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缺乏邏輯思考,只會重複犯錯
你有沒有過連自己要說什麼都不清楚,即使清楚也越講越混亂的時候?開會時,長官在上面講得口沫橫飛,你卻不知所云,而有些長官三言兩語,就讓你茅塞頓開,明明很簡單的事情,你卻無法和別人講清楚?有時即使再小心,卻連自己都不清楚怎麼就犯錯了?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
邏輯這門學問起源於古希臘,充分體現人類的懷疑精神和科學。有人說,智商高低就看邏輯思考能力強弱。其實,邏輯能力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商高低。生活常識、文化知識、人際交往等或許無關於智商,但卻能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思考能力高低。
邏輯學的就是理性思考的規則,是人類在勞動的過程中與自然、社會不斷發生碰撞而感知到世間萬物的各種屬性,從而由具體到抽象,總結出的概念和原理的有序組合。在一步步的實踐中,人們對事物的性質逐漸了解,從而按本質進行分類,對各類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各種判斷與推論。
邏輯思考能力重不重要?縱觀全球,那些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有所成就有影響力的人,他們都有很強的邏輯思考能力,他們邏輯清晰、推理嚴謹。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德國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曾經說過,如果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一刻都不能離開邏輯思考。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 ( Jean Piaget,1896-1980年,近代有名的心理學家,也是位哲學家)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具有邏輯思考能力和掌握複雜概念能力的人。2009年,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三十五中(北京的示範中學)聽課後,特別強調要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溫家寶認為掌握了邏輯思考和歸納能力,可以終身受益。此外,許多高層次人才選拔中,具有較強的邏輯思考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青睞。
其實,邏輯思考能力就是處理日常生活難題必備的能力,亦即正確並合理思考的能力。其最大的用途就是訓練人的思考,減少錯誤的發生。因此,我們撰寫本書,期望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輕鬆有趣的案例,從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提高你的邏輯思考能力,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此外,邏輯思考能力是構成創造性思考的基礎。當今世界競爭如此激烈,創造性思考能力具關鍵作用。因此,學習邏輯、少犯錯,是走向成功的明智選擇。
本書行文直接,語言通俗易懂,符號簡單,可讀性、嚴謹性和準確性兼具,相信一定會給讀者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同時,本書涉及主題十分廣泛,從認識批判性思考開始,到找到錯誤的根源,理論和實務結合,在輕鬆的氛圍中提高邏輯思考能力,具有很強的普及性和運用性。本書共分10章,包括批判性思考、概念、命題、假設、推理、謬誤等等知識點。
為了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本書文字淺顯易懂,案例幽默風趣,一步步教你在邏輯學這個靈活的遊戲中,如何提高邏輯思考能力,從不同的立場思考同一個問題,令思路多元化,提高分析謬誤、揭露詭辯的能力,形成系統性的思考方式,提高對事物觀察比較、綜合分析、提高歸納、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避免發生錯誤。
單一、固定的思考模式,是缺乏邏輯思考的典型表現。因此,如果你是一個邏輯思考混亂,做事經常主次不分、條理不清、前後矛盾、概念混亂,生活、工作中常常出錯的人;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思路跟不上嘴巴,說話做事常常讓人費解的人;如果你常常面對別人的胡攪蠻纏、歪曲事實、顛倒黑白而不知所措;如果你經常被人忽悠,一不小心就會上當,不妨拿起本書,為你開開光,玩轉思考,成為你提高邏輯思考能力的助跑器,讓大腦隨時保持清晰。
推薦序一
最適合你的邏輯書來了
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故事情節中,哈利一群人穿越石板門,要阻止佛地魔奪取魔法石。他們來到最後一道關卡,是個複雜難解的謎語題,正當哈利一臉茫然的時候,妙麗早已解開謎底。她說:
「這不是魔法——這是邏輯——一個謎語。有很多最傑出的巫師,卻沒有一點邏輯觀念,他們會被這個謎語困住,永遠也走不出去!」
設下這一道關卡的石內卜教授,以及破解這一道關卡的妙麗,都是少數邏輯非常好的巫師。這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石內卜最有興趣的是黑魔法,但他在魔藥學方面也表現得非常優異;在求學時期,石內卜的魔藥學技術已超越其課本撰寫者,他能夠用更簡單的方法製造出同樣效果的魔藥,而這通常只是透過一些簡單的邏輯達成的。
邏輯是讓你突破困境、更上層樓的關鍵
雖然《哈利波特》只是一本小說,但優秀的小說必然反映現實,故事情節才具有說服力。從妙麗與石內卜這兩個角色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邏輯」有多重要——邏輯好的人,總是能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不僅有效率,還能事半功倍;在學習方面,也比較能打通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不可取代的跨域通才。
無論你是什麼職業,你的專長是什麼,都不能不把「邏輯」學好;因為「邏輯」就是可以讓你突破困境、更上層樓的關鍵。並且在這個資訊量爆炸、假消息充斥的時代,惟有「邏輯」可以讓我們具有分辨真假、獨立思考的智慧。
身為一位國文老師,改作文是我無法擺脫的終身宿命;在多年的經驗中,我發現學生的作文總是寫不好,乍看之下是很多不同因素造成(例如選材不當、表達力不佳、結構混亂等等),但追根究柢,真正關鍵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邏輯」不清楚。對一個邏輯不好的人而言,要他清楚的陳述一件事、分析對一件事的看法,簡直比登天還難,因為他的思考本身就是混亂的,他連自己在想什麼都無法掌握,更何況去理解別人的想法。
書中所有範例全是漢文,有史書有時事,超親切
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本合適的「邏輯」教材,但市面上能找到的同類書籍,不是太淺就是太深,而且大部分是外文翻譯的,裡面的例句與範文並不完全切合漢語的語境。正當我打算放棄時,大是文化的編輯將這本《邏輯決定你是誰》介紹給我,我才看完前三章,就知道就是這一本書了——我尋尋覓覓,最適合用來教導學生的邏輯教材終於誕生了!
本書作者是中國人,所以她在書中所用的例句就符合漢語的語境,而且她所舉的例子及範文,有些來自古代史書或經典,有些來自當代時事,令讀者感到親切易懂,這是我認為本書最大的特色。
此外,作者分成十個單元介紹,每個單元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有基本概念的解說,也有生活情境的運用,更有許多哲思洞見不時閃現。這不只是一本「邏輯」教科書,讀者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更可以發現:一個邏輯清晰的作者,是如何將一門複雜的學問給「化繁為簡」,連邏輯不好的人都能清楚的搞懂她在說什麼,使讀者能改變思考的方式,並運用不同的觀點看待世界。作者展現了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理當具有這種「能近取譬」、「言近旨遠」的表達能力。
儘管本書具有上述優點,但我最後仍要提醒讀者一些值得繼續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會學到許多哲學的術語,例如「真命題」、「假命題」、「直言命題」、「關係命題」、「複合命題」等等。學習這些術語能協助我們釐清自己與他人思考的形狀,讓我們知道怎麼樣的思考才是清晰的、有效的;但很多人學會了這一套邏輯思考的技巧後,就會變得非常「自我膨脹」,他開始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清晰而正確的,其他人的思考都是混亂而可笑的,這反而會讓我們心胸狹隘,困在死胡同裡走不出去。
邏輯是一套可以想清楚事情、有效溝通的工具
而且,大部分的邏輯都是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礎上。例如作者提出的「真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分(本書第三章),也許在概念上是可以成立的,但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命題都可以清楚分判為「真」與「假」嗎?這就是一個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再如作者提出「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邏輯命題,在概念上當然可以成立,但究竟何謂「必然」、何謂「偶然」?不同的哲學或信仰,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能都不會一致,恐怕不是作者所持的「辯證唯物主義」所能界定清楚。
由此可見,學習「邏輯」對我們的思考當然有極大的幫助,但我們同時也要覺察到「邏輯」其實只是一套方便使用的「工具」,它能讓我們想清楚很多事情、進行有效的溝通,但它無法消弭所有不同的立場與觀點,故我們應當盡力避免「邏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認為「邏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一種思維)的缺失,才能包容、尊重異己,學到真正的智慧。
知名臉書部落客�厭世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