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終止親子彼此錯待,教養專家破除以愛為名的控制、依賴、寄生、批評,找回家的歸屬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70593
盧蘇偉
天下生活
2019年4月1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670593
  • 叢書系列:健康人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人生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華人地區知名教養、潛能開發專家盧蘇偉

      從事輔導工作逾20年,陪伴無數家庭度過衝突與掙扎

      看見愛可以被複製,但傷痛也會代代相傳

      他以多年輔導經驗,一語解開禁錮在親子之間

      想說卻說不好的「愛」




      父母心裡又愛又苦,但忍著不說

      ◎我是為他好,為什麼孩子都不懂我的用心?

      ◎孩子大了不出去找工作,整天窩在家裡該怎麼辦?

      ◎子女結婚對象背景差異太大,怕孩子很辛苦

      ◎三代同堂處得好就福氣滿堂,處不好就是戰場

      ◎成年子女不婚、不生,夾心父母難以跟高堂交代

      ◎幫忙帶孫、打掃整理家務還要被嫌、被指導?



      明明是「關心」,最後都成了不得已的僵局,

      父母試著靠近,為何成了孩子眼中嚴厲的批評和干預?

      是什麼原因,讓家庭成了會傷人的地方?



      ◆家庭的難,盧蘇偉都懂!◆

      盧蘇偉繼暢銷的父母教養書《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本書為三部曲最終章,也是父母升級3.0的指南書,聚焦和成年子女、已婚子女的相處方式。



      他提醒:父母不能再把「管教」當成「愛」,否則孩子只會愈逃愈遠,特別是已在工作、新婚的成年子女,父母若還把他們當小孩看,凡事仍以父母為中心思考和安排,衝突就很難避免;究其根本原因,就因親職的角色沒有跟著孩子一起長大,父母要學習把生活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



      ◆家庭應是避風港,不該成為壓力鍋◆

      輔導經驗豐富的盧蘇偉,看過太多傷痕累累的家庭,本書除了縱向討論親子關係,更以核心家庭出發,橫向觀察手足面對照護議題的兩難、再婚家庭的煩惱、跨代同堂人際分寸的拿捏;全面探討各種家庭關係。若用對方法相處,「家」就是人生最堅實的靠山和資產,倘若沒有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期待,無論夫妻、親子、手足、姻親互動,人人都用錯誤的方式對待彼此,不免會被「愛」(礙)得遍體鱗傷。



      ◆本書介紹◆

      〈Chapter 1 與孩子同在〉提醒父母在孩子即將轉大人前,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用陪伴取代管教;

      〈Chapter 2父母學習放手〉跟著子女長大的第一課就是練習放手,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

      〈Chapter 3 原生家庭的傷〉審視家庭裡各種「傷感情」事件,檢視「我是為你好」,到底好到了誰;

      〈Chapter 4 再婚家庭的痛〉兩個家庭都有過傷,顧及雙方子女的心,是迎來二次幸福的第一步;

      〈Chapter 5 跨代同堂的難〉代間相處要放下舊有的互動模式,適時換位思考把衝突變美滿;

      〈Chapter 6 夫妻要當神隊友〉坦誠接納兩人相異之處,性格截長補短,別讓助攻不成變豬隊友。

      ◎文末皆附「父母小點心」,幫助擔任親職者快速把握溝通重點、調整心態,不會一直「卡關」在同樣的問題。



    名人推薦



      律師娘�林靜如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越綏

      親職教育顧問�醜爸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親職溝通作家�羅怡君



    好評推薦



      孩子成年後,父母的難題從如何「教養子女」轉為如何「與子女相處」,還有代間互動的問題,不時挑戰每個家庭。謝謝盧蘇偉老師寫出這本好書,為我們一次破解這些家庭中的愛與糾結。──諮商心理師•作家�陳志恆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


     





    推薦序1 關係要親密,先放下「我是為你好」 林靜如

    推薦序2 一個人不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什麼」? 洪仲清

    自序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

    Chapter 1 與孩子同在

    人生勝利組的內在恐懼,讓下一代喘不過氣

    親子一起練習遠離「網路上癮症」

    別讓性探索變成不幸

    辯不過孩子,Z世代父母如何更新腦袋?

    給考試失利的孩子:「你永遠是我們的榮耀」

    孩子自認選錯科系自我放棄時,該怎麼辦?

    天底下有兩種人無權放棄孩子

    做孩子期待的父母,放下「好爸媽」的包袱

    別讓青春期的孩子帶著傷長大

    做孩子的爸爸,不必做他的燈塔

    讓做家事成為愛的存款

    ?

    Chapter 2 父母學習放手

    為什麼我帶人無數,卻管不動一個小孩?

    如果愛足夠,就算孩子走錯路也懂回頭

    該拿老本幫孩子圓留學夢嗎?

    晚婚或早生,永遠煩不完?

    博士兒年近四十不去找工作怎麼辦?

    女兒「門不當戶不對」的幸福

    小夫妻家裡像垃圾坑,我該管嗎?

    你的孫子不是你的孩子,有事先問新手爸媽!

    ?

    Chapter 3原生家庭的傷

    她為什麼複製媽媽的歹命人生?

    孩子,別拿「做自己」當藉口

    怨父母不了解自己,但誰又真正懂得自己?

    用物質換親情,最終會被反噬

    如何和手足商量照顧父母,才不傷身煩心?

    ?

    Chapter 4 再婚家庭的痛

    5個提醒,遠離再婚家庭的親子困擾

    爸爸再婚,孩子在家像房客

    年過五十常抱怨,表示沒把自己放對位子

    二度婚姻老夫少妻,要適應的事更多

    再婚獲雙方兒女支持,幸福變得容易許多

    ?

    Chapter 5 跨代同堂的難

    難道辭掉工作,回家照顧父母才孝順?

    二代同住,不能堅持舊有的生活型態

    夫妻若沒共識,三代同堂就會變成戰場

    三代共居有精神支柱凝聚感情是福份

    ?

    Chapter 6 夫妻要當神隊友

    管教一致是神話,別想改變另一半的教養態度

    面對校園霸凌,爭到底還是冷處理?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





    自序



    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孩子怨恨我,父母嫌棄我?」



      才過完年,一位好朋友傷心地找我訴苦。她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盡心盡責的女兒和媽媽,但親子關係一直不好,我一時沉默不知該如何安慰,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夫妻、親子間的互動,其中辛酸難以讓外人了解和協助。



      回想自己在康健雜誌寫了近十年的專欄,出版《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那時孩子正值國小中年級,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輕易聽從父母的指揮和管教,我學習放手讓孩子自我管理,讓他有空間和時間去學習與自己和別人互動。



      第二本書《幹嘛要他想的和你一樣!》寫於孩子青春期,彼時他有如刺蝟,不讓父母近身,在生活中稍有不慎,父母就會惹一身氣,我學習去懂孩子暴衝背後的內心世界,和孩子保持彼此都適宜的空間,孩子好過自然就會讓父母好過,有了父母的了解和賞識,就沒有叛逆的青少年。



      至今孩子成年,寫了這本《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我認為若孩子長大,父母沒有跟著長大,「愛」就會成為親子間最大的障礙和傷害,所以我學習全然放手,把責任交給孩子,只做他的室友。這看似容易,其中卻有許多煎熬,但我清楚孩子己不能再做父母的寵兒,必需是自己的主人,然而父母也要學習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再干擾孩子做個獨立的成年人。



      過去三十餘年,我輔導過三千多位迷途孩子,出版五十餘本書,演講超過六千場,即便如此,我依舊清楚在家庭關係中自己永遠是學習者,不是專家。當扮演人子時,我清楚父母愛我勝過愛自己,但他們的愛卻留下許多傷痛,直到他們相繼離世,才明白他們和我一樣都在「做中學」,並非生來就懂得當父母;因著這份理解,我從傷痛中得到抒解。



      當我身為父母,一再反省和檢視自己,是否在生活中留下了「傷」和「痛」給另一半和孩子,常提醒自己是學習中的「先生」和「父親」,希望另一半和孩子在我不如他們期待時,能提醒、協助我學習和成長。



      伴著我這位好友心裡的傷痛,我沒有任何建言,因為她的孩子也在學習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年輕時,我常因父母「以愛為名」帶來的傷痛而感難過,但如今反觀自己過去何嘗不也以愛為名,把父母愛得又傷又痛?



      我安慰這位好友,孩子和父母一樣,都在學習和成長,我們不懂孩子的心,就如同孩子不懂我們,但這段婚姻和親子的旅程,會讓生命愈來愈豐富和精采。



      傷和痛都是一時的,最後會孕育出「愛」的珍珠;用感恩、學習的心,面對婚姻和親子間的傷痛,我們就能找到讓自己和家人好過的出路。



    推薦序一



    關係要親密,先放下「我是為你好」




      「關係衝突來自『女人感受優先,男人問題導向』。」



      第一次閱讀《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句話。



      難怪,我總覺得每次跟我老公溝通時,總覺得怎麼溝怎麼不通,還愈吵愈受傷,我們都忘了每個人的立場、人格特質皆不相同,想法自然也不會一樣,我們卻為了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塞進別人的腦袋而感到難受。



      親子之間也是,我們也常常以教養之名,想把自己的認知複製到孩子身上,很多時候爭擾到最後,一切都是來自於自己想掌控一切的慾望而已。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於自己在乎的人,明明覺得自己是為了對方好,為了彼此的關係好,所以才安排、才要求,可為什麼最後結果都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他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有在該人生階段產生的生理變化。譬如說,青春期、更年期、中年危機等,在這些階段,因為生理變化,處理事情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你會感覺到,即使是與你有著親密關係的人,你也無法完全了解對方的行為或決定的動機。



      這時候,如果勉強讓雙方的關係照著自己的意思進行,其實對方會很難接受;若我們可以把感覺回歸理性,願意接納每個人心裡都有脆弱或黑暗面,不在日常相處上處處希望可以照自己的理想狀態發展,給予對方時間與空間,就好比,把對方當成一棵大樹,不要強扭對方讓他長成你想要的樣子,給對方有喘息機會,對關係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包括我們自己的人生階段也是,會因為不同年紀,產生不同的生理變化,或許也容易給旁人產生無法適應的感受,此時,如果硬要雙方在關係上努力及勉強,往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謂的愛,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並不一樣,但給予包容,卻是最基本的原則,適度的關心與建議,耐心等候對方回覆;也許,等彼此的情緒與想法沉澱後,你們可以擦出新火花。


    律師娘�林靜如




    其 他 著 作
    1. 盧蘇偉教養三部曲 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2. 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暢銷改版〕10-15歲要的不是管教,而是傾聽和了解!
    3. 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暢銷改版〕16-20歲要陪不要管,父母放手不等於沒角色,用心傾聽贏回影響力
    4. 看見自己的天才.全新經典復刻版
    5. 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別用過時方法教出刺蝟少年
    6. 別和孩子比蠻力:爸媽要該放就放
    7. 讓天賦飛翔
    8. 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人生的重建課
    9. 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教養青少年,要用對方法
    10. 這一生,你為何而活?