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西方技術藝術史

西方技術藝術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818097
仇國梁
崧燁文化
2019年2月01日
217.00  元
HK$ 195.3  






ISBN:9789576818097
  • 叢書系列:CT(西南師大)
  • 規格:平裝 / 40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T(西南師大)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史











      這是一部新藝術史,一部基於技術的西方藝術史,一部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史,一部從技術的視角重新認識西方藝術的藝術史。技術作為主要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藝術及藝術史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力。藝術是技術與精神的辯證統一,藝術史的形成源自技術與精神的辯證變化。



      技術在 17 世紀經歷了短暫的停滯後,從 18 世紀中葉至今發生了數次技術革命,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古典藝術隨著科學理性的形成、宗教非理性的復甦、技術革命的爆發而不斷地被改容、被分解成不同的藝術流派, 不斷地顯示出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現代藝術革命帶來了這個時期藝術發展的高峰,而後現代藝術則體現了技術極端發展的背景下西方 藝術發展的困境。



      未來西方藝術的發展,也得賴於可持續的技術發展戰略的建立。借鑒中國傳統的「以道馭術」的技術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未來西方藝術重獲新生的必由之路。



      本書也是一本關於西方藝術的批評史,為西方藝術的發展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理論體系,也為中國藝術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


     





    緒論? 什麼是西方技術藝術史? /? 001

    第一節? 藝術史學的傳統 / 002

    一、藝術和藝術史 / 002

    二、從建立到反思 / 004

    三、從危機到轉機 / 006

    四、從西方到中國 / 010

    第二節? 一部新的藝術史 / 013

    一、努力與準備 / 013

    二、發現新規律 / 015

    三、技術的界定 / 017

    四、創新的思路 / 020

    ?

    第一章? 原始的技術與初成的藝術? /? 027

    第一節? 原始的技術理性 / 028

    一、舊石器時期的技術 / 029

    二、新石器時期的技術 / 031

    三、產業化的技術 / 034

    第二節? 史前藝術精神 / 035

    一、生命一體化 / 036

    二、圖騰與祖先 / 039

    三、神話與巫術 / 040

    第三節? 藝術的初成 / 042

    一、史前的波折 / 042

    二、觀念的藝術 / 043

    三、造型的藝術 / 045

    四、未來的起點 / 047

    ?

    第二章? 經驗型技術與神靈的藝術? /? 049

    第一節? 成熟的經驗型技術 / 050

    一、毗鄰的文明 / 050

    二、相異的技術 / 052

    三、獨特的行業 / 056

    第二節? 固守的非理性 / 058

    一、神聖的自然 / 058

    二、科學的萌芽 / 062

    第三節? 神聖的東方藝術 / 064

    一、永恆的建築 / 065

    二、莊嚴的雕刻 / 067

    三、裝飾的繪畫 / 070

    ?

    第三章? 全面的技術與理想的藝術? /? 075

    第一節 全面發展的技術 / 076

    一、新秀的崛起 / 076

    二、全面的技術 / 080

    第二節? 樸素的唯物世界觀 / 082

    一、諸神的祛魅 / 083

    二、哲人的懷疑 / 085

    三、科學的哲思 / 087

    第三節? 藝術的黃金時代 / 089

    一、跌宕的前期 / 089

    二、理想的巔峰 / 094

    三、經典的泛化 / 097

    ?

    第四章? 技術樂觀主義與藝術的實用化? /? 101

    第一節? 受寵的技術理性 / 102

    一、動盪的國度 / 102

    二、技術的勝利 / 107

    第二節? 新世界觀的形成 / 109

    一、漸遠的諸神 / 109

    二、實用的哲學 / 112

    三、實踐的科學 / 114

    四、政府的法制 / 118

    第三節? 藝術的實用化 / 119

    一、公共的建築 / 120

    二、紀念的雕塑 / 123

    三、裝飾的繪畫 / 125

    ?

    第五章? 技術的停滯與藝術的精神化? /? 129

    第一節? 迷失的五百年 / 130

    一、逐鹿的時代 / 130

    二、存續的技術 / 132

    第二節? 宗教非理性的勝利 / 135

    一、基督的榮光 / 135

    二、上帝的懷疑 / 137

    第三節? 藝術的精神化 / 139

    一、基督的藝術 / 139

    二、蠻族的藝術 / 143

    三、復興的實驗 / 144

    ?

    第六章? 技術的復甦與藝術的回升? /? 147

    第一節? 回歸的五百年 / 148

    一、技術的復甦 / 148

    二、學術的湧現 / 151

    第二節? 藝術的回升 / 156

    一、肅穆的“城堡” / 157

    二、精巧的“宮殿” / 159

    ?

    第七章? 技術的振興與藝術的重返巔峰? /? 165

    第一節? 技術的新時代 / 166

    一、新生產方式 / 166

    二、樂觀的精神 / 168

    第二節? 理性的新成就 / 169

    一、技術的突破 / 170

    二、科學的衝擊 / 173

    三、人神的並存 / 175

    第三節? 藝術的又一高峰 / 179

    一、偉大的建築 / 179

    二、卓越的雕刻 / 181

    三、輝煌的繪畫 / 184

    四、自然的寫照 / 188

    五、北方的丟勒 / 190

    六、理性的傳播 / 191

    七、產業的基地 / 193

    八、工藝的新地位 / 194

    ?

    第八章? 技術的轉型和藝術的分化? /? 197

    第一節? 技術理性的壯大 / 198

    一、技術科學化 / 198

    二、科學應用化 / 200

    第二節? 複雜共存的觀念 / 203

    第三節? 藝術的分化 / 207

    一、奇妙的結合 / 207

    二、固化的形式 / 210

    三、真實的自然 / 212

    四、世俗的生活 / 214

    ?

    第十章? 技術的大地與藝術的革命? /? 247

    第一節? 技術理性的膨脹 / 248

    一、電力的革命 / 248

    二、電力的語境 / 251

    三、技術恐懼觀 / 255

    弟二節? 非理性的隱匿 / 258

    一、技術的異化 / 259

    二、技術的爭議 / 260

    第三節? 藝術的革命 / 262

    一、勇敢的一步 / 262

    二、革命的浪潮 / 265

    三、最後的拼搏 / 270

    ?

    第十一章? 技術的霸權與藝術的困境 / 273

    第一節? 資訊技術革命 / 274

    一、技術的專制 / 275

    二、異化的繼續 / 279

    第二節? 異化的世界 / 282

    一、自然的祛魅 / 282

    二、人類的困境 / 283

    三、虛擬的社會 / 285

    第三節? 藝術的困境 / 287

    一、後現代藝術 / 287

    二、藝術的泛化 / 289

    三、傳統的消解 / 295

    四、身份的喪失 / 299

    ?

    第十二章??? 技術的未來與藝術的前景 / 305

    第一節? 技術的健康發展 / 306

    一、當下的技術 / 306

    二、可持續發展 / 310

    第二節? “天人協調”的新自然觀 / 312

    第三節? 藝術的未來展望 / 314

    一、自身的反思 / 314

    二、中國的啟示 / 319

    三、中國的教訓 / 325

    四、道德的拷問 / 329

    ?

    結 語 / 333

    參考文獻 / 339

    插圖目錄 / 343

    索引 / 346

    後記 / 350 插圖





    前言



      這是一部新藝術史,一部基於技術的西方藝術史,一部技術與藝術的關係史,一部從技術的視角重新認識西方藝術的藝術史。技術作為主要的 社會生產力,成為藝術及藝術史形成、發展的根本動力。藝術是技術與精 神的辯證統一,藝術史的形成源自技術與精神的辯證變化。

    ?

      史前技術時期,產生了技術理性低級、非理性思維濃厚的原始藝術。 從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到古羅馬帝國以及中世紀中葉的古代時期,是人類技 術史繼史前之後的第一個發展至高峰的時期,而藝術史也出現了一個從發 展到高潮再走向回落的起伏週期。兩河和古埃及藝術是這個階段的發展時 期,古希臘藝術則在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和諧狀態下達到這個技術時代的 高峰,而古羅馬將古代技術推至一個頂點,卻也摧毀了古希臘藝術式的和 諧而使藝術走下巔峰。5 世紀至 10 世紀,基督教成為主宰,技術的發展非 常緩慢,藝術也成為純粹的精神化產品。

    ?

      從 11 世紀到 17 世紀中葉,人類又進入了一個技術的上升時期。歐洲 的農業技術和宗教建築技術又開始得到了較大發展,也是西方藝術以宗教藝術的形式在黑暗年代之後開始復甦的時期。到了 14 世紀至 16 世紀期間,技術已發展至一個足以使近代理性與宗教非理性達成和諧的階段,西方藝術便因此又進入一個高峰時期即文藝復興時期。

    ?

      技術在 17 世紀經歷了短暫的停滯後,從 18 世紀中葉至今發生了數次 技術革命,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古典藝術隨著科學理性的形成、宗教非理 性的復甦、技術革命的爆發而不斷地被改容、被分解成不同的藝術流派, 不斷地顯示出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現代藝術革命帶來了這個 時期藝術發展的高峰,而後現代藝術則體現了技術極端發展的背景下西方 藝術發展的困境。

    ?

      未來西方藝術的發展,也得賴於可持續的技術發展戰略的建立。借鑒 中國傳統的“以道馭術”的技術觀、“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未來西方 藝術重獲新生的必由之路。

    ?

      本書也是一本關於西方藝術的批評史,為西方藝術的發展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理論體系,也為中國藝術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




    其 他 著 作
    1. 西方技術藝術史(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