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王朝的家底: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91581
波音
楓樹林出版社
2019年2月22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691581
叢書系列:
圖解雜學系列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圖解雜學系列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同
類
書
推
薦
祥瑞.天命.竊國者:史上第一位儒家皇帝王莽和他的時代
清朝科舉考試與旗人的政治參與
鴻鵠志——十位英雄人物的行路與心路
北漂台灣:馬來西亞人跨境台灣的流轉記憶
流動日常:藝術蝦的繪畫日記【扉頁親簽版•博客來獨家】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安達與島村 08
美、中開戰的起點:既有的強權,應該如何對面崛起中的強權?川普時代的美國,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中國與美國,是否終需一戰?
一課經濟學(50週年紀念版)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東南方的國度: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
致命中國
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
內
容
簡
介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
從經濟角度替中國朝代興衰算筆明白帳∼
歷史不只是朝堂之上的打打殺殺,更是朝堂之外的吃喝拉撒!
3000年帝國興衰淬鍊而出的財政教科書!
《王朝的家底》是透過經濟角度給歷代王朝算了筆明白帳,
通過對先秦∼清中期金融史的梳理,
從錢糧等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發展脈絡。
經濟學家在此與歷史學家打了場擂台戰,
顛覆歷史課本皇權爭奪的說法,從錢眼重看中國的朝代更迭!
▇▇▇▇▇▇經濟學家PK政治學家,錢&糧,是比祀&戎更要緊的國之大事!▇▇▇▇▇
在政治學家的眼中,歷史是帝王將相的爾虞我詐和經略權變,
而在經濟學家的眼中,歷史卻是糧食是否充足、運輸是否順暢、幣值是否合理的預演。
.關於中華邁入帝國以來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
政治學家說:這將歸功於戰亂平息後政治穩定、皇帝勤儉持家、農民賦稅減輕;
經濟學家說:那是因為此時小麥廣泛種植,民眾物質基礎增強,皇帝其實沒什麼政績,只是擺個POSE而已。
.宋真宗與蕭太后簽訂【澶淵之盟】,每年向遼提供30 萬的「助軍旅之費」,
政治學家說:宋朝沒有收回燕雲之地,且每年給遼朝大量歲幣是一大恥辱,窩囊至極!
經濟學家說:賠款最多也就占政府財政收入的0.3%,扯幾尺布匹、扔幾兩銀子打發北方的胡人,換得國家的長治久安,花小錢省大錢,這就叫雙贏!
.關於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國力達到鼎盛,國家財富積累,國防力量強大,
政治學家說:那是因為三代帝王勵精圖治,事必躬親,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經濟學家說:那是因為玉米、地瓜、花生進入糧倉,否則康熙和乾隆就算是天縱奇才,也沒有辦法把已經達到極限的中國人口翻一倍,衝破3億大關一起拼經濟。
▇▇▇▇▇哇靠!怎麼和課本寫的不一樣?從經濟切入,翻轉3000年歷史視角!▇▇▇▇▇
政治學家追蹤帝王權術、將相策略,
經濟學家則追蹤「稻米」、「鹽巴」、「茶葉」等民生物資,以及王國所處地理環境:
.中國人「重農抑商」的思維並不是文化的影響,而是地理環境造成,中國大江大河流淌的方向是東流到海,若要靠便捷的河運,只能交換同緯度的物資,對經濟發展不是好兆頭!
.秦始皇修築長城,短期看是勞民傷財,但長期而言使流動的戰場將會變為固定的戰線,士兵後勤負擔降低,閒時又可以就地屯墾,這筆帳,算得結結實實。
.東漢會放棄了幾代人辛苦打下的西域基業?是因為沙漠綠洲的經濟又難以承受大規模駐軍的生活需求,於是忙不迭地甩掉西域的這些綠洲王國,減輕自身的經濟壓力。
.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找個逃跑的廢帝,目標直指非洲的黃金和象牙,擺平明朝紙幣貶值的問題。
▇▇▇▇▇▇經濟不僅是命脈,更是中國&外國、政府&民間的博弈籌碼。▇▇▇▇▇▇▇
在《王朝的家底》之中,經濟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更是政府與民間的事,
歷史是皇族寫成,所以在史書中你可能不曾看到:
.商殃、管仲和私鹽販子的「鹽巴」爭奪戰。
.三國群雄鬥地主、鬥名門望族。
然而從經濟視角,這些都是統治者掌握國家政治和經濟控制權的殺手?。
《王朝的家底》用簡單通俗的方式來古代中國經濟發展與國力的關係,
希望在歷史的王侯將相、善惡忠奸等視角之外,
從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出發,提供給讀者於歷史的新穎解讀。
本書特色
◎透過錢眼重看中國三千年來的政治情勢發展。
◎行文不帶刻板的資料規章,用通俗好玩的說書口吻暢聊歷朝更迭!
◎任何關心政治、經濟,民生大計、生活水平的人都該看看,本書以紮紮實實的歷史告訴你,搞民生比攘權奪利更實在。
目
錄
.前言 國之大事
第一篇 三千年的糧倉保衛戰
.用狗尾巴草填飽肚子
.西方的小麥改變了東方的歷史
.力不從心的小麥
.水稻接棒小麥
.感謝玉米棒子,感謝印第安人
第二篇 愛生命,愛鹽巴
.充滿鹹味的華夏神話時代
.春秋戰國的幕後導演
.私鹽販子掀翻大唐
第三篇 長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馬可波羅見過長城嗎?
.長城建在哪兒,得聽老天的
.秦始皇算了一筆經濟賬
.萬里大牆沒什麼用?
.長城被經濟學打敗了
.兩邊人詛咒的圍牆
第四篇 爭霸西域不為錢
.貌似滑稽的「天馬戰爭」
.漢朝對賣絲綢沒興趣
.脆弱的綠洲壓力山大
.匈奴被一記勾拳打懵了
.西域是中原王朝的一杯苦酒
第五篇 三國群雄鬥地主
.東漢王朝的財政困局
.曹孟德:唯才是舉,大興屯田
.劉玄德:根紅苗正又奈何
.孫仲謀:坐斷東南靠平衡
第六篇 大運河打通王朝經脈
.大河向東流,不是好兆頭
.天上掉下個隋煬帝
.大運河:一個文藝青年的驚天力作
.傍上大運河,京城有飯吃
.當皇家海軍掐住了大運河
第七篇 別說宋朝不差錢兒
.富甲全球的大宋
.宋兵乙:我曾是個無業遊民
.扯幾尺布就打發了北方胡人
.逼急了,破銅爛鐵都當錢
第八篇 早產的紙幣惹人唉
.從飛錢到交子:四川人有法子
.大宋開始對紙幣上癮
.三大王朝被一沓紙幣撂倒
.在通貨緊縮與膨脹間徘徊
第九篇 三個夢碎的阿土仔
.王莽的空想社會主義實踐
.經濟學家王安石的兩大創新 ?
.放牛娃皇帝的羡慕嫉妒恨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農民
第十篇 鄭和下西洋的祕密任務
.找個逃跑的廢帝,用得著七下西洋?
.差錢,還是差錢
.嗨,聽說非洲有金子 !
.鄭和海外貿易網的敵人
.鄭和的第三張牌
.沉舟側畔千帆過
第十一篇 大海有多寬廣,鄭氏海盜就有多犀利
.木頭要了寶船的命
.後鄭和時代的「海商王」
.鄭氏家族:東亞版「加勒比海盜」
.鄭成功趕跑蔗糖救臺灣
第十二篇 白銀讓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
.一枚銅錢引發的走私大案
.美洲白銀砸中大明的頭
.看白銀潮來,看白銀潮去
.百萬兩銀子逼死崇禎帝
第十三篇 誰偷了康乾盛世的饅頭
.什麼康乾盛世,那都是浮雲
.盛世危局:從馬可波羅到馬加爾尼
.達爾文家族砸了景德鎮的場子
.要人命的蠶寶寶
第十四篇 鴉片戰爭:一個「煙鬼」和一個「茶鬼」鬧翻了
.大英帝國被茶葉攻陷了
.鴉片拯救了太平洋島嶼 ?
.「茶鬼」覺得被「煙鬼」侮辱了
.種植園裡的煙茶暗戰
.「煙鬼」在當鋪裡徹底沉淪
.結尾 錢眼裡的歷史風景
序
前言?? ?
管窺歷史,就如同在轉動一支萬花筒,每轉過一個角度,欣賞到的是不一樣的絢麗,這正是歷史讓人沉迷的魅力之處。同時,面對同一個角度,也即同一個歷史事件,不同的人卻會有不同的解釋。
比如說關於政權的根本,《左傳》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祖先和守土開疆,的確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兩件大事,前者讓國民擁有共同的信仰,後者給國民帶來安全感。而在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聖賢那裡,禮樂才是國之根本,當禮崩樂壞之日,就是國家將要滅亡之時。
然而,即使是王侯與聖人,也是要吃飯穿衣的。沒有衣食的保障,他們所強調的祭祀祖先、攻防軍事、禮樂文化都無從談起。在古代社會,與軍事、祭祀和禮樂這些國之大事相比,錢與糧是更為底層、更為本質的國之大事。
糧食的生產受到自然條件比如氣候和土壤的強烈影響,同時耕種者的勤勞進取也會帶來更好的收成,比如通過培育和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通過改良農具,來達到糧食增產的目的。糧食的消費則與人口數量息息相關,糧食產量的增加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加,在古代社會,特別是冷兵器時代,人口數量是衡量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人口減少和饑民遍野,會讓一個曾經強盛的王朝陷入不穩定的危局。
中國古代的錢主要是銅錢和白銀,古代經濟的發展受到這些金屬貨幣供應量的強烈影響。當經濟總量擴大的時候,王朝管理者渴望有與之相配的貨幣供應量,要麼想辦法提高金屬貨幣的供應量,要麼採用其他一些有價證券,比如紙幣或者鹽引來作為貨幣等價物。
金屬貨幣的短缺曾經令許多王朝的財政痛苦不堪,有的王朝不惜鋌而走險,用劣質貨幣氾濫的紙幣來度過危機,最終不過是飲鴆止渴。
本書從錢糧等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脈絡,希望在歷史的王侯將相、善惡忠奸等視角之外,從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出發,提供給讀者一些關於歷史的新穎解讀。如果讀者在讀完本書後,能夠對古代王朝的國之大事有新鮮的認識,這將是筆者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範圍內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都與古代不同了,中國也不例外。雖然現代世界已經進入了全球整體上糧食過剩和紙幣飛舞的新時代,但古代那些決定國之大事的經濟規律並未完全過時。
如果我們把古代的糧食、鹽等物資替換成現代的礦產等資源;把古代的銅錢和白銀構成的金屬貨幣體系替換成現代以國家信用為依託的複雜金融系統,那麼現代各國政府的家底,其實和古代王朝的家底有共通之處。最近一些年來全球經濟深陷泥潭難以自拔,究其原因,是此前過高的金融槓杆率脫離了各國家底的實際情況,此情此景與中國古代一些王朝脫離家底基礎,濫發劣幣和紙幣的行為似曾相識。國之大事,不可兒戲。
所以,本書雖然談論的是古代歷史的錢糧故事,古代王朝的倉廩虛實,並不涉及現代社會,但如果讀者能夠通過閱讀,對理解當今世界經濟有所裨益,這會讓本書具有了一點點現實的意義,筆者深感榮幸。
感謝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給予幫助的人們,包括出版社的編輯和相關製作人員,為本書撰寫推薦語的各位師長,我的家人和朋友們。同時,也感謝對歷史有傑出貢獻的歷朝歷代的人民。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