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在小時候的觀念?,祈禱是在特殊場合和時間纔做的事。在二十世紀中期的西方社會中,人們以出世的觀點強調祈禱的功能;而其他的文明文化則將這種神聖的力量和日常生活結合,讓每件事都變成祈禱的獻禮和冥想的活動。巴里人(Bali)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以每日的祈禱、舞蹈儀式和尊敬的態度面對大自然與神聖的藝術。
從本書的對話中你可以發現:把祈禱和冥想與日常生活結合並非是不可能的事。首先,賴瑞•多斯醫師(Dy. Larry Dossey)談到祈禱治療的力量。喬•卡貝辛(Jon Kabar-Zinn)提醒我們要時時專心,並且在生活中保持知覺。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將告訴我們如何把亙古的智慧,運用在現代的物質世界中。
冥想老師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mfield)提醒我們在這個精神的旅途上可能發生的錯誤和挑戰,同時,他也提供他專為西方人所設計的冥想方法。而本身是個冥想者的瑪莎•辛那達(Marsha Sinetar)也將告訴我們,她從寂靜和孤獨中獲得的經驗。她的智慧對每個致力於心靈探索的人,將有很大的助益。
冥想大師辛森•揚(Shinzen Young)捨棄哲學上的理論,從多次的生活經驗中鍛鍊出一個基本而且有用的冥想方法。在祈禱和冥想的階段中,想像力是一個重要且必須的過程,珍妮•阿特伯格(Jeanne Achterberg)會針對這點與我們討論。
格•韓瑞克(Gay Hendricks)帶領我們回到呼吸的根源,使我們瞭解:呼吸不祇對生命很重要,學習如何呼吸可以幫助我們整合心智、身體和心靈。在與尼爾•唐努(Neal Donald)的對話中,我們得到一些很有趣的啟示,他同時也告訴我們他與上帝交談的經驗。最後,已故神父貝德•葛瑞菲斯雀(Bede griffiths)用他那溫和的口吻,提醒我們甚麼纔是達成心靈生活最重要的方法。
在閱讀此書時需要注意一點:每一個章節都可視為完整的一部分,然而每個人所發表的觀點卻又彼此相繫。每一位專家的觀念皆為本書的論點提出佐證。我們希望親愛的讀者們,能發現書中的對話,對你們有用,並且對你們的心靈運動提出中肯的意見。希望本書真能對你們有所助益。
麥可•湯姆斯(Michael Toms),一九九七年六月寫於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