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品味? 「Taste」?「 Sense」?「Style」?
石靈慧
這肯定是個現代人極其不熟悉、千禧世代較為陌生的字眼�概念了吧!更別說能分辨此「品味」與中國用辭的「品位」──好似具有高低度、階層的分別──的差異了。
談品味、說美德?提出「好品味,是人生的王牌」這一點,叫人很難不以為這位作者肯定是個在舊時代意識迷宮翻滾的老派人士,太「Old School」啦!
然而,我很願意為松浦先生投出一大好票,因為,企圖在現代提倡這些個──老實說挺「不實用」、幽微而抽象的概念,可真是須要鼓起很大的勇氣,懷抱夠多的傻氣,才能辦得到吧?
然而我是真的歡喜。松浦彌太郎這位五十好幾的日本先生,願意認真地、孤注一擲地提一提,這些坐了冷板凳許久、超級不熱門的概念。更別提它們其實是每個要「做自己」、企盼著幸福人生的少年人所須追求的關鍵一味。
常常,我望著過重但點菜時卻永遠焦慮、怕吃不飽的人們,知道「品味」並不須存在;望著持久盯住手機、刷存在感,依靠著虛存的社群為自己做各種決定的個體,對於「網紅經濟」的製造者、黏著於其中的粉絲,真的不禁迷惘,在他們世界的裡裡外外,品味已不只失控,分不清「Sense」?「Taste」?「Style」?甚至於自己的「humanity」都將永遠消失。看著日本的當代,松浦先生說,「很遺憾……品味恐怕在未來會銷聲滅跡。」
品味對人生的必要性, 當然很值得議論, 而品味若是有品「好」的、相對也有「壞」的吧?那麼,是好是壞、誰來決定呢?
依邏輯,「Bad Taste」(壞品味)應該是沒有容身之地的,只不過「壞品味」往往更盛行,它常常轟動地爆出、將好品味嚇得不知道藏身到哪去。瑪丹娜就靠著它大紅大紫,自我創造了一格!
松浦先生與造世者(如果有的話)一樣懂幽默,說出了最叫我欣賞的一句話,「人生是無法預測的化學反應」,品味更是如此,要入門,才能穿越,再能翻牆、鬧革命──「品味無法預測、不可限量的化學反應!」
(本文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時尚與創意產業品牌建構及經營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前言
當有人提到「品味」時,會感到使不上力的,應該不只有我吧。
寒暄的方法、寫信的方法、喝茶的方法和吃飯的方法、說話的方法和附和的方法、下廚與打掃、走路的方法與坐姿。當然,穿戴在身上的衣物飾品的挑選與運用方法等,這些在每天生活中的所有行為,都形成人人各自擁有的美學展現,即所謂的「品味」,映照在我們的眼裡,給予我們某種刺激。
雖然是枝微末節的小動作,然而即使是開門、關門,給人感覺有修養抑或是粗魯,都是「品味」好壞的顯現。在公司會議中發表意見的時機,音量、說話的速度,也可以說是「品味」的展現。連進行重要決策的時機,也都需要「品味」。
我深切地感受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任何人都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可是接下來是不是能夠邁向更高的層次,就關乎當事人所具備的「品味」良窳了。
「品味」的重要如此之甚。然而,這樣的「品味」,卻不是我們能夠在學校或社會中學到的。那麼,要變成好「品味」的人,該怎麼做呢?「品味」好的人和「品味」差的人,差異又在哪裡呢?
我再重述一次,要想從某個程度邁向更高的層次,唯有具備琢磨出自我風格的「品味」一途。好的「品味」還能為你帶來好運。而在任何時代,社會所追求的也只有嶄新的「品味」而已。
已故的賈伯斯(Steve Jobs)從日本的禪,學習到「無」的「品味」,並創造出他個人風格的新「品味」,大獲成功。且看世界上的領導人物,你就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好「品味」,都成了各個場合中的王牌。他們是如何學習「品味」的呢?
有一刻,我突然這麼想。我希望自己的「品味」能夠變好,希望能夠學會過去所不知道的「品味」。本書是源自於我這樣的想法,匯集了一路以來種種所學的一本書,也可以說是我為了改善自己的「品味」的入門書。
首先,先與當下自己的「品味」面對面。再從此處一步一步,像是慢慢爬上階梯似的,來琢磨自己的「品味」。我現在也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覺得事情總是不如己意,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感覺陷入僵局,要不要試著一起學習「品味」是什麼呢?讓我們都學會「品味」這項自成一格的美學吧。
松浦彌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