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人生即道場:玄妙人生的道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84385
抱一法師,慧鈺
華冠文化
2019年1月23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684385
叢書系列:
通識系列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通識系列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同
類
書
推
薦
莊子,從心開始
定本老子校正
列子臆說(下)
其維哲人 告之話語:雜談老子思想及其大器應用之未來學
心靈動力視角的《老子》與《賽斯書》
內
容
簡
介
本書特色
崇尚自然無為的天道、秉承順其自然的天人關係、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氣質、修練隱逸之士的人文關懷,這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不變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為人、處事的行動策略。
本書從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從集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從深刻而淺顯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樂的源泉,從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質,並為心靈提供滋養。
?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
自我的認知與救贖——人順隨眾又不失真性
1.瞭望世界,從認識自己開始?
2.自我管理需求“三寶”?
3.天性和本色就是你獨享的資本?
4.順隨眾人又不失真性?
5.直視自己的劣勢,發揚自己的優勢?
6.自恃己能,往往走向深淵?
7.知錯,承認錯,改錯,善莫大焉?
8.學會了“裝傻”,你就不再是“傻瓜”?
9.勝己者,天下莫能與之爭雄?
?
第二章
?
生活的狀態與心態 ——用平靜心看花開雲起
1.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境界?
2.遠離競爭,才是最強的競爭力?
3.不要將“生存”和“利益”本末倒置?
4.“平常心”即是心神開闊之道?
5.寵辱不驚,慣看秋月春風?
6.讀懂了“生”“死”,才能活得更好?
7.別讓“慾望”這個奴隸翻身做了主人?
8.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9.保持戒懼之心?
?
第三章
?
知識的內供與外需——詩書德學中提升氣韻
1.知而不言,言者不知
2.讀書可以“排毒”“養顏”?
3.知識可以激盪你的潛能量?
4.自大者是學識匱乏的典型?
5.有儲備在先,才能後發制人?
6.在實踐中找到“活知識”
?
第四章
?
理想的堅守與順應——用“道”成全昨日之夢
1.用追逐的腳印串聯起你的夢想?
2.活在當下與憧憬未來並不相悖?
3.成事不在乎立志,而在於善始善終?
4.“堅持”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臨界點?
5.大象無形,信念是成功的領袖?
6.“激流勇進”不如“功成身退”?
7.無為者,常常大有所為?
8.展露雄才需抓時機?
?
第
五章
?
處世的侷限與境界——紛亂世情瀟灑依舊
1.禮儀之術,不可不重視的積累
2.眼睛所到之處,未必都是真實的?
3.放棄追究生命中的無可奈何?
4.“寬容”:瀟灑了別人,也逍遙了自己?
5.求回報的幫助是最低等的“善”?
6.人言不可畏,一笑棄置矣?
7.接納別人跟自己的不一樣?
8.嘴上留神,腳下留路?
9.開拓人脈,少樹敵?
?
第六章
?
自然的大道與精髓——順地法合天道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後其身才能身先?
3.在無序中尋找有序?
4.自然法則就是生存法則?
5.變通則生,固守則亡?
6.強盛的前路必定是衰弱?
7.有距離的“樹”才能夠生得蓬勃
8.“無我”的天人融合境界?
?
第七章
?
智慧的本性與悟性——智有所用“道”有所獲
1.順承你無力違抗和改變的事實
2.學會“外圓內方”地做人?
3.助人者亦是助己
4.量力慎行,知其可為而為之?
5.知止而後得,不止而後失?
6.善遺忘的人,才是大智慧的?
7.大智若愚,顯現無用之用
8.做事需要冷靜與膽識並存?
?
第八章
?
心靈的感悟與超越——通透豁達養心得道
1.大喜不喜,大怒不怒,方可養心?
2.堅定本心,不為外事所擾
3.少慾寡私,才能得心的寧靜?
4.守護好心靈的原始森林?
5.感悟,讓你的心田繁花似錦?
6.策馬揚鞭,還心靈一片自由的藍天?
7.靈魂的通達,源自於對世事的徹悟?
?
第九章
?
快樂的發掘與塑造——道學中跳動的“樂”因數
1.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
2.捨棄虛妄,身心才能跳脫紛擾?
3.把“得失”放生,讓快樂留步?
4.“利”字退隱時,悠然見南山?
5.知足者常樂,長足者知樂?
6.上善若水,用初心為快樂開源?
7.以“道”作指引,體味寧靜中的愉悅?
?
序
編輯推薦
國家宗教局備案道士、龍虎山天師府授籙法師、黃河道院住持道長抱一法師? 開示 執古之道,禦今己有。功成身退,天之道哉。
清靜無為而有所為,讓立身處世通達無阻。一種逍遙自在淋漓暢快面對世俗羈絆的力量,塑造你超凡脫俗的瀟灑氣場。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日常交流要從自身所處位置出發,見機行事才能左右事態的發展。
前言
茫茫宇宙之中,“人”“地”“天”與“道”一脈相承。作為萬物之靈,“人”生活在大地上,仰望天空觀節令,必然需要掌握生存、發展之道。於是有了“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的邏輯。
老子開創了道家學派,指引著人們學習、研究天地運行的大道。莊子更進一步,乾脆要求人們學會無拘無束地生活,享受逍遙自在的人生。之後道家其他分支學派的著作,都圍繞著“道”這個根本點展開,為後人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智慧。
崇尚自然無為的天道、秉承順其自然的天人關係、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氣質、修練隱逸之士的人文關懷,這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不變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為人、處事的行動策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瞭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瞭解自己的人才是開明的,這是道家的“自知”智慧。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上天的法則是減損有餘的而補給不足的,這是道家的得失智慧。
◇功成身退,天之道哉——成功了便隱退,是天的法則,這是道家的進退智慧。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偏愛和親疏,卻經常幫助善良而有寬容心的人,這是道家的自助智慧。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把握古已有之的道,同它來駕馭現在的具體事物,這是道家的借鑑智慧。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永遠順乎自然,天下萬物沒有不是它所為的,這是道家的無為智慧。
……
人這一輩子,其實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說話,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腦)思考。顯然,說話、辦事都離不開“用心”。“心”之所在,必須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學問字字璣珠,為我們提供了瞭解自然、洞悉萬物、把握人心的規律,諳熟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無為中成就有為,在天地之間樂逍遙。
本書從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從集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從深刻而淺顯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樂的源泉,從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質,並為心靈提供滋養,開啟嶄新的人生之旅。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