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請把焦慮當愛人:焦慮擺脫不了,但總能讓你變得更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72689
思小妞
方舟文化
2019年2月27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672689
叢書系列:
心靈方舟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心靈方舟
分
類
心理勵志
>
情緒/壓力
同
類
書
推
薦
一筆一劃,減壓正念筆記:每天5分鐘,消除煩躁、走出迷惘、重獲自信,找回真實自我的書寫魔法
高效焦慮法: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你的存在,永遠值得被愛!翻轉厭世負能量,休息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隨書贈自我關懷小卡】(三款隨機出貨)
靈界運作:全面理解靈界生態,同步保護並健全自己的能量,讓身心再進化
不生氣之後,變身有錢人:世界級創業顧問打造「幸福有錢人」的35個秘傳情緒管理法!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不被他人操縱情緒的憤怒使用說明書
拿破崙並不矮:歷史寫錯了!埃及金字塔不是奴隸建的、美國獨立不是因為增稅、諾貝爾沒有發明炸藥,揭開那些一直被誤解的史實真相
追尋現代中國 套書【睽違十四年,史景遷新修三版】
全彩圖解 3分鐘讀懂最有趣的哲學史:故事X 漫畫 X 圖解X對照表,多位中西方哲學家的智慧,不用再問「為什麼」,所有生活、人生、宇宙中的答案就在這些思想裡
智慧的河流(增訂二版):談西洋哲學的發展
思考練習題:美國名校都在用的動腦題庫,突破我們的想像同溫層
內
容
簡
介
「我的臉書、IG都沒人追蹤,是我很沒行情嗎?」
「明明身邊好友一堆,為何狂歡過後還是覺得空虛寂寞覺得冷?」
「〈30歲前應該知道的15件事〉我一件都沒做到,是不是太廢了?」
「出社會都幾年了,怎麼還在領這種薪水?我也不比別人差呀!」
「前任男�女友要結婚了,還寄喜帖來(竟然),該不該參加?」
這個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有點焦慮,沒有焦慮才不正常。
但,把焦慮當愛人……你在開玩笑吧?
別急,曾經諮詢中國復旦、上海交大、華東師範大學等600多名學生,
已和焦慮「穩定交往」大半輩子的思小妞,這麼看待焦慮:
「焦慮真的挺像愛人的,尤其是那種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
——你們天天相處、習慣了彼此,對方所有小缺點和小毛病你都知道。
但糾正另一半不是靠打壓、威脅、隱藏、逃避,
而是找到這些缺點產生的根源,然後一點一滴藥到病除。」
(看到了吧?長期焦慮和穩交愛人真的有87%像。)
習慣性焦慮者都知道:
這款老症頭沒法根治,但每次發作起來,你總有辦法搞定。
且讓思小妞帶你(深度)剖析六大焦慮,成為更好的自己: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親密無間」的真相是:你撰寫了劇本,希望有人如實演出。
但沒有誰有義務懂你,無須按照你的意志編排他的人生。
●所謂長大,就是逐漸學會一個人玩的過程。
日子本來就是各過各的,老混在一起的群居生活,是原始人過的。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鬆散,但不能鬆垮。
因此能把獨身生活過得很好的人,至少證明了他很勤奮。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你也被網路瘋傳的那些〈30歲前應該知道的15件事〉搞得超焦慮?
實際上,學著用「不應該」去看待「應該」,才是你最該學會的事。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從來都不是眼界(也就是體驗和見識),
而是能「耐得住性子往下沉」的深度:用心、行動和等待。
●世界上最有誠意的一句話是:吃虧要趁早。
早點吃虧,早點長記性——還好是現在這個年紀,還好一切都來得及。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這代表你在乎。
真的很難做決定?思小妞教你快速選擇的五大高效撇步。
●工作中,多勞未必真的就是能者,也可能是有病。
記住,能者多勞、多勞多得,才是最有誠意的感謝。
●「努力」和「成功」二者間確實有關聯,但絕非因果關係。
你只要記住,該堅持的時候咬緊牙關,該放棄的時候別硬逞強。
▍社交焦慮:克制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出色
●這個時代,可說是人到用時方恨少。
你有五分鐘能充飽電的手機,卻再也沒人能陪你講兩小時電話。
●斷絕假社交,你的人脈裡只需留下五種人:
能談正事、能談心事、能陪你玩樂、能做榜樣、給你尊重的。
●此外,還要小心那些老愛跟你說「隨便、都好」的人
——這些人表面沒主見,骨子裡其實超有事!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而是……
●只拚技術、業績的時代早過去了;現代職場,內外兼修才是王道。
你不一定要有高顏質,但專業、整潔的外在形象絕不能少。
●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所以別把第一份工作太當回事。
重要的是過程中,你是否清楚明白自己的貢獻和收穫是什麼。
●每天上班就在等月底發薪?別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誰在這個時代求穩、不變,誰就會被淘汰。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年輕時你以為「人生=愛情」,但其實人生是「愛情+其他很多事情」。
賀爾蒙帶來的激情褪去後,只有各方面的匹配,才撐得起共同的生活。
●別再抱怨前任了!他�她可能是你這輩子遇過最好的老師。
分手後每一次計較,最後傷害的都只是自己。
●長久悼念一段戀情不代表你情長,只證明你無法承擔自己的抉擇。
相愛時,好好愛;不愛時,好好散。你該繼續往前走了。
當你以最大限度Hold住焦慮,它就會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利器
——因為你看到了事情「可能更好」,所以有機會「做得更好」。
保持這種不沉淪的警醒姿態,把焦慮當愛人,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暢銷作家�螺螄拜恩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本書特色
◎焦慮不是病,沒有焦慮才不正常
這個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有點焦慮,沒有焦慮才不正常。
習慣性焦慮者,都是看到事情可能更好;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人。
◎把焦慮當愛人,幫你克服行動力不足的魔咒
焦慮,證明未來的生活超出了控制
——你想改變它、想達到更好的狀態,卻茫然無措。
本書告訴你如何規畫、逐步找回生活掌控感,突破人生困境。
◎把焦慮當愛人,輕鬆消除你的生活無力感
焦慮是因為對未來人生充滿希望,想讓自己過得更好。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有了希望、有了憧憬,所以你才焦慮。
我們渴望掌控、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本書教你活得更有力量。
◎把焦慮當愛人,拯救迷茫、倦怠、不想工作的你
毀掉你的不是平庸,而是看不清自己。
每個人都曾因感覺自己「很平凡」而深感焦慮。
總是什麼都不敢、對未來充滿擔憂,整個人被無力感侵蝕。
讀了這本書,你會看清未來,找到自己的職涯之路。
◎人再怎麼焦慮,也不脫六大面向,作者教你從本質上校正錯誤行為
全書從六大層面剖析焦慮,完全顛覆人生觀,重塑優秀的行為模式。
帶你無痛化解內心苦悶,輕鬆過好這一生。
?
目
錄
推薦序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律師娘
推薦序 與焦慮共舞�螺螄拜恩
推薦序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瞎妹休日委員會
?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
第一章 存在焦慮:與其苛求親密無間,不如學會和自己相處
•??? 學會和自己好好相處
•??? 維持高水準的獨身生活
•??? 何必一定要脫單?
•??? 別去苛求親密無間
•??? 一個人好好過,從整理開始
?
第二章 成長焦慮:沒人有權告訴你,幾歲時「應該」做些什麼
•??? 學會用「不應該」去看問題
•??? 接受有瑕疵的自己
•??? 真正決定你高度的不是眼界
•??? 有一種幸運,叫吃虧要趁早
•??? 什麼才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 抵抗懶癌,只需要這七招
?
第三章 選擇焦慮: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輕易放棄,而是搖擺不定
•??? 關於人生,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 別用努力來掩飾你的懶惰
•??? 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 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
•??? 為什麼你沒想像中成功?
•??? 感到迷茫,其實是件好事
•??? 你以為的能者多勞,是一種病
•??? 你也有選擇困難嗎?看這裡
?
第四章 社交焦慮:克制社交、學會獨立,你會越來越出色
•??? 你的人脈只需要五種人
•??? 小心那些喜歡說「隨便」的人
•??? 給別人最有價值的回饋
•??? 別用「打工思維」去工作
•??? 獨立,讓你越來越出色
?
第五章 職業焦慮: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而是……
•??? 職場拚的不只是實力
•??? 別把第一份工作太當回事
•??? 如何避免職場上的暗箭?
•??? 三十歲以後的職場人生,怎麼過?
•??? 你是否已患有職場憂鬱症?
•??? 能混就混、唱衰公司……別當職場囚徒
?
第六章 愛情焦慮: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但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 沒人有義務永遠愛你
•??? 前任是你最好的老師
•??? 愛情裡的三觀一致
•??? 選擇伴侶才不是什麼終身大事
•??? 每一個愛你的人,都是行動派
•??? 愛就是「你要盲目支持我」?
•??? 前任的婚禮要不要參加?
?
?
序
推薦序一
擁抱焦慮,才能掌控自己
律師娘�林靜如
拿這個例子來說明很奇怪,不過簡單又淺白,大家就姑且聽聽吧!
有一次我在百貨賣場買了杯現壓的精釀生啤酒,金黃色的瓊漿玉液裝在透明的外帶杯裡,八分滿不附蓋子,就讓顧客可以邊走邊喝。我心情大好地一手推著十一個月大女兒的娃娃車,一手拿著外帶的精釀白啤酒暢飲,旁邊跟著我九歲大的兒子,準備去找老公會面。這時走在一旁的兒子,一直反覆地跟我說:「媽媽,妳的啤酒杯沒有蓋子。」
一開始我沒有意會到他的焦慮,只是隨口「嗯……嗯……」地敷衍應和著。後來他實在重複這句話無數次到我無法忽略的時候,我才轉頭問他:「你是擔心媽媽的啤酒打翻嗎?」兒子立刻點頭如搗蒜,緊張的情緒寫滿在臉上。
我笑了出來,這是多小的事啊!卻讓他幾百公尺的路程一直惶惶不安。於是,我開始認真處理他的焦慮:「首先,媽媽覺得啤酒很好喝,所以我會很小心,慢慢走,不會打翻它。再來,假設媽媽真的打翻它了,會怎麼樣嗎?不會啊!不會有警察把媽媽抓去坐牢的,太陽一晒,啤酒馬上就蒸發到天空去了。」
就這樣一段話,兒子立刻安心地走他的路,不再擔心我的啤酒會打翻了。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在《把焦慮當作愛人》一書中,作者提到一點:焦慮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症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家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對於這個論點我相當有感,身為一個母親,我常常在路上看到焦慮的媽媽,因為控制不了孩子的行為而動怒、發飆。我也非常能夠理解,雖然這些行為對孩子很不好,容易在童年回憶裡留下陰影,但通常都是肇因於媽媽對於孩子脫序行為的過度焦慮及擔憂,最終導致情緒失控。
我不只認同作者所說的,焦慮會教養式地遺傳,我甚至認為,焦慮會病毒式地感染。當你身邊都是雲淡風輕式的人,你的步調也會跟著放慢;當你身邊總是焦躁易怒的人,你真的很難淡定。
回到我跟兒子的啤酒杯事件,當引發你焦慮的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常來自於你對某件事情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例如說,兒子的自信心與心理強度不夠,他擔心打翻啤酒,路人的眼光會讓他無地自容。但事實上,不僅路人可能不在乎,甚至啤酒打翻這件事,發生的機率也不高。
可是,生活中,會引發我們焦慮的事件非常多,包括配偶離異、兄弟鬩牆、父母離世、老闆裁員、同事霸凌等,這些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和控制的。因此,就如同作者所說的,我們只能與焦慮共存、擁抱焦慮,甚至把焦慮當愛人,才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不傷人,也不傷己。
(本文作者律師娘林靜如,自述:「從全職媽媽意外成為作家,從作家意外成為廣播主持人,從主持人意外成為娘子軍的女頭目,我的人生是一連串意外,推著我走的,是不認輸的主婦氣概。」
擅長以溫暖卻又洞悉人性的文字,將法律結合人心,說出動人的故事,臉書擁有二十八萬追蹤者,並成立「娘子軍行銷有限公司」,率領女性建立自己的品牌,為自己創造屬於自我的生涯與幸福。著有《說好的幸福呢?律師娘的愛情辯護》、《轉身的幸福》、《離婚事務所》、《為幸福,再勇敢一次》、《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五本作品。)
推薦序二
與焦慮共舞
暢銷作家�螺螄拜恩
我的人生中一直有位不合格的舞伴隨傍在側,我們舞不出輕快流暢的華爾滋;也踏不出恬靜圓熟的狐步,總是齜牙裂嘴互踩對方痛處;僵硬的肢體彼此牴觸,一路坑坑疤疤期待樂音劃上休止符,可惜舞曲永不結束。
這位令人深惡痛絕的舞伴名叫「焦慮」(它與焦仁和絕對沒有親戚關係),在大考前、面試前、提案前等種種緊要關頭,總無視個人意願,端起虛假的微笑道:「來吧!我們跳支舞!」,便不由分說攬起我的腰(不幸中的大幸是我還有腰),跌跌撞撞滑進舞池,搞砸所有可能成功的事情。
後來我發現,幾乎人人身後都伴隨著這位隱形的舞伴,它不僅現身於重大事件,連日常亦翩然降臨。例如當你對未來規畫感到迷茫、為職場升遷萬分緊張,感到愛情前景沒有夢想之際,焦慮便會牽住你的手,腳尖一個旋轉,種種思慮直接從十八層地獄墜入第十九層。你只能拍拍屁股,裝沒事地站起來乾笑:「還好,多了一層,價格不變。」
也許你受夠了這般小丑似的愚弄,想狠狠一腳踢走它。所以翻閱了市面上所有關於焦慮的書籍、每星期做一次心理諮商,或滿頭大汗做著熱瑜伽……最後當你為束在腳上的紅鞋些微鬆動而欣喜時,猛然一看,原來焦慮依舊陰魂不散……。
等等!別急著撕書!因為《請把焦慮當愛人》提出了一個嶄新到讓人跌破眼鏡的觀點,假如你無法擺脫焦慮,不妨視其為愛人,深深擁抱它,與焦慮和諧相處(就像在電影院你儂我儂地互相用嘴餵爆米花)(好,這句是我加的)。現居美國,曾任頂尖教育諮詢公司培訓師的作者思小妞認為,既然焦慮無法克服,何不找出產生焦慮之根源,把事情做好,甚至將其轉化為一把傍身利器。
以第三章的〈選擇焦慮〉來講,從古至今,人們始終難以脫離將權力、名聲與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一把尺,以此區分自己是魯蛇(loser)或溫拿(winner),深深為個人成就焦慮。然作者認為,人生不一定非要有所成就,甚至直言此為假命題,「定義成功」比「追求成功」更有意義,我們可以從平凡生活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再例,許多人不擅拒絕,被「能者多勞」這頭銜一扣,陀螺似地忙到惶惶不可終日,引發諸多身心疾病。而作者指出,如果你真是對方眼中的「能者」,對方就應給予真正的尊重和誠意回報感謝,如金錢、假期或職位。而非空口講些漂亮話敷衍了事。「能者多勞」後面還少一句「多勞多得」不是嗎?為何我們要為自己應得的感到慚愧,或貌似謙卑地索求?
考慮到焦慮之形式千變萬化,除了以上例子,《請把焦慮當愛人》深入分析現代人常見的六大焦慮:「存在焦慮、成長焦慮、選擇焦慮、社交焦慮、職業焦慮和愛情焦慮」,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等堅實理論及案例為論述基礎,貼近大眾生活,提出觀點與眾不同、條理分明、下筆犀利之解決方法及看事情的角度,洞見透澈。全書質量均佳,而且內容竟然毫不枯燥,雅致幽默的文筆具高度可讀性,稱本書為心靈雞湯簡直是汙辱了雞湯(咦),請稱呼其為「心靈氣泡水」,泉水採自安地斯山脈之永凍層,喝之冷冽開胃兼發人深省哪∼(拿香檳酒杯乾杯)。
(本文作者為暢銷作家,但迄今沒見過有人第一次就能正確寫出「螺螄拜恩」,累積至目前為止看過三十種不同寫法。念了個跟大學無關的研究所,又做了份和研究所不相干的工作,在人生的路上迷途已成為一種僅次於如廁的好習慣。電影是糧食,電玩是愛人,閱讀是靈魂,吐嘈是生命。畢生最驕傲的事是用嘴剝蝦和單手擒蚊。)
推薦序三
讓焦慮成為敲破舒適圈的槌子
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
我的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相當嚴重的焦慮感。
大學生的畢業集體焦慮:找工作,我也同樣經歷過。一開始我以為那樣的焦慮已是我的極限,所以在我接到錄取通知的電話,欣喜若狂。
可是我從未想過,這將是我短短人生之中,最痛苦的一年,這只說明了我的人生經驗過於貧乏。那時的主管像是全知全能的天神,我總是會被一個又一個考題擊倒,怎麼做似乎都達不到要求。依稀記得到職剛滿半年,搭著每天通勤的公車,都想著:「今天就遞辭呈吧!」但是一想到要與老闆共處一室的焦慮,竟嚴重到讓我一拖再拖。
一方面覺得好氣又好笑,對主管的焦慮慢慢轉化為憤恨,這樣的情緒反倒成為我上班的動力,困獸被逼到了谷底,只想拚個你死我活。當時手中有個專案,只想著:我要做到完美,我要讓他覺得我無可取代,然後我要在他最需要我的時候,狠狠地離開他。
揣著這個大夢,工作的繁忙與挨罵雖然不曾中斷,我卻莫名地感到一絲異樣的輕鬆。
已經離開這份工作好幾年了,但在讀《請把焦慮當愛人》的時候,那一段時光卻一直讓我回憶。現實中,想當一個無憂無慮的人,簡直是天方夜譚。生命的成長來自不斷地毀滅與重生,「長大」這件事,往往伴隨著傷心,是內在的突破,必須靠內省以達成,外力難以介入。
如果用運動來比喻的話,適當的焦慮就像有點累的慢跑,不至於讓你氣喘吁吁,但也不是太輕鬆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無法享受這個過程,雖然你的理性知道,持之以恆的運動對身心靈是好的;但你的感性拒絕讓自己陷入不輕鬆的狀態。
實際上,將焦慮提升至欲望,就能變成不斷向前的動力。(不見得是功成名就,而是你個人冀求的終極目標──每天躺在床上一事無成也可以。)
再繼續聊聊我的主管,當我的王子復仇記展開之時,他卻開始對我推心置腹,很多事放手讓我做了,外出時會閒話家常了,旅遊時也有專屬我的一份小禮物了。
某次出差,我們路過一座花園,恰巧更上層的主管來了通電話,一接起就是頓飆罵,聲音大得我都聽得見,我知道部門的流動率很高,我知道業績不好,我還知道好多問題但都無解。九月的太陽不熱,雲影天光,小小的水池裡錦鯉一直轉著,主管默默地蹲了下來,臉低低的,什麼都沒說,直到電話那端的聲音漸弱,主管的姿勢仍舊維持著,一分鐘後又神情自若,一貫仍是那個我討厭的主管。到了很後來的後來,我才知道主管有多厲害,與自己的焦慮相處自如,甚至讓焦慮成為武器。因為當我遇到類似的情形,焦慮便如海嘯般捲來,使人情緒崩潰。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原來焦慮是不分人的,尊貴如天神般的主管,下賤至我這種免洗員工,大家都有自己要處理的焦慮。而書裡所討論的職場焦慮,我都經歷過。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現在離職是不是就完了?對公司開砲,是否會害得自己被業界封殺?焦慮這件事,在《請把焦慮當愛人》,從存在、成長、選擇、社交、職業、愛情六大項,有系統地探討,沒有單一解方,帶領你認識、學習擁抱焦慮,內外兼修,不迷惘自己的步伐,終而使焦慮成為敲破你舒適圈的槌子,迎向更多可能性的宇宙。
(本文作者為臉書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寫日記是唯一做自己的方法。偶有深度但垃圾話居多。臉書粉專:www.facebook.com/BSDFcommittee)
自序
請把焦慮當愛人
把焦慮當愛人?開玩笑吧!
焦慮是人類的天敵,隨便翻開一本與焦慮相關的書或文章,都能看到許多專業人士的分析。焦慮產生的害處,可謂舉不勝舉,例如:焦慮造成的基本款傷害是失眠,那種幾週、幾個月的長期失眠,對生活和工作產生的破壞難以估計。而這還只是焦慮造成的低危傷害,更恐怖的是,焦慮會直接導致死亡率上升。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高度焦慮的男性和女性,因為患上了一種叫「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疾病,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所以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二三%。
除了對身體、生命造成的巨大傷害外,患有焦慮症的人在精神上也飽受折磨。他們通常難以表達、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作為人的基本情緒的喜、怒、哀、懼,也出現表達紊亂、難以自控的情況,這勢必對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更不幸的是,焦慮還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並非生物遺傳,而是焦慮症形成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反映在家長的教養方式上,進而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例如,如果你患有焦慮症,你會情緒失控、喜怒無常、訓斥、責?孩子,甚至常常對生活抱有負面想法,這些都會對他們的一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總之,焦慮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傢伙,而愛人呢,至少他�她的人物設定是用來親密相處、終身為伴的,體驗起來應該是溫暖的。焦慮與愛人是完全相反的兩件事物,我們怎麼可能把焦慮當愛人,與它保持一輩子的親密?
先別急,我知道焦慮這傢伙不是省油的燈,人類也想盡各種方法要消滅它,不過在這之前,我們不妨先換個角度看焦慮。問大家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能擺脫焦慮嗎?
也許你讀過很多克服焦慮的書、聽過很多相關課程、甚至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可依然焦慮對不對?學業、工作、家庭關係、未來、存款、房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很難教人不憂心。
另外,說句落井下石的真心話,相信我,如果你才剛出校園不久、尚未結婚、沒有孩子就為諸多事情而焦慮,那你焦慮的旅程才剛剛起步。
焦慮就像地心引力,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永遠不可能擺脫。既然不能擺脫,那就接受吧,光接受還不夠,這樣顯得勉強,你得真心接受、熱情擁抱。這樣才能把焦慮帶來的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
問題二:焦慮一定糟糕嗎?
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焦慮的文藝說法)、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安於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六項調查,受訪對象涉及九十六個國家,近十二萬人。在一項自我評價生活滿意度的調查中,將生活滿意度評為八分或九分的人,普遍比自評生活滿意度為滿分十分的人收入更高。
而且從焦慮的起源來看,它是人類在與環境鬥爭、生存及適應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情緒,對於幫助我們面對具挑戰性和危險性的活動時,有相當積極的意義。所以,適度維持焦慮狀態是有好處的。
我自己的一個切身感受是,焦慮的確能讓我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著名的外資五○○強企業,試用期結束時,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都需要參加一次轉正職考試,滿分一百分,至少得有九十分才能留任;每個人有一次重考的機會,如果第二次還不合格就要捲鋪蓋走人。最恐怖的是,考試科目裡有我最頭疼的數學測試。備考期間,我夜夜失眠、掉頭髮、情緒一直高度緊張。當初面試時我可是過五關斬六將,從上百人裡殺出重圍的,試用期又異常辛苦,我可不想在這最後關頭前功盡棄。
這種狀態持續了近一個月,在我考完並通過後才逐漸結束,我還記得終於脫離苦海時,當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裡有一隻巨大的黑頭蒼蠅盯著我,一動不動,像是要吃了我,我也死死盯著它,然後它突然飛走了。當時的我非常焦慮,但事後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確實挺喜歡那種狀態的。當時的我處於一種緊張、競爭、但又不至於讓我「奔潰」的壓力中,日子異常繁忙;我沒時間去想剛分手的戀情、為鄉愁感嘆,只保持專注的狀態以完成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最好。
所以,焦慮並非一無是處,當你能用最大限度去 Hold住焦慮時,它就能成為讓你變得更好的一件利器。
其實焦慮真的挺像愛人的,尤其是那種結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你和他天天相處、習慣了彼此,他的全部小缺點和小毛病你都知道。但那些缺點和毛病又不至於讓你氣炸到離婚(雖然拍桌子喊過無數遍),或許是你沒有勇氣;或許是你知道即使分開了,下一個伴侶未必就有現在這個好,而且再好的人都有缺點和毛病,終究還得重新適應,但人生哪有那麼多時間耗費在不斷嘗新上啊。
我們不能因為另一半的一點小問題就拿婚姻當兒戲,同樣,也不能因為焦慮伴隨我們左右就糟蹋自己的人生。
那我們如何克服焦慮呢?呃,對不起,這本書不講這個。
「前面說了半天焦慮,你竟不告訴我方法?搞什麼啊!」……各位請息怒,這本書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如何克服、戰勝焦慮(我一直懷疑焦慮真的能被克服或戰勝嗎?)。但它用了自己的方式幫大家「搞定」焦慮:那就是找到讓你產生焦慮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把事情做好(聽起來很簡單吧?)。
讓我們焦慮的事有哪些呢?我統計了一下,包括: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對未來的迷茫、工作上的煩心事、愛情的困擾、獨處時的胡思亂想、讀書(或學習)時常在白做工……在這本書裡,我正是從這些病根兒入手去解決焦慮的。
例如關於愛情,我們總會為彼此能不能有個好結局、能不能天長地久而擔心。我反而覺得別去苛求親密無間的關係,因為「沒有誰有義務懂你,非得按照你的劇本編排自己的人生不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一切關係,你就會清爽很多。
關於迷茫,我們總覺得這種狀態很糟糕,好像一團漿糊困住了自己。而我的看法是,迷茫其實是一件好事,像是一個警示燈號,它一直閃著,正好說明了你尚未沉淪,想辦法保持不沉淪的警醒姿態,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還有這個時代備受稱讚的堅持和勤奮,我們都認為這兩者是治療焦慮的良藥,但我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一種變相的懶惰,你只是在感動自己罷了,勤奮和堅持過後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
以及,在職場方面,我們都篤信工作要拚實力,但如果你真的只拚實力,那就輸定了。
我就不劇透了,還是請移駕看正文吧。
總而言之,糾正另一半的小毛病和缺點不是靠打壓、威脅、隱藏、逃避,而是找到這些缺點產生的根源,然後一點一滴藥到病除。焦慮也是如此,對它我們要胸懷寬大、行動精準!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