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818165
曹貴
崧燁文化
2019年2月01日
133.00 元
HK$ 119.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6818165
叢書系列:
CT(西南師大)
規格:平裝 / 22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T(西南師大)
分
類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史
同
類
書
推
薦
《美少女美術史》+《美少年美術史》限量套書
徐渭:禪眼觀青藤大寫意畫
水墨畫藝術美學與發展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梵谷、馬奈、莫內都痴迷,從街頭到殿堂皆汲取的創作靈感泉源,鉅作背後的精采典故
內
容
簡
介
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與之相伴,中國美術史學實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型。近代美術史家或者畫家,受到日本學者、德國模式及蘇聯模式的影響,撰寫的一大批拓荒性且具有分量的中國美術史學著作,為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建立,以及為當時的美術史教學和普及美術史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認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鮮明的特徵就是四種模式(即日本學者、德國模式、蘇聯模式和中國傳統美術史學)影響下四大類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美術史觀、美術史分期、研究方法及編撰體例等方面的差異。因此,《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據此設定了四個重點章節,分別是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以及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闡釋對其各自的特點和呈現出的差異。
目
錄
緒? 論? /001
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意義 / 002
二、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現狀 / 002
三、本書研究內容及方案 / 007
?
第一章 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研究的思想文化背景? /? 009
第一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史學之牽引 / 010
一、梁啟超新史學的影響 / 010
二、新歷史考證學的影響 / 013
三、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影響 / 015
第二節?? 新式美術教育與出版機構之推動 / 018
一、新式美術教育對美術史著作的需求 / 018
二、出版機構的推動 / 019
第三節 近代美術考古學之促進 / 021
?
第二章??? 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025
第一節 近代日本學者關於中國美術史學研究之概述 / 027
一、美術史的研究 / 027
二、美術史理論的研究 / 035
第二節 20 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042
一、姜丹書 《美術史》 成書特點及其價值 / 043
二、陳師曾 《中國繪畫史》 與潘天壽 《中國繪畫史》 之考 察?? / 047
第三節 20 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052
一、陳師曾 《文人畫之價值》 的內涵及其影響 / 052
二、傅抱石 《中國繪畫變遷史綱》 成書特點 / 063
?
第三章??? 西方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073
第一節 德國模式之定義 / 075
第二節 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078
一、滕固 《中國美術小史》 成書特點 / 078
二、滕固 《唐宋繪畫史》 成書特點及其意義 / 083
三、傅抱石 《中國篆刻史述略》 成書特點 / 090
第三節 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096
一、滕固 《唐宋畫論:一次嘗試性的史學考察》 之理論內涵? /? 096
二、滕固 《關於院體畫和文人畫之史的考察》 之 考察 / 106
第四節 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112
一、李樸園 《中國藝術史概論》 成書特點 / 112
二、胡蠻 《中國美術史》 成書特點及其影響 / 119
?
第四章?????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 /?? 129
第一節 傳統模式的中國美術史學發展歷程及其特點 / 131
第二節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考察 / 137
一、鄭午昌 《中國畫學全史》 成書特點及其影響 / 137
二、鄭午昌 《中國美術史》 成書特點 / 146
三、俞劍華 《中國繪畫史》 成書特點 / 150
第三節 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理論研究之考察 / 158
一、黃賓虹 《古畫微》 成書特點 / 158
二、俞劍華 《國畫研究》 之理論內涵 / 163
?
第五章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概評? /? 173
第一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的總體認識 / 174
第二節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給予當下的啟示 / 179
?
參考文獻? /? 185
附??? 錄? /? 191
附錄A 圖片來源 / 192
附錄B 20 世紀上半葉主要中國美術史學著作初版一覽表 (共計 25 種)? / 193
附錄C 2000 年—2015 年主要中國美術史學著作一覽表 (共計 155 種) / 194
附錄D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著作封面、題名及其他 (部分)? / 201
後記 / 213
序
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從事美術實踐的國家之一。《易經•繫辭下傳》曾有云:“古者包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則言論是目前我國先民進行美術(繪畫)活動的最早記載,同時亦正好佐證了我國從事美術活動甚早所言非虛。
在數千年漫長的美術實踐中,我國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史實和理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八佾》中就有“繪事後素”的言論,《考工記•畫繢》中有“畫繢之事,雜五色”的記載,《莊子•田子方》中則有“解衣般?”的故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理論著作大開,有東晉顧愷之的《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畫雲臺山記》,南朝宋宗炳的《畫山水序》、王微的《敘畫》,南朝齊、梁間謝赫的《畫品》,南朝梁元帝的《畫山水松石格》、姚最的《續畫品錄》。至唐宋元明清,繪畫理論著作更是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唐李嗣真的《後畫品錄》、裴孝源的《貞觀公私畫錄》、彥悰的《後畫錄》、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宋之《宣和畫譜》《宣和書譜》、米芾的《畫史》、黃休複的《益州名畫錄》、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劉道醇的《聖朝名畫評》、鄧椿的《畫繼》,元湯垕的《畫鑒》、夏文彥的《圖繪寶鑒》,明李開先的《中麓畫品》、陳繼儒的《書畫史》、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清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王原祁的《雨窗漫筆》、惲壽平的《南田畫跋》、唐岱的《繪事發微》、鄒一桂的《小山畫譜》……縱觀這些不計其數的繪畫理論著作,包括畫史、畫傳、畫法、品評、箋注、鑒藏等各種形式。其內容之巨集豐,題材之廣泛,立論之深刻,形成了我國獨具的且富有民族特色的繪畫理論體系。
如果把顧愷之的三篇論畫文章的問世算作中國美術史學萌芽的話,與西方第一部美術史著作,即16世紀義大利美術理論家瓦薩裡撰寫的《大藝術家傳》相比,要早1200年。回顧傳統中國美術史學從魏晉至清末民初的150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其特徵大致表現在三個方面:1.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為主要的美術史觀;2.以畫家傳記、作品著錄、題跋考辨等為主要的關注內容;3.以品評、鑒賞為主導,史論評相結合而重記載輕闡釋為主要的寫作方法。對於傳統形態和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區別,滕固曾發表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中國從前的繪畫史……凡留存到現在的著作,大都是隨筆劄記,當為貴重的史料是可以的,當為含有現代意義的‘歷史’是不可以的。”那麼,現代意義(或形態)上的中國美術史學應該從何時算起呢?陳振濂有言:“與前五千年的歷史記載相比,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繪畫史,是只有這百年左右的歷史。在古代,從謝赫、顧愷之到張彥遠、郭若虛直到康有為,我們只有隨筆劄記式的‘畫論’,卻沒有嚴格的‘繪畫史’——‘史’的體例的確定與被應用,是至近代梁啟超宣導‘新史學’之後才開始的。”陳振濂此處“真正意義上”應作現代意義上來理解。確實,從現代史學的層面而言,中國美術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才形成的。所以,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美術史學,只有短暫的百年歷史。
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與之相伴,中國美術史學實現了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型。姜丹書、陳師曾、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滕固、李朴園、胡蠻、鄭午昌、俞劍華等美術史家或者畫家,或受到日本學者、德國模式及蘇聯模式的影響,或脫胎於中國傳統之美術史學,撰寫的一大批拓荒性且具有分量的中國美術史學著作,為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史學之建立,以及為當時的美術史教學和普及美術史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認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史學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四種模式(即日本學者、德國模式、蘇聯模式和中國傳統美術史學)影響下四大類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美術史觀、美術史分期、研究方法及編撰體例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本書研究據此設定了四個重點章節,分別是日本學者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德國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蘇聯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以及傳統模式影響下中國美術史學研究成果之考察,從宏觀和微觀上對其各自的特點和呈現出的差異進行闡釋。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