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二?一六至二?一八作品集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二?一六至二?一八作品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22059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9年2月11日
160.00  元
HK$ 144  






ISBN:9789869622059
  • 叢書系列:文藝創作系列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藝創作系列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教育學習 > 大學出版中心











    2016到2017,3個學期,21門設計課,

    42次正式評圖,73個焦慮的靈魂,

    442天在工作室發酵的日子。



      這些,是圖也是文字,是衝撞也是自我探求,是全盤摸索也是學習建築的步步。本書把在建築所的一個個片刻濃縮成六個章節,從「空間感知」到「居住想像」,從「討論公共」到「建築實踐」,從「當代議題」到「未來界線」。有別於以往以設計課程為分類依據,本書希望打破這樣的藩界,以六種主題來詮釋交大建築所對培育建築專業的理念,並透過作品以及師長論述相互對談,讓各界能更清晰地閱讀出「交大建築」,也讓這本作品集成為我們持續前進、持續變動的片段停格。



      ◎即將邁向第三個十年

      「自2000年創立起,交大建築研究所一直面臨的挑戰是『新興建築系所的定位、生於理工環境的契機與責任』。這種追求當代性與探索科技意涵的性格,使得我們不會、也不能偏安於長期穩定狀態,而必須持續滾動與變革。2010年之後,我們融合建築師與工匠精神,在教學與研究上不僅以真實建築、社會、都市、文化、未來性為課題,還親身參與實踐與改造,從實驗教學、創造工具、打造能源屋、社會改造、義築、到挑戰數位文化的前緣。2020年,我們即將迎接第三個重新定義自己的十年。」——交通大學建築所所長侯君昊



    ?


     





    Chapter1 知覺?經驗?空間ESTHESIA EXPERIENCE SPACE

    建築的初始從感知空間開始,一片屋頂定義出的太初棚架成為設計者的起點,我們因由產生各種想像,歸納出不同的空間經驗。



    Chapter2 居與生活的多重視角MULTI-PERSPECTIVES OF LIVING

    居住是建築最原始的需求,或是說庇護,而家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透過切身的空間練習,拓展出對居住議題的省思。



    Chapter3 以公共之名的城市觸媒CITY CATALYST:PUBLICITY

    當生活彼此交織而不再單一時,城市因而發生。建築從關注城市基礎系統的整合再生,以及它的社會性和公共性出發。



    Chapter4 建築的機構性機構的建築ARCHITECTONIC AND VICE VERSA

    建築類比成機構是個普遍的說法,機構內物件的運動就好比建築內部的各種連動,不過建築不只是機構,我們因此在機構的微觀及建築的巨觀尺度,以及藝術及工程間來回探索。



    Chapter5 當代考驗!建築試答。THE ARCHI-VERSION ANSWERS OF CONTEMPORARY ISSUES

    依循空間而生的建築,似乎也因切身而該對社會的需求負擔起更多責任。建築訓練也該回應當代社會議題,重新探討所謂的新需求。



    Chapter6 在未知中突破界限BREAK AWAY FROM CONVENTION

    建築的歷時性與恆久性,讓我們在創造當下的時候必須躍前思考,為未來建築的立足提供方向。在看的見的當下,以建築科學的物質性來面對看不見的未來趨勢。





    ?





    所長序



    DirectorsForeword ?



    交通大學建築所所長  侯君昊




      建築的形與機能始於太初棚架(primitivehut)和庇護所(shelter),隨文明不斷散佈與分支演化而開枝散葉、形成豐富多元樣貌。建築可以如炫技般的精巧繁複,也可以如不插電音樂會般的忠於質樸原貌;建築是物理性的容器,也是精神性的載具。而且,建築不只是建築物。



      建築的迷人之處,在於遍及性(ubiquitous)與超越性(transcendent)。之所以遍及,因為它依附人類生活與文化需求而存在,是一種無法迴避的藝術;之所以超越,因為它既是人類文明與空間權力的宣示場域,亦是孕育搖籃,相生且相伴。與其說我們著迷於建築,不如說是被建築所牽連的豐富脈絡、內涵及影響力所吸引。建築師與建築工匠,就是實踐這個憧憬的角色。



      建築師在織度繁複的問題空間中撈取線索、編織出獨特的作品;建築工匠則以材料與技術將抽象轉為實體、賦予建築概念最終落腳塵世的肉身。歷史上曾經有段時期,建築師即工匠、工匠即建築師。時至今日,各項職業的進化、複雜化、分工與分化,使得當代建築師專司設計,鮮少具備建造的專業,既是必然也是遺憾。這種困境應該改變。



      自2000年創立起,交大建築研究所一直面臨的挑戰是「新興建築系所的定位、生於理工環境的契機與責任」。這種追求當代性與探索科技意涵的性格,使得我們不會、也不能偏安於長期穩定狀態,而必須持續滾動與變革。2010年之後,我們融合建築師與工匠精神,在教學與研究上不僅以真實建築、社會、都市、文化、未來性為課題,還親身參與實踐與改造,從實驗教學、創造工具、打造能源屋、社會改造、義築、到挑戰數位文化的前緣。2020年,我們即將迎接第三個重新定義自己的十年。



      交大建築所不只研究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我們以建築為基地,大膽探索與挑戰各類廣義建築的前衛議題,為人所不能、為人所不為。以此作為交大建築所十八歲成年禮的期許。





    ?




    其 他 著 作
    1.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2. 交大建築 2016: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二?一六年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