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看到「逃」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逃離公司、逃離人際關係、逃離瓶頸??相信大多人都對「逃」抱持著負面印象吧。
做人必須事事忍耐,凡事以完成職責為優先。逃跑是消極、丟臉的行為,其他人知道一定會看不起我的——你是不是也這麼認為呢?
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逃跑」和「戰鬥」一樣,都是相當積極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珍愛的人事物,就拿我來說吧,我最看重自己的性命,再來則是家人。
為了守護至愛,我們經常面臨要「戰」還是要「逃」的選擇。如果戰鬥無法改變現狀,或是戰了也沒有好處,逃跑當然就是上策。逃跑雖然感覺丟臉,卻並非不可行。
相信各位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句話。這句話出自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知名兵書——《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意為「逃跑才是最高明的計策」。
該書編按:「沒有勝算就應全力撤退,指揮官為將損害降至最小而迴避作戰,代表他沒有喪失心智。」「無法再戰時有『投降』『停戰』『撤退』三個選擇,投降等同戰敗,在不利於己的狀態下停戰則近乎戰敗;若是撤退保存戰力,則隨時都可能挽回情勢。」
日本社會瀰漫著「士可殺不可辱」的風氣,「逃跑」對日本人而言非常可恥。也因此,日本在大東亞戰爭[1]期間寧可打「玉碎戰[2]」,也不願士兵成為戰俘。相對的,中國、歐美則沒有「玉碎」的觀念,他們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若最後能扭轉情勢,忍一時之辱又算得了什麼。
也就是說,「逃跑」其實是一種「戰鬥」。撤退是為了捲土重來,就算一時戰敗,還是可以重燃死灰,靜待時機,再次發動攻擊。
就科學的角度而言,逃避也屬於積極的行為。相信各位都知道,人在戰鬥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當動物必須保護自己時,腎上腺髓質(Adrenal Medulla)就會分泌腎上腺素,將血液大量送至運動器官,加強心肌的收縮力。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逃跑」時也會分泌腎上腺素。「逃跑」和「戰鬥」的目的都是為了保住性命,對生命而言是同性質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在英文中,腎上腺素又稱為「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激素」的原因。
「該逃不逃」會阻礙腎上腺素分泌,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積極型逃跑」是為了在人生中贏得最終勝利。若你是因為在生活中受到不合理待遇才拿起這本書,請務必鼓起勇氣,將「逃跑」納入你的行動選項。
?
[1]譯註:日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於遠東、太平洋戰場的戰爭總稱。
[2]譯註:出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自我毀滅也不願委曲求全。
?且戰且走,英雄本色
?
日本作家百田尚樹先生,以日本戰時神風特攻隊的事跡,著成其生平第一部小說《永遠的0》,初試啼聲,即聲名鵲起;繼之再以《名為海賊的男人》一書,榮獲日本「書店大獎(本屋大賞)」;最近的《日本國紀》更是創下上市前已有五萬本再印的佳績,可謂出一本賣一本,足見其在發掘題材,著書立言上,確有獨到之處。這本最新的著作《逃跑的勇氣》,是他在評論文章上的牛刀小試,依舊獲得日本書市的注目。
?
日文關於「逃」的動詞,就是一個「逃??」,再無其他。這似乎也標誌著日本人對於「臨陣脫逃」行為的單一看法:「逃亡可恥」,惟其可恥,故日本人易將自己逼入絕境、二戰期間,大批日本年輕士兵,在戰無可戰之時,仍堅持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種作戰精神,日本人以「玉碎」名之,逃亡可恥、不逃可貴,不逃不降的行為,才是日本人的美學意識。所以,戰時的日本兵會「玉碎」,戰後的日本上班族會抱病上班、會超時過勞、會逆來順受,全都是日本人不精於「逃」所致。
?
一如百田於本書中所提:百獸生而能逃。逃者,本能也;動物之善逃者,莫過於蟑螂,一有風吹草動,即能以每秒身長34倍的距離,溜之大吉。所以,人而不逃,豈非禽獸不如?坐以待斃,聖賢不為;且戰且走,英雄本色。
?
相較起日本人,其他國家的人大多沒「玉碎」這樣的「美學」。以中國而言,「逃」可以寫成「走」「竄」「遁」「閃」「溜」,好比中國菜的「煎」「煮」「炒」「炸」「燉」,可謂種類繁多、體例具備。遠的如楚漢爭霸,劉邦尿遁,成就漢朝四百年帝業;近的如國共相爭,毛澤東萬里長竄,厥有中共建國。「逃」之為用,斑斑可考矣!
?
當然,百田強調「逃」的重要,絕非遇事一逃了之,而是勢不可為時,懂得適時收手,以圖東山再起。故善逃之餘,還須善記:記著教訓,以免覆轍重蹈。《逃跑的勇氣》,指點我們逃的條件、逃的方法,乃至逃的心理,可謂逃的百科全書,可以補世道之不足。讀者披閱,定能擊節歎賞,一新聞見也!
?
老侯 二?一八年臘月 識於日本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