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分享、疏離、共善(神叢136):論卡洛•沃提瓦�若望保祿二世的人學

分享、疏離、共善(神叢136):論卡洛•沃提瓦�若望保祿二世的人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469016
符文玲
光啟文化
2019年3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575469016
  • 叢書系列:輔大神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輔大神學叢書


  • 宗教命理 > 天主教











      本書透過「分享」(participation)、「疏離」(alienation)與「共善」(common good)的概念,了解卡洛•沃提瓦(Karol Wojty?a,日後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人學觀,及如何將這些概念用在生命倫理、婚姻和家庭、社會及政治的具體領域上。經由分析這三個概念,反省沃提瓦的思想、人學基礎,再思考如何以他提出的「適當的人學」,運用在當前的議題上,例如墮胎、生育控制、人工生殖、人口問題、同性結合、同居和女權主義等。面對倫理情況,透過沃提瓦的人學觀和若望保祿二世的訓導文件,有助於評估如何做善的決定及採取善的行動。藉著「分享」的概念、「疏離」的後果、「共善」的必要性,在每天的生活中,幫助人們知道如何努力行善,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vii 艾序(艾立勤)

    x 自序(符文玲)

    xiii 中、西文參考書目與縮寫



    第一部分 分享、疏離、共善

    2? 第一章 分享:基本關鍵就在於分享

    43 第二章 疏離:找出疏離的根源與原生種子

    55 第三章 共善:為了同一個價值,一齊行動

    ?

    第二部分 生命倫理、婚姻家庭、社會政治

    94? 第四章 生命倫理:人的生命價值及不可侵犯性

    121 第五章 婚姻與家庭:在愛中活出真理

    149 第六章 社會與政治:女性的尊嚴與召叫

    ?





    艾序



      年輕的卡洛•沃提瓦(Karol Wojty?a,1920~2005;即日後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78~2005)曾是一位寫詩、寫劇本、演話劇的文學家。他後來回應聖召,接受神哲學培育,在任職教宗前,曾在波蘭盧布林大學教授倫理學長達25年,思想寶貴,對學術貢獻極大。由本書得以一窺他如何精闢解說人學上的「位格規範」(personalistic norm)。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5年頒布《生命的福音》通諭,先知性地指出現代人需要建立的是生命文化,而非死亡文化。當生命倫理面對普遍盛行的世俗主義、優生主義、科學主義,當婚姻與家庭面對同性「婚姻」、同居、通姦除罪的訴求,當政治與社會面對十九世紀以來自由派及馬克思主義的女權運動,直至1980年後激進女權主義者提倡結合性別流動的平權論,這些意識型態均導致人與自己疏離,也與他人疏離的後果,死亡文化逐步蔓延。他早期就提出的人學觀,要引領人們了解位格規範真正的意義,以理性尋求客觀真理,面對上述的種種意識型態,建立真正益於人群的生命文化。



      位格規範強調「整合」(integration)及「內化」(interiority)是人自然本性的屬性(properties),以及「分享」(participation)的本質元素。沒有這些自然本性的屬性,人有可能落入「疏離」(alienation)而致崩解的陷阱。使人類由被動轉為開始主動的「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乃或整合(分享)或崩解(疏離)的分岔點,也是完成善或行出惡的關鍵時刻。分享在本質上(intrinsically)就與自我決定緊密關聯。而共善(the common good) 提供的目的引導自我決定的抉擇,是一種為我、為你、為所有人都好的善。為了達到共善這個目的,意志必須邀請理性搜尋真理,良心必須判斷跟隨真理。這也是為什麼在《愛與責任》(Love and Responsibility)一書中,沃提瓦強調意志與真理之間息息相關,事關一個人是否回應身為人的召叫。他堅持人不能僅僅停留在感性(被動),而有必要進一步發展認知(主動)的層面,以便尋找真理、追隨真理,在愛的誡命中表達並實踐真理。沃提瓦稱真理與善的關係是「位格規範的內容的基礎」,引導人們朝向之所以為人的目的(善)。因此,人得以因著和他人一起行動而達到圓滿。



      沃提瓦呼籲人們找出疏離的根苗,因為它隱含著日後逐漸蔓延的死亡文化。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疏離概念要譴責的是資本主義,因為使工人對他本身的勞動和應得的工作成果感到疏離。而沃提瓦則認為疏離是位格主義規範的問題。深層的疏離感並非來自人與他自己的勞動成果,而是來自人與他自己疏離,或是與他人疏離。疏離摧毀我與自我的關係,摧毀我與他人的關係,削弱把他人視為另一個我的經驗,阻撓友誼和團體自發能力(位際關係)的可能性。為沃提瓦而言,透過分享,人在行動中「實現」(to fulfil)他自己;而疏離意指相反分享,無法「實現」他自己。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和情感主義(emotivism)同樣使人與自己和他人疏離。功利主義本質的錯誤,就是把「效用」(usefulness)視為最高標準,把享樂視為唯一和最大的善。沃提瓦指出,「效用」不能用來做為衡量萬事萬物的標準。為功利主義者,最大的善僅是眼前的享樂,但事實上,最大的善來自於個人實現滿全他的召叫,在此同時,也實現為人群的共善。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諸多文件中,同時交代了這個思想。



      有關若望保祿二世的中文書籍原本就不多,探究他早期(即沃提瓦時期)人學觀的書更如?毛麟角。非常高興本書作者研究這位偉大教宗的思想,相當難能可貴。本書不僅詳細說明若望保祿二世一生的人學觀,也實際回應當代許多倫理議題。理論能與實踐兼備,對我們這個時代實有助益。


    艾立勤




    其 他 著 作
    1. 用希望塗鴉的人
    2. 內心平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