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園作家訪談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園作家訪談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3078
李瑞騰,郭永吉,洪珊慧
釀出版
2019年1月24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9864453078
  • 叢書系列:釀文學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釀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一園桃樹,枝葉茂盛,花開燦爛……



      收錄二十位桃園作家的專訪及小傳,呈現出文學發展在桃園的風貌

      鄭 煥  鄭清文  傅林統  涂靜怡  呂秀蓮

      邱 傑  馮輝岳  許水富  陳銘磻  陳銘城

      林央敏  莊華堂  李光福  黃秋芳  陳 謙

      鍾怡雯  陳大為  謝鴻文  羅世孝  陳夏民



      桃園是客家文學的重鎮,這從龍潭客家文化館展示的鍾肇政和其他客家的作家資料可以證明;此外,這裡的兒童文學亦極豐碩,從林鍾隆、傅林統到李光福、謝鴻文,已然發展成一條綿長的傳統。近歲以來,隨著城市的躍升,外地移入的作家增多,活絡了在地文壇,再加上公部門的資源進來,文學場域已現盛況。──總策劃 李瑞騰



      關於「桃園」作家的界定,本書採廣義的角度,期能呈現更加寬闊多采的桃園作家面貌。當然,桃園作家不只本書現階段專訪的二十人而已,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做得更多,讓更多人可以深入瞭解在地作家的文學歷程及其成就。──主編 洪珊慧



      經由這個計畫的採訪與撰稿,我才發現,桃園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文化寶藏等著被挖掘、被公開;我才逐漸了解自己身為桃園人的驕傲與使命。──採訪撰稿 汪順平



      對在桃園成長或是其他因素輾轉來此的作家來說,無論附近夜市商家的遞嬗,或親切的鄰居,抑或是長年貧瘠不方便的山上、一畦一畦的埤塘,都是這塊土地上一道一道美麗的風景。踏在孕育我們的土地上,聽著許多作家談起過去與現在的景象,如在眼前。──採訪撰稿 林依慶



      感謝受訪作家真誠而深切地傾訴其生命與文學間的動人篇章,以及過程中每一階段的溫暖協助!如此美好的相遇,使在文學路上幾度迷茫、游離的我,期許自己未來能以一場又一場文字雨,醞釀生命的芬芳。──採訪撰稿 鄭雯芳



    本書特色?? ?



      ◎本書專訪二十位桃園作家,記錄其文學歷程及表現。有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文學編輯及兒童文學工作者。除訪談主文,每位作家附錄其基本資料(小傳及著作目錄),整體反映出桃園文學的風貌,並勾勒出文學在城市不斷躍升中的發展軌跡。


     





    序�李瑞騰 

    編寫體例 

    編寫團隊 



    鄭 煥 亦耕亦寫的戰後典型農民作家 

    鄭清文 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傅林統 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涂靜怡 將名利放逐於詩園之外 

    呂秀蓮 自立自信自主的新女性主義者 

    邱 傑 永懷赤子之心,全方位創作 

    馮輝岳 以「傳承」自我期許的筆耕者 

    許水富 從金門來到桃園,從美術玩到詩歌 

    陳銘磻 以虔誠之心把文學種在土地上 

    陳銘城 致力還原被歷史隱埋的真相 

    林央敏 用臺灣話思考、說話、寫詩以及生活 

    莊華堂 跨族群活動、跨文類書寫 

    李光福 多元嘗試,尋找新的兒少小說方向 

    黃秋芳 珍惜每一瞬間對於時空的凝視 

    陳 謙 在文類形式的轉換變化中彰顯主題 

    鍾怡雯 從這個島凝望三千公里外的半島 

    陳大為 融古典於新詩,窺印度見南洋 

    謝鴻文 我的心像是一個很多層的抽屜 

    羅世孝 寫作是為了自我滿足而非追求成就 

    陳夏民 我用出版對抗這個世界 



    編後記�洪珊慧 

    採訪後記�汪順平、林依慶、鄭雯芳





    序 



    李瑞騰




      一九九一年八月,我應聘來到桃園中壢的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那時我還負責《文訊》雜誌的編務,正執行一個名為「台灣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的計畫,十月間來到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主持一場「桃園藝文環境的發展」座談會,與會者有主管文化事務的官員、藝文團體領導人、關心地方文化發展的小學校長、報社記者、作家等十餘人,紀錄刊於該刊十二月號,該期有「灼灼桃花─桃園的藝文環境」專題,刊出的文章另有縣之簡史、縣之藝文刊物及藝文活動概況。



      可以這樣說,我從初來中壢之時,通過媒體的專題策劃與執行,對桃園藝文已有初步的了解,這也就是五、六年之後,我之所以參與本校藝術學研究所李明明所長主持的「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先期規劃研究」,負責其中「文學與文化傳播」的原因,從環境的了解到文化藝術發展的規劃,雖只是一項研究案,配合我多年的推廣文運和從事文學史料工作,桃園成了我最先探觸區域文學的一個個案。



      跨世紀之初,一位東吳大學中研所的碩士生高麗敏來到我中大的課堂,希望旁聽我上課。她正準備進行〈桃園市文學史料之分析與研究〉,那時我的碩士生葉連鵬剛完成《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1999),也許是緣於連鵬論文和文訊的專題吧,她來找我,我很高興她願和我分享她搜集資料的經驗,彷彿我也隨她進入了桃園文學歷史的縱深,了解這個地方的民間文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和兒童文學。



      桃園當然是客家文學的重鎮,這從龍潭客家文化館展示的鍾肇政和其他客家作家資料可以證明;此外,這裡的兒童文學亦極豐碩,從林鍾隆、傅林統到李光福、謝鴻文,已然發展成一條綿長的傳統。近歲以來,隨著城市的躍升,外地移入的作家增多,活絡了在地文壇,再加上文學的創作、出版和相關活動被認定成為公共事務,公部門的資源進來,文學場域已現盛況。



      這一兩年,幾次應邀出席《文化桃園》的諮詢會議,參與文學獎的評審,感受到執事者的敬謹之心,體察出他們推動文學發展的熱情。我行走文壇多年,認得許多桃園作家,沒往來的也都知道他們的寫作狀況,相較於當年初來桃園的時候,今天的桃園文學,可以敘寫成一本大書,不論是概論,或者文學史。



      我在中央大學中文系的同事郭永吉教授接受桃園文化局的委託,執行一個專訪桃園作家的計畫。郭老師找來洪珊慧老師協助,我看著他們帶著學生,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採訪與報導,內心之快慰難以言喻。



      現在,這本訪談錄即將出版,我想起當年《文訊》專題以「灼灼桃花」為題,本就取自《詩經•周南》,乃建議以其原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為訪談錄的書名,意思是說:一園桃樹,枝葉茂盛,花開燦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