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增訂版)

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增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84666
洪蘭
遠流
2019年2月24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3284666
  • 叢書系列:洪蘭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洪蘭作品集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手握緊,線放鬆,風箏才有高飛的機會

      多欣賞,少批評,看見孩子成功的笑容

      沒有不能教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寶,許孩子美麗的明天 ~

    ?

      ※人格的培養需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合乎禮儀的待人接物方式,再從父母的身教言教中明辨是非,最後從書本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緩慢的歷程,因為它需要經過內化才能成為孩子自己的人生觀。其實大部分補習的東西是零碎的知識,是他以後用不到的,與其讓孩子補得精疲力竭,何不停下來想一想他的人生要做什麼,確定了目標再走,可以節省許多冤枉路。



      ※老師要教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們不成為社會的負擔,但不強迫他去學任何他不想學的東西,因為只要有學習的動機,他有一輩子的時光去充實自己,不急著一朝一夕。



      ※但丁(Dante)有一句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



      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疆域的大小,而在於國民的品德,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養起。品德除了是非正義觀念、禮貌風度,還包括紀律,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也不會有毅力,無法貫徹始終做完一件事。紀律必須從小培養,因為人都好逸惡勞,若是沒有規範,很容易就鬆弛懶散下去。



      ※品格的培養是一個內隱的學習,是長期模仿、觀察,內化的結果,它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無法立竿見影,一蹴而就。中國人說「三歲定終生」,三歲的孩子還未進學,它所指的不可能是「智」方面,但是宅心是否忠厚、會不會替別人想、懂不懂禮貌,三歲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三歲定終身」應該講的是孩子的品格,品格不好,知識再好,誰敢用呢?



      ※??? ?



      因此教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敬業的態度和待人接物的禮儀,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考了多少分,讓孩子誤以為功課好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一直極力想打破分數迷思,家長應該知道分數只是評量的一個方式,它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甲校的一百分可能只等於乙校的五十分,成績好不等於能力好。若能打破國人「考試最大,分數至上」的觀念,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上;沒有分數的壓力,台灣的孩子也會快樂很多。



      遊戲是孩子的天職,請不要怕他輸在起跑點上,剝奪了他天賦的權利。

      讀書給孩子聽,不但教導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能訓練他的注意力、想像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



      現代知識翻新得太快,在學校學的,出了社會後早就用不到了。沒有從小把孩子教好,孩子進了國中,智慧漸開、身體漸壯後,父母便覺管教不動,這根源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沒有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基本的做人道理教給他,時間都拿去補習拚分數,等他長大威權行不通就不服管教了。



      收錄作者自2006~2007年發表於《國語日報》、《幼獅文藝》和金石堂《出版情報》上,關於閱讀、教育、教養等相關議題的文章。增訂版略有增刪,刪去較舊的篇章,新增數篇新文章,如 : 唯有群策群力才能有所突破;學會自理能力才是孩子學習的基礎;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等。



      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台灣的父母和老師一個反省的機會,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有實質的。希望這本書能夠讓父母看到閱讀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把它當作家庭娛樂,全家一起來閱讀。也希望我們的學校、社會、政府重視品格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和行為。──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五本書。



      洪教授己翻譯了五十七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養男育女調不同》、《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教養的迷思》、《快思慢想》、《改變是大腦的天性》、《自癒是大腦的本能》等。



    ?本書特色



      品格的培養是一個內隱的學習,是長期模仿、觀察,內化的結果,它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無法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因此教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敬業的態度和待人接物的禮儀,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考了多少分,讓孩子誤以為功課好就可以為所欲為。


     





    《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序�「閱讀」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曾淑賢

    自序�品德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歷程

    ?

    第1篇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1????? 唯有群策群力才能有所突破

    2????? 抓住動機,快樂學習

    3????? 「想留下點什麼」的信念

    4????? 反掌小鼓手的啟示

    5?????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6????? 遊戲比讀書更重要

    7????? 以動物為師

    8????? 花的聯想

    9????? 螢的啟示

    10??? 蝶的體會

    ?

    第2篇 努力過的必在大腦留下痕跡

    1????? 學得早,不如學得好

    2????? OK繃與橡皮擦

    3????? 讓孩子學習贏得別人的信任

    4????? 中文的文化之美

    5????? 沒有學太多大腦裝不下這回事

    6????? 努力過的必在大腦留下痕跡

    7????? 學習:聯結、區辨與類化

    8????? 如何培養創造力

    ?

    第3篇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1????? 每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有個好老師

    2????? 讓孩子養成自制自律的習慣

    3?????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4????? 請給孩子安全的運動空間

    5????? 是不同,不是笨

    6????? 讓孩子留下好的記憶迴路

    7????? 教育豈可兒戲?

    8????? 我們學生的競爭力在哪裡

    9????? 生命教育是用「體會」的

    10??? 讓孩子有榜樣可以效法

    11? 學會自理能力才是孩子學習的基礎

    ?

    第4篇 要會思考,不是會考試

    1????? 一位好老師的典型

    2????? 以芬蘭教育為師

    3????? 一年拿一天為別人做點事

    4????? 變薄變淺的教科書

    5????? 無歧視的教育

    6????? 要會思考,不是會考試

    7????? 讀書何用?

    8????? 從小培養美的情操

    9?? 學前教育的科學觀點

    ?

    第5篇 教養是孩子最重要的資產

    1????? 孩子不是給你拿來比的

    2????? 陪孩子一起成長

    3????? 開不得的玩笑

    4????? 教養是孩子最重要的資產

    5????? 第二天性

    6????? 「引發」孩子的改變

    7????? 讓孩子看得見明天

    8????? 多讚美,少潑冷水

    9????? 用肯定的鼓勵替代否定的責罵

    ?

    第6篇 手握緊,線放鬆

    1????? 正直最難教

    2????? 每個孩子都是人類的希望

    3????? 積習難改的大腦證據

    4????? 培養同理心

    5????? 人格的養成

    6????? 手握緊,線放鬆

    7????? 教孩子自尊敬人

    8????? 品格培養從小教起

    ?

    第7篇 閱讀: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1????? 有興趣才讀得好

    2????? 林語堂的一年十萬元讀書法

    3????? 想讀,知識才進得去

    4????? 時時皆可親子共讀

    5????? 如果去圖書館像進糖果屋

    6????? 一本書影響一輩子

    7????? 閱讀: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8????? 閱讀的三大好處

    9????? 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

    ?

    第8篇 好書大家讀


    1?????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2????? 打開孩子胸襟的一套書•《追蹤師》系列

    3????? 不讀史,無以言•《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

    4????? 活用才是資優生的特質•《我的資優班》



    ?





    推薦序



    「閱讀」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曾淑賢


    ?

      多年來,洪蘭教授在忙碌的教學、研究工作之餘,翻譯科普書籍,推廣科學素養;撰寫專欄,灌輸家長和老師正確的觀念;馬不停蹄到處演講,希望大家了解閱讀的好處;尤其,到山區、鄉間,給孩子們鼓勵,為老師們加油,她推廣閱讀及科學知識的熱情,令人敬佩及感動。



      這本書談孩子的閱讀、學習、品格與教養,洪蘭教授看到了我們社會的問題,苦口婆心地勸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也告訴老師要尊重孩子,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每一篇文章,都是小故事,大道理;小文章,大啟發。



      三年前,我的兒子參加國中基測,得了滿分,很多人要我提推薦書單給國中生。他們關心的是,讀什麼書,可以在國中基測得高分。如果閱讀課外讀物,可以在入學考試拿高分,那是因為長期的閱讀習慣,讓孩子的背景知識豐富,絕不是讀了幾本書就馬上可以得高分的。如果家長的觀念不改,如何給孩子快樂的學習環境。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知道任何獨立思考、理性的分析、創造力都與背景知識有關,而背景知識來自閱讀。這也是洪蘭教授一再強調的觀念。



      洪蘭教授說:「閱讀像是敲門磚,可以打開人類知識之門。當一個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又有閱讀的習慣時,他就有了面對未來世界必備的條件,世界雖大,他已可任意翱翔,他的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說安全感和閱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正如馬英九總統的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盼望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書中「以芬蘭為師」一文介紹芬蘭的成功經驗,芬蘭前教育部次長林納(Markku Linna)認為教育成功是芬蘭成功的第一功臣。他說芬蘭有很好的公立圖書館,藏書多,開館時間長,而且全國網路發達,在家就可以上圖書館的網站借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所友善的圖書館是吸引孩子進去閱讀的第一個條件。我曾經在二○○○年參訪芬蘭赫爾辛基市立圖書館及其五個分館,對其公共圖書館的密集分布及進步,印象深刻。以當時五十萬人口的赫爾辛基為例,該市有三十六個分館,平均每一•三八萬人就有一個圖書館,遠高於台北市每五萬人一個分館的情況;而且,即使是平宅區,都有一流設計的社區圖書館,質量俱佳的館藏,舒適的現代化設施,美感的空間佈局及家具設計,難怪芬蘭的閱讀風氣及學生閱讀能力在世界評比上獨占鰲頭,人民的創造力及國家的競爭力都名列前茅。如果我們全國各地都有軟硬體俱佳,像糖果屋一樣的圖書館,就不必再擔心孩子不喜歡閱讀,不願意上圖書館了!洪蘭教授在書中強調的另一個議題是孩子的品格,她提到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在於國民的品德,而品德一定要自小培養起。閱讀對品德極為重要,它是從故事中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我在圖書館工作,每天面對很多不守規矩的民眾,從小朋友到大人都有。一個星期天,巡視總館各樓層時,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在電梯口因按不到電梯而吵鬧,我低聲要小朋友小聲點,一旁小朋友的父母卻對我怒目相向;同一天,在自修室,發現很多人佔位子,或故意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旁邊的椅子上,我請佔位子的學生移開物品時,他們都是一付不情願的表情;有一位佔位子的女性讀者甚至怒氣沖沖,要我不要吵大家念書。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不守規矩的,反倒振振有詞。



      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台灣的父母和老師一個反省的機會,學習可以是快樂的、有實質的。希望這本書能夠讓父母看到閱讀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把它當作家庭娛樂,全家一起來閱讀。也希望我們的學校、社會、政府重視品格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和行為。



      一個國家擁有健全人格、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國民,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

      【序文作者簡介】曾淑賢,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暨漢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長期推廣閱讀,並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常務理事、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兼任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榮獲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頒贈對國家建設有重大貢獻之傑出公務人員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