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詞曲之外:奧山貞吉與日治時期臺灣流行歌編曲

詞曲之外:奧山貞吉與日治時期臺灣流行歌編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82567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婉菱
五南
2019年1月25日
140.00  元
HK$ 133  






ISBN:9789860582567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藝術類 > 音樂











      關於日治時期的臺語流行歌曲,除了有詞曲的超絕魅力之外,尚有編曲的絕妙風華。前者已被滔滔長論反覆剖析無數,但後者卻從來無人聞悉。本書將以活躍於日本流行樂界的編曲家奧山貞吉之臺灣編曲作品為主軸,探索流行歌編曲工作的奧祕,重新聽見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曲的新奇自由與摩登想像。


     





    寫在前面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有的人懷著國仇家恨、有的人感慨「清」風不再、有的人誓死捍衛民族尊嚴;有的人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帝力於我有何關係;有的人腳踏實地,有做才有得吃、有的人循著殖民現代化的腳步而懷抱另一個新世界??,整個臺灣島上依著各式生活樣態的人們,交織出日治時期臺灣豐富的整體社會面向。



      在日治時期流行歌曲唱片工業的圈子裡,也匯集了一群追求某種新潮摩登生活價值的音樂工作人。



      早期國民黨政府的教育體制,讓現代的臺灣人常以為日治時期的臺灣人生活在受盡異族欺壓、文化被抵制、精神上苦不堪言之中。過去的作文比賽,對著被灌輸成祖國的中國大陸寫愛國作文時,那些必用的、必寫進去才有可能得到名次的字句-「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等,可以完全移植來描述當時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



      再加上,出現在1990年代左右,那些被重新編曲、演奏得相當悲情的「日治時期臺灣歌謠」,更欲向現代的臺灣人傳達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是多麼悲苦、悲傷、悲痛、悲哀??。



      總而言之,日治時期的臺灣,在各個面向,似乎離不開一個「悲」字。



      還能更慘嗎?



      是的,還有更慘的。那萌芽、發展、成熟於日治時期的歌仔戲中所大量使用的哭調仔,常被人們詮釋為當時臺灣人內心鬱悶、鬱卒、鬱鬱寡歡的表徵,需藉由悽慘落魄的哭調仔來抒發情緒,引起內心的共鳴。



      然而,即使如此,心中仍存有大大的疑問:為什麼阿嬤總是念念不忘她的「日本時代」?



      以往不會主動想去聽過去臺灣的音樂,每次只要讀到所謂的臺灣音樂史就是佈滿難懂的、只聞其名不知其聲的南管、北管、歌仔戲、四平戲、高甲戲??;一直到進入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就讀後,陳人彥老師向我提議,身為臺灣人應該要更了解臺灣的音樂,於是修習了由當時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所長王櫻芬老師所開設的「歷史錄音與臺灣音樂」課程。在課程的學習中,大量聆聽了各式各樣在日治時期所錄音發行的唱片音樂,這些唱片音樂的種類實在太繽紛,音樂的內容也處處令人感到驚喜,即使在歌曲的歌詞中哀嘆著被分手、被劈腿、被始亂終棄,卻也都真情款款地盡情自由展演??



      這樣的聲音展現,令人產生疑慮,一個可以讓人們這麼自由唱歌、跳舞和表演的年代,會是一個只充滿壓迫折磨的暗黑世界嗎?



      於是,這使人想要更了解那時候的音樂樣態,從這些音樂的樣態中可以探知那些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祕密。



      在眾多的樂種中,流行歌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



      而,流行歌在音樂的層面中有許多面向可供探討,包括旋律本身的結構、旋律與歌詞之間的關係、旋律的調式或調性所呈現的情緒等;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編曲的部分。顯然人們之所以能最直接感受到歌曲中所呈現出的愉悅、哀嘆甚或輕佻放浪的氛圍,確實是由編曲工作的整體運行所帶出的效果。



      若要深入探索、感覺這些流行歌的內涵,就非從編曲研究著手不可。然而,在臺灣,在本著作出版之前,卻幾乎無人人討論研究過這些歌曲之編曲的手法、技巧與意義,但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講述或分享聆聽這些歌曲的心得時,卻多少都會提到事實上是由編曲所帶來的豐富感受那麼,要怎樣把編曲的事說清楚呢?



      分析它。



      弄清楚它的組成元素、弄清楚它的組成方式、也弄清楚為什麼那個時代會用這些元素來編曲,並以這樣的方式來完成一首歌曲的編作。



      因此,本書的目的在於提出一個可行的、可供編曲研究的分析方法,釐清了這些元素後,那麼當我們被一首歌感動時,才能更加知道為什麼感動、被什麼感動以及在感動什麼。



      於此,本書以臺灣最早、最早、最早的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作為研究材料,別具意義。因為在那之前,臺灣還沒有流行歌,而日治時期是臺灣唱片工業萌芽的時期,就在日本殖民的期間,臺灣才開始有了流行歌的產業鏈。在臺灣,所有關於流行歌的一切一切,都從這時期開始。



      一開始的臺灣流行歌是什麼樣子呢?當然跟編曲有很大的關係。



      編曲研究是一個艱辛且孤獨的過程,在本書第一章中將會談到關於編曲研究的困難之處;然而,雖然考驗重重,卻仍無法割捨那股對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流行歌編曲的熱忱。



      事實上,為了進行編曲研究的工作,必須將所研究的每首歌曲都從第一個聲音聽到最後一個聲音,又因為這些透過脆弱的蟲膠唱片所轉錄出的古老聲音,著實不甚清晰,使得在辨認編曲元素的過程中,必須反覆聆聽無數次。有人說一回生、二回熟,而無數次的深度聆聽,更培養出我與這些歌曲之間比熟悉還要更深更厚的情感;說得更清楚些,也就是這無數次的深度聆聽,使人更珍惜臺灣這片土地。



      本書的編曲研究工作,始於奧山貞吉的編曲作品,因為他是臺灣第一首流行歌的編曲者。在過往,愛好收藏日治老唱片的圈子中,奧山貞吉是一個常會出現在唱片圓標上看似平凡無奇、不甚重要的人物。當收藏家們在介紹一張唱片時,會念出作詞的是誰、作曲的是誰、唱的是誰,而若圓標上剛好有標示出編曲者,有時則會順便念出;然而,要明白的是,並非每張唱片的圓標上都會標示編曲者,編曲者彷彿可有可無,完全是個邊緣人。即使念出是誰編曲的又如何?那不過是個陌生的名字,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真的不是這樣子的。事實是,沒有編曲家,就沒有1930年代的臺灣流行音樂。



      再者,若仔細聽這些曲子,就會知道當時的編曲家並不是毫無章法地胡亂編曲,他們不但有想法,也有專業技術,而且受過西樂訓練。奧山貞吉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為臺灣編寫了近百首曲子,是所有為臺灣編曲的編曲家中作品數量最多的。不論他的編曲模式是如何學成,但他確實為臺灣的流行歌曲塑造了整體歌曲的樣式以及奠定其發展的基礎。



      因此,要研究臺灣流行歌,就從日治時期的歌曲開始,而要研究日治時期的流行歌編曲,就從奧山貞吉的作品開始。



      請大家記得,在本書中所分析的,不只是當年很「趴」的流行歌,那也是我們祖先的聲音,是臺灣作曲家、作詞家、歌手與日本編曲家們所共同聯手創造出的美好記憶。



      也再請大家記得,奧山貞吉或許不是編曲界的偉人,但他絕對是一個對臺灣流行音樂有巨大貢獻卻一直被忽視的重要人物??。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