瀉

    大霸靈峰,尖石岩,多勝景

    大霸尖山,巨石陡,巔崖峭

    武陵四秀,山連山,出百岳

    峻嶺森森,針葉林,闊葉林

    大漢頭前,泰崗溪,那羅溪

    ? 一、塔克金溪、薩克亞金溪為淡水河系上游

    ? 二、那羅溪、油羅溪為頭前溪上游

    〔遷徙錄〕? 故鄉是他鄉,黥面泰雅醉櫻花,落了一兩朵

    史前竹塹,琉球族,馬來族

    生番熟番,故鄉呀,遷徙志

    血族社群,總頭目,多智謀

    出沒無常,領山頭,誰出草

    山地叢林,聚落疏,泰雅社

    〔習俗錄〕? 靈鳥別再叫,一把山蘇幾瓶酒,天要下雪了

    西利克鳥,綠繡眼,卜吉凶

    狩獵飛鼠,石屋裡,過日常

    清早喝酒,誰醉臥,田埂邊

    泰雅服飾,男戴帽,女纏巾

    茅桿穿耳,竹刺青,勇紋面

    迎娶夢占,玻璃珠,鐮刀禮

    治喪送魂,不沐浴,不食肉

    〔紀事錄〕? 歷史濕漉漉,像吸了水的海綿,留下幾個秋

    武力鎮壓,霞喀羅事件

    戰略要地,李崠山事件

    捍衛檜木,鎮西堡行動

    耕莘青年,山地服務團

    尖石揚名,番刀與部落

    艾利颱風,那羅溪泛濫

    水路改道,馬里光災厄

    比麟水庫,誰要這東西

    文學鄉長,續任十二年

    〔風物詩.壯麗後山.塔克金溪流域〕

    ? 清晨熟睡中,陽光已照亮大地,整天曬不絕

    塔克金溪流域人文地景

    唯雲在此,唯霧在此,雪落玉峰村

    ? 〔冬.迷霧〕宇老觀景臺

    ? 〔夏.碉堡〕李崠山古堡

    ? 〔夏.山景〕司馬庫斯

    ? 〔秋.神木〕司馬庫斯神木群

    ? 〔夏.戲水〕玉峰溪

    ? 〔秋.苦花魚〕玉峰大橋

    ? 〔春.櫻〕石磊部落

    ? 〔春.水蜜桃〕泰平部落

    ? 〔夏.納涼〕馬里光瀑布

    我去你留,潺湲清水,楓紅秀巒村

    ? 〔夏.紫陽花〕鎮西堡

    ? 〔秋.森林小學〕新光國小

    ? 〔夏.教堂〕鎮西堡教堂

    ? 〔冬.神木〕鎮西堡巨木群

    ? 〔冬.溫泉〕控溪溫泉

    ? 〔秋.紅楓〕秀巒楓香林

    ? 〔秋.苦花魚〕軍艦岩

    ? 〔秋.竹林〕泰崗溫泉

    ? 〔秋.古道〕霞喀羅國家歷史步道

    〔風物詩.秀麗前山.那羅溪流域〕

    ? 櫻花樹蔭下,蝴蝶清風初相逢,春雨落一滴

    那羅溪流域人文地景

    風來捲起,一片芳影,櫻吹錦屏村

    ? 〔秋.甜柿〕舊名柿山

    ? 〔夏.圖騰〕比麟陽具公園

    ? 〔夏.納涼〕比麟瀑布

    ? 〔秋.場景〕《菩提相思經》小說地景

    ? 〔冬.溫泉〕小錦屏溫泉區

    ? 〔冬.溫泉〕朝日溫泉

    ? 〔春.狩獵〕錦屏大橋

    ? 〔夏.戲水〕天然谷瀑布溫泉

    ? 〔夏.蛙〕青蛙石風景區

    ? 〔春.奇緣〕青蛙石傳說

    ? 〔春.彩虹〕青蛙石天空步道彩虹橋

    ? 〔夏.風雨〕那羅文學地景紀行初航

    ? 〔冬.步道〕那羅花徑文學步道

    ? 〔春.文學〕那羅文學屋

    ? 〔春.櫻〕那羅溪文學林

    ? 〔春.志工〕八八文學紀念碑

    ? 〔春.文學〕文學在尖石

    ? 〔冬.落英〕那羅詩路

    ? 〔冬.植櫻〕中興國小種情誼

    ? 〔夏.礦坑〕「復興一坑」煤礦蝙蝠洞

    ? 〔秋.懸索橋〕那羅吊橋

    ? 〔夏.戲水〕女人湖親水區

    ? 〔春.櫻花樹〕錦屏國小

    ? 〔夏.螢〕那羅溪野百合

    ? 〔冬.場景〕《部落.斯卡也答》小說地景

    ? 〔冬.文學家〕林文義的文學鄉里

    我去你留,天醉雲腳,螢流梅花村

    ? 〔秋.甜柿〕梅花山莊

    ? 〔春.古道〕梅嘎蒗部落

    盛夏陽光,?魚觸聲,水色嘉樂村

    ? 〔春.地標〕尖石岩

    ? 〔秋.溫泉〕嘉樂溫泉會館

    花影婆娑,竹林樹搖,水田新樂村

    ? 〔夏.納涼〕鴛鴦谷瀑布

    ? 〔秋.曠野〕煤源部落

    ? 〔冬.咖啡〕天空之城

    ? 〔春.筍〕鐵嶺部落

    ? 〔春.天籟〕新光幫好歌藝

    ? 〔夏.文學家〕詩人林央敏蟄居水田

    ? 〔春.仙境〕北得拉曼山女詩人賴思方

    手拾落穗,天籟穿過,雲霧義興村

    ? 〔秋.懸索橋〕北角吊橋

    ? 〔夏.天籟〕義興分校合唱團

    〔鄉事錄〕? 平戶風乍起,叢林深處誰人家,?魚自在游

    ? 尖石建設.漫漫二○年





    〔本紀〕? 我的櫻花落尖石 ???陳銘磻

    放假的日子,打算到哪裡度假?

    「我會說要去哪裡!」湯姆克魯斯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2》,一派瀟灑氣勢的說。

    「你不必說。」長官回答:「說了就不叫度假。」

    一個人想外出旅行,可以編出無數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

    旅行中的那個我,的確易於產生自由自在的自覺,這種藉由身體的長途活動,直到悸動心情產生充滿雲開月明的意識;那時,所見花開水流、異地情調、人文習俗或旅店望月交織鄉思的情愁,都將承受自覺的情緒支配。

    人生旅行、生命行旅,好比菫花,菫就是菫,菫從不想自己在世間有什麼作用,菫只需花開似錦?可,這種花蕊盛開對春天的原野會有什麼影響,就不是菫該想的;堇對自己綻放以外的事,一點也不需要關心,更何況會對自然界形成什麼影響這種事,想都沒想過。

    做什麼事都一樣,單純到遠方旅行、跟著人生一起行旅,決定權在自己手裡,只要用一顆心,不必多心在意無關緊要的事;今天吹今天的風,到了明天就會吹明天的風,這樣日積月累,偶爾上天也會眷顧人們,最終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成就讓人大吃一驚的人生。所以,菫就是菫,菫只做自己的菫,紫菫、三色菫都非常漂亮,不是嗎?

    一九歲時,我攜帶新竹教育局一紙派令,和一派自以為瀟灑的浪人心情,隻身馱負一袋行囊,從新竹車站啟程到橫山鄉內灣,再徒步往尖石鄉深山那羅部落的錦屏國小,當起偏遠山區教員。

    從內灣轉進尖石,天長路寬,沿途山壁欒樹叢林,開展一幅卷軸畫像,明霞流水伴隨山路從容堪聽,自嘉樂村而上,山徑崎嶇,行走不便,經比麟、天打那,山勢先柔後剛,樹林先疏後密,沿途茂密竹林,分明一派山水清音,撩人心神舒坦。繞山而行許久,那羅部落即在錦屏吊橋,遊達克溪河谷彼岸。啊,菫不就是菫!美景不形於言,宛如身在仙境。

    部落生活,居室、飲食十分簡陋,現實也只能這樣,物資匱乏的那羅,學校連一間教師宿舍都沒有,我臨時跟一位學生的家長免費借用一幢紅磚瓦屋,鎮日雲霧相伴,幽閒深謐的住了一年。

    這種多重嘗試的生活,多麼難得,可以吃到不用配飯的竹筍,以筍下肉,簡直奇蹟般美妙,部落野菜的滋味經常在舌尖感動地抽泣;太銷魂了,沒料到尖石部落竟潛藏誘人魅惑的奇妙美食,道行頗深。我口腔內的震顫,是因咀嚼絕頂美味的竹筍和山豬肉而產生喜悅,是仔細研磨的滋味呀!

    感慨部落行路艱難,一年山地生涯,我的下意識時常告訴自己,怎麼心一直駐守那羅?那裡有我熟悉的奇石山徑、芬芳草香的鮮明空氣、夏日游水的女人湖、五部落陡峭的登山步道,還有吃了健壯體魄的紅心地瓜,許多我初識塵世無邊風月的情事都在那一年發生。

    一生中的一年,或許短暫;那羅部落一年,改變了我許多個一年的人生。

    看美麗的那羅山景並不需要靠運氣,重要的是要有不放棄,開闢一條屬於自己道路的強大內心。眼前花草,是我的雌性;遠處山林,是我的雄性,離家數十里到那羅部落,好似我的出現被泰雅祖靈賦予書寫的任務,必須以愛、用文學關懷這塊被世人遺漏的美好世界。所以後來陸續寫下被議論許多的《最後一把番刀》、《出草》、《部落.斯卡也答》、《尖石櫻花落》、《櫻花夢》、《花心那羅》等書。我必須承認,多年來,藏在心裡的愛與關懷總是拚命忍著,最後僅能借助文字抒發。

    因為沉溺其中,腦子過載,感情過量,一開始覺得部落生活太苦,低矮紅磚屋好似被落葉沉埋的空箱,後來上癮了,好似沖泡的咖啡,香味很好,卻熱得像要燙傷我;苦得像魔鬼,卻好喝。

    我知道抱怨部落生涯太過夢幻、浪漫,是件傲慢的行為,但我確實想要拉開跟過往完全不同的記憶,從中抽取一個不得了的東西,以此感到萬分期待。

    已故影人奧黛麗赫本說:「若要有優美的嘴唇,就要說友善的話;若要有動人的雙眸,就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就因為身處其中,看見那羅部落許多美好,逕自墜落其間,好想把那片風景藏在身上帶走。

    沒隔多久,意圖從那些美好獲取純真的生命意象,然,內心深處蠢動的妖魔鬼怪,開始令我害怕,這讓我感覺像是一邊呼吸,一邊窒息,雖然死不了,卻沒有活著的感覺。

    一九七一年秋,不得不然的離開錦屏國小,一樣翻山越嶺,徒步後山,走進比那羅部落更為蕭瑟的玉峰國小,再度過著荒居歲月。

    那是距離桃園復興很近的偏僻部落。下放,不是意味逃跑,是捨棄,是被放逐。

    身為一介窮酸教師,或者說,偶爾會利用閒暇在宿舍寫些小品的創作者,我的確需要不時重置自己。

    背負自說自話的存在而活,有些好笑;但比起後悔什麼都沒做,還不如做了之後再後悔,這是我部落生涯的最高信仰。漫畫版《怪醫黑傑克》有句話說:「醫生可以治好人的身體,但治不好扭曲的內心。」那時的我,變得比任何一個成長階段更容易感到懦弱,我只是……,必須在自己易於傷懷的情感遭受傷害之前逃走,然後把心事飆出來、罵出來,面對群山宣洩不快、膽怯、無知。身為一名教師、文人,我豐沛的感情世界或許早已枯萎,真是悽慘。

    人生好比戲劇,從頭到尾的劇情走向早被決定好了,在這個已經決定好結局的虛構人生中,我不需要在意任何人的眼光,這讓我覺得容易放得開自己。

    此後四十餘年,我跟那羅部落結下難解之緣,因緣際會成為我的心靈故鄉;我的靈魂經過歲月洪流沖刷後,再度得到心歸青山的瀟然。

    露水短暫命,取捨應有時。許多年了,我仍嚮往和已然去世的學生阿興、傻尬、香兒,再看一次信任我作為的雲天寶鄉長為那羅部落建造的文學地景與創意圖像。我相信你們,從前今後,我一直相信你們。感謝你們在我離開部落的那些日子,誠心寄給我每一季的那羅櫻花瓣,我很開心。

    曾經說再也不想見到那裡的櫻花,我是在撒謊,其實當時我每天都在盼望,能不能把我和那羅相關的人、事,以及滿山櫻花勝景,堅不可摧的印記,從記憶中清除。想念,只會徒勞心力,使我染患嚴重的心病險症。

    抱歉,請別嘲笑我的情感表達,我是如此鍾情行旅那羅,那個無比輕狂的浪漫年代。

    而今,我好比等不到滿開就自己散落的櫻花,當察覺個人心中的迷戀真是微不足道,或許才是真正懂得美學的開始時,竟已是櫻花雨飄落的晚春了。

    對於讓我沉醉了近半個世紀,以滿山綻放櫻花使人癡,讓人迷的那羅部落「猶似橫渡『時間之海』而來的一艘美麗的船。」我只能借用三島由紀夫對京都金閣寺的形容:「如果妳的美若真是舉世無匹,也請妳告訴我,為什麼妳會那麼美?為什麼非那麼美不可。」來界定開啟我文學創作第一步的那羅部落的深遠美意。





    〔序〕? 尖石服務二○年? 雲天寶

    身負治理新竹縣幅員最遼闊的尖石鄉長職務,的確充滿挑戰;面對改變中的新型態部落生活、山高水遠的服務範疇,我在部落之間奔波,獨見尖石鄉擁有無比豐沛的大自然生態資源,足可讓她成就為人間仙境。

    建設鄉里絕不能僅以變革做為利器,尖石鄉豐盛的大自然資源,即是可資運用的天成條件,這就好像到司馬庫斯登山,林中宿鳥在無意間被登山客沉重的腳步聲驚醒,紛紛展翅飛翔,登山客不明所以,逕自撥開及膝雜草,一路辛勞攀登上山,直抵山頂,忽然迎面涼爽清風吹拂,便覺心神暢快起來。

    我在尖石鄉服務二十年,擔任新竹縣議會第十三、十四屆議員,第十四、十六、十七屆鄉長;期間,對每一項鄉民福利、大小事務採取的態度,無不秉持這種一路向前、向上的登山態度;美麗的泰雅故鄉,我的建構方針並非要在這片蒼翠山林蓋大樓,部落需要的,是經由大自然滋育的農產品,以及好山好水的奇景,構成農業文化觀光,讓世人親近她,喜歡她。

    建設部落,需要從保存原貌中,一無阻隔的發揚泰雅文化;泰雅人的勤快、英勇、謙和、熱情,都是推動原住民農業休閒文化觀光的主要元素;尖石鄉擁有這些利器,無怪乎這些年來,上山旅遊的群眾,不斷激增。

    尖石鄉的地景,大霸尖山、鎮西堡神木群、司馬庫斯、秀巒溫泉、小錦屏溫泉、玉峰大橋、那羅溪文學林,乃至二○一八年三月竣工啟用,受到世人矚目的「青蛙石天空步道」,一樣充滿人文氣息。

    有人文氣息的尖石,正是她得天獨厚的觀光資源。

    現在,除了這些人文地景可供世人玩賞,尖石鄉豐富的生態與具特色的農產品,更需要經由文化、觀光,導覽給更多遊客認識。

    尖石鄉沒有大型遊樂場,但擁有未經物化的大自然公園;沒有動物園,卻是一座充滿奇珍異獸的大森林;整個尖石鄉就是一座天然公園,非凡的人間仙境,這個仙境,春季山櫻滿樹開、夏日流螢遍野飛,點燃部落山林川澤像地上的星辰,令人驚奇、讚嘆。

    原以為只有尖石人才愛尖石,沒想過才幾年光陰,便有更多平地人和原民青農返鄉創業一樣,熱愛這片土地、愛這裡的人。

    曾任教前山那羅部落錦屏國小、後山玉峰國小的作家陳銘磻,在寫作出版一○九本書籍之後,近日更完成以尖石「大河」為主題的人文地景書,從淡水河系本源塔克金溪、薩克亞金溪;頭前溪本源那羅溪,沿岸的地理、歷史,紀錄泰雅族的史事、文化、傳說、地景、人物等為主體的報導文學作品《尖石風物詩》,被視為體現尖石鄉泰雅族的人文風貌與山水風光之作。

    這本書恰似一部歷史與人文的紀行錄,作者誠懇紀錄尖石鄉多年來的進化與發展,還特別將熱愛泰雅文化、重視教育、文學的作家朋友,讚譽美麗尖石的詩作、小品載記書中,更不忘詳實介紹河域延展的地景風貌,以美文記述,並邀請臺灣十大散文名家林文義、企業家劉明創兩位經常蒞臨本鄉的大人物為書作序,可也是尖石的榮耀!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斷成長、進步的尖石鄉,好客的泰雅人虔誠歡迎隨時前往部落賞景,司馬庫斯、青蛙石天空步道、那羅溪文學林,看泰雅族的故鄉如何從籍籍無名,蛻變成美麗鳳蝶。





    〔序〕? 回去尖石 ??林文義

    時而夢見俗稱「苦花」的臺灣鯛魚,在兩岸恣長的野薑花叢遮掩的溪澗泅泳,綠水翻銀如月光;夢裡猶然清晰地得以辨識,那溪澗的地方是多年來念念不忘的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夢醒之後魚依然漾著水般抒情,別有一種悵惘,現實明顯的記憶回首,颱風導致的土石流早就全然摧毀、截斷那條溪水,再尋何處?

    泰雅的祖靈一定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漢族作家描述尖石鄉的初心良意是否曾在風災前被誤認為某一種文化的侵奪呢?鐫刻著文字的數塊花崗岩據說被大自然的巨大力量裂解、埋葬在土石流沖刷而下的磊磊亂石底層,一定有泰雅族人會說:祖靈發怒了。本就是千年來泰雅族的農地與獵場,干漢人何事?這般思考我坦直的向曾經力促文學立碑的作家摯友提及,一向溫文謙和的他亦虔心傾聽;我說:好久沒回去尖石鄉了,何時相伴探訪呢?

    我說「回去」而非「重遊」乃是此地對我有深沉的生命意涵,那裡的泰雅友人、山水靜美,曾是在我紛擾、爭逐的現實世俗中,予我一種滌心淨神的莫大撫慰;對於他而言,更深奧青春年代最美麗、純淨的意義,執教於斯,的確是靈魂全然無私的奉獻,教育及其真情。

    甜柿紅熟,水蜜桃垂枝,荷蘭豆飽莢……美麗的泰雅女子奇娃斯在那羅溪畔的小茶館、牛欄山果園農舍我慣常靜坐淺酌看星的桌椅,老友巫勇、寒娜夫婦在冬寒霜冷的屋前燃起暖熱的篝火,彷彿複刻我容顏的小女孩邱松梅那時才剛上小學一年級,羞怯的挪近我,像親炙的女兒……多年不見應該是大學生了吧?

    想見,多少年我不曾回去尖石鄉了……

    泰雅老友啊,我沒有忘記,只是,情怯。

    四十多年前執教此地錦屏國小的文學摯友,彼時在校園裡栽種了一株櫻樹,年年櫻花盛開,他一定想著:滿樹緋櫻,而最初的種花人呢?回去或不回去,落筆溫柔的作家還是為深愛的第二故鄉書寫、出版了好幾本尖石之書。我呢?僅是偶爾夢裡有著月光般地苦花在不再的溪澗中泅泳,翻騰著銀亮的魚身,彷彿呼喚。

    呼喚我和他回去尖石……為什麼不回去?青蛙石民宿兼及那羅文學屋的照應人香兒別世了,開著怪手、小山貓且是臺灣鯛魚保育、護溪隊成員的阿興也亡故了……近鄉情怯的真正理由是回去尖石再也見不到兩位泰雅老友,不免觸景傷情,怎麼回去,如何說起?

    作家說:再也不寫尖石之書了,怕哀愁昔憶。藉著暫離時刻難忘的尖石之念,他近年著力於千里之遙的日本文學之旅,從原、平物語到京都、奈良延伸至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夏目漱石的書寫與出版,還有兩冊計畫中的文豪: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

    那麼,近日之間,我們回去一趟尖石。

    我慎重提出相約。他敬謹地說好。

    高鐵新竹站下車左側就是臺鐵六家站,據說可以經過市區、竹東直達內灣,支線鐵道的盡處,越過油羅溪直走數里就可回去尖石。

    或者自行駛車前去吧。我說:二高很快,時間定妥,說走就走,千萬別再猶豫。

    也許秋天,邀一群作家去尖石種一百株櫻花樹,就像四十多年前在錦屏國小種樹的心情。作家說。子夜電話這頭的我有句話沒說出口,我很想說:種櫻花樹很好,就是別再重建文學石碑,泰雅族的就還給泰雅族吧!

    許諾以及祈盼。作家筆下的日本文學之旅的京都、奈良再美,終究比不上得以親炙生命幾近半生難忘的臺灣新竹縣境,群山簇擁的尖石鄉,記憶中最美麗的泰雅之地,我們眷戀依傍的靈魂淨土,相信,尖石友人靜靜在等待。

    回去尖石。別忘了你我的約定。

    〔序〕? 我與那羅一段情緣? 劉明創

    我生性擅思考,習慣忙碌和追求新觀念,對存在宇宙的事物,比一般人多一分因好奇而得來的理解力,這些理解力正是個人經營明暐的重要原生質。

    我喜歡運用旅行中的閱歷,沉澱、稀釋工作壓力帶來的沉重感,並藉此減低不安與不悅。

    二○○四年,春末夏初之際,被憂鬱症重創的我,偕同妻子張燕雪一起參與由中國青年創業協會臺北總會舉辦的「青創家族尖石夢部落人文之旅」兩天一夜的活動,這一場由青創會重要幹部余素瓊、黃永秋、張惠蓮企畫舉辦的部落之旅,不僅引來不少知名企業家聯袂參加,適巧返國的我欣然接受邀請,應允前往陌生的那羅,進行一趟放空心靈的旅行。

    跟隨青創會同仁前往那羅,正是一帖擺脫憂慮的良藥,喜歡山林幽靜的環境,沉穩的豎起耳朵諦聽部落鳥啼風吹的聲響;時而與同行的青創會員交談,很快融入大自然的快意,融進人群相互依恃之中,這種相稱之心使人感到特別具有人情味。

    第一次到尖石鄉錦屏村,有一種如見老友的親切情懷。

    五月天,在一部落青蛙石民宿飲酒之際,與同行的陳銘磻老師,從談話中湧現出一段「種植文學」的信念,就是用櫻花寫文學,把文學種在土地上的創意。可是,文學如何種在土地上?文學怎麼能種在土地上?

    那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美的創造。第二年,站在錦屏二橋目擊山岩群樹間,一棟被冠上文學之名的玻璃屋「那羅文學屋」,由設計師孫進才義務設計的文學空間,是我信守對陳銘磻老師要把文學種在土地上的承諾,終於集資建造完成。

    如此寫實的世外桃源,這般寫意的文學心靈,就在眼前一一呈現,晴空下的文學奇蹟,秀麗至極的文學之美,開始在那羅部落生根、萌芽,直到續任尖石鄉長十二年的雲天寶擴大延伸文學地景的種子,把文學種在土地上的美意才得以持續開花、結果。

    十二年漫長的鄉長生涯,眼看雲鄉長認真、用心把尖石鄉建造成具有特色的山地部落,如文學桃花源一般優雅的那羅、被大片亮麗的文學光影深情撼動的前山部落,交疊出讓遊客歡心的地景。

    這本書就該是尖石鄉文學地景與人文風光的唯美紀錄、寫實報導,使人從文章裡讀到對故鄉充滿愛與關懷的雲鄉長,一二年來的長遠規畫與不間斷的建設,躍然紙上,值得敬佩。

    藉此文,憑此意,期盼尖石之美能永續維護、生生不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