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保家不必衛國:香港民間軍事化簡論1669-1899

保家不必衛國:香港民間軍事化簡論1669-1899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7866879
謝淏嵐
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年3月15日
103.00  元
HK$ 92.7  






ISBN:9789887866879
  • 叢書系列:本創人文
  • 規格:平裝 / 19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本創人文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通史











      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六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文字紀錄也在一千年前便已出現,但被提及談論的,卻往往只有最晚近的百餘年英治時代。英國人來到之前的香港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除了「不止小漁村」外,我們還知道多少?顯然在建構「香港史」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忽略1840以前,被稱為「前代史」的部分。從這本書的角度看,香港在十八、九世紀的這一段歷史,我認為很像中國的「戰國時代」。



      這本書,講的是英治以前的香港,最少人談及的部分。不講盆菜,不講拜山,也不講婚嫁習俗和宗教傳統,而改談鄉約、械鬥、戰爭、盜寇、村際地緣政治。除了新界的鄉村,還要涉獵海盜、商業警衛隊、殖民體制下的團防局等,希望可以提供閱讀香港的一個新角度。


     





    序一: 蔡思行博士

    序二: 林欣宜博士

    序三: 陳健文教授

    自序——香港的戰國時代

    鳴謝

    目錄?? ?

    地圖、圖片及列表

    ?? ?

    一、緒論???

    一、?? ?研究動機及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三、?? ?香港地區民間軍事化在本書中之定義?? ?

    四、?? ?研究回顧?? ?



    二、遷界令以前香港地區民間軍事化概況???

    一、?? ?遷界令前所建之圍村?? ?

    二、?? ?宋元海盜?? ?

    三、?? ?明代海盜?? ?



    三、清�英政府在香港地區的軍事力量???

    一、?? ?清帝國駐港兵力?? ?

    二、?? ?1840-1899年的在港英軍?? ?



    四、民間軍事組織???

    一、?? ?香港的宗族發展?? ?

    二、?? ?「鄉」和「約」的軍事聯盟功能?? ?

    三、?? ?各村鄉勇團練組織?? ?

    四、?? ?香港島民間武裝?? ?

    五、?? ?本地三合會?? ?

    六、?? ?海盜?? ?



    五、民間軍事建設???

    一、?? ?圍村?? ?

    二、?? ?炮樓?? ?

    三、?? ?戰鬥中建立的防禦工事



    六、民間參與戰事???

    一、?? ?村落及鄉約械鬥?? ?

    二、?? ?廣東洪兵起義?? ?

    三、?? ?咸豐、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鬥?? ?

    四、?? ?赤臘角海戰?? ?

    五、?? ?1899年六日戰爭?? ?



    七、香港地區與中國粵、閩兩省及臺灣之比較

    一、?? ?軍事化村落建築?? ?

    二、?? ?鄉約、團練及互?組織?? ?

    三、?? ?港、粵、閩、臺械鬥?? ?

    四、?? ?粵、閩海盜?? ?



    八、結論???

    一、?? ?香港地區民間軍事化之概況?? ?

    二、?? ?香港地區民間軍事化與官府軍政力量之關係



    九、參考資料?? ?



    十、後記




    附錄一:十九至二十世紀初香港地區械鬥事件列表?? ?

    附錄二:已知香港地區鄉及約列表?? ?

    附錄三:香港地區圍村列表?? ?

    附錄四:屯門鄉約承掌約內巡丁合同?? ?

    附錄五:粵洋海盜聯盟宣言???





    自序



    香港的戰國時代




      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六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文字紀錄也在一千年前便已出現,但被提及談論的,卻往往只有最晚近的百餘年英治時代。英國人來到之前的香港到底是甚麼樣的地方?除了「不止小漁村」外,我們還知道多少?顯然在建構「香港史」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忽略1840以前,被稱為「前代史」的部份。從這本書的角度看,香港在十八、九世紀的這一段歷史,我認為很像中國的「戰國時代」。



      香港的「戰國時代」。



      各個勢力龐大的宗族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鄉約聯盟,一如中國戰國時期的「七雄」,時而互相對抗,時而互相合作;小型的村莊也是要不各自依附大村,要不組織鄉約自強,總在大宗族間掙扎求存。更重要的是,這些鄉約宗族的「共主」──新安縣政府,跟周天子一樣,明顯不是一個受到敬重的角色,也不是完全服從的對象。縣府是不想管,還是不能管,是另一個問題,但這一種社會形態本身,就已很值得研究。



      這本書,講的是英治以前的香港,最少人談及的部份。不講盆菜,不講拜山,也不講婚嫁習俗和宗教傳統,而改談鄉約、械鬥、戰爭、盜寇、村際地緣政治。除了新界的鄉村,還要涉獵海盜、商業警衛隊、殖民體制下的團防局等,希望可以提供閱讀香港的一個新角度。



      談完這些背景資訊,我們就可以再深入地問一個問題:這些所謂軍事化的現象,到底從何而來?官府在這方面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從官府的角度,我們很容易得出官府力量不足,無法兼顧社會的安全,因此人民才被迫建立自己的力量自保。然而,如果我們從人民的角度,重新檢視這個問題,又是否會得出同樣的答案?對一般平民來說,官府是外來人(尤其知縣也往往是外省派來),人們對自身家族的認同感,遠大於對政權和國家的認同,比起「衛國」,「保家」才是第一要務,而官府和官府要求的東西,很常被排除在人民的考慮之外。



      我們總是把這些歷史想像成很遙遠的東西,又有誰會想到,就在你家樓下,說不定就曾經是東角衛隊血戰寇盜,或是某場激烈械鬥的地點,甚至就是六日戰爭的戰場呢?是為序。


    謝淏嵐

    2018年8月2日? 香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